乔布斯励志故事

乔布斯励志故事1
工作多磨难
1958年8月,凯斯出生在美国夏威夷的火奴鲁鲁,父亲是一名声名显赫的律师,母亲是一名教师,所以家境比较富裕。
在家里排行老三的凯斯从小就表现出了极强的商业天赋。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凯斯便和哥哥丹一起开了个名叫“凯斯企业”的小公司。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挨家挨户地推销一切凯斯能搞到的东西,最好是免费的,从花籽到手表到圣诞卡。这是他最早的营销经验,虽然利润很小,但因为有了市场,也能赚到一些钱。
在中学和学院里,凯斯并不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他大部分功课成绩平平,在四年级时有一门课叫计算机101,他觉得这门课太烦闷,极不耐烦整天检验程序的运行。凯斯对电路更是不感兴趣,他不关心元件是如何工作的,只关注它们能派什么用场。因为他认为,技术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
1976年,凯斯来到了位于美国东北部的马萨诸塞州威廉斯学院,因为当时学院没有开设营销课程,他便选择了政治学。几年下来,他对政治倒是没产生多大的兴趣,他最喜欢的还是市场。这时,他读了阿尔文·托夫勒的《有深度的博文”,等等。
虽然他已是团队里的风云人物。谈及自己的经历,段小磊不愿说太多:“我只是一个为了梦想而奋斗的人,并不想成为公众人物,人们对我的关注也是我没有想到的。”虽然知道这个故事的人越来越多,但他仍然对自己保持着清醒的认识,自己很普通,现在最需要的是静心学习,自己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学会。
乔布斯励志故事13
最近,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挖掘者》栏目的一次挖掘行动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因为挖掘的对象是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埋下的“时间胶囊”,人们好奇地想知道这位天才的发明家,在30年前究竟埋藏了什么。所谓“时间胶囊”,就是将现代发明的有代表性意义的物品装入容器内,密封后深埋地下,并设置一个在未来能够打开的时间。1983年,乔布斯作为年轻的技术创新者,出席了在美国科罗拉多州阿斯彭举办的国际设计大会,并发表了《未来不是过去的样子》的主题演讲,或许是为了验证他的预言,会后他埋下了一个“时间胶囊”,并将打开的时间设定为20xx年。意外的是,20年的时光变迁,埋藏地点的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些当时的参与者都难以辨别,结果导致“时间胶囊”重见天日的时间整整推迟了10年。
好在人们没有忘记这件事,而人类从不缺乏执着的探索者。在挖掘机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紧张工作后,乔布斯的“时间胶囊”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那是一个长约4米、直径不到半米的管状物体。随着时间胶囊的打开,人们所有的疑问也随之烟消云散。
里边的`藏品很多,包括当时最新的苹果鼠标、笔记本、识别证,以及Moody八轨道磁带、日记和相片等等,都是当年与会者随手留下的东西。其中最惹人眼球的当数“丽莎”鼠标,它是乔布斯用女儿的名字命名的,是第一代商务电脑的专用鼠标,在当时十分罕见。虽然三十年来鼠标在风格上有所变化,但在内部构造上却与丽莎鼠标区别不大。
由于乔布斯对于技术的痴迷,“时间胶囊”里埋下什么创新产品也不为过,最让人奇怪的是,在这堆藏品中,赫然躺着6罐百龄坛啤酒,难道这些易拉罐里也藏着什么秘密?如果仅仅是普通的啤酒,乔布斯为什么会埋下这些东西?
