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分析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分析
一.爱情的定义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人们不惜用最美丽的语言来描绘爱情的永恒和不朽,认为爱情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激励、情绪上的欢愉、生活上的充实,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消沉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也有人由于看到他人的不幸或自己经历过不幸,对爱情持悲观的态度,认为美好的爱情只是文艺作品中的演绎,而生活中的爱情带给人更多的是痛苦而不是欢愉。因为爱情是大学校园里的热门话题,也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值青春期,从艰辛的高中步入的大学生,没有了学业的重压,没有了父母的管束,没有了老师的叮咛,就如同打开了鸟笼的小鸟,在蔚蓝纯洁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随着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发展,渴望爱情,想谈恋爱已成为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但是,由于大学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的一些因素,许多人在承受学习压力的同时也承受着恋爱与性有关的各类问题的困扰。
研究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正确地认识爱情的本质,处理好恋爱关系,爱情就会给人生带来幸福,否则就可能成为人生不幸的诱因。
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业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爱情最重要的表现是一个人对爱人无所不尽其心。子曰:爱之,能勿劳乎(爱他/她,能不为他/她操劳吗?)?爱情会给恋爱的双方带来心理的变化。首先是理想化,热恋中的两人会忽略对方的缺点,而夸大对方的优点。理想化可以促使双方相信自己是做了最正确的选择。其次是忍受痛苦。即使被喜欢的人拒绝,这个人也会通过忍受痛苦的方式来使毫无回报的行为正当化。2
摘 要
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恋爱问题,通过对大学生恋爱特点和心理的分析,引导大学生摆正爱情的位置、遵守恋爱的道德、理性对待失恋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关键词
大学生 恋爱心理 分析
在当代的大学校园里,可以说大学生恋爱的现象比较普遍,呈现增长的发展趋势。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大学里没谈过恋爱,十分可惜”,“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这反映了大学生恋爱观念的转变。
1.大学生恋爱表现的特点
(1)大学生的恋爱现象带有普遍性、低龄化。大多数大学生有和异性交往的强烈愿望,渴望拥有爱情,大学生恋爱的人数呈上升势头,恋爱低龄化。以前大学生一般不谈恋爱,即使有,也只是凤毛麟角。到了大三、大四开始谈恋爱,即使谈,也是很隐蔽、很含蓄的进行。如今有的学生一进学校就忙着找对象,到了大二、大三已成普遍现象。
(2)注意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恋爱本应是以婚姻为目的,但有的大学生认为爱情与婚姻无关,“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重享乐、轻责任。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看重的是花前月下、诗情画意,而很少涉及到未来家庭、经济等现实问题。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此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这种行为实质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
(3)主观学业3
摘要:
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学校、家庭所关注的焦点话题,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大学生谈恋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而是一种潮流。但形形色色的校园恋情时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有影响的。因此,关于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进行心理分析,有益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适时和适度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关键词:
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
在校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据统计,有55.2%的大学生涉足恋爱。362-363恋爱是人生发展到青年早期面临的一个普遍的发展任务,根据艾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人从出生到死亡可以划分为八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特定的心理社会发展任务,如果个体想要成功地应对后面发展阶段的冲突的话,就需要在特定的阶段充分地解决这个主要危机。但是,恋爱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因此。了解大学生恋爱心理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恋爱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
当代社会为大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平和的环境,在大学校园里谈恋爱越来越普遍。随处可见手牵手的情侣,大学校园成为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但是大学生在恋爱的观念态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对自己的学业和身心健康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产生负面影响的几点主要原因:
1、恋爱的目的。部分大学生谈恋爱往往是以满足其对生理和心理的好奇心、追求性刺激,消除空虚寂寞为目的的。51-53据调查,37.4的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在于消除寂寞,57.6%的大学生认为恋爱的目的不是婚姻。他们需要的是打发无聊、空虚、寂寞的时间,使自己的生活不那么枯燥乏味。
2.恋爱的态度。在调查中,男生在恋爱态度上的得分要高于女生,并且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这一点在武松、刘茜等人的调查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他们在对大学生的恋爱状况调查时发现。大学生在回答恋爱是否会影响学业时,61.7%的男大学生选择了“否”,而选择“否”的女大学生仅占46.2%。表现出显著的胜别差异。因此,部分大学生的恋爱态度显得过分的轻率和不负责任。
3、恋爱对象的选择。在高校恋爱对象的选择中,男女都有一些随意性,但是在今日的大学校园中,如果一个外形并不出格的女生到了高年级还没有男朋友,在其他同学纷纷去约会的周末自己独守空房。那种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女大学生一般虚荣心都比较强,攀比男朋友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这正是由于此原因。造就了部分女大学生选择对象的轻率性、片面性和随意性。
4、恋爱途径的多样化。在信息社会如此发达的今天,网络、手机等,各种可以被大学生所利用的方式和手段通通的被采用。网恋的成功率也在慢慢的提高,许多大学生通过网上和短信聊天等纷纷准入爱河。但长期以此作为浪漫爱情的交往方式,当爱情一旦遭遇现实,结果往往是最糟的。
5、恋爱的行为方式。大学生正是处在幼稚与成熟两者交接的关键时刻,伴随着残存的幼稚性和抗诱惑力弱的特点,以及性生理、性心理成熟期的低龄化,不少大学生都已有了性经历,他们采取多样的恋爱行为方式,比如最常见的就是同居的问题。
二、大学生恋爱问题所带来的危害
1、对自身学业的危害。大学生社会阅历较浅,加上正处于青春萌动期,因此,他们的恋爱大多是冲动型的,往往通过短暂交往就决定恋爱关系。而这样的恋爱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而在恋爱过程中,恋爱的浪漫性使得大多数人容易迷失在情感纠葛之中而忽略了自己的学业。
2、对大学生身心的危害。根据2023年对全国24个省、市的在校四个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2000名本、专科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座谈得出的数据,发生同居行为后悔的,女性有62.4%。男性有24.4%,对于女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伤害。143-146由于大学生面对网恋的自我控制意识和能力下降,网恋容易引发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严重者精神受到重创、心理承受能力下降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3、增加经济负担。在恋爱的交往过程中,随着爱情的升温,消费会变的愈来愈高,两方会费尽心思来为对方挑选礼物。当恋爱到达一定的阶段,由于同居,上网,就需承担这些与恋爱相关的费用。
三、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心理分析
1、竞争心理。在校大学生在年龄、经历和文化等方面都是大体相当的,加之大学生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部分大学生常常为了盲目的攀比和竞争,满足虚荣心而行动。
2、从众心理。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群体中容易出现从众,即个人的观念和行为会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心理现象。有的大学生本来没有谈恋爱的想法,但是看到周围的同学谈,其谈恋爱的动机和行为就会被激发起来。
3、依赖心理。离家在外的大学生,在情感上少了父母家人的关照,没有了直接的依赖对象。空缺的情感地带需要找人来补足,因此,部分大学生在入学不久就开始寻找一个恋爱伴侣来作为自己的依赖对象。把自己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恋人身上去。
4、好奇心理。处在青年前期的大学生对自身的性生理、性心理方面的现象与问题,既敏感又似懂非懂,对这种好奇心理是大学生生理心理成熟的要求,是正常的。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性体验的神一切秘感,这种神秘引发的强烈的好奇心理与从众心理联系在一起,最终触发了恋爱体验动机。
四、引导大学生进行的正确恋爱的心理分析
1、培养正确的恋爱观。人的恋爱观由爱情价值观、爱情道德观和性心理组成,这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人们对爱情乃至人生的看法。可以说:恋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一个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所以我们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以帮助更多的大学生进行文明恋爱。
2、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全部。要明确坚持学业4
摘要:
随着高校数量的曾多,大学生也随着越来越多,大学生恋爱问题已经在高校算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大学生恋爱问题也一直是大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学生,都对此十分关注。不同的恋爱心理对学习,家庭,工作带来的影响都是不同的,好的恋爱心理能让我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对学习,工作都会带来积极的影响,不好的恋爱心理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学业,严重的可能会引发心理疾病,甚至轻生。所以说树立一个好的恋爱心理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当前大学生恋爱现状出发,探讨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恋爱;心理;恋爱观念
一、恋爱心理的含义
