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课件(共15篇)

中学物理CAI课件的制作(初稿)

       中学物理CAI课件的制作

       摘要:目前,在基础教育领域,正在逐步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这一转轨过程中,计算机这一高科技手段与学科间的整合越来越紧密,为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而,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应用到教学中,给学校的教育带来历史性的变革。本文从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构思教学过程、整理资料编写脚本、课件的制作及注意事项等方面阐述了课件设计与制作应遵循的步骤。

       关键词:物理、CAI课件、设计、制作、目 录

       一、引言:

       CAI是一种辅助教学的高级程序,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体来进行教学活动。CAI系统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硬件、软件和课件,其中课件(Courseware)是其核心。下面就如何制作中学物理CAI课件谈一些体会。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概述及优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sted Instructioh',简称CAI)是计算机辅助教育(CBE)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CAI的深入发展,我们可在更加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这一概念。CAI是一项重要的新兴教育技术,包括了一个极为宽广的计算机应用领域。狭义地理解,CAI是一种教学形态,是利用计算机的功能和特点,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CAI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个人化学习环境。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和知识库等计算机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上单

       一、片面的缺点。它的使用能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三、物理CAI课件的基本特性与教学优势

       物理是一门以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中的概念和规律,大多是在观察实验事实,了解现象、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而抽象、概括出来的,即使是新的物理学理论,也必须经过实践检验和实验验证之后才能被确认。例如,麦克斯韦在法拉:物理初三课件

       物理初三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

       巩固电流表、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测量,体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锻炼学生根据公式P=IU设计试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重、难点:

       电路的设计、连接,作出电路图。

       分析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教学课时:

       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标有“220V 11W”“220V 22W”的灯泡各1只,若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220V的电路中,它们的实际功率各是多少?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电流――用电流表测量

       电压――用电压表测量

       电功率P=W/t P=UI

       能否利用所学知识测出小灯泡的电功率?

       进行新课:

       1、探究: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学生分析P=UI

       测出U、I,就可以求的电功率

       (2)设计实验:

       讨论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对学生的电路要进行讨论。

       (4)进行实验:

       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电压U 电流I 电功率P :中学化学教学的课件

       以下就是整理的中学化学教学的课件,一起来看看吧!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 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中学物理课件制作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物理课件制作的实践与思考 学生姓名:XXX 指导教师:XXX 内容摘要: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普及,为现代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动力。课件制作正在成为探究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本文结合相关教材理论知识和课堂实际操作,分析了课件制作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现状,包括传统物理教学与现代物理教学,概述了中学物理课件制作的设计原则与一般流程,并以实际教学案例作为补充,从而得出了课件制作优劣势的相关思考。这些都将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达到个性化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探究式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the courseware making in high school physics cla XXX Directed by XXX Abstract: As the popularization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 based on computer and network gives the power to the reform of modern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models,courseware making is becoming the nuclear part of new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exploring teaching,computer-aisted instruction,etc.This paper combines some books in courseware making with practice in high school physics claes,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ureseware making in physics claroom of middle school,which include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modern teaching.Then,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the general proce of physics courseware making in middle school,and adds some cases of practical teaching.Last it infers a few thoughts ab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hich courseware making brings.All of these will be good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and methods and achieve the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Key words: CAI courseware exploring teaching computer-aisted instruction :初三物理光学课件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初三物理上册课件

       导语:20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在这短暂的100年中,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为大家介绍初三物理上册课件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三物理上册课件

       一、选择题

       1.(13北京)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

       B、用煤气炉给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

       C、把蔬菜放进冰箱,蔬菜的温度降低

       D、在阳光照射下,公园里石凳的温度升高

       2.(13温州)木工师傅做家具时,来回拉动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将升高。该过程主要通过 B

       A.热传递使锯条的内能增加 B.做功使锯条的内能增加

       C.热传递使锯条的内能减少 D.做功使锯条的内能减少

       3.(13乐山)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木工用锯锯木条时,锯条发烫 B.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来

       C.铁块放在炉火中烧红了 D.冬天,人们在太阳光下取暖

       4.(13黄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路上尘土飞扬,表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手相互摩擦发热,是靠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D、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小

       5.(13成都)小文在做“开水煮白菜”这道菜的过程中,有以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放一点盐,汤就有了咸味,说明分子只在液体中运动

       B、菜做好起锅时,清香扑鼻,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

       C、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

       D、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

       6.(13杭州)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浸有少量乙醚(乙醚极易挥发)的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根据该实验现象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被压缩

       B、浸有少量乙醚可以降低棉花的着火点

       C、活塞迅速下压,乙醚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使棉花燃烧

       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7.(13浙江)图中改变内能的方法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8.(13临沂)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白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

