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攀岩》freesolo电影影评及观后感悟(精选15篇)
.jpg)
片中穿插了一些名人失误集锦,他们的生命殒落在山谷中,看着那些定格时间的年份,我对这些意外感到十分痛惜。但是,一代又一代攀岩爱好者前赴后继,有的战死疆场,有的享受胜利的荣光。为了年轻而热血的心,这一段旅程他们义无反顾。
大自然面前的人类如蝼蚁般渺小。曾几何时,地震后灾区的一片狼籍,海啸无家可归的愁怅,灾荒时人们饥饿的目光,一幅幅图片触动着人们心弦。这一切似乎都是自然的玩笑,无人可违背它的意志,在顺从的另一面即是死亡。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在心中不屈的意志下,人类向命运发起了抗争。成千上万次的失败,带我们摆脱了地心引力的束缚,奔向未知的宇宙。大江决堤,我们用身体筑成一道道钢铁长城。冬季天寒地冻,温室让人们在雪中看到了姹紫嫣红、五彩斑斓。
纵然前路坎坷,危险扑朔迷离,亚历从山脚开始攀登,这不仅是一次力量与意志的抗争,还是人类与自然的角力。
或许,自然以强大的力量迫使人们遵从;或许,自然以恐怖的灾难让人类屈服;但,人类从未认输。一线上为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已成为后来者踏在前人的肩膀。命运,不是害怕的理由;苟活,并非人类的意志。
在他登顶之后,俯瞰众生万物踩在脚下的,是当初望而生畏的EI Cap。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们,永不言弃!
篇2:电影《徒手攀岩FreeSolo》影评观后感
什么是勇气?勇气不是单纯的不惧怕,而是在权衡利弊之后仍旧为了最崇高的利益面对艰险,而不是退缩,对于那些徒手攀岩者,我只能说他们心理素质非常好,并且具有极其出色的攀岩能力,但他们不算勇敢,他们所谓的风险很大却没什么重大利益,或者说是对社会没有什么利益。
林泽徐可能站在山顶上双腿都会发抖,但他能说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的话,在困难当头时,他能够勇敢地站出来,扶大厦于将倾。这才叫勇敢,这才叫有胆识,--的军队上战场时也不顾生死,可那算是勇敢吗?
真正的勇敢必须以知识,理智,正义为基础,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知识即美德,天知即罪恶”一个人如果连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都不知道,那么他所做的一切就像无头苍蝇一般四处乱撞,即使做了正确的事情也只不过是歪打正着罢了。可能现在什么以死报国都离我们过于遥远,但是我仍然认为我们青少年应该有一颗誓死报国的忠心,以“小我”的勇敢为“大我”的未来开辟一条新路,也许这是极微不足道的,但积水成河,终有一天国家会为我们的勇敢而骄傲。
徒手攀岩之“我是世界之巅”!
篇3:《徒手攀岩》(free solo)电影影评及观后感悟
《徒手攀岩》观后感及影评【1】
《徒手攀岩》(free solo)获得了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一时间让世界最顶级徒手攀岩者Alex Honnold火了起来,甚至成了一些非攀岩爱好者心中的男神,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议。所谓徒手攀岩就是指在无保护、无辅助设备的情况下的攀岩。和攀登雪山一样,徒手攀岩是一项极其危险的极限运动,这是人和大自然的悬崖峭壁之间赤裸裸的对峙,一旦失手,即是粉身碎骨。
是否值得为徒手攀岩冒生命危险
当我刚入学斯坦福大学,在学校里听到的纪念文章,以当时极富理想主义的情怀赞颂了严冬冬的不顾世俗眼光,追求内心所爱的执着与勇气。文章一发出去,我爸立马半夜打过来,原话是“国家培养你这么多年不容易,你不要像严冬冬那样去登雪山”。估计很多带着小孩去看《徒手攀岩》的老父亲老母亲心里都捏着一把冷汗,害怕家里的熊孩子真的就把Alex Honold当成了英雄,也要闹着去练徒手攀岩。
所以对于影片《徒手攀岩》最大的争议是,是否值得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去进行徒手攀岩。换句话来说,像Alex Honold这样的人,为什么会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去从事这项并不被大多数人理解的极限运动。Alex Honold大一从著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退学,之后数十年只身一人在加州各处国家公园里攀岩,常年住在面包车里。在他成名前的很多年,他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但是他除了购买简单的食物,也几乎不花什么钱。
在我更年轻的时候,我会把这样的行为视为一个人个人意志的觉醒,不受世俗的约束,追求自己内心所爱,真正自由的活着。这几年读了一些徒手攀岩者的书,听了不少关于他们的采访,加上身边也有执着于极限运动的人,渐渐对他们真正的动力有了更多的理解。发现那些不走寻常路的人,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对自由意志的觉醒,而是走不了寻常路,或者在寻常路上走得很不开心。而只有在那看起来并不平顺,甚至危险四伏的蹊径上,他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Alex Honold的孤独童年
Alex Honold 在采访中提到,他的父母从来没有给他过拥抱,在家里从没有人提到过”爱”这个字。在喜欢用肢体语言表达爱的美国文化中,这的确是很罕见的。而Alex Honold的母亲的解释则是,Alex的父亲具有艾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艾斯伯格综合症是一种具有高智商的自闭症。这种人像所有自闭症患者一样缺乏和别人的感情沟通的能力,却往往在数学,物理,计算机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天赋。他们也容易痴迷于某种事物(monomania)。Asperger syndrome具有遗传性,Alex的母亲说,Alex的父亲痴迷于旅行就像Alex痴迷于攀岩一样。Alex从小也是个孤独而不合群的小孩,在课堂前的演讲更是让他极其恐慌。在家里感受不到爱,在学校里也不受欢迎,Alex的成长经历并不快乐,甚至可以说有些痛苦。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那一年,他过着独行僧一样的生活,独自住在校外,没有认识任何人,也没有跟任何人讲过话。
攀岩让Alex Honold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快乐
然而Alex却在攀岩中寻找到了极大的快乐。大概没有比攀岩和登山更纯粹的挑战:在远离城市嘈杂的大山里,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攀岩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技术实力。除此之外,攀岩还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攀岩的高难度和危险性也让攀岩者必须得全神贯注,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或者心理学中所讲的“心流”(flow),这种境界也让人感受不到平时萦绕于脑中的焦虑和烦恼。这种攀岩的独特魅力在Steph Davis的《High Infatuation: A Climber's Guide to Love and Gravity》一书中有提到。Steph Davis是我心目中女神级的人物,她不仅世界顶级的攀岩者,也拥有及其细腻的内心世界和可以和专业作家媲美的优美文笔。
在寂静的山野,Alex白天在岩壁上进入一种痴迷忘我的境界,晚上在自己的面包车里阅读古典文学名著。在这里,他不用做他不擅长的事情:与人社交。当他一次次在岩壁上创造奇迹之后,整个世界向他走来。除了出书,世界各地演讲,以他为主角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他也在一次攀岩分享会上邂逅了他的女朋友,收获了一份他以前没有体会过的美好的亲密关系。他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认可和快乐。
天底下没有哪个母亲不为自己的儿子的生命安全担忧,但是Alex的母亲却在Alex决定徒手攀登世界上此前从未有人能登顶的酋长岩时说:“我不忍心让他停下来,因为这他真正的活着。”可以想象,如果让Alex不再攀岩,他也许真的就只能行尸走肉般生活。就像汪峰一首歌中唱到的那样:“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
《徒手攀岩》观后感及影评【2】
Alex Honnold是一个85后加州大男孩,美国攀岩圈的传奇人物。一部关于他的电影《徒手攀岩》(FreeSolo)刚刚获得今年的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最佳纪录片,并有很大的希望在月底摘金奥斯卡。春节长假刚刚结束,一场瑞雪喜从天降。如果你碰巧需要一些新年动力,这绝对是最适合大屏幕观影的震撼杰作。
Alex在参加电影节时终于有机会和观众们一起看自己无保护徒手攀岩的过程,他的手心也不断冒冷汗。“哇,真的挺吓人的。”Alex说,“其实看人Free solo比实际去爬要难多了。”在长达两年左右的拍摄过程中,Alex从来没有浏览过任何关于自己的素材。现在的他看到观众们在电影院里吓得直捂眼睛,整个人高兴坏了!
