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励志故事(通用10篇)

励志故事

  明星励志故事

  孙俪:成功就在一念之间

  5岁那年,她成了上海警备区文工团的一名女兵。当兵2

  归亚蕾:抖落经验的包袱

  几十年前,21岁的归亚蕾刚从“台北国立艺专”影剧科毕业,就在王引导演的电影《烟雨濛濛》里担任女主角依萍,这是琼瑶的小说3

  姚明

  2023年他赚到1.2亿元;2023年和2023年保持在1.5亿元;2023年涨到1.7亿元;2023年继续膨胀,是2.6亿元;2023年更不得了,达到387亿元;2023年持续坚挺,是3.57亿元;2023年和2023年分别是2.5亿元和2.2亿元。9年下来,累计赚到20多亿元。

  循序渐进 不骄不躁

  是父母对姚明既顺其自然又积极引导,不急于求成,不拔苗助长,尊重他的职业选择,对他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培养,才让这颗体坛明星冉冉升起。

  姚明小时候成绩一般,小学一年级参加运动会才4

  马天宇

  马天宇背后的故事如果人生有传奇,马天宇这个名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传奇,曾经的马天宇是一个贫寒的乡村少年,是一个年幼丧母的孤儿,是一个小小年纪,便开始“北漂”的打工者,一句话是滚滚红尘中,最不起眼的一根小草,曾几何时这颗倔强的小草,以超凡的生命力,挣扎、向上、成长一跃而蜕变为富有光滑和诗意的大树,成为万千人心中的一颗星。这是马天宇的`故事,也是我们身处的这个伟大时代飞速变革的一个故事。小小少年马天宇一路走来以一种梦想励志的方式告诉世人生命是可以有传奇的!人生是可以被改变的!

  岁月如河,生命如歌蓦然回首,马天宇以一种穿越生命的力量走过心的万水千山。

  近日,马天宇做客了湖南卫视《背后的故事》节目。在录制现场,除了讲述新专辑《飞》制作花絮外,马天宇首次详细提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其中的坎坷与艰辛令主持人和现场观众纷纷落泪,这个以阳光形象被人熟知的男孩在谈及与亲人的往事时泪洒舞台。

  马天宇,86年出生,2023年参加“加油好男儿”进入大家的视线,有人说他唱歌、演戏都一般,但2023年到2023年,他成了全国网络人气冠军、他的唱片成了年度唱片销售冠军、十大时尚偶像、他的博客不到半年时间点击过千万,他成了名符其实的人气王。但是随着超高的人气,人们的质疑也一直不断。马天宇出生在山东德州的一个农村家庭,5岁时,母亲猝然离世,父亲留下一身债务,离家出走,他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他透露为让他能读书,两个姐姐辍学在家。出道至今,有不少人认为他拿身世博同情,但马天宇却十分淡然,他说这些都是他的经历,“没什么好避讳的”。

  在节目中,马天宇笑称自己从在德州做餐厅小工到在北京当酒吧服务员,一直的梦想就是回老家盖间房子、娶个媳妇。“当时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当厨师,一个月挣600,花200,还有400,等存够了4万块钱,就可以回家盖个房子娶个媳妇。”

  马天宇刚到北京时与一位同事暗生情愫,甚至想娶对方做老婆:“当时我们都是在一个餐馆里做服务员,她大我两岁,很内向,不怎么爱说话。”面对主持人追问,马天宇透露自己还曾给对方写过情书。马天宇不无羞涩地说两人交往的两三个月的时间里连手都没有牵过。他曾为这个女生提过洗澡水,而这个女生也为他洗过衣服。

  马天宇笑着透露自己在写情书时也会有一些幻想,甚至会想着自己成了上门女婿,“她是北京户口,我当时还想要是成了,我就把户口落她们家,就成北京人了。”“我离开那个餐馆后就见过一次,就再也没有联系了。”马天宇自称此后就再也没有找过女朋友。马天宇背后的故事

  马天宇说,直到2023年左右被某杂志聘为服装助理后,才5

  戏里戏外的贤妻良母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徐帆离我们很远。她是一位实力派的女明星,演技有口皆碑;还有就是她的另一个身份——中国顶级导演之一冯小刚的妻子,这也是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她是一位名人,身上诸多光环围绕,这使她与普通人的生活之间凭空筑起了一道屏障。但跟她实际接触后,我觉得其实徐帆离我们很近,就来自左邻右舍,朋友之间。