       B.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变成冰块

       C.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气体的温度升高

       D.用手来回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温度升高

       9.(12齐齐哈尔)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是A

       A、给冷水加热B、压缩空气温度升高C、下滑时臀部发热 D、搓手取暖

       10.(12三明)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钻木取火 B、用热水给袋装牛奶加热

       C、用”搓手”的方法取暖 D、用锤子敲打铁丝,铁丝发热

       11.(12聊城)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B、划火柴,火柴被划燃

       C、柏油马路被阳光晒热D、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

       12.(12盘锦)下列过程中,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锤子敲打铁板,锤子和铁板都变热

       B、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

       C、卫星进入大气层时外壳发热

       D、热水中放入冰块,水温下降

       13.(12宁夏)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反复弯折后,铁丝的温度升高B、火车经过后,铁轨的温度升高

       C、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 D、两手相互搓揉,手掌发热

       14.(12漳州)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力搓手时,手会发热B、用液化气烧水做饭

       C、夏天在太阳曝晒下,水泥路面发烫 D、冬天把手插在口袋里会感到暖和

       15.(12眉山)某同学骑自行车下一长坡时,在途中由于车速过快,于是捏紧刹车,降低车速,保持安全速度匀速行至坡底,下车检查,发现刹车片发烫、有关此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刚下坡时,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匀速下行时,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匀速下行时,机械能保持不变 D、刹车片发烫,是做功改变了内能

       16.(12福州)下列实例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A、流星穿过大气层时发热发光B、冬天,嘴对着双手哈气

       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 D、不锈钢汤勺放在热汤中

       17.(12本溪)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 B、用锤子敲打钢板,锤子和钢板都会变热

       C、石头被太阳晒热 D、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吸气冲程

       18.(11清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之间 B、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只有做功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D、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19.(11宜昌)18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D、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00g水内能相同

       20.(11成都)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一天,南极上的小企鹅豆豆和丁丁(见下图)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他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豆豆:呵呵,这里太冷了,冰山肯定没有内能了

       B、丁丁:再冷,组成冰山的分子在做热运动呀,所以 冰山也有内能

       C、丁丁:呵呵,冰天雪地的,空气中肯定没有水蒸气了

       D、豆豆:冰也能升华呀,这里的空气中肯定有水蒸气

       21.(11内江)关于热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机械能和物体的内能是同种形式的能,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分子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D、扩散现象只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22.(11玉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B、物体的温度高,内能一定大

       C、蒸发在只液体的表而发生

       D、分子的内能包含分子的动能和势能

       23.(11泰州)下列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 B、用热水泡脚、脚感觉暖和

       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D、水沸腾时水蒸气顶起水壶盖

       24.(11自贡)在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B、烧水时,水逐渐变热

       C、流星在大气层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

       D、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臀部有灼热感

       25.(11阜新)(多选)下列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A、夏天,柏油马路在烈日下会被晒热 B、冬天,两手相互搓一搓就会暖和

       C、用热水泡脚,脚会感觉暖和 D、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会发光发热

       26.(11河池)下列方法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钻木取火 B、用“搓手”的方法取暖

       C、用热水袋取暖D、反复弯折铁丝使其发热

       27.(11牡丹江)下列现象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反复弯折铁丝,铁丝的弯折处会变热

       B、冬天人们常用热水袋来取暖

       C、远古时代,人们采用钻木的方式来取火

       D、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汽缸内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温度升高

       28.(11郴州)下列生活场景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搓动双手感到暖和

       B、用嘴向手“哈气”感到暖和

       C、冬天晒太阳身体感到暖和

       D、围坐火炉烤火感到暖和

       29.(11雅安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通过搓手,手变暖和 B、用炉火烧水

       C、阳光照在柏油路上,路面变烫 D、用热水泡脚,脚感到暖和

       30.(11宁德质检)下列现象中哪一种是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A、冬天人们搓手取暖 B、加剧的温室效应使多年的冰川融化了

       C、用热水袋取暖 D、冬天晒太阳会觉得暖和

       31.(11深圳)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牛,下图中物体的内能减少的是

       32.(11锦州)下列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A、夏天,柏油马路在烈日下会被晒热B、冬天,两手相互搓一搓就会暖和

       C、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会发光发热 D、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筒壁会发热

       33.(11泰安)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B、感冒发热,用冷毛巾敷额头

       C、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 D、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

       34.(11淄博)寒冷的冬天,双手摩擦会感到手发热,放到暖气片上会感到手暖和,对于这两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方法都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来增大手的内能

       B、两种方法都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来增大手的内能

       C、前者就利用做功来增大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热传递来增大手的内能

       D、前者是利用热传递的来增大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做功来增大手的内能

       35.(11南宁)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热前,水分子是不停运动的B、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水的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D、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把水的机械能转化为木塞的内能

       36.(10广安)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0oC的冰块内能为零 B、温度低的物体一定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小

       C、运动的物体一定比静止的物体内能大 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37.(10莆田)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B、00C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

       C、内能和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量 D、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38.(10潍坊)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B、同一物体温度越低,物体内能越大

