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读后感(共11篇)
赵普
赵普·《宋史》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
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赵普文言文
《赵普》文言文
一、甲:《赵普》片段: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也。
乙:《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习吏事()及为相()手不释卷()阖户()....
2、根据上下文判断,对《孙权劝学》一文中相关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当涂:当道;涂,道路。
c.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d.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3、写出下列语句的基本意思。
①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____到了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
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
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文:梁君①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②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
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③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
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
④之,曰:‘必以人祠⑤,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
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何也?为有德于天而
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无异于虎狼⑥!”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解释:①梁君:即魏国国君。②彀gòu弓:拉开弓。③御:车夫。④卜:占卜,古时迷
信活动。⑤祠:祭祀。⑥无异于虎狼:跟虎狼没两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读之竟日()他日补缀旧纸()...
卒用其人()必以人祠,乃雨()..
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太祖常劝以读书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B.复奏如初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C.跪而拾之以归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 ..
D.凡吾所以求雨者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译文:
(2)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无异于虎狼!
译文:
(3)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译文:
4、甲文中的赵普是一个“”的良臣,乙文中的公孙袭讲故事的目的是想讽劝梁君“”(用原文语句填空)。
三、《赵普》拓展阅读
典型例题:
1、下面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常劝/以读书B、家人/发箧/视之
C、能/以天下事/为己任D、普/明日/复奏其人
2、你知道赵普为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而策划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吗?拓展阅读——宋太祖善待赵普
宋太祖的时候,韩王赵普担任宰相,宋太祖外出,忽然驾临来到赵普府:《赵普》教案
五、《赵普》
船厂中学 卫绍富 学习目标:
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3.学习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4.了解更多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物及其故事。
教学重点:
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教学方法:学生根据目标做好课前准备、形成文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 赵普,北宋大臣。后周时赵匡胤的幕僚,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后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任宰相。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过这么一段话:"臣平生所知,无不出此。昔以其(指《论语》)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部分字词检测:(集体听写、抽查重点、分组听写、填空)
寡 阖 箧 薨 龌龊 循默 奏牍 补缀
三、组内交流:课前自主学习内容。
预设内容:
1、知识
2、翻译课文
3、熟练说出课下注解。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两件事,你觉得赵普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a.赵普刻苦读书。b.赵普以天下为己任,冒死举荐人才。
赵普虽然对人苛刻,但他是一个刻苦读书,胸怀天下、热爱国家,具有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的人。(评价人物要用全面的观点)
5、感悟及联想。
四、课堂展示 1.按预设内容逐一展示。2.熟练背诵。
五、释疑解答
本文刻画人物语言简洁,且善用细节描写,请举例说明。明确:
1.刻苦读书:“每归私:赵普教案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初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概括事件的能力,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赵普“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文言文,我们首先要会读它,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画出文中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再自己查阅工具书或向老师、同学请教,扫清字词读音障碍后自由朗读全文。
(2)大家读得很认真,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看大家是不是全会读了。
2、指导学生诵读全文,要求读出节奏。
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下面请同学们再听老师读一遍课文,请你边听边用竖线在文中停顿较明显的地方画上记号。
3、用以下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全班放声朗读;读给同桌听;推荐读的好的同学在全班范读……
四、疏通文意
1、说说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2、要求学生利用书下的解释理解课文,有疑问的小组讨论。
3、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汇总给老师,在全班范围内解决,重点字义老师讲解。
4、对照白板整理笔记。
五、巩固练习
(见白板一字多义、古今异义的练习)
教学反思
幅短小,叙事简洁,却并不空洞乏味,主要是因为在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使人物性格突出,栩栩如生。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仿照示例,分析人物性格,说说赵普是个怎样的人。