  那是我6

  艾弗森的励志故事,起源于篮球场,却不局限于体育圈,他是赢得全世界的小个子球员,更是扛起黑人文化的巨人。标志性的垄沟头,无视着装令的嘻哈装,随心摇摆的hip—hop……曾经非主流的黑人文化,更多徘徊于贫民窟黑人社会,并不被美国大众社会所承认,毕竟种族歧视依然是美利坚最难以根除的沉珂顽疾。不过随着艾弗森踏入NBA的那一刻开启,黑人文化开始席卷NBA,甚至是逐步席卷全美,最终成为黑人文化步入主流的重要推动力,而艾弗森无疑扮演着先驱行者的身份。

  出生在贫民窟,自幼生活贫贱,困斗于枪战与穷困边缘,黑人小子凭借体育天赋完成逆袭,如此励志故事在美国并不罕见。从史前时代的张伯伦拉塞尔,到魔术师约翰逊与飞人乔丹,再到飞侠科比与皇帝詹姆斯,黑人球星成名成腕高薪肥约,当上球队老大,狂接广告代言,迎娶白(黑)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者不再少数,但概莫成为西装笔挺的联盟“好男人”,也可称之为变向“白化”,即最大化融入白人阶层,成为主流上层人士。

  艾弗森迥然于众多黑人球星,他拒绝“白化”,甚至成为主流舆论中被“黑化”的叛逆者。只因他从踏入这个万众瞩目的商业体育联盟,便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反传统斗士,他不在乎任何条条框框,永远我行我素活在自我世界;他不在乎任何高高在上权威,桀骜不驯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他不在乎被所有媒体苛责,只要还有球迷为他奋不顾身的拼搏鼓掌呐喊……

  明星励志故事 篇7

  那些无法复制的明星都有谁?

  他头戴圆礼帽,反穿犬皮靴,手持文明杖,走路摇摇晃晃。在电影里,他叫夏尔洛,在电影外。他叫卓别林。现在,即使满大街都是这样的人,我们也永远不会错认了卓别林。因为逝去的便永远不会再回来。真正的卓别林,滞留在了电影里,照片里。

  他有猛犬般的容貌,滔滔雄辩,象征胜利的V字形手势,永不离嘴的雪茄,层出不穷的幽默和机智。他是希特勒永不妥协的宿敌,他带领英国人闯进硝烟,并走向胜利。在云谲波诡的政治舞台,他游刃有余,纵横捭阖。他就是温斯顿·丘吉尔。

  英俊的外表,轻蔑的冷笑,一身皮衣酷装,令每一个在场者都为之疯狂。1954年他的首场演唱会上,那神经质般抖动双脚的动作开始。后来适度增加的扭动、煽情的碰撞摩擦动作,以及摇滚式的跪唱风格,曾被数不清的摇滚歌手与演员模仿。但是,只有一个才是真正的“猫王”埃尔维斯,无人可以复制。

  一家杂志评说:“当谈到美国的生活方式时。每个人都会自然想到——口香糖、可口可乐、梦露。”

  在追求骨感的现代美女眼里,永远无可争议的性感女神却是略显肥胖的梦露。她有金发碧眼。迷醉眼神,娇美身材,慵懒身姿,性感嘴唇,倦怠神情。每一个毛孔都似乎在声明,我是梦露。地铁站的风吹起了无数美女的裙,但只有梦露最妩媚。因为是梦露创造了那个经典之美的瞬间,而不是那个瞬间创造了梦露。

  他身高1.98米,身上永远穿着23号球衣,嘴里似乎永远嚼着口香糖,闪电般的速度,飞上篮筐,一记重扣。他和他的公牛队6次夺得NBA总冠军,建立了“公牛王朝”,创造了NBA的奇迹。个人拥有5座MVP奖杯,6枚总冠军戒指,10次得分王。球迷们总是说:“23号永远只有一个。”

  人们常说,NBA的地板属于“魔术师”约翰逊,空中则属于“飞人”乔丹。但这都不如现场评论员的说法权威:“即使上帝穿上球衣,也休想挡住乔丹!”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出类拔萃,但是,也不能每个人都难分彼此。你不必刻意去做谁,想想怎么做好你自己。做一个不能被“复制”的你!