       C、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

       D、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小

       39.(10河池)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下列关于水的理解正确的是

       A、0℃的水内能为零 B、水温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C、水变成冰后,体积变大、密度变大D、30℃的水比20℃的水所含的热量多

       40.(10百色)下列关于内能和热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块没有内能

       B、运动越快的物体内能越大

       C、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

       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是从内能大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小的物体

       41.(10宜宾)在下列做功过程中,加有着重号的物体,内能逐渐减小的是

       A.砂轮磨刀具时,砂轮的温度越来越高、B.暖水瓶中的热空气将瓶塞冲出、C.在压缩冲程中,气缸内的气体温度升高、D.电炉通电后,电阻丝逐渐变红、、42.(10内江)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人类的生存及发展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水的温度为0℃时,水的内能为0

初三物理复习课件

       物理的学习是很重要的,我们一定要认真背诵好相关的知识点,下面就由为大家整理初三物理复习课件,欢迎大家查看!

       一、密度(ρ):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 m / V变形

       m为物体质量,主单位kg,常用单位:t g mg;

       v为物体体积,主单位cm3m

       33、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

       3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二、速度(v):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υ= S / t变形S= υ t;t = S/υ

       S为物体所走的路程,常用单位为km m;t为物体所用的时间,常用单位为s h

       3、单位:国际单位制:m/s常用单位km/h换算:1m/s=3.6km/h。

       三、重力(G):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2、计算公式:G=mg

       m为物理的质量;g为重力系数,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3、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4、合力F = F1-F2 F= F1 F2F

       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F

       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

       四、杠杆原理

       1、定义: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 F2=L2/ L

       1其中F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l1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

       F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l2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3、滑轮组F = G / n

       F =(G动 G物)/ n

       S = nh(υF = nυG)理想滑轮组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4、斜面公式F L = G h适用于光滑斜面

       五、压强(P):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P=F/S

       F为压力,常用单位牛顿(N);S为受力面积,常用单位米2(m2)

       3、单位是:帕斯卡(Pa)

       六、液体压强(P):

       1、计算公式:p =ρgh

       其中ρ为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3g/cm3;g为重力系数,g=9.8N/kg;h为深度,常用单位mcm

       2、单位是:帕斯卡(Pa)

       七、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计算:F浮= G排=ρ液V排g

       G排为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常用单位为牛(N);

       ρ液为物体浸润的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3g/cm3;

       V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常用单位cm3m3;g为重力系数,g=9.8N/kg

       3、单位:牛(N)

       ①F浮= F上-F下②F浮= G – F

       ③漂浮、悬浮:F浮= G

       ④F浮= G排=ρ液g V排

       ⑤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计算浮力的步骤:

       (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

       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

       ②F浮=G(ρ液=ρ物)悬浮

       ③F浮:初三物理电学课件

       初三物理电学的课件应该怎么设计?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下面给大家带来初三物理电学课件,欢迎大家阅读。

       初三物理电学课件

       1一、地位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与教学评价方式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近年来中考试题越来越注重对实验探究的考查,考查方式、内容呈现多样化且臻于合理、科学。经分析可知这些探究题能联系基础知识点,不随意拔高,部分题目源于教材,但突出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考查学生设计方案、数据处理、分析论证和科学表达能力,增加了评价功能。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变通、运用,故探究题也成为了学生的主要失分点之一,所以初三二模复习进行探究题型的专题训练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探究专题复习时间一般为5课时(时间分配略),本节课为电学专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题常见题型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解决电学探究题的一般思路,通过巩固性训练提升解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法对探究性习题进行训练,学生通过主体参与模式讨论、互动、释疑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学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

       通过几道例题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中考探究题的几种常见题型,主要还是围绕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进行命题,归纳一下主要有四种:

       (1)对科学问题提出猜想的能力。

       (2)考查学生设计和实施科学实验的能力。

       (3)考查学生解释和表达科学探究结果的能力(分析与论证)。

       (4)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四、课型特点

       专题复习课,特点是课堂容量大,例题讲解,习题训练交叉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无所不在。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设计优点:可以省出抄题的麻烦,节省时间完成更有意义的事情)。

       六、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电学部分的主要知识考点: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以及电功、电热的相关公式等等,然后由易及难分别就常见的四种探究题型进行举例训练,教法是先投影例题,学生自行思考解决,不能解决的小组(四个人)讨论,得出解题思路,将答案写到学案上,最后教师点拨并将正确答案投影,教师进行点评,然后进行:初三物理电动机课件

       导语:电动机(Motor)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初三物理电动机课件,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知道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2.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磁场能使通电线圈转动,了解换向器的工作原理。

       3.了解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能量的转化。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操作兴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让线圈转起来”,体验在克服种种困难成功解决物理问题时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电动机的基本构造。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就是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作用,通过实验知道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它是学习电动机的基础。实验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系结论。电动机在实际中应用广泛,但学生对其内部构造并不熟悉,通过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运动,了解实际的电动机是如何工作的。电动机的转子能连续转动是由于安装了换向器,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改变线圈中电流方向,使线圈能连续转动,知道换向器的作用是了解电动机工作原理的关键。

