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成语故事及解释
常用成语故事及解释【1】
颠倒黑白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屈原深得楚怀王的信赖,他对内主张改革,对外采取联齐抗秦,引起贵族上官大夫靳尚和令尹子兰的不满,他们颠倒黑白,恶意中伤和诬陷屈原,使得屈原被流放到湘水地区,屈原报国无门,只好投江而死。
【出处】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
【解释】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故意的
【近义词】颠倒是非、混淆是非、指鹿为马
【反义词】实事求是
【成语例句】
许多台湾同胞指责蒋帮的**宣传是颠倒黑白、无中生有,是昧着良心编造出来的"**八股谰调"。
爷的名气并不在这台子上的一点雕虫小技。
就在这样一个动人的地方,竟然发生了大敌当前、同室操戈的历史惨剧,实属民族史上的咄咄怪事。
同时人物的动态也和其他配景(及动物)有相互影响和配合的(如《鸡毛信》中的羊,《东郭先生》中的狼等)。
问到老人,老人不信狼能藏在箱中,叫狼重演一次,等狼重又钻入箱中时,老人叫东郭先生杀狼,东郭还说我"济人爱物"不忍杀它。
常用成语故事及解释【6】
短绠汲深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颜渊从鲁国到齐国去,准备与齐国的国君谈治理国家的大道理。孔子不放心,子贡问何故,孔子说:“我想起管子的一句话‘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对待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颜渊难以做到。”
【出处】故曰: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 战国·赵·荀况《荀子·荣辱》
【解释】绠:汲水用的绳子;汲:从井里打水。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能力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近义词】绠短汲深
【示例】顾才不称物,短绠汲深。 唐·严挺之《大智禅师碑铭》
常用成语故事及解释【7】
得过且过
【成语故事】传说五台山上有一种十分漂亮的寒号鸟,夏天时羽毛特别好看,到处找鸟比美,唱道:“凤凰不如我。”秋天来临,别的鸟要么飞到南方过冬,要么自己筑窝,寒号鸟无动于衷。冬天来临,寒号鸟羽毛掉光,最后被活活地冻死在石缝中
【典故】孩儿,我听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过且过,出去做甚的? 元·无名氏《小孙屠》第四出
【释义】且:暂且。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安于现状
【近义词】马马虎虎、苟且偷生、听天由命
【反义词】力争上游、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其它使用】
如果不是这样,那就会得过且过,混日子,不但学习不好,更不会有长远的打算。
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不愿独立思考,不会自我检查,得过且过,张着嘴巴等着喂的坏毛病。
把银行里面的**分子清除出去,是不会影响银行的.信誉的,能秉公办事,大公无私,敢于处理,信誉还会提高。
只有人:才有纯粹的、理智的、大公无私的快乐和热情--只有人,才过理论上的视觉节日。
和大生产相联系的无产阶级,把大公无私的思想,提高到新的高度。
常用成语故事及解释【9】
东床坦腹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年轻时很有才华,太尉郗鉴很器重他,想把女儿嫁给他,于是派人向王羲之伯父王导求亲。王导领来人到东厢房去看,只有王羲之独自敞着衣服,露着肚子躺在东床上吃东西。来人回去向郗鉴汇报说东床坦腹的就是。
【典故】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释义】指女婿。
【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指女婿
【近义词】乘龙快婿、东床娇客
【成语示列】我是李府中小姐的保母,因老爷、夫人要聘公子东床坦腹。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六回
常用成语故事及解释【10】
市无二价
【成语故事】西汉末年,王莽得到“安汉公”封号后就毒死汉平帝,自称假皇帝,立2岁的刘婴为太子。他梦想自己能当真皇帝,派8个风俗使下去了解民情。这些风俗使回京讨好王莽说百姓们丰衣足食、盗贼绝迹,真是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市场买卖公平,市无二价。
【出处】又奏为市无二价,官无狱讼。 《汉书·王莽传上》
【解释】买卖没有两种价钱,买卖公道,不欺骗人。形容社会风气好。亦作“市不二价”。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社会风气好
【相近词】童叟无欺、市不二价
【反义词】欺行霸市
【成语示列】子胥治国五年,日月重明,市无二价,猫鼠同穴,米麦论分,牢狱无囚。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