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创业励志故事
网络创业励志故事1
从盛大投资人到小娱WiFi创始人的华丽转身
20xx年,于晓晖正式加入盛大网络,在盛大的3年时光,他先后主导多个游戏项目,并组建了盛大成都研发中心。
3年后,他推开微软的大门,负责管理微软在成都的Xbox360游戏孵化器。
转眼又过了3年,开发、管理、运营……各个职能的工作于晓晖都做过,投资是他从未尝试过的。所以,他在20xx年回归盛大,担任18基金投资总监。
作为投资人,日常的主要工作就是见创业团队,聊项目。在这个过程中,热衷于不断尝试的于晓晖在20xx年末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他认为,投资是做面的事情,而创业是做点,把一个点做深做透。
同样在20xx年,盛大网络创始合伙人谭群钊离职,创办了丰厚资本。得知于晓晖有意创业之后,这位昔日的上司告诉于晓晖:“你只要把公司开起来,我就给你投资。”
离开盛大18基金创办小娱WiFi,于晓晖如何进阶为估值4亿的WiFi运营商
时至20xx年,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冲击加强,北京的互联网创业氛围最先热闹起来。相较于北京信息发达,VC云集的`情况,“慢都市”成都的创业环境相对闭塞。这意味着,在成都创业,你必须要做出成绩,才能得到投资人的认同。
成都的先天条件不足,但整体创业氛围踏实、不躁,于晓晖依然选择扎根在这里。
在互联网行业耕耘了十余年,此时的于晓晖明白,没有什么比进入一个市场容量和商业前景兼备的行业更为关键的了。
找到蓝海
于晓晖在20xx年就来到成都,他当时在盛大做投资,接触过各种创业者,“此时,内心的创业冲动就开始呼唤了”。
有一次,于晓晖开车到富士康,看到旁边有个很小的手机便利店异常火爆。这家店可以给工人的手机上拷贝电影、电视剧、音乐等娱乐内容,收取一定费用。于晓晖想,如果将流动人口的服务做得更加规模化,是否就是一个创业方向?如果将网吧的服务布局到流动人口的宿舍楼,不就变成了移动网吧?
说干就干。20xx年底,他开始自己创业,核心模式就是:手机 WiFi 流动人口=流动网吧。计划很宏大,但最开始做的事情,只是在宿舍楼里去布WiFi,给流动人口提供上网服务。
尽管于晓晖在做电信运营商干的事,但他不怕它们来争抢市场。运营商虽然也会布WiFi,但一般布在高校,因为高校学生会买手机、开卡,以此来捆绑服务,而流动人口不是运营商关注的重点。这些不被关注、低净值的用户成为了于晓晖的目标人群。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中国的民工有2.7亿左右,高校学生3000万,加起来是3亿人。在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后,这些人是新的蓝海。
项目筹备中,融资也如期而至。20xx年9月,谭群钊促成了丰厚资本对小娱WiFi的天使轮投资,金额为数百万人民币。
小娱就这样起步了,从富士康成都工人宿舍的WiFi搭建开始,小娱切入计费WiFi市场。
运营一年半后,小娱WiFi在全国的B端用户达到了30万以上,实现盈利。
扎根行业
曾做过投资的于晓晖,看过很多泡沫和浮躁。他总结,互联网发展到现在,成熟的商业模式就是“3 1”:做广告、卖东西、玩游戏,再加上互联网金融。而他自己做的则是基础入口级服务,直接做上网收费。他也在心底打过小算盘,3个亿的用户群,如果能覆盖2亿用户,每人每月平均收费30元,一个月的收入就是60亿元,一年720亿元。
于晓晖看到,现在没有几个细分领域能比这个市场更大,“那些在媒体上炒作的东西,其实兴也快,死也快”。于是,于晓晖专注这个领域,持续深耕。
小娱WiFi的定位也十分清晰,主要分布在两个场合:文章。文中主人公五龙从一名汽车维修员仅靠180元创业成功的故事,让他兴奋不已,对自己的人生规划进行了思考。
“说不定我自己做事,也许能挣到更多,学到更多。”不久,他便决定放弃在国企的工作,投身商界。在他离开公司的时候,朋友听说后都劝过他,让他考虑清楚,但是他都委婉拒绝了朋友的好意,“一意孤行”地坚持自己选择的道路。
创业接连失败 决心逆水而上
没有资金和经验的他打算从“门槛”比较低的“淘宝”网店入手。而这个时候,他身上已经所剩无几了。他不想让父母担心,也不想再依靠家里的经济支持,便没有告诉父母。
