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二次考试题(精选12篇)

八年级下册数学2:八年级数学下册考试题

       关于八年级数学下册考试题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21分).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3)关于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2,-3)B.(2,-3)C.(-2,3)D.(2,3)

       2.如果把分式中的、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 )

       A.扩大3倍 B.不变 C.缩小3倍 D.缩小6倍

       3.若点P()在3:八年级数学考试题

       八年级数学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如果a∥b,∠1=50°,那么∠2的度数为

       A.40°B.80°C.100°D.130°’

       3.如图,电线杆AB的中点C处有一标志物,在地面D处测得标志物的仰角∠CDB=45°,如果点D到电线杆底部点B的距离为a,那么电线杆AB的长可表示为()

       A.aB.2aC.3aD.不确定

       4.如图,在△ABC中,D,E,F分别在AB,AC,BC上,且EF∥AB,要使DE∥BC,只需再满足下列条件中的()

       A.∠1=∠2B.∠1=∠DEFC.∠1=∠ADED.∠2=∠AED

       5.如图,在Rt△ADB中,∠D=90°,C为AD上一点,那么x可能是()

       A.20°B.30°C.40°D.50°

       6.一个直棱柱的.底面和侧面的形状、大小一样,这个直棱柱是()

       A直三棱柱B.直四棱柱C.直五棱柱D.直六棱柱

       7.图甲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

       立方块的个数,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是下列各图中的()

       8.一个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将其折叠为立方体后的立体图形是()

       9,为了了解本地区老年人一年中生病的次数,下列收集数据的方式最合理的是()

       A到公园里调查1000名晨练老人B.到医院调查1000名老年病人

       C.调查10名老年邻居;D.利用派出所户籍资料,按抽样规则抽查本地区10%的老年人

       10.巳知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且甲组数据的方差S2甲=0.55,乙组数据的方差S2乙=0.15,那么()

       A甲组数据比乙组数据波动大B.乙组数据比甲组数据波动大

       C甲组数据与乙组数据的波动一样大D.甲、乙两组数据的数据波动不能比较

       11.已知一组数据3,7,9,10,x,12的众数是9,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3B.9C.9.5D.12

       12.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8cm,且|AC-BC|=2cm,那么腰AC的长为()

       A.10cm或6cmB.10cmC.6cm

篇4:八年级下册生物考试题

       八年级下册生物考试题

       1.许多健康公民积极无偿鲜血。医生给他们抽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

       A.主动脉B.毛细血管C.静脉D.体动脉

       2.心脏分为四个腔,图中①和②所指的腔分别是

       A.右心房、左心室B.左心室、右心房

       C.右心室、左心房D.左心房、右心室

       3.患有急性炎症的病人到医院做血常规检查,发现血液中增多的是

       A.血小板B.白细胞C.红细胞D.血红蛋白

       4.在人体的血液循环中,对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起重要作用的是: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

       5.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

       A.上皮细胞B.红细胞C.白细胞D.血小板

       6.下列有关毛细血管的叙述中,与其物质交换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A.连通最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B.红细胞成单通过

       C.管内血流速度最慢的血管D.管壁是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7.在人体的心脏结构中,肌肉壁最厚的是

       A.左心房B.右心房C.左心室D.右心室

       8.人体内的下列血管中,其管内流动着动脉血的是

       A.上腔静脉B.下腔静脉C.肺动脉D.肺静脉

       9.通常测定血压的部位是

       A.主动脉B肺动脉C肱动脉D肺静脉

       10.每个健康的公民,都应该积极参加献血,通常一次献血的量为

       A.20-30mLB.200-400mLC.1000mLD.-3000mL

       11.瓣膜的存在保证了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下列能正确表示血液流动方向的是

       A.心房→心室→心房B.心室→心房→动脉

       C.心房→心室→动脉D.心房→心室→静脉

       12.尿的生成是连续的`,尿的排出却是间歇的,这是因为

       A.肾小球有滤过作用B.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C.膀胱有贮尿的作用D.收集管有收集尿液的作用