示例:“阖户启箧取书”
“阖”这个动作上的细节描写,表明赵普主动闭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由此可见他是个对刻苦读书决心很大的人。
请同学们先在自己书上圈点勾画,找出细节描写,并在旁边作批注,大胆地写上自己的思考。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再推荐本组最好的一位同学,在全班范围内做交流。
5、感悟中心:赵普为什么要“刻苦读书”又为什么要”奏荐人才”呢?请用文中原句来回答。不难发现,赵普的所作所为全是因为他“以天下事为己任”。
三、拓展延伸
阅读投影关于赵普的课外短文,理解文意,并完成相关练习。
四、巩固练习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赵普
刻苦读书
以天下为己任
奏荐人才
教学反思
教案 赵普
一.本周教学内容:
《赵普》课文分析
(一)学习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能够做到:
1、能够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关键的文言词义。
3、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的魅力,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4、体会课文利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的特点。
(二)课文分析:
话说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经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上了皇位。可是自从登上皇位之日起,宋太祖就不由得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我是各位将领拥立为皇帝的,可是如果有一天,又有一位被拥立的皇帝把我给顶替了,那可怎么办呢?如何保住我大宋社稷长久,江山万古一统呢?于是他就向手下的最主要的谋士请教。这位谋士就向他建议:“陛下,以往社会混乱,主要在于许多将领手中兵权太重。只要剥夺了他们的兵权,我大宋江山就可以稳固万年。”宋太祖听后,连连称是。于是宋太祖在这位高级谋士的策划下,利用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手段,使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高级将领自动向中央交出兵权;接着,这位高级谋士又向宋太祖提出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逐步削除周边小国,使宋朝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然后,这位高级谋士又建议宋太祖把地方的财税权收归中央。到此为止,宋朝结束了五代以来小国林立,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局面,人民开始过上了比较安定的日子。推动这段历史发展的这位高级谋士也就是宋朝初年的著名宰相。这位宰相虽然能谋善断,但早年读书太少,晚年常读《论语》,他曾经对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说:“我用半部《论语》替太祖打天下,我再用半部《论语》替陛下治天下。”所以,后人赞誉他为“半部论语治天下”。
讲到这儿,同学们都应该知道了这位“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宰相是谁了。他就是本课上对应的主人公赵普。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探访这位历史名人,大政治家—赵普。
原文: 普少习吏事,寡 学术,及 为相,太祖常劝 以读书。
字词:年少 熟悉 少 学问 等到 做 劝勉 用
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事物,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勉他读书。
原文: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 也。
字词: 打开 箱子 它,箱中东西
译文: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啊。
原文: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 忌 克,而能以天下事为 字词: 沉着 严肃、刚正 尽管 嫉妒 刻薄 但 “把……作为”
译文:赵普性情沉着严肃刚正,尽管对人常嫉妒刻薄,但能把天下事作为
原文: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 循默
字词: 形容过分拘谨照章办事 言语不多
译文: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的人大多拘谨且遇事沉默不语。
原文:普刚毅果断,未 有其比。
字词: 他,代赵普
译文: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原文:尝 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 复奏其人
字词:曾经 担任 :赵普教案设计
《赵普》教学设计
类别:中学语文 编号:
《赵普》学案
学习目标:
1.查工具书解决古文中的生字词,借助解释,了解文章大意,能读通课文。2.搜集几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或名言。
3.上网或图书馆查找赵普的资料,了解赵普生平事迹:赵匡胤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金匮之盟等。自主学习:
1.请用“/”线标出句中的停顿处,每句标一处。 太祖常劝以读书
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寡学术:
手不释卷:
..龌龊循默:
卒用其人:
...3.找出与文中“以天下事为己任”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跪而拾之以归。..C、普又以其人奏。
D、俱以假山显。..4.请翻译: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5.解释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①竟日: ②次日: ③明日: ④他日:
1 6.简要说说文章写了赵普哪两件事。
① ② 7.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性格特征?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赵普》教案
教学目标:
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3.学习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4.了解更多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物及其故事。教学重点:
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教学难点:
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教学过程:
导入:引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激发学习的兴趣。
一、交流反馈
学生交流展示收集的有关赵普资料,较多的了解赵普其人其事,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自学质疑
学生展示预习卡积累的字词情况,对文章理解进行质疑。
老师提示:赵普,北宋大臣。后周时赵匡胤的幕僚,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后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任宰相。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过这么一段话:"臣平生所知,无不出此。昔以其(指《论语》)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三、互动探究
(一)读:
1. 自读,将自认为难读难写的字词写到黑板上。例如: 寡 阖 箧 薨 龌龊 循默 奏牍 补缀 2. 指名读,纠正误读处。3. 老师范读。4. 训练快速读。
师示范读,计时。生练习,自荐快速读比赛。5. 练习背诵。
师生比赛背诵,看谁错误少。
(二)解释、合作翻译课文。
1. 两人一小组,对照书下解释,试译课文,学生不理解的文言字词提问,老师解答。