对于我等凡人,不使用任何保护措施攀登约1000多米高的酋长峰(El Capitan)不会出现在有生之年的愿望清单上。恐怖的是Alex仅仅用了3小时56分钟就完成了正常人需要3天才能搞定的传统攀岩。《徒手攀岩》全程真实记录了这一挑战人类心理与体能极限的壮举。
大家都说Alex的眼睛里有星辰闪耀,有可能是因为他常年住在自己改造的房车里,整个人非常接地气,所以看起来有点傻憨憨的,十分真诚。,他的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只有19岁的Alex对人生有了不同的感悟。成绩优异的他直接从加州伯克利大学退学,“偷”走家里的卡车开始四处攀岩,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注到自己热爱的运动中去,从此上了道。
无保护独攀(Free Solo)的界定是没有保护员、绳索和安全带的攀爬,其风险必然是致命的,属于岩石上最极限的冒险。任何微小的失误都会引起误判,导致惨剧发生。一阵风,一块下落的碎石,一只来偷吃饼干的鸟儿都有可能令攀爬者失去平衡,从几百米高处坠落身亡。就像Alex在影片中伤感的提到,大多玩儿无保护独攀的运动员都去世了,包括许多曾一起搭档的顶尖选手。他们不仅仅是登山伙伴,更是挚友……
Alex一战成名的Free Solo挑战要追溯回,23岁的他在愚人节当天完成月华拱壁独攀震惊岩圈。随后他越战越勇,一路刷新全国著名岩壁线路的首次无保护独攀记录,连攀速度记录等,改写了攀岩这项运动的极限。
在影片《徒手攀岩》中Alex挑战的地点位于优胜美地(Yosemite)国家公园的酋长峰,(ElCapitan)这里从未被人无保护独攀征服过,也早在他的计划之中。每当Alex想要突破自己极限的时候,都会回到优胜美地的山谷里。“优胜美地拥有干净的花岗岩岩壁,高耸庞大、攀登难度高,为当今最好的攀岩者提供了几乎没有限制的挑战。比如,至今为止还没有人尝试过无保护独攀酋长峰上任何一条路线。”Alex几年前还在他写的攀岩经验分享书《孤身绝壁》中表白优胜美地和他的“上帝”酋长峰。很快,他自己刷新了这项历史记录。
户外极限运动的魅力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它帮助人们逃离一切世俗和喧嚣。在悬崖峭壁之间,渺小的人类绷紧那丝神经纤维,不断重复着高风险的肢体运动,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阻隔了所有的烦恼。如果你知道失误即死亡,便不会出错了。
“耳边有微风吹过,我感觉自己踏入空中,那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感受。我百分之一百的确定,我不会脱落,正是那种确定感让我不会脱落。”对了,医学界专门“抓”他去做过科学研究。核磁共振的结果发现他脑内的扁桃体和普通人不一样,这也印证了Alex对恐惧的理解和控制力确实异于常人。
群山的召唤让这个有胆有谋的少年一次次战胜恐惧,踏上征途。
《徒手攀岩》由亚裔美籍导演金国威(Jimmy Chin)和他的拍档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 (Elizabeth Chai Vasarhelyi)联合执导,历时两年多完成全部拍摄,真实记录Alex从训练到登顶酋长峰的全部过程。这是继《攀登梅鲁峰》(Meru)之后两位导演报道补充解释了Alex这次至关重要的选择,他在大多数电影中,只是在为品牌做事。“你来到岩壁,进行拍摄,反复攀登17次。”但是Chai不一样,Alex幅更长,就能系统地展现出Alex的整个准备过程。电影用了很大的篇幅讲Alex如何反复练习The Boulder Problem——整条路线中最难的一段。Alex不断失败,不断换方法,笔记也做了一整本。客观上,那一段难度高,Alex并不能做到100%的把握,但他做到了自己能力范围内万全的准备。在最后攀登前,他甚至把这些难点动作的手脚顺序记了下来,尽量保证自己不犯错误。比起最后那创造历史的10分钟,这一段反而是最让我震撼的情节。在我攀岩的这几年里,我也遇到过很多困难的路线,也用过几天十几天的时间去尝试,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把整段的答案都背下来——仿佛这种考试前背下标准答案的方法,在高考后就被自己抛弃了一样。并不是自己的记忆力变差了,而是自己已经失去了那种背水一战,志在必得的决心了吧。然而这不仅仅适用于攀岩——面对各种项目,难道不是这样细致万全的准备最容易成功吗?
