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的名人故事(通用10篇)

感恩报德的名人故事

  奥运冠军的名人故事

  2023年7月28日,伦敦奥运会拉开帷幕。奥运赛场上,产生了一枚又一枚金牌,一个又一个奥运冠军。每一个冠军站在领奖台上,都引发人们无数的艳羡和感慨。然而鲜花和光环的背后,不仅仅是他们的汗水和泪水,更有一个个默默无闻坚定支持他们的父亲母亲。

  当别的孩子依偎在父母身边撒娇时,他们的父母却要忍着长年无法见面的想念之苦;当他们的父母忍受病痛折磨时,却仍要瞒着孩子,不愿他们为自己担心;而当他们身处非议与指责的风口浪尖时,仍是父母坚定地站在他们身后,为他们疗伤,成为他们安歇的港湾。

  这就是奥运英雄的父母,他们比一般的父母付出更多,舍弃更多,唯一希望得到的,就是孩子能够健康、开心地生活。本期,我们特别搜集和整理了多位奥运英雄和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让我们看看,到底是怎样的付出与割舍,才成就了一个个优秀的运动员…… “他努力了,如果有一天他不再优秀,希望大家可以原谅他”起跑—跨越—摔倒,伦敦碗110米栏比赛现场突然发生的一切,让刘学根夫妇有些措手不及。

  “翔翔……”妻子吉粉花情不自禁唤出儿子刘翔的小名,随即,眼泪汹涌而出。而刘学根指间的香烟掉在了地上……这一天是2023年8月7日,上午10点45分,身在伦敦的刘学根夫妇正在观看儿子的比赛,但儿子却又出“状况”了。

  4年前,同样是在110米栏的比赛现场,儿子因伤退赛。后面的故事,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错愕、同情、口水、质疑和谩骂久久未能平息。儿子退赛后的2

  《名声大震》3

  那一幕,依然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脑海里,使大家难以忘怀。2023年8月北京奥运会最后一天男子马拉松比赛中,来自肯尼亚的22岁的选手塞缪尔·卡马乌·万吉鲁一路高歌猛进,几乎是单独领跑,最终荣获冠军,并将奥运会最佳成绩提高了近3分钟。

  当奥委会主席罗格亲自为他戴上奖牌时,肯尼亚举国欢腾,许多年轻人从家里跑到街上,高呼着万吉鲁的名字。

  万吉鲁从北京回到国内,从机场到他下榻的宾馆,一路上,都是欢迎他的人群。万吉鲁陶醉在这巨大的幸福之中。

  回国后,万吉鲁受到肯尼亚总统和政府官员的亲切接见。随后,各种荣誉、巨额奖金,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他用这些奖金在首都内罗华和自己的家乡各购买了一幢别墅,接着,他又购置了豪华奔驰车、游艇,雇请了女仆、管家和保镖。

  各大报刊都在连篇累牍地报道他的事迹,他到处接受采访、做演讲,他成了肯尼亚的国家英雄。每到一处,他都享受英雄级别的欢迎。出行有飞机、小车,身边有高大威猛的保镖护驾。

  为了体现自己的非凡地位,他每天回到家里,要求家人和仆人必须站成一排列队鼓掌,欢迎他回来。

  1986年11月,万吉鲁出生在肯尼亚东非大裂谷的尼亚霍鲁鲁市,家境非常贫穷,只有一间破草屋。他从来没有吃饱过,衣物仅够遮羞。15岁之前,从没有穿过鞋,整天光着脚丫子四处奔走觅食。

  2023年,15岁的万吉鲁在肯尼亚参加一个越野长跑,获得冠军。一名日本田径教练在现场看上了这个光着脚丫子、身材纤细、肌肉健硕的孩子,觉得这孩子很有培养前途。于是,将万吉鲁带到日本练习中长跑。也就是在那一年,他才4

  像很多初出茅庐的选手一样,张怡宁的心气很高,又特爱表现,一心想打精彩的球。对手越强,她打得越起劲,而面对不知名的选手,她喜欢先让球,然后再慢慢扳回。她喜欢这种力挽狂澜、后来居上的感觉,多酷呀!

