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央视强国复兴有我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精选66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在写观后感时,需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考立场。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央视强国复兴有我开学章!
央视强国复兴有我开学的百册出版发布会,他说:“我想只有我活着一天,他愿意为《儒藏》工程,尽一份力。”在整理汤一介爷爷的遗物时,工作人员发现了汤一介爷爷的工作便条,通过一封封便条,汤一介爷爷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的铁肩道义,也践行着儒家最看重的`仁德,看到这我的泪水潸然泪下。
观看了《2023开学,《儒藏》工程首席专家王博教授,为同学们讲述世代流传的典籍背后的守护故事,并回顾《儒藏》编纂人汤一介先生皓首穷经汇聚《儒藏》的过程,让同学们更能感受到薪火相传的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
我们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正是因为历经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仅是《儒藏》,我们耳熟能详的《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这些都是我们文化的历史瑰宝。能流传至今,我们是何等的荣幸与骄傲。
作为学生,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重任。我要以这堂开学第一课为契机,不断学习进步,为实现强国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央视强国复兴有我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63
观看了今年开学第一课《强国复兴有我》,我深受启发和鼓舞。这个节目以实地探访和全国各地接力的方式,全景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让我对中国的发展和未来充满了信心。
通过节目的呈现,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快速增长,更是文化、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的全面提升。身为中华儿女,自己怎能不骄傲!
在节目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中国空间站的建设。作为一个拥有自己空间站的国家,中国展示了自己在航天领域的强大实力。这不仅是科技创新的成果,更是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强大和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象征。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的复兴之路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奉献,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观看完这一节目后,我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学生的责任和使命。我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我也要秉持着伟大奋斗精神,勇往直前,不畏困难,为实现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央视强国复兴有我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64
度过了一个美好而充实的暑假,在迎来开学季的同时我们也迎来了CCTV的《开学第一课》。和往常一样,我很早就坐在电视屏幕前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
今年节目邀请了一系列杰出的人物,包括“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二十大代表、航天员、科学家、文化学者等。他们以奋斗者的第一视角,讲述了新时代的奋斗故事,展现了伟大的'奋斗精神。这些人物的故事让我深受鼓舞,他们的努力和奉献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这其中最触动我的是抗美援朝老兵陶伟的经历。
1953年5月17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不满19岁的陶伟在对敌空战中,首创志愿军空军120米近距离击落敌机的战绩,创造了“空中拼刺刀”的范例,激励着一代代空军官兵搏击空天,守卫长空。
不禁回忆起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如今的祖国山河无恙、岁月静好,是多少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当下的生活。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坚定了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一定要好好学习,积极向上,日后投身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去。
央视强国复兴有我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65
强国复兴有我,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使命和责任。观看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我颇有收获,也感悟了许多。
整堂课分别从历史、科技、文化、教育和未来等方面阐述了中国的现状和未来,我了解到了中国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感受到了科技发展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革,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到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也展望了未来中国的无限可能。
节目中,王博教授为同学们讲述了《儒藏》编纂人汤一介先生皓首穷经汇聚《儒藏》的'过程。他表示,在做《儒藏》编纂工作时,汤一介已有76岁高龄,那时他已被查出来肝硬化,病情一直反复。当时有人问他,为什么要编《儒藏》?
汤一介说了八个字,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他说:“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是知识分子应有的对国家对民族的担当与职责。”
短短的几句话,我却被震撼了,我们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背后是多少人在默默的付出和努力!
通过观看这堂开学第一课,我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新一代的责任和使命。我们是国家复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们的努力和奋斗将推动中国走向更加繁荣富强的未来。
央视强国复兴有我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66
金秋九月,我如往常一般坐在电视频目前,观看了2023年开学第一课《强国复兴有我》,看完后不禁思绪万千,饱含热泪。让我认识到了祖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先烈们悲壮与热血。
这期节目最令人感动的是邀请了众多杰出的人物,包括“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脱贫攻坚楷模、航天员、科学家等,他们的生动故事和感人事迹让我们深受鼓舞。
今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课堂里,抗战老兵陶伟在回顾自己的经历时,我不禁为之动容。
1953年5月17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不满19岁的陶伟在对敌空战中,首创志愿军空军120米近距离击落敌机的战绩,创造了“空中拼刺刀”的范例,激励着一代代空军官兵搏击空天,守卫长空。
上世纪五十年,这是什么概念?新中国刚成立,一切都百废待兴,国力匮乏,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还是毅然决然的奔赴战场,用着落后的武器装备将敌人打回了“三八线”,这其中多少烈士流血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抗美援朝也因此被誉为“立国之战”。
身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我们更要立足当下,好好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