从来没有想过创业的他对做生意毫无经验,只能从开网店的流程、如何进货、如何给店里宝贝取名字、如何发现客户、开网店每天该做些什么……这些最基础的开始学起。从没有在网上买过东西的他等到自己开网店时才发现开网店并不是他想那么简单,由于店刚刚开张,基本上没顾客,他开网店的第一次尝试就这样“夭折”了,这次创业经历让他损失600元。
之后,他写了一份关于卖衣服的策划,同时他也开始深入市场,亲自去广州、深圳等地的服装市场调查。一阵忙碌之后,他网店的第二批商品很快就上架了。这一次情况好了一些,店里不时有客人来光顾。但是由于进货渠道路程遥远,成本费太高,他基本也没赚到什么钱。虽然第二次尝试没有成功,他也开始摸出一点门道,“衣服其实不是亏,而是没有找到好的货源。”相对于第一次的毫无经验,这一次的失败让他成长了不少。
一个半月,接连两次失败。两次失败将他从朋友那里借到的4500元亏的一干二净。两次失败也最终换来了创业开网店的宝贵经验,“也就相当于自己交了淘宝大学的学费”,这两次失败并没有吓倒他,相反更激励了他。他把自己的个性签名改为“死鱼顺水漂流,活鱼逆水而游”。并下了决心:一定要逆水而上将自己的店做好。
坚持网店经营 乐观面对未来
他的一位大学朋友听闻他的故事后,将自己一个季度的工资5000元全部借给他鼓励他继续创业。“既然都走出来了,不能说为这点亏损就不做了,那就太不值了。”他坚定了自己的选择,继续经营网店。
他的`“淘宝”网店名又更名为“膜法世家1908”,主要经营面膜、护肤霜等之类的化妆产品。并且他已经联系好了2家服装生产商,可以直接帮他生产衣服。“等我店里化妆品卖好了再去直接找他们谈加工的事”,有了两次失败的教训,这一次年轻的他显得十分老成。他每天除了照顾下自己的网店外还花了大量时间学习开店技巧。
虽然很多人前期对的做法很不理解,但是当他拿出坚持到底的勇气时,大家开始折服。虽然现在过得很艰难,但是他没向家要一分钱。倔强的他坚持要一个人独闯天下。他给自己的网名是“了不起”的谐音“鸟不起”,表明自己的心志,“做人做事也要说出了就要做到”他也以此将自己比作一只小鸟,“做鸟就一定要飞,不管飞多高。”
虽然现在已经亏了4500元,但是他对此却很乐观。“亏的钱都在我所预计的范围内,亏了,就只有再想办法挣回来呗!”对于自己未来的长久规划,他也想过很多。开“淘宝”网店只是他走出的第一步,他表示以后挣到钱后要做自己的加工厂自产自销。
专科生两年创业销售破千万
网络创业励志故事6
在海淘族日益壮大的今天,一位80后长沙伢子却放弃年薪200万元的谷歌工程师职业,回国创业把网店开上美国的“淘宝”亚马逊、ebay。不到两年,他创立的电子品牌Anker就“插上翅膀飞过海洋”,赢得美、英、法、德、意等国众多粉丝,去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增长50%以上。他,就是“20xx年度长沙市十大电子商务专家”之一湖南海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EO阳萌。
海归创业把网店开美国
阳萌是长沙人,199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计算机系,20xx年留学美国,20xx年进入谷歌公司,成为一名搜索引擎高级工程师,还获得过谷歌最高奖“Founder"sAward”,年薪近200万元人民币。然而,20xx年7月,阳萌却放弃稳定、体面、多金的工作,回国创业,一切从零开始。
“国外的货架上都是国外的品牌,中国制造被打上低端、廉价的标签。把中国好产品介绍给外国人,是我创业的动机。我在海外呆过,了解海外的消费习惯,如果设计有特色、消费体验领先、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品,直接面向欧美消费者,商机巨大。”
外贸传统模式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大多是B2B(面向国外采购商),产品的大部分利润被国外采购商、经销商拿走。如何缩短销售链条,压缩中间环节?阳萌选择把网店开到美国购物平台亚马逊和ebay,砍掉中间环节直接把货卖给欧美消费者。而且,商品的缺点很快就能反馈到生产环节,改进速度大大提高。“在亚马逊上开店零门槛,而要进入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巨头百思买的门店,费用至少以十万元计。”阳萌说。
