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七夕节的故事(精选8篇)

与七夕节的故事

       与七夕节有关的故事

       农历“七夕”,俗谓“中国情人节”——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即与七夕密切相关。宋人秦观词云:“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千载以降,这凄婉的词句与天河中的牵牛织女双星一起在人们的心头闪耀——

       天上王母娘娘的'孙女织女,其工作是在天上织云彩,也称云锦天衣;牛郎是人间的放牛郎,父母早亡,受兄嫂虐待,每天和一头老牛在一起生活,日子过得很苦。

       有一天,老牛告诉他,天上织女要和她的姐妹到银河洗澡,叫他去“偷取”织女的羽衣,这样没有了羽衣,织女就不能飞回天上了,就会做他的妻子。

       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

       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

       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就会得到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后来有一天,王母娘娘听说织女“不守天规”,“私奔”凡间,大为恼怒,就派天兵天将捉拿织女。

       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

       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想起老牛告诉他急难时披上牛皮会得到帮助的话,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了出去,牛郎也飞到了天上。

       就在牛郎要追上织女的关键时刻,王母娘娘拔下头簪,在织女身后一划,那划痕就成了波涛汹涌的天河。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夜泣啼。现在牛郎星旁的两颗小星,称扁担星,人们说那是牛郎织女的一对儿女。最后,牛郎织女的真情感动了天上的喜鹊,它们每到七月七日就拔下自己美丽的羽毛,架成一道彩虹桥,让这对相思一年的夫妇在这一夜相会。

       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篇2:七夕节来历与传说故事

       七夕节的来历(一)

       传说,天上玉皇大帝有七个女儿,其中最小的女儿织女,聪明可爱、手艺又巧。天上皇宫中的重要织锦都由她负责设计与制作。另外,玉皇大帝有一群牛,由一个叫做牛郎的年轻人负责管理。两人情投意合、互相爱慕,至荒废了原本工作。于是玉皇大帝下旨,叫喜鹊告诉这两个热恋的情侣要节制,七日见一次面即可。没想到喜鹊传错话,他们以为每天均可相见,更是高兴无比,工作完全抛在脑后。玉皇大帝这回龙颜大怒,降旨他们每年只能见一次面,就是农历七月七日的晚上。那一天许多喜鹊负责搭桥,让他们两人踩在他们的肩膀上相会。因为一年仅能见一次面,当然有说不完的衷曲、道不尽的悲情,于是那天几乎都会下着毛毛雨,象征两人的泪水。

       七夕节的来历(二)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3: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七夕节起源于我国汉代时期,最早的记载见于东晋时期葛洪的《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历史上认为“七夕”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和“时间”的崇拜。

       在三四千年以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有关牛郎和织女的记载很早就有了。古代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牛郎和织女,认为东西南北方向都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星最亮,可在夜晚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4:七夕节小故事

       七夕节的由来

       很久以前,有一个跟着哥嫂过活的孤儿,既聪明又勤快,可嫂嫂仍嫌弃他,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大家都叫他牛郎,一年后,哥嫂和牛郎分了家,狠心的嫂嫂只给他一间破草房,一头老牛。

       从此,牛郎白天放牛,砍柴,晚上就和老牛同睡在那间破草房内。一天,牛郎赶牛走进了一片陌生的树林,这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牛郎见到九个仙女驾着祥云落在河边的草地上,然后脱去五彩霓裳,跳进清澈见底的河水里,牛郎盯着一个最年轻最美丽的仙女,都看入了神,这时老牛突然说话了:“她是天上的织女,只要拿走五彩霓裳,她就会做你的妻子。”牛郎悄悄地沿着树丛,悄悄拿走了织女的五彩霓裳。

       天近午时,其它仙女纷纷穿起五彩霓裳,驾着祥云而去,唯独找不到五彩霓裳的织女留下了。这时,牛郎从树后走出,请求织女做他的妻子。织女见牛郎忠厚老实,勤劳健壮,脉脉含羞地点点了头。 牛郎织女喜结良缘后,男耕女织,互敬互爱。

       两年后,织女生下一男一女。然而天帝闻知织女下嫁人间,勃然大怒。七月初七,王母奉旨带着天兵天将捉走了织女,悲痛欲绝的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萝筐挑着儿女追上天去。眼看追上了,王母拨下金簪一划,牛郎脚下立刻出现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肝肠寸断的织女和挑儿女的牛郎,一个在河东一个在河西,遥望对泣哭声感动了喜鹊,霎时无数的喜鹊飞向天河,搭起一座鹊桥,牛郎织女终于可以在鹊桥上相会了,王母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的七月初七在桥上相会一次。