还有很多点,都让我觉得这分明是一个工程项目教学片吧。比如Alex在冬天尝试攀爬,却在爬完4:《徒手攀岩》电影观后感及影评
《徒手攀岩》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5:徒手攀岩电影影评及观后感
《徒手攀岩》观后感及影评【1】
王小波在《我为什么写作》里说:
有人问一位登山家为什么要去登山——谁都知道登山这件事既危险,又没什么实际的好处,他回答道:“因为那座山峰在那里。”我喜欢这个答案,因为里面包含着幽默感——明明是自己想要登山,偏说是山在那里使他心里痒痒。
用热力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个反熵的现象,所发趋害避利肯定反熵。
很久以前我很认可王小波这个说法,我自己做了不少类似的事后,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热力学的角度,这确实是反熵现象。但从人性的角度,却未必是趋害避利。
对一个独立的人来说,什么是害,什么是利。是由这个人自己的内心去衡量的,不是旁人说了算的。
比如王小波,写小说,不挣钱,在别人眼里觉得他发神经,但他自己兴奋。这种兴奋只有他自己知道,这种写作产生的兴奋对他来说,就不是趋害,而是趋利。
同理,亚历克斯并不是看淡了生死,我一看他的眼神就知道,这是个疯子。影片中有他去做核磁共振研究他脑子有没有问题的片段,结果一出来,我就更明白他了。正常人有的反应,包括惊吓,兴奋,难过的事情,对他来说,他的大脑都没反应。说白了就是兴奋点,难过点都很高。
所以他说会说出让很多直男想打人的话,他觉得为了攀岩,他可以不要女朋友——因为那占他时间。我也完全明白他的内心世界,性的快感,恋爱的快感等等,都无法让他兴奋,只有去挑战面前那个峭壁,能让他有活着的感觉,有嗨的感觉。除此外,大多事情都让他感觉不到活着。
所以他住在车里,吃的——在我看来跟吃猪食好不了多少,常年都穿一样的衣服——因为没人帮他挑衣服,这些他都不在意。他只关心能不能攀岩。
对于我自己,我每隔几年都会去寻些没做过的事去做,上班几年再去考大学是一件,30岁后才开始做艺术是其中一件,过了很多年又进棚录专辑也是一件...在我的概念里,剔除掉体力因素,其他跟年龄没关系,60岁后再读哲学也是有可能的,无他,这让我兴奋,循环的平淡无奇的生活让我感觉不到活着,遑论兴奋。
拉斯.冯.提尔《此房是我造》里的连环杀手,其实就是亚历克斯这样的人,《沉默的羔羊》里的汉拔尼也是。不是说鼓励杀人,吃人哈。
《徒手攀岩》里。另一个攀岩高手汤米——亚历克斯的偶像,如此说道:真正喜欢攀岩的人,大多已经不在了(摔死了)。这些人,包括亚历克斯,并非是看淡生死,而是,不攀岩对他们来说就等于没有活着的感觉,慢慢老死还是死在某天的攀岩中,他们选择后者。
除了让我们感觉到活着的事,其他的都不叫事。
《徒手攀岩》观后感及影评【2】
Alex Honnold是一个85后加州大男孩,美国攀岩圈的传奇人物。一部关于他的电影《徒手攀岩》(FreeSolo)刚刚获得今年的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最佳纪录片,并有很大的希望在月底摘金奥斯卡。春节长假刚刚结束,一场瑞雪喜从天降。如果你碰巧需要一些新年动力,这绝对是最适合大屏幕观影的震撼杰作。
Alex在参加电影节时终于有机会和观众们一起看自己无保护徒手攀岩的过程,他的手心也不断冒冷汗。“哇,真的挺吓人的。”Alex说,“其实看人Free solo比实际去爬要难多了。”在长达两年左右的拍摄过程中,Alex从来没有浏览过任何关于自己的素材。现在的他看到观众们在电影院里吓得直捂眼睛,整个人高兴坏了!
对于我等凡人,不使用任何保护措施攀登约1000多米高的酋长峰(El Capitan)不会出现在有生之年的愿望清单上。恐怖的是Alex仅仅用了3小时56分钟就完成了正常人需要3天才能搞定的传统攀岩。《徒手攀岩》全程真实记录了这一挑战人类心理与体能极限的壮举。
大家都说Alex的眼睛里有星辰闪耀,有可能是因为他常年住在自己改造的房车里,整个人非常接地气,所以看起来有点傻憨憨的,十分真诚。,他的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只有19岁的Alex对人生有了不同的感悟。成绩优异的他直接从加州伯克利大学退学,“偷”走家里的卡车开始四处攀岩,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注到自己热爱的运动中去,从此上了道。
无保护独攀(Free Solo)的界定是没有保护员、绳索和安全带的攀爬,其风险必然是致命的,属于岩石上最极限的冒险。任何微小的失误都会引起误判,导致惨剧发生。一阵风,一块下落的碎石,一只来偷吃饼干的鸟儿都有可能令攀爬者失去平衡,从几百米高处坠落身亡。就像Alex在影片中伤感的提到,大多玩儿无保护独攀的运动员都去世了,包括许多曾一起搭档的顶尖选手。他们不仅仅是登山伙伴,更是挚友……
Alex一战成名的Free Solo挑战要追溯回,23岁的他在愚人节当天完成月华拱壁独攀震惊岩圈。随后他越勇,一路刷新全国著名岩壁线路的首次无保护独攀记录,连攀速度记录等,改写了攀岩这项运动的极限。
在影片《徒手攀岩》中Alex挑战的地点位于优胜美地(Yosemite)国家公园的酋长峰,(ElCapitan)这里从未被人无保护独攀征服过,也早在他的计划之中。每当Alex想要突破自己极限的时候,都会回到优胜美地的山谷里。“优胜美地拥有干净的花岗岩岩壁,高耸庞大、攀登难度高,为当今最好的攀岩者提供了几乎没有限制的挑战。比如,至今为止还没有人尝试过无保护独攀酋长峰上任何一条路线。”Alex几年前还在他写的攀岩经验分享书《孤身绝壁》中表白优胜美地和他的“上帝”酋长峰。很快,他自己刷新了这项历史记录。
户外极限运动的魅力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它帮助人们逃离一切世俗和喧嚣。在悬崖峭壁之间,渺小的人类绷紧那丝神经纤维,不断重复着高风险的肢体运动,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阻隔了所有的烦恼。如果你知道失误即死亡,便不会出错了。
“耳边有微风吹过,我感觉自己踏入空中,那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感受。我百分之一百的确定,我不会脱落,正是那种确定感让我不会脱落。”对了,医学界专门“抓”他去做过科学研究。核磁共振的结果发现他脑内的扁桃体和普通人不一样,这也印证了Alex对恐惧的理解和控制力确实异于常人。
群山的召唤让这个有胆有谋的少年一次次战胜恐惧,踏上征途。
《徒手攀岩》由亚裔美籍导演金国威(Jimmy Chin)和他的拍档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 (Elizabeth Chai Vasarhelyi)联合执导,历时两年多完成全部拍摄,真实记录Alex从训练到登顶酋长峰的全部过程。这是继《攀登梅鲁峰》(Meru)之后两位导演报道补充解释了Alex这次至关重要的选择,他在大多数电影中,只是在为品牌做事。“你来到岩壁,进行拍摄,反复攀登17次。”但是Chai不一样,Alex幅更长,就能系统地展现出Alex的整个准备过程。电影用了很大的篇幅讲Alex如何反复练习The Boulder Problem——整条路线中最难的一段。Alex不断失败,不断换方法,笔记也做了一整本。客观上,那一段难度高,Alex并不能做到100%的把握,但他做到了自己能力范围内万全的准备。在最后攀登前,他甚至把这些难点动作的手脚顺序记了下来,尽量保证自己不犯错误。比起最后那创造历史的10分钟,这一段反而是最让我震撼的情节。在我攀岩的这几年里,我也遇到过很多困难的路线,也用过几天十几天的时间去尝试,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把整段的答案都背下来——仿佛这种考试前背下标准答案的方法,在高考后就被自己抛弃了一样。并不是自己的记忆力变差了,而是自己已经失去了那种背水一战,志在必得的决心了吧。然而这不仅仅适用于攀岩——面对各种项目,难道不是这样细致万全的准备最容易成功吗?