       重点: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难点: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三、教学策略

       学生对电动机在实际中的应用比较熟悉,能说出一些应用电动机实例,提出电动机工作原理。演示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这个实验是关键,可以利用课本的实验装置,金属棒的质量要小,可以用锡箔纸卷成空心棒,效果会更好,也可以利用悬挂的轻质金属棒进行实验。改变导线中电流方向,观察其运动方向;保持电流方向不变,改变磁场方向,观察导线的运动方向。可以得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系”的结论。在此实验中,给导线通电,消耗电能,金属棒会运动,获得机械能,这是一个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利用学生分组实验“让线圈转来”,知道通电线圈在磁场会发生转动,知道线圈的平衡位置,为电动机的构造和原理作基础。演示线圈在磁场中受力,提出如何让线圈在磁场中连续转动的问题。一种方法就是利用前面的分组实验,采取半圈受力的方法,但对实际应用有较大限制;另一种方法就是利用换向器,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改变线圈中电流方向,使线圈的受力方向改变,让线圈持续受力转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多组线圈的方法使转子均匀受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校园局域网、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漆包线、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演示装置、电源、开关、导线、线圈、换向器、电动机模型、U形磁铁、滑动变阻器、微风吊扇等。

中学家长会课件

       中学家长会课件

       家长会 家校同心

       师生同行 初二2班家长会 尊敬的各位家长 感谢您们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家长会协助并参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关心帮助督促贵子女学习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使您的孩子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在孩子们进入初二的关键时期我们召开了这次家长会应该说意义是深远的既是初一考试后的总结又是升入初二的起点更是展望初三的一个预备会要使教师家长进一步达成共识形成教育的最大合力把初二的基础打的更加坚实为初三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准备实力 家长会的主题 一是介绍前阶段同学们在校表现和学习情况结合本学期期中考试的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况 二

       是和家长们探讨今后学生的教育问题

       正确看待学生的学习分数 过程重于结果 学生现状 没有目标 没有动力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大学毕业生结果是这样的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以后的25年他们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浑浑噩噩过日子过得很不如意生活没有激情并且常

       常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 60的人他们安稳的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

       下层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的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剩下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

       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学习成绩下降

       在学习上初二是一个分水岭一部分同学在初二进步很快由成绩中等上升为优秀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将心思用在学习之外成绩迅速下降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这样的同学到了初三往往很难有所突破中考的失利

       难以避免

       2、逆反心理严重

       老师们分析初二学生的另一特点是不服管教一些同学对老师、家长的批评不再虚心接受开始反驳、顶撞甚至嘲笑师长越是父母、老师不让做的事他们越起劲一定要和师长对着干 3交友不慎 初二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他们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一些行为与做法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但由于他们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有些学生有点成绩就盲目自满认为高人一等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垂头丧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情绪感染性极强做好事和做坏事都有从众心理甚至拉帮结派等现象 对家长的建议 从学校及教师的角度也许有偏颇 1不做准备的人就是准备失败的人 2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连成功的机会也没有了 3不给自己机会的人就永远没有成功的机会 怎么办 1对孩子的变化应早有心理准备如果家长对初二学生心理的发展充分了解就会对孩子的行为多一分理解即使孩子出现问题也会用比较科学的态度来解决 2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用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流而不是简单的说教比如发现孩子迷恋网络、染头发等问题家长们一定要放下架子跟孩子就这一问题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这样做的原因然后再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引导而不是强硬的说教 3加强与老师的联系个别学生不愿意与家长交流尤其不想和家长说学校里的情况这样一来家长往往不能从孩子那里知道他们最近的表现和变化这就需要家长能够经常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全面情况就一些问题和老师沟通双方合作为孩子保驾护航 做到十关心 1在外过夜2回家很迟 3带学生回家住4打电话时间长次数多5受伤回家 6超消费7超出友谊交往8成绩突然下降9穿奇装异服好打扮或沉默寡言10爱玩游戏 和孩子一起找一个榜样学榜样赶榜样超榜样 和同学横向比不足 和自己纵向看进步 需要家长配合的方面 1 控制好上学放学时间及业余时间 2严格控制学生的零花钱 3反对同学聚会及过生日 4双休日期间尽量少外出 5加强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联系 6重视:中学物理教学论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课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在高中开展课件辅助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它更体现和代表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本文仅就多媒体课件在高中物理辅助教学中的模式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以简要探讨。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多媒体课件 辅助教学

       在教学中,运用了课件教学,把多媒体课程资源来辅助物理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 使物理中的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特别是物理教学中的声、光、色、形、像、动画等功能,还有一些物理实验可利用多媒体(flash)进行展示,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物理画面,促进物理学科的教与学。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知识的掌握。利用课件教学,也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在课堂上的体现。但使用不当,也会有不少的问题。下面,我分三部分谈谈近年来课件使用的一些体会。