当时的国际设计大会主席哈里·蒂格给出了问题的答案。他回忆说,乔布斯之所以将这些啤酒放在“时间胶囊”里,是考虑到未来的挖掘人员在挖出“时间胶囊”时,一定累得浑身是汗,所以特意准备了这点“薄礼”作为感谢。
这就是乔布斯,一个充满人情味儿的技术天才,即使是20年以后的事,也会考虑到别人的辛苦。
其实最伟大的发明,都是为别人服务的,正是始终把它作为做事的起点和终点,才缔造了苹果今天的伟大。
乔布斯励志故事14
在17岁那年,我读过一句格言,大概内容是:“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里的最后一天,你将在这一天发现,原来一切皆在掌握之中。”这句话从读到之日起,就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过去33年里,我每天早晨都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还愿意做我今天原本应该做的事情吗?”当一连好多天答案都是否定的时候,我就知道,做出改变的时刻到了。
大约一年前,我被诊断出癌症。在早晨7:30我做了一个检查,扫描结果清楚地显示我的胰脏出现了一个肿瘤。医生告诉我,几乎可以确定这是一种不治之症,顶多还能活3至6个月。我回家,把诸事安排妥当,这是医生对临终病人的标准用语。这意味着,我得把今后10年要对子女说的话用几个月的时间说完;这意味着,你得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尽可能减少你的家人在你身后的负担;这还意味着,向众人告别的时间到了。
我整天和那个诊断书一起生活,直到有一天早上医生给我做了一个切片检查。结果,大夫们从显微镜下观察了细胞组织之后,惊讶得集体尖叫了起来:因为那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胰脏癌。
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一次。我能够更肯定地告诉你们:没人想死,即使想去天堂的人,也是希望能够活着进去。死亡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终点站,没人能够成为例外。生命就是如此,因为死亡很可能是生命最好的造物,它是生命更迭的媒介,送走耄耋老者,给新生代让路。
现在你们还是新生代,但不久的将来你们也将逐渐老去,被送出人生的舞台;很抱歉,我说得这么富有戏剧性,但生命就是如此。
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条条框框束缚, 否则你就生活在他人思考的结果里。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自己内心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自己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它们可能已经知道你其实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我年轻的时候,曾在一本杂志的封底看过一张清晨乡间公路的照片。照片的下面有一排字: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我总是以此自省。现在,我把这句话也送给你们,希望我们随时都能想起这句话。
非常感谢你们。
乔布斯励志故事15
1977年4月,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计算机展览会在西海岸开幕了。展览会上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苹果Ⅱ”样机,它一改过去个人电脑沉重粗笨、设计复杂、难以操作的形象,以小巧轻便、操作简便和可以安放在家中使用等鲜明特点,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它只有5。4千克重,仅用10颗螺钉组装,塑胶外壳美观大方,看上去就像一部漂亮的打字机。人们都不敢相信这部小机器竟能在大荧光屏上连续显示出壮观的、如同万花筒般的各种色彩,“苹果II”机在展览会上一鸣惊人,几千名用户拥向展台,观看、试用,订单纷纷而来。在乔布斯的'带领下,IT制造也由传统工业时代挺进感性工业时代。他说:“主机像太阳。为什么音箱不能做得像向日葵呢?”
乔布斯成功的法宝是逆向思维,即勇敢地向常识宣战,不断创新。他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说:“记住你即将死去。”这也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的箴言。乔布斯还有句名言:“当我们的竞争者忙着裁员、重组、紧缩时,我们在创新。”每个人的时间都很有限,所以不要将它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和其他人思考的结果一起生活。不要让其他人喧嚣的观点掩盖你真正的内心声音。
创新性人才往往都有好大喜功、盛气凌人的风格。因为这种风格,乔布斯缔造了无与伦比的苹果电脑,并在1987年被踢出了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直到10年后的1997年才回到公司。但他依旧是精力旺盛,随时用脏话与恶作剧来对付他的高级助理们。在多数公司中,这样的个性估计会成为第一个被老板干掉的人,即使是自己当老板也极可能混成孤家寡人。
20xx年11月,美国分析师们评出了“迄今为止IT市场最伟大的10位CEO”,前微软CEO比尔·盖茨和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占据前两位。
我认同这样一句话:比尔·盖茨式的商业成功当然重要,他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但乔布斯式的努力可以赋予生活新的意义,他使我们感受到生命的鲜活与性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