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要点

成人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要点

  一、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

  开头语段的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结尾语段的作用: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等。

  二、文中某语句或段落有什么作用

  1、段落

  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

  含蓄有余味;寄托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2、句子或词语

  句子本身或者其中有一个词语或短语运用了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或是表达方式。将之揭示出来解释涵义再联系文章内容即可。

  A、修辞手法的作用

  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排比、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反语、设问、反问(或反诘)、借代、层递、反复等。

  修辞手法本身的作用 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所指对象 特性

  排比、反复: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强调了 所指对象 特性

  夸张——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反问——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B、表现手法的作用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类比、象征、联想、想象、托物言志、铺垫、比兴、烘托、白描等。

  手法 分析(举例) 作用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抑扬: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对比:突出特点,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持点,强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反语(反讽):有2种作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举例或列举:具体实在,易于被读者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

  C、表达方式的作用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描写:通过……描写 对象的什么缺点或者何对象怎么样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4、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议论:通过……论证 观点

  1、议论文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2、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作用: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明力)、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2、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说明:通过……说明方法 对象 特点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三、原文替换类问题

  1、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2、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四、语句品味和赏析类

  1、句子:表面含义 深层含义

  表面意义表面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深层含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联系上下文、主题、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

  2、词语:“x”词好在哪里?

  用了“xx”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五、段意的概括和归纳

  1、记叙文:时间、地点 人物 事件

  2、说明文:说明、介绍 对象 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 论点

  总结:现代文阅读答题最重要的一点是形式 内容 主旨的结合。现代文阅读题提问方式无非是对段落、句子或者某一词语的考查。形式指段落、句子或者词语在文中的结构,联系结构可以联想文首、文中和文尾时段落和句子作用的答题技巧。内容指其本身的含义及在文中的所指含义,其中包括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的应用。

  在答题的过程中最不可遗忘的一点是结合文章主旨进行作答,写文章的根本目的在于表达出的思想感想,所以一定要注重结合中心思想答题。

  如何读懂议论类文章

  注重整体阅读,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枝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应证。

  整体解题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

  概念词语理解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划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联系词语的本义,抓住语境义。

  句子理解题

  答题技巧: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分辨先后顺序。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解题思路:

  1、确认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同

  3、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知识储备:运用描写手法总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的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叙后议论画龙点晴,点明题旨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

  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侧面(又叫间接)。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议论文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作用: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明力)、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注意表达的语言:记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描写了何对象的什么缺点或者何对象怎么样,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议论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通过批驳,确立了什么观点。说明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说明(介绍)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