       一、课件教学概况

       1.课件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教具模型、投影片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合起来。课堂教学时,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机连接起来,演示所组织的资料进行教学。例如,对平抛运动的学习,我们可以把飞机投弹的情形用多媒体模拟出来,对文字动画进行设置(飞入、空投、溶解、打字机等),配以飞机投弹的声音,并把炸弹飞行的路线也模拟出来,这样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刺激,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缩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时间。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充分的表现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物理只是以直观的形式出现,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把更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2.课件教学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自主的探究式学习

       新的教学理念应“以学生为中心”。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好相反。笔者认为,好的教育,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才是较科学、合理的。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一方面,多媒体的使用已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注意学生的学习信息的反馈,引导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另一方面,教师已经为学生设计好了最为合理、科学的学习方略,多媒体的制作过程,其实质便是教师在为学生的学制订策略,为学生的学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辅助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式的学习和对知识的内在认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课前,课上则主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能够很好的实现师生之间的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新的教学理念。现代物理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现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得到课件有力支持。

       例如,静电平衡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于静电实验本身对空气湿度的要求很高,另外静电平衡的实际过程瞬息即逝,学生往往感到对此知识没有一点感性认识,只能生吞活剥地

       接受,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模拟,能形象生动地把电荷移动,最终达到动态平衡的这样一个过程给予展示,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什么是静电平衡?为什么处于静电平衡下的导体有那么多条规律?

       这样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模拟,探索物理学中的变化规律,通过形象的演示,师生的交流、讨论,最终使学生形成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在这种探究指导中,教师是配角,学生是主角,突出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3.便捷的复习和测试

       在复习课上,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复习和巩固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这种课件教学内容的组织多按章节划分知识点模块,同时提供文字、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文、图并茂。

       测试时可以利用一些智能题库,教师先调节好题型、题量、难度等,就相关知识点生成程度不同、内容不同的电子试卷。为增加学生的练习量和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供了方便。

       4.促进情感教育,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通过实际生活实例展示,能够引领学生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实际生活实例,模拟实际生活场景,从而提高其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帮助其从生活走向物理。

       开展情感教学能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课件的使用是开展情感教学的最佳手段。在课堂上教师依托课件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将课本上的知识寓于实际生活中去,从而控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使之处于最佳状态。在课堂外使学生愿意亲近物理、谈论物理,对物理现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让学生经常用物理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将“物理眼光”转向更为宽阔的生活情境,存在哪些物理现象,有什么样的物理问题,培养学生乐于了解物理、应用物理的态度。

       例如:笔者在讲授“多普勒效应”时,预先录制了生活中的多种多普勒效应的声音:放礼花、飞机(汽车)急驰而过、火车鸣笛呼啸而过??,让学生亲身领略声音频率的改变,大大地增加了多善勒效应的直观性,可读性,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物理与生活是那么的贴近,只要你有善于发现、善于提问的好习惯,你会发现物理就在你身边。又如,笔者在组织教学“人造地球卫星”这一节内容时,一方面通过课件模拟当年牛顿在高山顶上以不同速度平抛物体的场景,速度越大,落地点离抛出点越远;另一方面把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真实录象放给学生看,还播放了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运行模拟图,使学生对很抽象的天体的运动倍感亲切,拉近了与学生学习心理间的距离。

       二、课件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由于课件不断广泛地用于课堂,这一教学的辅助手段有由“配角”取代“主角”地位的趋势,这样下去,单纯课件教学占领中学课堂,实质上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也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应引起了老师们的反思。

       1.课件限制老师个性的发挥,削弱了教师教学基本功

       完全由中学老师独立完成每一节课的课件制作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许多课件是直接来自于开发商和网络。因此就出现一个问题: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统一面对基本一致的课件,老师的个性难以展现。一节课下来老师常只有几个字的板书,优美的课堂形式下掩盖了老师的个性。课件限制老师个性的发挥,当然也就影响老师课堂教学基本功的锻炼与提高,更有甚者,一盘课件在手,再也不需精心备课了,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2.课堂变成“看片会”

       有些老师相当于解说员,课堂也就好比是“看片会”,老师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集中在课件的使用上,学生的注意力也始终在屏幕上,师生之间交流减少,课堂失去互动,失去沟通。在一位物理教师的观摩课中,用大量的例题来进行复习,教学设想很好,他把近二十题的典型例题制作在课件中,以文本的形式不断展现在屏幕上。课堂上只见教师操纵鼠标使一个个红色的答案飞入题目中,有一些同学快速阅读题目,报出自已的答案,有的对也有的不对,但很快又到下一个片了,还有部分同学是面面相觑,不知所措。一节课在观看中结束了。观察下,没有一个同学能做好笔记,课后学生拿什么来复习呢?大量的课堂时间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有效的师生交流与沟通,没有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课件为中心。这种缺乏互动的课堂,其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有可能导致教学虚浮、花哨、不扎实