       七夕节的栀子花

       一

       “给你,”阿南冲过来,脸红红的,往我手里塞了一朵栀子花,“乞巧用。”我的脸一下子烫得能往外冒蒸汽了。

       “为什么给我?”我愣头愣脑地问。

       “给你就给你——”阿南掉头就跑,像是后面有高校长在追他。 阿南是高校长的儿子,如果哪天不上蹿下跳打坏两片瓦,踩坏几根苗,那他一定是生病了。每天黄昏,都有邻居拿着被打破的瓦片什么的`,跑到学校跟高校长“聊聊天”。“聊天”之后,高校长就拿着一根小竹枝,满村子找阿南。

       高校长戴着眼镜,一副斯文相。气势汹汹的样子跟他真的不怎么协调。村里人就喜欢看高校长凶起来。凶起来的高校长才有可能坐在他们家的晚饭桌旁,一起抿上一壶米酒。

       “其实,也不能怪阿南。”村里人都这么劝高校长,“屋顶上葡萄挂果了,金南瓜开花了,男孩哪能忍得住。小时候,我们谁没睬坏过人家屋顶上的瓦?” 这倒也是,村里的灶屋都修得矮,盖着稻草、瓦片。主妇在屋旁屋后插一根葡萄枝,点两粒金南瓜籽,葡萄藤、南瓜藤蔓延到屋顶,开花了,挂果了,好滋味就藏在屋顶上。金南瓜花吸吮起来可甜了,味道不比葡萄差。

       阿南倒不是嘴馋,一般都是伙伴央求他。

       葡萄要留着变紫,金南瓜花要留着结南瓜,不能随便动,可把灶屋底下那些孩子给馋坏了。他们都找阿南说:“阿南,我们家那葡萄绝对可以吃了,去年味道甜得很,去摘点咱们尝尝吧。我爸那根木棒,可比高校长的小竹枝粗得多,那一棒子下去——”话说到这里,说话的人都要打个冷战,“再说,你爸要是喝上二两米酒,回去肯定把打你的事给忘了。”

       七夕节的栀子花村子里那么多人家,阿南可忙了。 我没想到,他竟然还有工夫送栀子花给我。

       想起栀子花,我的脸更烫了。

       今天是七夕。

       七夕乞巧,是祖上留下来的风俗。晚上,女孩辫子里插着栀子花,在月光下穿针,请求月娘娘把心灵手巧的祝福赐给自己。老人说,戴过栀子花,女孩儿心眼更清亮。

       这天,栀子花要男孩子送。不过,谁送谁栀子花,可微妙着呢,这栀子花有点像情人节高校长领着我们画的情人节贺卡的含义。

       那次,我只收到了俊辉的情人节贺卡。阿南的情人节贺卡送给了他妈妈。

       其实,阿南和我关系挺好的。我们是同桌,还一起参加了数学竞赛。那些竞赛题,争论起来可有意思了。我们拍桌子,跳到椅子上争论。

       “给你!”没想到,阿南又回来了,往我手里塞了个硬东西, “我姐的,明天记得还我。”他照例跑得飞快。

       我伸开手,原来是枚发卡。我的头发被爸爸剪成齐耳的蘑菇头,短短的,有了栀子花也没地方插,只能用发卡别在头发上。

       这个阿南,竟然也有细心的时候。

       “阿南——给我出来!”远远传来高校长的声音,我听到他在前屋跟人说话, “今天七夕,关他什么事啊,一个男孩子也去摘栀子花。摘就摘吧,他把人家一树花摘得七零八落,说是要挑朵最好的!你说,该不该骂!”

       “哈哈——”邻居大伯大笑起来。

       我看看手里的栀子花,想起阿南摘一朵,丢掉,再摘一朵,丢掉…一我仿佛看到他那精挑细选的样子,忍不住也笑了。想起“精挑细选”这个词,我心里有点好笑,又有点甜。

       二

       “烟子——”妈妈在喊我。

       “啊——”我拿着花跑到灶屋里。

       “那里——”妈妈把陶锅从灶上端下来,冲着碗橱嘟嘟嘴, “瓷碗里那朵栀子花,用水养着,是俊辉他妈送过来的,说是俊辉摘的,给你乞巧用。呀——你自己采花去了。”

       我含含糊糊应了一声,脸热乎乎的。

       俊辉那个傻小子!

       俊辉和我的关系,村里人都知道。他去钓鱼,村里人问他,钓了给谁吃。他就老老实实说,自己吃一条,给烟子吃一条。这家伙!