  在2023年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赛中,中国队先是以2∶0领先对手。张怡宁是5

  2023年伦敦奥运会游泳赛场属于一个人。这个人获得两金一银一铜,每一个项目都是一次突破。泳池为他沸腾,对手为他鼓掌,国人为他骄傲。他被誉为游泳天才,而在这些荣誉后面,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的萌表情和他多次的泪洒现场。

  6

  2023年8月8日20:00整,29个焰火脚印一路行来,将奥林匹克引进了东方古都——北京。自此,7

  从训练池里游上来,女孩子习惯性地捋去脸上的水珠儿,再向后捋捋湿漉漉的头发。然后,便久久地站立在那里,无比专注地凝视着陪伴了她多年的那汪池水。

  终于,温暖而清澈的泪水奔涌而出。

  她何尝舍得这里啊?从2岁8

  在与郭晶晶、何姿先后搭档站到最高颁奖台后,奥运“四朝元老”吴敏霞在里约拿下了个人9

  马琳1980年2月18日出生在沈阳沈河区,父亲马辉在玻璃仪器厂上班,母亲夏静茹在纺织厂食堂工作。马琳6岁那年,沈河区业余体校杨沈立教练来到学校挑乒乓球苗子。在一帮小孩子中,虎头虎脑的马琳最结实,一双眼睛最亮最打眼,杨教练一眼就相中了他。

  训练一段时间后,马琳进步很快,为了提高儿子的球技,夏静茹夫妇每月花50元钱,从沈阳市体校找了一个陪练。那时,马辉一家住在平房里,他每月的工资不到40元,夏静茹的工资也才36.5元,光给儿子找陪练就花去了50元,一家的生活开支怎么办?马辉每天下班后就去火车站扛货,用自己的苦和累支撑起这个家,把儿子的前途艰难托起!

  那个初冬的晚上,小马琳训练完后来到了火车站,灯火通明的货场里冷风嗖嗖,父亲穿着背心和一帮工人汗流浃背地把一包包沉重的货物从火车上卸下来。父亲头上包着毛巾,肩上的货物压得他步履蹒跚、气喘吁吁……小马琳一动不动地站在黑暗里看着父亲,泪水流满了他的小脸。

  父子俩踏着尚未消融的积雪往回走,小马琳始终把父亲的手拽得紧紧的:爸爸,我以后要当世界冠军,那样你就不用扛货物了???这一年,马琳才9岁。

  贫寒的家境让小马琳有了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出众的天赋加上刻苦的训练,使马琳渐渐在一帮孩子中脱颖而出。一次,体校举行队内比赛,夏静茹夫妇前去观看,马琳第三局在19∶15领先的情况下,被对手连追4分打成平局,马琳急得哭了起来,边打边哭,最终败下阵来。比赛结束后,马辉狠狠地把儿子批评了一顿;“孩子,你要知道,作为一个运动员,你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垮!男子汉不能轻易掉眼泪!”父亲的话像烙印一样深刻在马琳心里。

  1990年,10岁的马琳进入省体校,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

  1994年,在河北正定举行的全国青少年乒乓球比赛中,14岁的马琳勇夺男子单打冠军,当时的国家乒乓球男队主教练蔡振华一纸调令,将马琳招入了国家队。

  奥运冠军的名人故事 0

  他5岁开始学习乒乓球,15岁进入国家队,16岁获得世青赛男单冠军;他执着坚定,成熟内敛,从国家队里的一个小兵成长为今日的“中国队长”;他严于律己,不忘初心,成为一年内三度折桂的历史第一人!他就是中国乒乓球队队长——马龙!冠军是我,生而不凡。燕京啤酒,冠军故事系列专栏,与你分享冠军的荣耀。

  马龙出道很早,却一直不是最耀眼的。

  06年世乒赛,马龙就已经成为了中国队的团体成员。06、08年世乒赛,他是最小的小弟,看着马琳、王励勤、王皓和陈杞在场上冲锋陷阵,而自己却在慢慢等待机会。一直等到10年的世乒赛,马龙才首次在淘汰赛中上场,可惜因为经验欠缺,在决赛中他在先下两局的情况下被老将波尔连赢三局逆转。

  前几年,马龙始终在马琳和王励勤的阴影下打不出耀眼成绩;王励勤马琳相继退役后,他又始终无法突破王皓这一关;王皓之后,张继科又成了拦在他身前的一座大山……对于马龙来说,大多数时间,他更像是球台旁的守望者,在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春天。

  可是,冬天都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嘛?14年世乒赛,马龙被评为当届MVP,八场比赛八个3-0;15年,包揽世锦赛和世界杯的单打冠军。如今,剑指里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