       所有的课件都不能完全涵盖教学的本质内容,不能替代活生生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否则学校为什么要分班教学呢?统一播放课件就行了。有的课件制作太注重观赏性,把太多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浪费。学生情绪激昂之余理论学习的时间已所剩无几,老师也只能草草结束。所有学科的教学都必须扎实教学,来不得半点的虚浮,否则都不能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教师的责任重大,虚浮、花哨、不扎实教学必须杜绝。

       4、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物理实验,弱化了教师的示范作用。

       对于一些受时间、空间影响而不能在课堂演示的实验来说,用多媒体课件来模拟,可以让学生观察的更清楚,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但如果什么实验都用课件来模拟,课件即使模拟得再逼真,但它毕竟是假的,这样就会使学生不尊重客观事实,不理解物理学本质。因为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验是探索物理知识的源泉,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规律的探索与验证,都离不开实验.它是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的基本途径。

       三、几点建议

       1.充分认识课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课件是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没有必要把课堂变成娱乐场所,引入课件教学也不是为了娱乐学生,而是要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活跃思维,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教师对现成的课件要大胆取舍,留下本质的东西,摒弃花哨、可有可无的部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不能以课件作为教学的核心,本末倒置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2.不能过分抬高了课件的价值

       一堂好课并不能唯课件是从,真正起关键作用的还是课本身,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课件只能是一个辅助手段,是为了让教学效果得到更好发挥的一个桥梁。我们的课堂不能过分抬高了课件的价值,就像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即不要过于关注课件的效果,而忽视了教师、学生在课堂上的发挥。

       3.正确使用课件

       所采取的图片和音频资料不宜过多,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采用的文字史料也不宜过多,否则会造成学生学习的疲劳。

       在处理对课件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采用合理的过渡语句来连接课件页与页之间的间断,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保持教学内容在他们头脑中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保留恰当的时间让学生做好笔记。

       课件信息含量很大,很容易形成无重点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用不同的形象来展示重点,并且要加以强调,让学生明白。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应认识到:采用课件教学,能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这对进一步贯彻

       新课程基本理念,为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新型人才有重要的价值。课件既省去了教师在课堂上绘图和书写的时间,又使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去获取知识,加速感知、理解进程,化解了难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能缩短教学时间,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复担,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掌握学习的技巧以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且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但在掌握课件教学的同时,也不能放松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不能过度依赖课件。

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物理教学

       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物理教学 安徽灵璧一中物理组 李老师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辅助 物理教学

       摘 要:多媒体课件的概念、优势,从多媒体课件可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可加强物理规律的应用、帮助分析物理习题,增强实验效果等方面课详细阐述了多媒体课件对物理教学的辅助作用;并对多媒体课件在教学的作用加以精确定位,同时列举了一些现实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当前,我们国家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几乎无法保证从技术手段上来实现这个目的,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可以给学生多感官、多种类型的刺激,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因而成为现代教育中的必然的选择。本文就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物理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多媒体课件的概念

       多媒体课件的含义为:把自己的教学想法,包括教学目的、内容,实现教学活动的策略、教学的顺序、控制方法等,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描述,并存入计算机,经过调试成为可以运行的程序。

       2.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多媒体课件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较有许多的特点及优势,最突出的是它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起来,从而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直观化,因此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记忆的效果。

       3.多媒体课件对物理教学的辅助作用 3.1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物理概念的理解

       高中物理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当抽象的,如电场、磁场等,这些物质抓不着看不见,学生理解起来相当困难。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

       1 能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过程给它展示出来,用不着多加理解,学生一看就清楚了。再如,讲解“波的叠加”这个概念,可以利用计算机把两列波相遇前,相遇过程中,及相遇后就这三个阶段所发生的现象一一模拟并展示出来,学生一看就有了“原来如此”的感觉,作为教师我们还要解释什么呢?

       “玻尔模型”以及“氢原子的跃迁”一直是困绕许多学生的一个难点,好多学生在学到这部内容时,感到晕头转向,教师如果能利用三维动画,把电子在核外不同轨道上绕氢原子的运动情况给它展示出来,并模拟电子与光子的碰撞,把氢原子的跃迁过程及条件用计算机展示出来,相信好多学生豁然开朗,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3.2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与运用

       高中阶段也有很多的物理过程及其规律,因在生活中不易观察或者根本就见不着,而显得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对这个规律理解不了,何谈运用这些规律去处理问题呢?这就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适时适量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我们在讲到“平抛运动”这个规律时,可以利用三维动画先制作一个小球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动画过程,再制作一个相同的小球沿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动画过程,然后把这两个动画过程合成并展示出来,学生一看就清楚了,原来平抛运动就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再如,“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特点”也是一个非常抽象的问题,不过互联网上有一个关于“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的完整课件,通过该课件可把机械波在形成过程中沿波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的振动情况,前后沿点的带动情况,以及波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一一展示出来。笔者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就把该课件真接拿过来运用,教学效果相当好。

