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得体会(2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得体会(1)
“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党的报告中,总书记其言谆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兴业路的小楼、南湖上的红船,寄托着共产党人的初心,承载着共产党人的使命,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总书记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高度概括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接续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从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摆渡人,到烽火硝烟中挺立脊梁的主心骨,再到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员,在这条前后相续的道路上,我们党初心如磐,以划时代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点燃照亮中国的燎原之火,拉开赶超世界的改革大幕,开启走向复兴的伟大征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96年前只有几十人的中国共产党,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拿出只争朝夕、敢于担当的拼劲,才能在擘画的新征程上夺取更大胜利。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脚步不歇,前行不止,96年来,我们党从奋斗起步,更靠奋斗发展,成就了一项又一项伟业。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刻印在战争年代的烽火硝烟、建设年代的广阔天地、改革年代的风起云涌,让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我们以五年来历史性的变革与成就,把中国的发展带到了新的方位,更需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永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在一大旧址中,总书记庄严宣誓,“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誓词激荡信仰,有着“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的共产党人,矗立起民族的精神丰碑。从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到李保国、廖俊波、黄大年,我们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进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正需以奉献精神召唤亿万人民接续奋斗,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五年前,总书记带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深情阐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今天,党的开启了向着梦想进军的新征程,我们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永远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就一定能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推动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得体会(2)
嘉兴南湖,是革命红船的启航地,也是“红船精神”的发源地。在南湖担任区委书记,既感光荣,更感责任重大。面对今天新的形势和任务,践行“红船精神”、落实“四有”要求,必须始终做到:创新、奋斗、奉献。
践行“红船精神”,其核心是发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新常态下的发展,必须坚持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以破除万难的决心和加快发展的雄心,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在实践中,我们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进大院名校提升自身科技实力;适应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加大对金融、互联网、旅游等产业的扶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产城融合;较早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迈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步伐。
践行“红船精神”,其灵魂是发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理想信念坚定,就不会迷失方向、丧失信心、失去动力。当下,践行奋斗精神就是要做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始终保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状态。我们注重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激发各类基层组织和成员的创先争优意识,逐步形成了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局面。积极化解不利因素,与2000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7倍,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6.9倍。
践行“红船精神”,其根本是发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我们确立了“富裕美好文明自信”的发展导向,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加强社会保障;整治环境,提升城乡功能品位;提升教育、文化发展水平,提高群众素养,这些都是为了让群众过得更加体面自信。依托“96345”党员志愿服务平台,构建了“网络状”服务体系,实现了联系服务群众的常态化。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致力为群众服务,但离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加快管理模式的转变,干部做得好不好,让群众说了算,这样既保障了群众合法权益,又切实增强了干部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奋斗目标。这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奋斗目标,是立党之初确定的,也是一以贯之的;是集中于中国共产党的,也代表了近代以来中国所有进步分子的,在中华民族中具有最大感召力。1921年一大党纲就确定了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党,将“援助工人阶级”作为重要使命;1922年党的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已把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复兴作为自己的目标。
202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个重要场合,郑重宣示了党的奋斗目标。一是中外记者见面会,他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提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里已经点出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基本意思;二是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命名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号召共产党人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笔者认为,这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最早表述,也是其逻辑原点。
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二是理想信念。这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不要忘记我们是革命者,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理想信念”,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他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总书记都一再阐述这一思想,一再强调不能丢掉理想信念。“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他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作为共产党人,丧失理想信念,就背离了入党的初心,就会变成一个物质主义者、一个蝇营狗苟的人,甚至变为一个贪腐堕落之徒。
三是奋斗精神和革命精神。因为理想,所以奋斗;因为信念,所以革命。奋斗精神、革命精神和初心使命如影随形、相伴相生。总书记多次指出,“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后来更把奋斗精神上升为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包含着不忘革命精神这个重大命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他警告,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逐渐陷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状态。因此,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
针对一段时间内有人谈革命色变,千方百计抹去共产党人的革命性的情况,习近平对“革命党”与“执政党”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精辟论述,澄清了错误认识:“有人说,我们党现在已从‘革命党’变成了‘执政党’。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
党的十八大前之所以党风政风出现大问题,腐败分子层出不穷,腐败行为触目惊心,与理论上的“去革命化”、与现实中很多人背弃革命党的特质,陷入精神上的自我放逐、自甘堕落,是有极大关系的。曾几何时,革命、斗争、英烈、牺牲,以及作为其理论支撑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革命话语谱系里的这些词汇都被淡化乃至被抛弃了,历史虚无主义盛行。这种情况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才得到根本扭转。
四是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是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到的两个初心之一。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来自人民,永远不要脱离群众,不要异化为人民之外的利益集团和权贵阶层。“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总书记几次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就是特别看重这里面体现的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特别是底层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我们的基本盘,什么时候都不能弃之不顾。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用极大的精力抓扶贫,每到外地考察工作,都要和贫困群众进行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的零距离接触,这就是一种“赤子之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逻辑要求
念好共产党人“心经”——首要任务和根本前提
主题教育从哪里入手?从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入手。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念好共产党人的“心经”。“欲事立,须是心立”,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是历次主题教育的首要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共产党人的“心经”是什么呢?是马克思主义。“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与一切宗教经典不同,这部“心经”是不断丰富的、与时俱进的。当下,最佳途径、最好办法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为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个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历来的指导思想,融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于一体;既有穿越千年的历史眼光,又有俯瞰世界的全球视野;既有不忘老祖宗的守正,又有自出机杼的创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又是对人民需要和时代问题的现实回答;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既有政治要求,又是人生哲学。真正学深悟透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很多大本大源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自我革命——亟待发扬的鲜明品格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包括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社会革命指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自我革命就是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极为重视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2022年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他就提出:“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后来数次谈自我革命问题,并认为:“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
如同毛泽东一样,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思考怎样防止共产党长期执政后先进性、纯洁性蜕化,丧失革命精神,最终垮掉的悲剧。“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共产党不是只奋斗一百年的问题,是要成就千秋伟业。我们既要有这个自信,也要为此进行艰苦的努力。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王朝没有超过1000年的,但也有几个长达数百年的王朝,如两汉410年、唐朝290年、两宋330年、明朝277年、清朝268年。共产党千辛万苦,领导人民打下红色江山,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没有理由不超过这些封建王朝,没有理由不能够永葆政治青春。但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必须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怎样做到这一点?唯有自我革命。自我革命的实现途径不外乎两种:一是坚决惩治腐败,刀刃向内,刮骨疗伤,清除毒瘤;二是开展以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为目的的主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为此而开展的。
自己给自己看病,自己给自己疗伤。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很多人认为不可思议,但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继续赶考,新的长征——战胜新的风险挑战
对于党以什么姿态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有三个比喻。一是赶考,他引用毛泽东七届二中全会后“进京赶考”的故事,指出今天我们党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六十多年前那场考试的继续。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要争取考个好成绩,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优异的答卷。二是接力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好成绩。”三是长征,“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讲述了很多长征故事,深刻阐述了长征精神,从长征的丰富资源中提炼出今天应该继承发扬的血脉与精神,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无论是赶考、接力跑还是新长征,都是从历史叙事中生发开来的。先辈们为我们蹚出了成功之路、树立了精神标杆、留下了不朽传奇,所以重返现场、回望先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就成为一种必须。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战胜前行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领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大事。这个伟大目标一定能实现,但他反复提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他经常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居安思危,如履如临,警惕各种各样的“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防止功亏一篑。他特别指出:“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因此,要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战胜一切艰难险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