还有很多点,都让我觉得这分明是一个工程项目教学片吧。比如Alex在冬天尝试攀爬,却在爬完6:电影《徒手攀岩》观后感及影迷影评
《徒手攀岩》当然得益于这个题材。只要你看过开场五分钟,便很难不被它吸引,尤其是当你意识到——镜头记录的下一秒,就可能是主人公艾历克斯的死亡。
徒手攀岩很可能就是世上最危险的一种运动,其它同样高危的运动——蹦极、跳伞、滑雪、赛车、冲浪——当中,与徒手攀岩相比,似乎都显得更安全一点。至少,那些项目会有那么一点儿防护的措施。但徒手攀岩没有,有的只是一个人,以及他的双脚和双手。
整部电影的魅力和吸引力,就来自于这种与死神紧紧缠绕在一起的危险气息。我甚至觉得用“刀尖上的舞蹈”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艾历克斯的徒手攀岩都略显轻佻,他那一次次不可思议的攀爬,是真正在与死神对弈。需要的是高度的专注、平静和敏捷。
他不能去考虑危险,不能去设想可能,也不能去担心外界的看法,他只能专注于眼前的每一个石头和缝隙,找到最牢固的一个着力点,让自己不至于掉下去。
这样极致的险境下,拍摄无疑也陡增难度。导演之一的金国威就是本片的摄影师,他带领的整个摄影团队,都是专业的攀岩好手。为了拍到那些匪夷所思的镜头,他也要像艾历克斯一样,经常悬挂在半空中,去捕捉那些微小的细节。
影片中有两种镜头最能震撼人心。一种是远处的大全景,艾历克斯在巨大的酋长岩上只有昆虫一般大小,在近90度宛如玻璃一般平滑的峭壁上,他在一点点向上行走。另一种是艾历克斯手部和足部的大特写。有时是摄影机忠实地捕捉到他踏上的悬崖上一处细微的凸起,细微到即便在摄影机的镜头下,肉眼也不易察觉。有时则是聚焦于他的手指,抠住石头中的一丁点缝隙,让手臂能够着力。
这一大一小之下的对比,徒手攀岩所带来的极度紧张与危险便直观地传递到了观众心里,化作了我们手心里的一把冷汗。
镜头的奇诡和壮美之外,作为摄影师和导演的金国威需要考虑更多的,则是摄影机的介入问题。我们都知道纪录片的创作,讲究摄影机应该像墙上的苍蝇,去观察和纪录拍摄对象的一举一动。不介入拍摄对象,是纪录片创作应该遵循的规则。但客观的事实却是,任何一次摄影机的在场,本质上都是一种介入。而金国威需要面临的拷问则是,如果摄影机的介入可能会影响他的好友艾历克斯,甚至让他因此丧命呢?
即便沉稳熟练如艾历克斯,也坦承他觉得摄影机的存在会是一种干扰,而外界的干扰就是徒手攀岩过程中最危险的因素。金国威自己也在影片中直言,拍摄这部电影最困难的部分,就是他要如何面对这种道德困境,既要想办法拍下那些镜头,又要尽可能不让它干扰艾历克斯。
金国威最后当然小心地隐藏起了摄影机,尽可能地让它没有那么引人注目。但更重要的一点则是,他和艾历克斯达成了某种默契和认可——认可艾历克斯这样的人命中注定就该属于徒手攀岩,哪怕最后的结果是他因此而丧命。
片中给出过一句话,大意是——几乎每一个徒手攀岩者最后都会死在悬崖峭壁上。曾有许多和艾历克斯一样的顶级攀岩手因为各种意外而丧生,其中不乏艾历克斯的好友。他当然会因此而触动,但是却又在很短的时间里恢复平静,好像事情从未发生,然后继续去挑战他的酋长岩。他的生命就是攀岩,只有在攀岩时,他才能感到生命的律动。
我们都知道他生来注定就是要做这个的人,但是我们还是不免会问——艾历克斯这样的人,置生命于不顾,究竟是在追求什么?
在我们通常的观念里,生命就是最高的价值,因为失去了生命,其它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如果我们在追求某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最起码应该以保住性命为前提。但艾历克斯显然并不完全认可这一点。在他心中,生命就是为了攀岩,攀岩的激情与渴望甚至可以超越生命而存在——即便他意外死去,他的那些传奇永远留存。
有人或许会人物艾历克斯这样的人是轻视生命,他明明有一万种更安全稳妥能够保住性命的方式去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为什么偏偏要选最危险的这一种?
在我看来,艾历克斯不但不轻视生命,他恰恰是最热爱生命的一种人。因为他执意要把生命的每一分钟都用在自己最热爱的事情上,唯有如此,他才能赋予生命意义,他一刻都不想浪费。
毕竟,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活,仅仅是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篇7:电影《徒手攀岩》观后感及影迷影评
Alex Honnold是一个85后加州大男孩,美国攀岩圈的传奇人物。一部关于他的电影《徒手攀岩》(FreeSolo)刚刚获得今年的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最佳纪录片,并有很大的希望在月底摘金奥斯卡。春节长假刚刚结束,一场瑞雪喜从天降。如果你碰巧需要一些新年动力,这绝对是最适合大屏幕观影的震撼杰作。
Alex在参加电影节时终于有机会和观众们一起看自己无保护徒手攀岩的过程,他的手心也不断冒冷汗。“哇,真的挺吓人的。”Alex说,“其实看人Free solo比实际去爬要难多了。”在长达两年左右的拍摄过程中,Alex从来没有浏览过任何关于自己的素材。现在的他看到观众们在电影院里吓得直捂眼睛,整个人高兴坏了!