       3.3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物理实验的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能力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因此在历年高考中实验均为必考内容,2 且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分值。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因为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或是时间、空间等一些因素的影响,总有一些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我们可以接助多媒体的优势来解决这个问题。多媒体课件集文、图、声、像于一体,可以把静态的变成动态的,将无声的变为有声的,将微观的变为客观的。

       例如,“α粒子散射”实验,一般的学校都没有条件来演示这个实验。就可以利用相关的动画软件先画出原子核,让电子绕原子核旋转,α粒子喷射到画面中,大多数α粒子沿原方向飞出,只有少数α粒子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返回。把这一过程用计算机直观地模拟出来,学生看后一目了然。

       在讲解“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少数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与大量光子同时通过狭缝所产生的不同现象,而得出“大量光子波动性显著,少量光子粒子性显著”的结论。

       3.4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解题

       物理题型复杂多变,市面上的各种复习资料琳琅满目,说成“书山题海”一点都不夸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适时有效地把物理习题进行梳理、归类。讲透了一种题型,学生对这一类题就有了思路。典型的题型象“传送带问题”、“子弹打木块问题”、“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等等,在教学中若能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某种题型运动场景一一展示,那么学生对该题型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一定能够达到一个更深的层次。

       比如,“子弹打木块问题”,可以利用动画计术模拟子弹打木块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子弹的对地的位移、木块对地的位移,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移等,利用动画反复演示,并可改变设置,让子弹打穿木块,子弹打不穿木块的情景都让学生看个一清二楚,最后再把该题型加以拓展,如小木块滑上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长木板是不是也属该类问题等,学生用眼观察到的运动过程在其脑海中所留下的直观印象,是纯语言解释所达无法到的。

       3 4.多媒体课件在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因其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运用中,有些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首先,对课件的定位要准。你制作这个课件的目的是什么,用它来解决什么问题等,只有明确这点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课件毕竟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不能完全代替课堂教学。一个实验,一个原理,一个知识难点的讲解如果可以用其他手段很方便地解决,而且效果一样好,就没有必要耗费精力去制作相关的课件。

       再次,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现在互联网上有许多制作好的课件,我们在运用这些课件之前要深入分析一下这些课件的讲解思路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若不适合应该加以修改或整理,使其更好地发挥出作用。

       综上所述,多媒体课以其独特优势在现在的教学中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熟练地掌握并灵活地加以运用,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方其桂,多媒体CAI课件制作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

       2、赵家良,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几个误区,2022年:论中学物理教学的说课.

       论中学物理教学的“说课”

       段

       新(网名duanxinxyz)钟晓青

       邱晓云

       摘要:本文研究了中学物理说课的意义、程序和要求,重点探讨了中学物理说课的内容,旨在使中学物理说课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和普及化。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说课,内容,程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332(2022)03-0125-03

       1中学物理教学说课的意义 1.1总结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经验

       中学物理教学说课可以再现物理教师备课的思维过程,而备课是中学物理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解决“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还要解决用什么理论作教学指导和有什么实验依据,要达到什么教学目的,如何完成对学生哪些能力的培养和突破。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的物理教学经验虽然也能日渐丰富和成熟。但是,如果通过物理教学说课这种教研活动方式有目的地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就能大大缩短中学物理教师的成长周期,特别是能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突颖而出。

       1.2探索中学物理教学规律和教改新路子

       中学物理教学应与时代同步前进,不能一成不变。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在不断更新,崭新的教学手段与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不断注入物理教学中,必然导致中学物理学发生巨大变化。旧的中学物理教学规律会被新的教学规律所取代,吐故纳新,这是历史的必然法则。物理教学说课过程包含了对现有物理教学规律的继承运用、批判与重新认识乃至否定,也包含了对新物理教学规律的创新性探索与发现,这有利于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中学物理教学人才。

       1.3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中学物理教学说课,是教师结合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对教育学、心理学和物理教学理论再学习、再深化、再提高的过程,也是中学物理教研组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相互磋商、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的过程。因此,它对于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1.4展示教师风采,提升科研水平

       如果说“上课”是展示教师的“素质课”,那末,“说课”就是展示教师的“风采课”。长期以来,教师呆在约定俗成的课堂讲台,本身所具备的学者风度逐渐被“教书匠”模板所替代,而说课却能展示教师新的风采。经常开展物理教学说课,能极大地提高物理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教学业务水平和物理教学科研水平,造就出一大批“学者型”的中学物理教师。2.中学物理教学说课的程序