2. 质疑。师将学生提出的疑问中的重要点板书,精讲。(1)太祖常劝以读书。(省略句、倒装句)(2)读之竟日。(倒装句)
(3)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省略句)(4)碎裂奏牍掷地。(使动用法)3. 学生翻译全文。老师提示翻译的方法:
(1)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可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4(2)添加省略成分。(3)调整语序。
(4)引用的内容可不翻译。
四、精讲点拨:
(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两件事,你觉得赵普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1.赵普刻苦读书。2.赵普以天下为己任,冒死举荐人才。赵普虽然对人苛刻,但他是一个刻苦读书,胸怀天下、热爱国家,具有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的人。(评价人物要用全面的观点)
(二)本文刻画人物语言简洁,且善用细节描写,请举例说明。 学生思考。明确:
1.刻苦读书:“每归私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普少习吏事()②读之竟日()...③普颜色不变()④他日补缀旧纸()...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3.说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
A、闭门读书 B、半部《论语》治天下 C、凿壁借光 D、闻鸡起舞 4.仔细研读下面几句话,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每归私:赵普原文翻译
赵普这篇文章讲述了担任宰相总共十年的故事。以下是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原文
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①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②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
解释:
1.除:封授
2.可:同意
3.去:离开
4.骤:突然
5.震恐:惊恐
6.因:副词,于是,就
7.损:妨害、妨碍
8.供帐:供宴会用的帷帐、用具等物
9.耳:罢了
10.终:结束
译文:
赵普单独担任宰相总共十年,处事刚毅果断,把天下事作为自己的责任.曾经想要授予某人担任某个官职,皇帝不任用;:《赵普》教学设计
《赵普》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篇古代传记,主要通过刻苦读书和奏荐人才两件事来表现赵普以下事为已任的中心。学习本文主要学习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和对比手法。要求课前做好预习工作,熟读文章,查找工具书。
本设计意在一课时内以“读”为线,让学生通过七个阶段的“读”培养在自主阅读中合作、探究、感悟、想象、创造、迁移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读
我们的古人曾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何谓经典?一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二是对后人有陶冶情操的作用。其中我们学过《论语》就是最杰出的经典之一,她曾哺育并陶冶了一代代后人。宋代就有一位宰相独爱《论语》,熟读《论语》,从中获取无穷营养,并“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并认识这位北宋开国名相吧。(幻灯片展示赵普资料)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
二、译读
1、教师范读 同学们注意字音、停顿、语气语调。
lì
hé
qiè chǔ
hōng wòchuò
dú zhì
zhuì zú 吏事
阖户
启箧
处决
既薨
龌龊
奏牍
掷地补缀
卒用
读文言文,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停顿外,每个句子内部的适当的停顿也很重要。这种句内的停顿,我们称它为节奏。
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太祖/常劝以读书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碎裂奏牍/掷地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正确停顿,准确把握句子的语气语调。
同时对照解释,理解语句意思。要求:小组内全文翻译,其他成员帮助纠错;不理解的字词、语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在书上标记出来,举手质疑。教师引导解疑。(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检查
(1)解释加点词(书中没有解释的):
① 寡学术
② 及为相
③ 手不释卷
④ 既薨
⑤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⑥ 以天下事为己任
提示:① 少
② 等到
③ 放下
④ 已经
⑤ 推荐
⑥ 责任(幻灯投影展示)古今异
①处决如流②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③普颜色不变 今义:执行死刑
比喻人品质恶劣
色彩
(2)用流畅的语言翻译几个句子,并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课本中没有解释)①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② 跪而拾之以归③ 普明日复奏其人
明确:① 过些日子,赵普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省略主语,现代汉语中不可省)② 赵普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了家。③ 赵普:教学设计赵普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宋史》,主要写了两件事:刻苦读书和推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课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叙事简洁没有冗笔。
教学目标: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3、了解更多学习刻苦、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物的故事。
教学重点: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2、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称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我们在评论他们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常常发现他们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
二、学生举例,教师补充,引出赵普。
赵普,北宋大臣。后周时赵匡胤的幕僚,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后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任宰相。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过这么一段话:"臣平生所知,无不出此。昔以其(指《论语》)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三、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再范读全文,最后请个别学生朗读。
纠正字音:箧、牍、缀、卒、吏、论语
生回答:本文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
刻苦读书与推荐人才。
四、重点字词句及全文的翻译。(见幻灯片3——9)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古今异义、固定句式(“九阴真经”:增、删、留、换、移、固、意、直和定)
五、细读课文,思索:
1、通过文中所写的两件事,你认赵普是个怎样的人?