  明星励志故事 篇8

  他没有读过多少书,却从小爱打架。后来,他拜了著名的京剧武生于占元为师学习武术。刚出道时,他才十六岁,只是一个在剧组中表演武戏的小配角,一个偶尔被导演安排拿着刀“啊啊”叫的路人甲。至于报酬,也少得可怜。如果事情一直这样发展下去,他也许永远只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但后来的一件小事情,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那时,剧组里有一个武术指导,经常开着豪华跑车来上班。而且他一到剧组,就发号施令,十分威风。他看到后,十分羡慕,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成为那样的一名武术指导。

  有一天,这个武术指导心情好,就让他坐他的豪华跑车去另外的一个片场。他听后,自然是喜出望外。但当他一打开跑车的车门时,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头和脚先进去,而是让屁股先上,然后坐好,再把尚在车门外的两脚缩抬起来,鞋底互相对着用力地拍抖干净尘土后,才伸进车里去。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正是他这个让“屁股先上”的坐车小动作,让那个武术指导十分欣赏和感动,觉得这个既注重细节又懂得为他人着想的年轻人是个可造之才,就决心要培养他。于是,从此以后,那个武术指导每天都免费接他去拍摄片场。在武术指导的帮助和指导下,年轻人很快就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武术指导,那一年,他才十八岁,是当时影视圈里最年轻的武术指导。他,就是如今家喻户晓享誉世界的国际大明星成龙。

  让“屁股先上”的坐车法,虽然只是一件普通的日常生活小事,但这个小细节所体现的,是成龙时时为他人着想的一颗心,是他对别人的一种高度尊重。正是因为处处懂得尊重别人,注重细节,才使成龙获得了比一般人更多的成功机会,并最终成就了今天的他。

  注重细节,于一举一动之中塑造良好的形象;尊重别人,在一点一滴之中寻觅成功的机遇。这,可以说是成龙的成功之道。一个跑龙套的小伙子,抱着成为武术指导的坚定的信念,在豪车面前不迷失自我,在机会面前保持细节,从而演绎了一个剧场里的丑小鸭到白天鹅般的华丽蜕变。所以,生活之中,放大细节,注重品行,坚持自我,也是有助于腾飞的翅膀。

  明星励志故事 篇9

  郭涛

  郭涛和儿子石头在小朋友中的地位一样,是5人中的“大哥”。“过去的回忆肯定是痛苦、不快乐要多一些。”他这样说。

  出身文艺家庭的他,小时候领教更多的是父亲的威严和“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父与子、长辈和晚辈,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是约束性特别强,好像也不会太多地去考虑到孩子的感受。”

  他提及父亲要求他要用“您”而不是“你”来称呼自己。“我是你老子、我是你爸,你对你爸就得说‘您’,怎么说了这么多次就记不住呢?”郭涛还原父亲当时的话。

  郭涛谈到了记忆里的父亲形象:“几乎没冲我笑过,也从来没表扬过我。在我的印象当中,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呀,还不懂事儿,还不成熟。我想可能他是反着说我,他是希望我能够长大一点儿,能够更懂事儿一点儿。”

  明星励志故事 0

  王岳伦

  相对而言,王岳伦的父亲可能是脾气较好的一个——这一点,他和父亲很像。

  “我小时候比较调皮、好动,经常做一些出格的事,老师就会找家长来开会。一般这种会都是爸爸去。只要我爸不告诉我妈,就会好一点。”王岳伦说。

  在王岳伦眼里,父亲“严格中带着关怀”。小时候他在少年宫学画画,旁边有一个录像厅,总是连轴播放《猫和老鼠》。经不起诱惑,王岳伦就经常旷课跑去看。后来这件事被他父亲知道了。有一天,王岳伦在录像厅突然看到了父亲,他竟然在和自己一起看。

  “那时候我就很害怕,怕受批评。然后我爸就问我:你是不是很喜欢这个动画片啊?你知道这个动画片是怎么形成的吗?我说不知道。他说这都是一笔一笔画出来的。你要是想画成这样,就必须从现在做起。”王岳伦说,从那以后,他开始一点点“自发地去画画”。

  除去画画,王岳伦记得小时候和父亲在一起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是周末去看电影。他坐在父亲二八自行车前面的单杠上,母亲坐在后面,“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看”。

  虽然时隔多年,他仍清晰记得极大填充了他童年精神生活的那些电影名字——《星球大战》、《超人》、《末代皇帝》……他觉得那是父亲有意识要培养他对影像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