       中学物理教学说课程序,一般可分为如下四个步骤:(1)确定教学说课课题;(2)做好说课准备工作;(3)撰写教学说课教案;(4)进行教学说课。2.1确定教学说课课题

       确定中学物理教学说课课题,以形式而论可分为:自选课题和指定课题;以时间而论,可分为:事先准备课题和临时准备课题。

       2.2做好说课准备工作

       物理教学说课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必要的知识准备、理论准备、技术准备和心理准备。知识准备是指熟悉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和教学具体要求;钻研教材了解本课题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内在逻辑联系,拓宽知识视野,使自己具备多层次 1 的知识结构;写出一份物理课堂教学教案,这是撰写物理教学说课教案的基础与依据。理论准备要求物理教师在说课前,有目的有计划地重点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物理教学论等有关理论,充分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正确运用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创造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和运用教学手段,为物理教学说课打下扎实基础。

       技术准备是指明确说课的内容和要求,掌握说课的基本技巧,准备好说课所需的各种教具设备与器材。

       心理准备则是要求物理教师在说课前注意自我心理调节,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稳定心理状态,使自己的说课水平得到正常发挥。2.3撰写教学说课教案

       将说课的材料系统化,就可以形成说课教案。撰写物理教学说课教案应遵循科学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等。说课教案要有说课的特色,重在说理。要分清主次,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说教学程序上,因为它是重头戏;要突出自己物理教学中的创新点、闪光点。2.4进行教学说课。

       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说课时所处的地位与上物理课时相同,要自然和蔼,落落大方。但听课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说课时的听课对象大多为同行或领导、评委,因此要注意把握好语气、语调、语速、语感和语量,切忌将说课演变成上课,防止讲得过细过滥。一般说课的时间为15—20分钟,要注意分配好时间,尽早进入角色,掌握说课技巧。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中学物理教学说课的内容

       教学无定法,说课也无定法。说课虽有一些基本要求,但无固定的模式。就中学物理说课来说,说课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四教五说”。“四教”,即“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教得怎么样”;“五说”,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手段、说程序”。下面以高中物理教材《电场中的导体》一节作说课内容具体说明。

       3.1说教材结构与教学目标

       任何一种教材都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其中任何一个知识单元都不能脱离这一知识体系而单独存在。所以,有必要说清楚教材的结构;说清楚该节内容在本教材、本章或本单元中的作用与地位。如《电场中的导体》是《电场》一章的难点之一,它不仅是该章: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评课稿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评课稿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评课稿范文,一起来看看。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评课稿一

       本节公开课非常成功,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从中吸取良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体优点如下:

       教态自然,和气悦人。教师的姿态优雅,会给以亲切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语言流畅,抑扬顿挫,节奏性强,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无不规范的口语,叙述得当。

       实验演示得当,使教学直观了当,具体形象,便于掌握知识,记忆起来简便,使抽象的知识显而易件,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变得浅而易懂。

       知识丰富,引用资料形象生动,富于哲理,对教材其到了良好的补充,相辅相承。

       课堂调空能力强,能灵活根据学生的回答正确引导,并使用良好的激励语言,激发学生求知欲。对学生认识深刻,了解学生透彻,为做好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做到有的放矢。

       时间分配得当,祥略得当,重点突出,难v点攻破,对教材认识深刻,对大纲吃偷。

       板书有条理,规范漂亮,字迹工整,科学规范,重点突出,使学生一目了然,对节知识了如指掌。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恰到好处,以科学家沈括的动人事迹杰出贡献,鼓舞学生探索科学奥秘,为国争光,为科学献身,热爱祖国,激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努力学习。

       1、学生的讲解基本到位,学生能积极配合回答讲课者的提问;

       2、及时以题目的形式对所有知识进行反馈;

       3、在老师指导下做好演示实验。

       4、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1、反馈题重数量,但处理质量不高;

       2、个别反馈题不能紧跟所讲内容;

       3、小组合作有待加强,五、六、七组间有重复现象。

       1、加强预习和课下的辅导,对较难的内容如演示实验,给学生提出指导性建议;

       2、老师可参与准备一些反馈习题,使之更有针对性;

       3、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充分的预习。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评课稿二

       在听了李老师《压强》一课后,笔者进行了以下分析。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3 改进意见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在日常的生活中,关于压强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建议可以用细线和细绳来比较切割肥皂的难易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

       垂直和表面。在压强中,对压强表达式中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应该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巩固和理解。

       (3)在探究流程中,李老师是先要同学思考什么影响压力作用的效果呢?在让学生体验铅笔实验,我认为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改为先让学生体验实验,在体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

       (4)在学生提出猜想时,老师不应该对猜想带有过多的指向性痕迹,否则探究性实验就可能变成验证性实验。我在上这节课时,就有的同学提出压力作用的效果可能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等可能。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多种猜想之后,老师在从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因素有关部门因素和无关因素等方面逐步筛选,确定探究的课题。不能因为教师的种种原因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5)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可以充分交流和合作,使一些现象更加的直观和明显。如学生实验中海绵的形变效果不明显,可以选择质地松软的体积更大的海绵块,并且在海绵的侧面画上一些黑白相间小格,通过格子形状变化的情况来显示出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