对于我等凡人,不使用任何保护措施攀登约1000多米高的酋长峰(El Capitan)不会出现在有生之年的愿望清单上。恐怖的是Alex仅仅用了3小时56分钟就完成了正常人需要3天才能搞定的传统攀岩。《徒手攀岩》全程真实记录了这一挑战人类心理与体能极限的壮举。
大家都说Alex的眼睛里有星辰闪耀,有可能是因为他常年住在自己改造的房车里,整个人非常接地气,所以看起来有点傻憨憨的,十分真诚。,他的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只有19岁的Alex对人生有了不同的感悟。成绩优异的他直接从加州伯克利大学退学,“偷”走家里的卡车开始四处攀岩,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注到自己热爱的运动中去,从此上了道。
无保护独攀(Free Solo)的界定是没有保护员、绳索和安全带的攀爬,其风险必然是致命的,属于岩石上最极限的冒险。任何微小的失误都会引起误判,导致惨剧发生。一阵风,一块下落的碎石,一只来偷吃饼干的鸟儿都有可能令攀爬者失去平衡,从几百米高处坠落身亡。就像Alex在影片中伤感的提到,大多玩儿无保护独攀的运动员都去世了,包括许多曾一起搭档的顶尖选手。他们不仅仅是登山伙伴,更是挚友……
Alex一战成名的Free Solo挑战要追溯回,23岁的他在愚人节当天完成月华拱壁独攀震惊岩圈。随后他越战越勇,一路刷新全国著名岩壁线路的首次无保护独攀记录,连攀速度记录等,改写了攀岩这项运动的极限。
在影片《徒手攀岩》中Alex挑战的地点位于优胜美地(Yosemite)国家公园的酋长峰,(ElCapitan)这里从未被人无保护独攀征服过,也早在他的计划之中。每当Alex想要突破自己极限的时候,都会回到优胜美地的山谷里。“优胜美地拥有干净的花岗岩岩壁,高耸庞大、攀登难度高,为当今最好的攀岩者提供了几乎没有限制的挑战。比如,至今为止还没有人尝试过无保护独攀酋长峰上任何一条路线。”Alex几年前还在他写的攀岩经验分享书《孤身绝壁》中表白优胜美地和他的“上帝”酋长峰。很快,他自己刷新了这项历史记录。
户外极限运动的魅力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它帮助人们逃离一切世俗和喧嚣。在悬崖峭壁之间,渺小的人类绷紧那丝神经纤维,不断重复着高风险的肢体运动,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阻隔了所有的烦恼。如果你知道失误即死亡,便不会出错了。
“耳边有微风吹过,我感觉自己踏入空中,那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感受。我百分之一百的确定,我不会脱落,正是那种确定感让我不会脱落。”对了,医学界专门“抓”他去做过科学研究。核磁共振的结果发现他脑内的扁桃体和普通人不一样,这也印证了Alex对恐惧的理解和控制力确实异于常人。
群山的召唤让这个有胆有谋的少年一次次战胜恐惧,踏上征途。
《徒手攀岩》由亚裔美籍导演金国威(Jimmy Chin)和他的拍档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 (Elizabeth Chai Vasarhelyi)联合执导,历时两年多完成全部拍摄,真实记录Alex从训练到登顶酋长峰的全部过程。这是继《攀登梅鲁峰》(Meru)之后两位导演报道补充解释了Alex这次至关重要的选择,他在大多数电影中,只是在为品牌做事。“你来到岩壁,进行拍摄,反复攀登17次。”但是Chai不一样,Alex8:电影《徒手攀岩》观后感及影迷影评
ree Solo(无保护攀岩),是攀岩运动中最危险、最极限的一种。在不了解攀岩的大众眼中,徒手爬上将近3000英尺,几乎垂直地面的岩壁本身就足够匪夷所思,更何况还是在赤手空拳的情况下。走错一步,就可能粉身碎骨。哪怕是在攀岩爱好者中,敢于尝试徒手攀岩的人也少之又少。几乎所有人,在学习攀岩保护的幅更长,就能系统地展现出Alex的整个准备过程。电影用了很大的篇幅讲Alex如何反复练习The Boulder Problem——整条路线中最难的一段。Alex不断失败,不断换方法,笔记也做了一整本。客观上,那一段难度高,Alex并不能做到100%的把握,但他做到了自己能力范围内万全的准备。在最后攀登前,他甚至把这些难点动作的手脚顺序记了下来,尽量保证自己不犯错误。比起最后那创造历史的10分钟,这一段反而是最让我震撼的情节。在我攀岩的这几年里,我也遇到过很多困难的路线,也用过几天十几天的时间去尝试,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把整段的答案都背下来——仿佛这种考试前背下标准答案的方法,在高考后就被自己抛弃了一样。并不是自己的记忆力变差了,而是自己已经失去了那种背水一战,志在必得的决心了吧。然而这不仅仅适用于攀岩——面对各种项目,难道不是这样细致万全的准备最容易成功吗?
还有很多点,都让我觉得这分明是一个工程项目教学片吧。比如Alex在冬天尝试攀爬,却在爬完9:电影《徒手攀岩》观后感及影迷影评
去年看到alex徒手上了el capitan简直,这条新闻有多大呢,大概是攀岩界登月一般的成就。
简单科普一下,el capitan不同路线可能有些许不同,但大概一千米左右,九十年代章”。
8位攀岩摄影师
执镜用生命在拍摄纪录片
实际上,攀岩的过程不容易,拍摄攀岩的过程同样也是一项挑战。由“职业攀岩者”组成的拍摄团队和亚历克斯一样面对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极限挑战,在拍摄过程中需要多名摄影师像攀岩者一样悬吊在几百米的高空,跟随亚历克斯的攀岩路线不断移动机位、调整角度。影片制作周期长达807天,由8位专业攀岩摄影师共同执镜完成拍摄。也引得观众们赞叹不已,“根本就是用生命在拍摄纪录片”。
对于为何要冒险拍摄这部电影,伊丽莎白表示是亚历克斯的故事吸引了他们:“我们想要描述的就是有很多恐惧需要克服的小男孩亚历克斯,他害怕吃蔬菜,害怕拥抱……但后来他找到了方法克服这些恐惧……最终攻克了人生一座高峰。我们觉得这部电影不光适合攀岩家或者户外爱好者看,也适合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当中都会面临这样的挑战。攀岩的意义不只在于攀登,在攀爬的过程中你会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发现可能性、鼓舞人心、追求梦想。”
克服恐惧最大的技巧
大神透露就是不断训练
影片以大量篇幅记录了亚历克斯·霍诺德细致入微的准备过程以及他与女友的生活点滴。面对徒手攀岩这项死亡率极高的极限运动,他必须以性命作为赌注,以上千次的练习克服岩壁上的一个个难关,与此同时也要懂得及时放弃和自我调整。
发布会现场亚历克斯亮相与观众交流。作为“攀岩界的神级人物”,亚历克斯表示,挑战3000英尺岩壁,克服恐惧最大的技巧就是“不断训练”。亚历克斯表示,如果满分是10分的话,自己对攀岩本身的恐惧只有2分,因为经过了两年坚持训练和准备。至于克服恐惧的方法,他坦言“最大技巧就是不断训练,直到不再害怕恐惧”。
对于大家关心的为何要做这么危险的徒手攀岩,还能无视摄像机,亚历克斯说并不是自己学会了如何无视镜头,“而是我对整个摄影团队非常信任,因为我们都是非常好的朋友。我在攀岩时,根本不会注意到镜头的存在。”
亚历克斯表示攀岩已经变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存在的意义之一。“我的成功是建立在无数次的带绳索试攀爬、记录和熟悉每一个岩点,以及无数次失败基础上的,在这次挑战之前,我几乎做到了我所有能想到的准备和训练,我把风险降到了最低。”
影片在IMAX大银幕上超强的视觉冲击震撼着观众的眼球,观众可以将险峰之上的无限风光尽收眼底,见证这一挑战人类极限的伟大壮举。现场亚历克斯也表示,看完电影感觉IMAX是最接近他自己真实登顶时的画面和感觉。
《徒手攀岩》观看有感
获得报道补充解释了Alex这次至关重要的选择,他在大多数电影中,只是在为品牌做事。“你来到岩壁,进行拍摄,反复攀登17次。”但是Chai不一样,Alex幅更长,就能系统地展现出Alex的整个准备过程。电影用了很大的篇幅讲Alex如何反复练习The Boulder Problem——整条路线中最难的一段。Alex不断失败,不断换方法,笔记也做了一整本。客观上,那一段难度高,Alex并不能做到100%的把握,但他做到了自己能力范围内万全的准备。在最后攀登前,他甚至把这些难点动作的手脚顺序记了下来,尽量保证自己不犯错误。比起最后那创造历史的10分钟,这一段反而是最让我震撼的情节。在我攀岩的这几年里,我也遇到过很多困难的路线,也用过几天十几天的时间去尝试,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把整段的答案都背下来——仿佛这种考试前背下标准答案的方法,在高考后就被自己抛弃了一样。并不是自己的记忆力变差了,而是自己已经失去了那种背水一战,志在必得的决心了吧。然而这不仅仅适用于攀岩——面对各种项目,难道不是这样细致万全的准备最容易成功吗?