具有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
2、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试举例说明。
“阖户启箧取书”、“普颜色不变”、“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六、自由朗读课文,巩固知识。
七、过渡语:古往今来,“刻苦读书”和“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试着举出一两个吗?并谈谈他们对你成长的影响。
八、总结:侧重鼓励大家胸怀天下、刻苦学习。
九、作业:
1、背诵课文。
2、重点字词句的练习。
3、收集刻苦学习的名言、名句、故事。
十、备课素材:
从宋太祖取得政权开始,到平定南方,赵普是主要的谋士,立了不少大功。宋太祖拜赵普为宰相,事无大小,都跟赵普商量。
赵普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来,他的学问差得多。他当上宰相以后,宋太祖劝他读点书。赵普每次回家,就关起房门,从书箱里取书,认真诵读。浅显的文言文,并分层进行练习,让学生培养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本课的教学,我改变了上期精讲全文字词的做法,实行重点突破,并利用幻灯片展示我的做法,让学生抓住重点进行学习,效果明显。[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篇古代传记,主要通过刻苦读书和奏荐人才两件事来表现赵普以下事为已任的中心。学习本文主要理解并学习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和对比手法。
要求课前做好预习工作,熟读文章,查找工具书。
本设计意在一课时内以“读”为线,让学生通过七个阶段的“读”培养在自主阅读中合作、探究、感悟、想象、创造、迁移的学习习惯。准备幻灯机和课外文言短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读
我们的古人曾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何谓经典?一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二是对后人有陶冶情操的作用。其中我们学过《论语》就是最杰出的经典之一,她曾哺育并陶冶了一代代后人。宋代就有一位宰相独爱《论语》,熟读《论语》,从中获取无穷营养,并“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并认识这位北宋开国名相吧。
二、译读
1、老师范读,学生跟着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阖(hˆ)箧(qiˆ)薨(hng)龌龊(w chu)掷(zhŒ)牍(d’)忌(jŒ)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太祖/常劝以读书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碎裂奏牍/掷地
2、默读全文,疏通文章大意(书中解释较多)(1)解释加点词(书中没有解释的): ① 寡学术 ② 及为相 ..③ 手不释卷 ④ 既薨 ....⑤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⑥ 以天下事为己任 .............. 提示:① 少 ② 等到 ③ 放下 ④ 已经
⑤ 推荐 ⑥ 责任(幻灯投影展示)
(2)用流畅的语言翻译几个句子,并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课本中没有解释)
①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② 跪而拾之以归 ③ 普明日复奏其人
明确:① 过些日子,赵普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省略主语,现代汉语中不可省)② 赵普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了家。③ 赵普:赵普说课稿
《赵普》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宋史》,主要写了赵普刻苦读书和推荐人才这两件事,来展示赵普好学上进、忠言直谏、刚正不阿的秉性。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也是七年级下学期学习的文言文,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3、培养学习刻苦以天下事为己任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为: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2、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
教学难点为:
学习赵普的精神,做到有所学有所用,要学会做一个正直、勇敢、有毅力的人。
二、说教法