20xx年10月,阳萌回到长沙,成立了湖南海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全球注册了品牌“Anker”。他与美国一家公司合作,依靠美国的仓储中心、物流网络,欧美消费者拍下一件Anker的产品,1~3天就能收到货品。
去年一个亿今年要增长100%
在亚马逊网站上,搜索“Anker”很容易找到海翼电商的产品。据阳萌介绍,商品主要是消费类电子产品,包括笔记本电脑充电器、充电电池、键盘、鼠标等。一款Anker的笔记本电脑电池售价约为30美元,而戴尔的类似产品售价要80~100美元。此外,加上快捷的物流和本地化的售后服务,让Anker的销售直线上升,去年收获了1亿元人民币的订单,消费者遍布美、英、法、德、意、西等国。“我们的净利润超过了2%~3%的行业平均数。”
事实上,外贸电商在国外购物平台上开店,在沿海城市并不稀奇,但是像阳萌一样注册品牌的很少。“在亚马逊上开网店,早期更多地考验语言能力和对国外网站、国外法律的了解等,但是要做大做长远,必须有好的产品和让人信赖的品牌,这才是关键。”因此,海翼将大部分利润投入到产品研发上,上海、深圳都设有研发基地。
“欧美消费者喜欢黑色的产品,国内消费者更喜欢白色。”说到国内外消费习惯的不同,阳萌笑着说,与国内的.淘宝不同,亚马逊和ebay上没有售前服务,也就是省去了“购买前与店小二讨价还价的过程”。看中了就下单,类似国内京东的模式。但是国外网购对产品质量要求更严。“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几十美元的交易可能换来近万美元的罚单。”阳萌说,Anker的某竞争品牌的一款充电电池,客户使用时出现了冒烟情况,结果导致客户更换地毯、重新粉刷墙壁、干洗所有衣服,所有费用近万美元。因为确是产品问题,该品牌商家只能认罚。
越是经济环境不好,电商的机会越大。阳萌他们今年的目标是实现销售翻番。
电商助力更多湖南制造出海
海翼电商的总部设在侯家塘某写字楼的25楼一层,办公区宽敞明亮。“我们已经搬了三次了。”阳萌告诉记者,从最初的30多平方米,到200多平方米,再到现在900多平方米;人也从最初的几个,到现在70多人,创业的艰辛与成长一步一个脚印。
网络创业励志故事7
从今年元旦以来,象山县新桥镇下七里村50多户种植紫甘蓝的村民就开始为自己丰收之后的销路发愁,在被菜贩子以极低的价格收走部分紫甘蓝之后,村民们原本以为剩下的近30吨就要烂在菜地里了,没想到紫甘蓝的滞销引起了一群80后网络创业大学生的关注,经他们在网络上一吆喝,引来众多爱心人士关注,昨天一天就卖出6吨。
丰收之年却只能低价贱卖
从前年开始,象山县新桥镇下七里村的50多户村民就开始种植紫甘蓝,今年村民们迎来了丰收的第三个年头。从元旦开始,200多亩的紫甘蓝进入收割期,面对丰收的.紫甘蓝,为销路和价格发愁的村民们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据记者了解,在今年紫甘蓝收获之前,村民们就已经有一大批大白菜因为没有销路烂在了地里。村民们损失惨重,很多村民种紫甘蓝靠的都是银行贷款。
下七里村村委会张主任告诉记者,每年下七里村的紫甘蓝收获以后都是放在路边等待菜贩来上门收购,前两年菜贩来村里收购紫甘蓝,每斤的收购价都在1元到4元之间。
村民们看着行情不错,,去年种植的积极性都普遍高涨,今年产量上来了,但价格却一落千丈,菜贩们普遍给出2角钱一斤的收购价格,由于没有其它销路,村民们只能对一部分紫甘蓝忍痛割爱。
据记者了解,与下七里村紫甘蓝2角钱一斤的回收价格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市场上动辄四五元一斤的销售价格。
80后网站创业大学生网络卖菜
下七里村紫甘蓝严重滞销的消息引起了象山一个名叫“象山在线”本地论坛的注意,这个论坛是由几名80后大学毕业生于两年前刚毕业的时候创办的,他们的负责人名叫王徽之。
王徽之告诉记者,紫甘蓝严重滞销的消息最早是一名网友发到论坛上的。在看到帖子之后他们马上去了下七里村了解实际情况,发现情况属实之后,大家就决定通过网络帮助村民们吆喝卖菜。
截至记者发稿前,网站上已经公布了包括个人和单位在内的38笔订单。
王徽之说:“从2月6日开始到现在我们通过论坛、微博、以及和学校、公司、机关事业单位联系,已经总共帮村民们卖出了近10吨的紫甘蓝,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帮他们卖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