还有很多点,都让我觉得这分明是一个工程项目教学片吧。比如Alex在冬天尝试攀爬,却在爬完第一个pitch感觉不对,立刻回撤,这就跟项目需要先小范围测试,然后再大规模上线一样。再比如Alex两次受伤,他并没有休息到完全恢复再重新训练,而是一边打着夹板一边在岩馆做室内训练,正如同修bug,不可能等所有系统都好了再上,而是哪儿修好了就哪儿上啊。能把这方方面面都做好,也难怪Alex能一次次突破极限,并且如他自己所说,始终把风险控制好。在这电影前80分钟的铺垫之下,最后10分钟的成功似乎是意料之中,小伙伴们都说这部片没有《Alone on the Wall》惊心动魄,殊不知前80分钟的准备过程才是精髓。项目上线,一切平安,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很多人认为Alex能如此系统地准备攀岩,是因为无保护攀岩一旦失误,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他不得不全力以赴。而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如果拿出这种命悬一线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即使无法达到爬上酋长岩的成就,也应该能在大多数领域所向披靡。决定结果的,首先是方法和态度,技巧总是占第二位的。所以啊,我就再一次感叹,我和Alex Honnold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他能爬上5.14而我不行呢。
最后。非常喜欢这部电影里展现出来的Alex的个性。他真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跟这个世界的交流仿佛隔着壁垒的人。他说,最开始无保护攀岩,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去找人做搭档,只好自己爬。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会对Alex的心态产生好奇,不知道他这样专注又交流障碍的家伙到底在想什么,难道他的大脑真的感觉不到害怕,正如电影中MRI图像显示的那样吗。
我倒是觉得他一点也不奇怪,与其说他过分勇敢,不如说他只是选择了他最舒服的方式去生活,后来幸运地发现,攀岩这件事,竟然意外地适合内向型。攀岩给他带来的安心,远大于危险。这一点我感同身受,因为有时候,跟人交流这件事,真的比从岩壁上摔下来还要可怕。在山里面对一面光秃秃的高墙,我也不会手心出汗、肾上腺素飙升,而是觉得,啊,终于可以不被打扰地和这座山好好交流。那种感觉——比起在会议中不停发言讨论,在朋友聚会时强行融入人群,要舒服得多。确实有很多攀岩者是爽朗外向的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比起跟人在一起,更愿意面对大山的。他们应该跟我一样,从Alex身上看到了很多鼓励吧。
《徒手攀岩》观后感及影评【4】
去年看到alex徒手上了el capitan简直,这条新闻有多大呢,大概是攀岩界登月一般的成就。
简单科普一下,el capitan不同路线可能有些许不同,但大概一千米左右,九十年代第一个登顶的团队花了45天,住在墙上,钉子,绳子各种辅助才上去。即使是现在花个两三天上去也是正常level。就这能上去的也都是大佬。
这些路线有多难呢,alex上的freerider这条线,大概是7c 的难度。攀岩难度从3,4,5a,5b,5c,6a,6b,6c...以此类推。我前后零零碎碎爬了三年多,也就6b,当然我比较宅也比较菜。不过基本上本地攀岩馆来个能爬7b的都是要被人仰视的。以上,还是在室内top rope的情况下,top rope就是有绳子保护,摔了绳子接着,累了可以挂绳子上歇会。室外就是另一种情况了。首先室外不像室内你能一眼看到下一个hold在哪,其次会有风啊!石头会滑啊!还会有鸟从岩洞里冲出来吓你一跳啊!影响跟室内不可同日而语。再然后室外不会有top rope给你上,就算不是alex那样free solo,也要lead climb,就是你带着绳子跟你一起上去,从一个bolt到另一个bolt前后最多可以摔下七八米,耐力跟体力的要求都上去了很多。室内能上6b的话室外起码减个两档到5c。高度的话周围大家平时去去法国比利时,平均也就是40米左右的岩壁,如果multipitch的话可以爬个一两百米撑死。这样大家再感受一下室外!一千米!无保护!四个小时!简直可怕!
以上仅代表菜逼普通人看到alex的感受。难度上当然专业选手能上9a的也不是没有,所以alex这个最屌的还是在无保护上了。free solo就是,你路线再熟悉,脚一滑也就go die了。电影里面alex的形容就是,一个运动员,他有拿到金牌的实力,但是free solo就相当于,他拿不到金牌就会死。Mmmm。
导演跟alex跟一帮人也是很多年的朋友了,但是这个纪录片很少能看到导演的主观色彩。全都是很客观的记录alex的生活,alex的想法,alex的攀岩,没有夸大他爬这个有多吊,也没有可以渲染悲壮色彩,就很平常的记录下了一些点点滴滴,至于拼凑出了什么故事就是每个人经历不同理解也不一样了。
两个月前在阿姆纪录片电影节看的,小细节都记不清了,就记得笑点特别多,全场好多次笑炸。明明知道他最后爬上去了,还是能看的让人手心出汗。最后他本人上台的时候更是不真实感强烈。全场激情鼓掌一分钟。
几个小片段,alex去做核磁还是什么的,看脑部反应,发现一般人看到危险的东西应激反应脑中产生的某种化学物他产出的特别少,aka他感觉不到恐惧。他本人说是那块脑子被刺激太多了所以产不出了。然后做问卷,问到,do you feel depressed,alex下笔顿了好一会,mmmm。我的感觉是,他世界很小,focus在一件事上就真的是百分百,决定free solo el capital,就不停的爬,不停的训练,做笔记,确保每个小细节都万无一失。但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一定是让人喜欢的。一个片段是alex说他觉得他以前的女朋友们都没她们说的那样在乎他,他死了她们会难过吗,可能也就两三天吧。很冷漠,很awkward, quirky的一个人。可能这样的人才能有这样的成就吧,我的世界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多了,朋友分点时间,家人分点时间,同事,爱好,社交,这那那这的,我俩谁更开心一点,谁知道呢。
alex天不亮出发,中午到顶,一通激动完,边上的人他下午有什么打算,他说嗯训练一会fingerboard吧。边上的人: ....normal people would say i'd take the day off.