对于教师的作用,“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点拨是重要的,但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这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为: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会领会其中的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多读,在读中领悟人物,并熟读成诵,做到课后的背诵要求;
2.讨论法:引导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收集法:收集关于赵普的故事,用于课堂教学。
三、说学法
1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采用的学习方法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分析法:从文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对比手法的运用,发现人物性格特点。
3、积累法,积累有关古人刻苦勤奋的故事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用二课时,本堂课是:赵普的历史故事
赵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宋朝初年宰相,在宋太祖为后周臣子之时辅佐在册,登基之后被宋太祖重用,一路走上了宰相的位置。宋太宗继承了自己哥哥宋太祖的皇位之后,赵普也受到了太宗的重用,两次为相。
赵普公元922年在一个官宦世家出生,字则平,祖籍有幽州蓟,后来因为父亲的原因,迁居洛阳,公元992年去世。
赵普作为从赵匡胤初期开始就跟随左右的重要文臣,可以说是宋朝的开国功臣,对于宋朝初年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当年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最终受恭宗禅位建立宋朝,就有赵普的一份功绩在。
等到江山一统,天下大定之后,也是他为宋太祖解决了各节度使掌握兵权的情况。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就是在他的建议下完成的。
不说其他,只说这两点就足以看到赵普在政治上的才能是多么的出众。
除了十分有才之外,赵普还是一个性格十分刚毅之人。历朝历代宰相,除了辅佐帝王处理政务之外,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为国家选举有用的人才。作为站在权利顶峰的一批人,他有义务也有责任考察各级官员,然后挑出能担当大用之人举荐给皇帝。
有一次赵普将一个他认为十分有才,足以担当大用的人才举荐给宋太祖。宋太祖却认为那个人不可重用,不应该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赵普被宋太祖拒绝之后,却并不放弃,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的上书宋太祖。宋太祖被他搞的都发怒了,甚至还将手中握着的奏章直接摔倒了他的面前。
所谓帝王一怒,流血千里万里。面对宋太祖的怒气,赵普却面色不变,沉稳对答。有这么一份面不改色的心性在,也难怪他能坐上宰相的高位了。
当然人无完人,赵普也是有缺点的,这个缺点也是他最后会被赵匡胤疏远的原因。坐在宰相的位置上,大权在握,底下自然会有许多想要巴结他的人。赵普也不能免俗,虽然不像其他那样收受大批的贿赂。但是有些不能拒绝的,还是会接受。这种以权谋私的行径,有一次直接被宋太祖撞破。加上有其他人上奏弹劾,于是宋太祖慢慢的疏远了他。
就算有这样的间隙存在,宋太祖和赵普之间的君臣之情还是挺不错的。两人经常一起议论政策,同时也闲聊谈话。
有一次赵匡胤问赵普:“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大?”赵普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想了半天也不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是最大的。
赵普没有回答,赵匡胤又接着问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比其他物件都大?”
这个时候赵普心中灵机一动,回答到:“世界上道理最大。”赵匡胤听后大呼妙妙妙,实在是妙,说:“没错,世界上的确是道路最大,就算我是君王也应该遵循道理。”
赵普虽然存在以权谋私的缺点,但是在宋朝初年,他所做的事情和实行的政策还是挺有用的,所以历来的评价仍然以褒义居多。
《宋史》:“普为谋国元臣,乃能矜式往哲,蓍龟圣模,宋之为治,气象醇正,兹岂无助乎。晚年廷美、多逊之狱,大为太宗盛德之累,而普与有力焉。岂其学力之有限而犹有患失之心欤?君子惜之。”
赵光义评价他:“普事先帝,与朕故旧,能断大事,响与朕尝有不足,众所知也。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
吕中言:“赵中令相太祖之功,在于收藩镇之权,迟幽蓟之伐。其再相太宗之功,在于上彗星之疏,谏北伐之书。而《金匮》一书,尤宗庙社稷之大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