恋爱心理,是人们在心理成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和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以自我的意识为标志,表现出来的对异性的好奇、接近、恋爱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大学生的恋爱观得到正确的引导,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身拥有更完美的婚姻,其人生价值、社会价值也能得到充分体现。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
根据调查显示,当代学生多数的恋爱心理还是比较健康的,约45%的男生和39%的女生认为美好的爱情是存在的,只有极少数的人否认有美好的爱情,在高校中,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都有恋爱对象,并且都有过一段比较难忘的恋爱经历,这些人表示,有一种好的恋爱心理能对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极少数人在恋爱过程中有过不好的经历,比如被劈腿等,这些人表示,不好的恋爱经历会给自己的心理带来极大伤害,并且不再相信爱情。另外,当自己的遇到恋爱问题时,大多数的人会找自己的同学,朋友等同龄人诉说自己的感情问题,他们觉得同龄人之间交流更容易引起共鸣,同辈之间正确的行为和良性互动会影响另一方的行为标准以及相似的经历都会给同辈提供借鉴和思考,帮助他们化解矛盾。所以当代大学生如果遇到了恋爱问题时,他们表示更愿意向同辈诉说,打开自己的心扉,表露心声,相互交流,倾诉烦恼,来化解自己的问题。
三、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大学生恋爱理想化严重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大多都没有进入社会,体会不到社会的残酷性,对现实想象太过美好,太过单纯,再加上影视和小说里美好爱情的渲染,大多数大学生对恋爱对象要求过高,在她们的认知里,他们觉得爱情是纯洁的美好的,当他们在恋爱的时候,如果恋爱对象不是自己心目中所想象的那样,就会对爱情失去信心,不再相信爱情。
2.学业爱情冲突,压力大
当一个学生步入大学,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就会面临学习,人际关系,个人荣誉,考研,就业等一系列的压力,这都要花费一个人大量的时间去经历和成长,而且恋爱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验证和陪伴。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小部分人表示能处理好爱情和学习的关系,大部分表示不能够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一旦陷入爱情的旋涡中便不能自拔,整日陶醉在爱情的甜蜜中,造成迟到早退,旷课等问题,不能顺利毕业,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3.失恋受挫感强,承受能力弱
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失恋是在恋爱过程中所必然经历的过程。但是,失恋被列为较为严重的挫折。大学生一旦面临失恋,虽然在言语上表现出漠不关心,但是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受挫能力差等问题,就会表现出一些奇怪的行为。有些大学生失恋后如果不能及时排解内心的情绪,就会出现消极情绪,自暴自弃,把自己封闭起来,甚至自卑导致自己萎靡不振,进而就有自杀的心理,觉得自己最爱的人都把自己抛弃了,就会失去活着的意义导致自杀心理的形成。
四、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策略
1.通过大众传媒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恋爱教育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大众传媒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手机,通讯工具的使用使得足不出户就能便知天下事。但是,当前大众传媒的多数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博得观众眼球,播放一些负面的恋爱状况,这些商家在短时内获得了一些利益,但是给年轻人带来了消极的恋爱心理,对大学生积极恋爱心理的形成造成影响。当代的传媒对大学生恋爱的关注仅仅主要是停留在理论的指责上,而很少的关注他们心理上的变化,所以,当代大众传媒要多关注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使大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2.正确看待爱情,摆正恋爱与学业的关系
正确的对待和理解爱情是树立正确恋爱观的前提。有很多同学把摆正恋爱与学业的关系放在首位。摆正恋爱与学业的关系,既不是为了学习不允许谈恋爱,也不是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谈情说爱上。摆正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应当把学业放在首位,因为学业是大学生未来事业的基础环节。如果把恋爱视为生命的唯一而忽视学业和前途时,即使有了爱情,这种爱情也可能经受不起考验和打击。
3.提高恋爱挫折的承受能力
首先,要增强理智感,正确认识恋爱挫折。一个人对挫折的理解会影响以他对的挫折的反应,因此失恋的大学生必须客观地面对失恋,相信失恋是和做其他事情一样,都有可能出现挫折,任何事情也不能完全按主观意识发展。失恋只能说是双方的性格,相处方式存在差异,相互不能接纳。其次,通过学习适当的情绪调节来减轻或消除由于恋爱挫折带来的困扰,及时合理地发泄情绪。人在受挫时,会产生很多负性情绪,这种情绪是堵不住的,比较好的方法是在合适的场合发泄出来。
结论:
总之,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值得家庭,学校,社会的高度关注,树立积极向上的恋爱观,是大学获得美好人生,成为社会栋梁之才的前提。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获得幸福的爱情是大学生们关心的话题。为了高校的稳定发展,家庭的幸福和睦,做好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教育是每一位高校思政者的职责所在,当然,大学生自身也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培养豁达的人生态度,锻炼自己,学会理性的对待感情。
参考文献
【1】周晓芳. 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23.
【2】蒋楠.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23(02):298.
【3】杜旭晨.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J].西部皮革,2023,38(20):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