欸写的好长啊停不下来。
这个电影争议最大的两点,一个是电影本身,一个是alex的女票。
很多人觉得alex决定让别人来拍他free solo是一个特别商业的行为,不纯粹,attention whore,说什么攀岩其实不过是想出名罢了。毕竟这不是说那相机拍拍就能拍的,前期准备,找人,挂在岩壁上布置设备,找角度。从alex的角度来说,自己一个人干一件事,跟一堆人拍着干一件事的心理压力决然不同,因为这个他额外准备了更久的时间。从拍摄的人的角度来说,他们大部分都是alex的朋友,想到可能拍下朋友摔死的镜头就足以让这个团队根本组不起来了。一个片段,山底下拍摄的那伙,其中一个在alex爬的时候把镜头对好就不敢看下去了,一边扭头捂眼一边说你们怎么能看下去,几次捂嘴惊呼。
alex的女票很多评论就更过分了。觉得alex这么纯粹的人这个女人不仅让他受伤好几次,还拉着他买房子什么的,他可是直接拿锅吃饭的人,你怎么能让他住大房子里。女票的ins都说电影之后很多人来指责她。哇塞关你们什么事啊。你们觉得alex是个怎么样的人就一定要怎么样吗。他自己开心喜欢就好嘛。电影把这些展示出来,怎么理解是个人的事。电影里面alex刚跟妹子在一起没多久,他直白的说妹子爬的很差,然后他俩去攀岩,因为妹子的失误他摔伤了背。下一个镜头他一边在医院做检查,一边说,i thought about breaking up with her. 后来又受伤了一次,听他吐槽我以前攀岩从来没受过伤,跟她在一起以后一直受伤。但两人人还是甜甜蜜蜜的。问他有女票什么感觉,他说she's cute and tiny, doens't take much space and lights up the van. 妹子说alex喜欢用行动表达喜欢,她理解这点也很喜欢,但是有时候她还是希望alex能给她语言上的鼓励。然后结尾alex登顶以后给妹子打电话,挂电话前用非常没有感情波动,听着像背台词一样的声音说,thank you very much i really appreciate you, i love you, bye. 全场笑die。
《徒手攀岩》观后感及影评【5】
有些运动就只是运动,而有些运动近乎哲学,因为它们会逼问出对“意义”的拷问,旁人都会疑惑和好奇,“为什么要从事这样的运动”,甚至连从事者自己也会如此对自己发问,但谁都没有答案。或许再没什么比徒手攀岩更接近于“哲学运动”,就像纪录片《徒手攀岩》中那位资深的职业攀岩者所说,“想象一下,有一项奥运会水平的运动,你要么拿到金牌,要么死。”
孤身绝壁,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只凭借手脚,勇士和疯子混合体,有人赞叹他们是英雄,而有人视他们为病态,是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这样的运动和从事这项运动的人。人类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而这群人是异类,始终反其道而行,所以在很多人眼中,他们的心理是扭曲的。在纪录片中,主角亚历克斯参与了一个医学项目,大脑成像显示,用来接收外界刺激的区域与常人完全不同,对于可以使大多数人产生刺激反应的内容,他无动于衷。他自我调侃,“我的大脑完整吧?”这个项目只是想弄清楚为什么有人对于极度危险如此着迷,但仍旧没有什么确切答案。
《徒手攀岩》这部纪录片注目着一些极度危险的时刻,却有着一个异常安静的主角。亚历克斯是个清瘦的小伙子,有着深色头发和巨大的黑色瞳孔,他与世界始终隔着一层难以名状的隔膜,不会被外界影响,也不屑于对旁人解释自己。他只是要做徒手攀岩这件事,没什么可说的。他也会有“正常”的恐惧,对于一座向往已久的岩壁心生胆怯,但他终究还是要爬上去。这个故事有着非常标准的结构,主线记录了亚历克斯征服不可能任务——酋长岩之巅的全过程,其中穿插了他的回忆、自述以及家人、恋人和朋友们的采访,追溯了他的童年和成长经历。这个故事的核心本身就是一个奇观,人们不知道下一步自己将见证奇迹还是见证毁灭。在这个故事的背景中,穿插着很多同伴的讣闻,一个个著名的攀岩者死在一处处绝壁之下,这究竟会给圈内的人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每个人在岩壁底端登上第一脚的时候,到底是带着必胜的信念还是怀揣着赴死的决心?这是属于他们的谜。
《徒手攀岩》中有一条隐线,关于亚历克斯的情感,他自小生活在一个关系不太亲密的家庭中,从没被父母拥抱过,他承认自己的阴郁,但也并不太以此为意,他依靠攀爬绝壁成名之后,出书、演讲,但仍然居住在一辆房车里,每年拿出三分之一的收入成立了基金帮助贫困的人们接通电力,他也经历过一些感情,但最终不了了之,而如今有了一位稳定的女友。你看,这些回溯像是心理分析,但最终也无法导出什么结论,有时与众不同,有时也与常人无异。其实,人类基因中总有自毁的倾向,烟草与酒精,速度与激情,其实哪一项也都很危险,只不过徒手攀岩将自毁的可能性变得显性有放大到极端。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件事情能让自己感知到自我的存在,对于亚历克斯以及他的伙伴们而言,徒手攀上峭壁是唯一的自我体认和自我认同的途径。这些登山者们有一些慢慢老去,不再能重登岩壁,有一些死于壮年,而以他们的标准去审视一生,那些坠落于山崖的和那些老病于床榻的,哪一种才算圆满?这是属于他们的又一个谜。
亚历克斯开始登攀酋长岩的时候,拍摄团队也在做着准备,那些人也都是登山者,是他的朋友,在摄像机后面,有时,他们不忍去看,这个团队要记录下朋友的壮举,但也可能会目击死亡,好友从山崖坠落的最后一瞬将永远蚀刻进他们的大脑,永不消逝,那将会是怎样的记忆。没有什么工作比这个更残忍,他们工作的常态是注视生与死的相切线。
这个故事中的情感极其隐忍克制,最后登顶成功,亚历克斯在电话里对女友说出了“love”,一个曾经他不会表达的词汇,对于有些人而言,向死而生是疗愈自己的唯一方式,他们只能以可能的殒命作为代价,维持生命中的火焰不会熄灭。
4:《徒手攀岩》影评观感
Alex,他爬上的不只是一座峭壁,更多的是自己的巅峰,超越的是自己的极限。记录片中讲道,Alex的杏仁核未经开发(会导致于对很多刺激性事物感到无畏),这也同样是他自闭症的症结所在。要知道,这种不善交际的人,从小必定是很少朋友的,会造成他们的孤僻、乖张、暴躁。更因如此,别人越发不愿理他。
但同样的,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必定为你打开一扇窗,每一位自闭症患者都会十分专注并擅长于某一方面,Alex便是如此,他从小便要成为一个专业攀岩者,在父亲的指导下,他也成功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不幸的是,父亲去世了。
但这层打击丝毫没有影响Alex对于攀岩的热情,反而更加刺激了他的自闭症,使他更加追求于刺激,终于,在年的时候,这位勇士决定徒手攀爬ElMap.
这座ElMap已经被Alex攀爬了40多次,却从未有一次徒手,不吊绳索攀爬。
他背负着女友与朋友的担忧,却依旧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在这座高山面前,人类就像天地间的一棵杂草,宇宙中的一块石头。望不可及。
机会只有一次,只要一个失误,游戏便结束。
不知过了几个小时,也不知胶卷换了几个,而Alex却从未间断地攀爬。
他成功了吗?