       这只能怪我妈。我们两家隔得近,当年,我们还是奶娃娃呢,她和俊辉妈妈纯粹为了好玩,商量着给我们订了娃娃亲。从小,她们就教育俊辉要对我好。俊辉呢,也傻乎乎地特别听话。

       端午节,他要分粽子给我吃。中秋,他从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包了个月饼送给我。平时有点好吃的,他都给我留点。

       这还不算上我妈做的“好事”。采艾草啊、捉虾子啊,等等,她喜欢喊上俊辉陪我,说是要他帮着,把我不知道会落到什么地方的镰刀、竹篓什么的带回来。有时候,我妈喊我去菜园子里拔两根葱,扯几个蒜头,我懒得动,她就从后窗探出头,嚷嚷着要俊辉去。俊辉这傻瓜,一喊就动。我妈就我一个女孩,她可喜欢俊辉了,说要有个这么听话的儿子就好了。

       不过,我知道俊辉的一个秘密。俊辉喜欢我,还喜欢蓝草。

       那天,他买了一根冰棒,只让我咬了一小截,他结结巴巴地说,还得留点给蓝草吃。哎哟,听到这话,看着他那面红耳赤的样子,我都快笑晕了。

       俊辉傻得逗。

篇5:七夕节小故事

       这是我们恋爱之后一起过的6:七夕节的故事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 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

       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

       北斗七星的7:七夕节的背景故事

       七夕节的背景故事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织女》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有个牛家庄,庄里有个聪明、忠厚、勤劳的小孩叫灵儿。因父母早亡,只好跟随哥哥过日子,嫂子马氏为人狠毒,常常虐待灵儿。一年秋天,刚收割完毕,马氏就逼着灵儿去山上放牛,并对他说:“给你这九条牛去放,要等到有了十头牛你才能回来!”灵儿听后;无可奈何,只好赶着牛离开牛家庄。

       村里人闻讯赶来,对灵儿深表同情。有的送来吃的,有的送来穿的,灵儿一一致谢,然后独自一人赶着牛向山里走去。

       当他走到那草深林茂的山岭就停下来歇脚,坐在树下伤心地流泪。心想,要等到何年何月才会有十头牛呢?正在这个时候,有位须发霜白的老人,忽然出现在他面前,老人拍拍他的肩膀,亲切地问:“孩子,你怎么一个人跑到这个偏僻的地方来放牛?为什么事你这样伤心?”灵儿把嫂子虐待、逼他放牛的事,一五一十地讲了。老人笑着说:“原来是这么回事!别难过,那伏牛山里有头病倒的老牛,你好好地喂养它,等牛病好后你就可以赶着牛回家了。”说完那老人就不见了。灵儿好象做梦似的。便按老人的吩咐往伏牛山走去。

       灵儿走呀走呀,翻过一道道的山,涉过一条条的涧,终于找到了那头病牛,它正在一块大平石上卧着。灵儿立即趴下去,连连磕了三次头,喊了声“牛大伯”。老牛睁开疲惫不堪的眼睛,一会儿又闭上了。灵儿看着老牛那没精打采的样子,心里想,可能是饿了,于是就急忙去给老牛薅了一捆又一捆的草。整整喂了三天三夜,老牛终于吃饱了。突然抬起头跟他讲起话来:“好孩子,我本来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偷偷地把五谷种子撤于人间而触犯了天规,被玉帝踢下天庭,把腿摔坏了,动弹不得。你如能用百花露水给我洗擦一个月我就会好的。”小灵儿听了,就在伏牛山住了下来,饿了吃些野果,渴了喝些泉水,夜里依偎在牛旁。每天清晨去采百花,用花朵上的露水给老牛洗伤。整整一个月,老牛的伤真的好了,它跟着灵儿一道回家。

       灵儿回到家里,嫂嫂见他真的赶了十头牛回来,硬说有一头是偷了别人的,还把他痛打了一顿,经乡亲们解劝才算作罢。此后,灵儿白天放牛,夜里就睡在牛的身边,庄上的人都称他是“牛郎”。那只被牛郎救活的老牛和牛郎很亲。有一次,嫂子把毒药放到菜里,老牛告诉牛郎不要吃。嫂子气起来闹着要跟牛郎分家,牛郎既不要房子也不要田地,只要那头老牛、两辆破车和一只烂皮箱,就离开了家,在一棵桑树下搭了个草棚住了下来。老牛从嘴里吐出个茶豆,牛郎将茶豆种在草棚门前,8:有关七夕节的故事传说

       追溯由牛郎织女传说形成七夕节的过程,时间当在战国,地点则在楚国。查经问典,《诗经・小雅・大东》中有“彼织女,终日七襄……彼牵牛,不以服葙”的诗句,这是有关牛郎织女传说最早的文字记录,是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还有一首与织女有关的《周南・汉广》中所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据史料记载,诗中的“汉”即指汉水,又指天汉(银河),“游女”是指汉水女神或织女星神。楚人雄距江汉地区,甚重祠祀“汉之游女”。另外,在楚地民间,常将牵牛星与河鼓三星搞混淆了。南北朝时南阳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注文云:“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而在南阳汉画像石“牛郎织女星座”中,正是以河鼓为牵牛。居“汉水之北”的南阳,素有“枕伏牛而蹬江汉,襟三山而带群湖”之称。战国时,南阳属楚,楚始都于淅川丹阳,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文化积淀深厚。如此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是形成牛郎织女传说的重要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