他成功了,他打破的不仅是极限,而且打败了他自己,那个不愿与世界交流,孤僻乖张的自己,自闭症已无踪迹。当他拥抱着女友之时,被麻木的冰冷血液也开始流通,他有朋友,他早已与世界,与山脉融为一体。
Alex坐在车上,面对镜头,把嘴咧到耳后根,毫不避讳地露出了那口大黄牙。
5:《徒手攀岩》观后感以及影评
看这个电影,我的手心大概也就出了一公斤的汗吧。一般看电影抱着尊重电影,尊重他人的原则,我很少出声,但这部电影在好几个关头我都没能忍住惊呼。作为纪录片来说,这部电影也是难得的紧张刺激了。
看的过程中我想起了路遥的话:“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我觉得对于Alex来说,他对于徒手攀岩不仅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同时他还有普通人所没有的一点,那就是热爱攀岩超过生命,虽然小心谨慎,但是也随时做好了以身殉道的准备。所以他成就的不仅仅是事业,而是一种伟大,他是他的领域里,最接近神的人。
Alex这个人,不爱说话,身材消瘦有劲,一丝赘肉也没有。他没有什么别的欲望,吃得很少很绿色,穿得很普通,住在一辆房车里,一点点空间就足够。他话不多,很固执,不会因为别人妥协,也不会讨好别人。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到无趣的人,他的眼睛里却有星光。他有一双很特别的眼睛,不大,圆圆的,但是黑眼仁很大,给人单纯无畏的感觉。他平时表情不多,但是谈到攀岩的时候总会咧着嘴笑得像个孩子。他的女朋友Sanni是一个很可爱的金发女孩子,但是能看出来Alex虽然爱她,但是距离他对攀岩的爱还是少很多。他在人际关系上是一个冷漠到有些残酷的人,对别人对自己都是一样,他会在评价前女友的时候说,“她们都说在乎我,可是如果我死了,她们也不过就会难过两三天罢了。”他会选择不告诉Sanni自己哪天打算徒手攀爬酋长岩。他评价Sanni时候说,“她很可爱,把房车点亮,又不会占很大地方”,“她不是一个好的攀岩者,因为她的原因我受伤的时候我想过和她分手”,“她追求快乐和安逸,但我追求成绩,世界上没有哪个伟大的事是靠快乐和安逸成就的”。听着这些话,我真的怀疑Alex究竟有多爱Sanni。Sanni也是可怜,她是天才身边的普通人,拼命想刷存在感,如胡兰成之于张爱玲,或者是《魅影缝匠》里的女主角之于男主角。当Alex想和她分手的时候,她卑微地请求,“和我分手也不会让你更快乐”。天才是不需要爱人的,他们有着比爱人更高的追求。我并不看好他和Sanni的爱情,他这样的天才注定孤独,注定会拥有烟花一样短暂而绚丽的一生,而Sanni则适合嫁给一个小开,吵吵闹闹养几个孩子。
优胜美地的酋长岩,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气势宏大的通天岩石。对于Alex来说,是一个要征服的最终梦想。攀岩这件事,不懂的人觉得没什么,懂的人却知道有多可怕。我第一次室内攀岩的时候,上到三五米的高度就觉得手心和腋下出汗,那是一种对前路无法完全掌握的恐惧。后来慢慢习惯了这种感觉,也能在室内上到最顶上了。但是Alex做的比我所经历的要难成千上万倍。他没有绳子保护,靠得只是一双手,一双脚,一个装了粉的小袋子,面对的是几乎不可能的一面巨大的光滑的岩壁。他没有室内攀岩里设置好的五颜六色的落脚点,有的只是岩石表面微小的凸起和石缝,一阵风,一只鸟,一个小石块的掉落,甚至是手掌心里多出来的一滴汗,都有可能让他坠落殒命。他走的每一步,都是游走在生死边缘。
他说他得直面自己的恐惧,尤其是当他的目标必须要求他这么做的时候。他开玩笑说,自己做攀岩的准备工作的时候,就好比武士慢慢地拔出自己的剑的过程,一样的纯粹,一样的专注。他让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古龙的一部小说《浣花洗剑录》,里面有一个日本武士,剑术高手,东海白衣人。和Alex一样,他也是除了对剑道的狂热以外,对其他的事情都是无欲无求,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重要了,只是人称白衣人。白衣人远赴中土,只为追求剑道的极致,他说:“武人本应殉武,我纵死在刀下,亦是求仁得仁,虽死无憾。”Alex也说过,人每一天都是要面对死亡的威胁的,我只不过是在追求一种完美。
白衣人会狂热地琢磨一个剑招,Alex也会狂热地琢磨一个难点,手脚每一步的运用,他写了整整一个笔记本,最终做到心中有数,倒背如流。
当Sanni和Alex聊起两个人都认识的徒手攀岩前辈丧生,他的妻子很痛苦的时候,Alex不以为然地说:“她难道心里没有准备?”Sanni很震惊,说:“我的心理也没有准备啊!”但是Alex是有准备的,要么完美,要么死亡,这就是他的追求。
电影本身很有艺术感,导演Jimmy Chin本身也是优秀的攀岩者,同时也是国家地理的摄影师。他组建了一个全部由有经验的攀岩者组成的摄影团队,团队也跟着攀岩,吊在绳子上给Alex 录像,同时也利用无人机和望远镜远程拍摄。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不影响Alex,因为他们对Alex的一丁点干扰,发出的一个声音,踩落的一个小石子,都有可能导致Alex丧生。这种随时可能导致Alex丧生,或者哪怕他们不犯错,也会目睹Alex丧生的可能,让拍摄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心情沉重,如履薄冰。远程摄影师好多次都不敢看镜头里的Alex,他说“Alex在享受他人生中最快乐的一天,我可不是,我再也不要干这个了。”
当Alex最终登顶,镜头慢慢推远,Alex的红色身影越来越小,大大的IMAX屏幕上雄伟的酋长岩占据了整个屏幕,巍峨耸立,伴随着越来越恢弘的交响乐,我忍不住感动到流泪,仿佛也能感受到着天地间攀岩第一人所能感受到的激情和壮美。这个大自然设计出来藐视人类的难题,也不是完美无暇的,而Alex利用了这块巨大岩石的一点点微小瑕疵,可能是一个凸起,可能是一条裂缝,找到了一条向上攀登的路,最终以凡人血肉之驱征服了这个天险。
登上峰顶后,Alex笑得像个孩子,语言上却没有那么激动,只是说:“我很快乐。”导演问他,你今天要做什么。本以为他会讲要怎么庆祝,或者好好休息,结果Alex想了一下说,fingerboard,就是引体向上,但是只用手指,是Alex经常练习的。果然镜头一转,他又回到自己的房车里,只用两根手指把自己挂起来,表情又回到了专注。
最后讲个花絮,Alex爬了一点点的时候遇上了两个也是一样攀爬的人,但是那两个菜鸟(对于Alex来说是菜鸟,对于你我来说也是大牛了)不但用了一大堆绳子,还在平坦的地方睡了一觉,正好被Alex弄醒,其中一个人还穿着粉色的独角兽睡衣,毛茸茸的有个蓝色的尾巴,头上还有红色的角。下面用望远镜摄像的摄影师不禁吐槽:“WTF is this guy doing”本来很严肃,很追求极致,很危险的一段攀爬,让这个人给搞得有些好笑。Alex轻松地啥也没带地走过这两个人,虽然离得远,但是观众仿佛也能感受到这两个人心里遭受的两万点暴击。
电影结束后,我有个疑问,Alex有没有买保险呢?他买保险得花多少钱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