       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排泄途径的是

       A.呼出二氧化碳B.皮肤排汗C.食物残渣的排出D.排尿

       14.健康的人的尿液中含有

       A.水和蛋白质B.水和大量的葡萄糖

       C.尿素和蛋白质D.尿素、水和无机盐

       15.下表是某人的血浆、原尿、尿液成分的比较(单位:g/mL)。从图中可知液体3是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1950.000.001.502.00

       2907.000.100.720.03

       3990.000.100.720.03

       A.血浆B.原尿C.尿液D.血浆和尿液

       16.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

       A.脑和脑神经B.脊髓和脊神经C.脑和脊髓D.脑神经和脊神经

       17.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

       A.细胞核,突起B.细胞质,突起C.细胞体,突起D.细胞体,轴突

       18.人的眼有的呈黑色,有的呈蓝色,这跟眼球的哪个结构有关

       A.虹膜B.巩膜C.视网膜D.脉络膜

       19.我们平时要注意用眼卫生,看书一段时间后,就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这样可以预防近视。眺望远处时,晶状体的凸度变化是

       A.变大B.变小C.不变D.以上都不对

       20.人眼球结构中,分别相当于照相机镜头和光圈的是

       A.巩膜和虹膜B.玻璃体和瞳孔C.角膜和视网膜D.晶状体和瞳孔

       21.某病人走路时摇晃不稳,迈步不准,如同醉酒,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A.大脑B.小脑C.脑干D.脊髓

       22.旅客坐车时闭上眼睛也能判断汽车速度的变化和上下坡行驶,接受这种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A.鼓室和半规管B.前庭和半规管C.前庭和耳蜗D.鼓室和耳蜗

       23.下列与保护视力和听力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看书时与眼的距离越近越好B.看书一段时间后应远眺几分钟

       C.用耳机听音乐,声音不宜过大D.平时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掏耳朵

       24.血小板具有的功能是

       A.吞噬病菌B.止血、凝血C.运输氧气D.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25.下列腺体中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A.甲状腺B.垂体C.汗腺D.性腺

       26.某剧组特型演员虽已成年,但身高只有67厘米高,原因是他在

       A.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B.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C.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D.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27.常吃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可以防治

       A侏儒症B巨人症C糖尿病D大脖子病

       28.人体内分泌系统中,男性和女性有区别的内分泌腺是

       A.甲状腺B.垂体C.胰岛D.性腺

       29.听觉感受器位于

       A.中耳的鼓室B.内耳的半规管

       C.内耳的前庭D.内耳的耳蜗

       30.下列骨骼肌附着骨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1.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活动的病人,植物人肯定没有受损的部位是

       A.大脑B.小脑C.大脑皮层D.脑干

篇5: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题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21分).

       1.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B.C.D.

       2.下列代数式中,是分式的是()A.B.C.D.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3)关于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2,-3)B.(2,-3)C.(-2,3)D.(2,3)

       4.如果把分式中的、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

       A.扩大3倍 B.不变 C.缩小3倍 D.缩小6倍

       5.若点P()在6:五年级下册数学考试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考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3分)。

       1、138 的分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

       电视机的体积约50(      )      指甲盖的面积约1(        )

       一桶汽油大约有150(      )     数学课本的体积是300(      )

       3、35 里面有(   )个15 ,(     )个112 是512 ,1里面有(    )17 个。

       4.  750立方分米=(    )立方米    1.8立方米=(  )立方分米

       6.05立方米 = (     )立方米(     )立方分米

       5、最小的自然数与最小的质数和最小的合数的和是(      )。

       6. 五(1)班男生有26人,女生有23人。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 。

       7、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药盒,它的表面积是(           ),它的体积是(          )。

       8. 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    ),最大的两位数是(     )。

       9、一个喷雾器的药箱容积是13升,如果每分钟喷出药液65毫升,喷完一箱药液需要用(    )分钟。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共6分)

       1、24是倍数,6是因数。                   (  )

       2、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     )

       3、把2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是全长的15 。     (     ).

       4、把6分解质因数6=1×2×3 。          (     )

       5、表面积相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正方体体积大。      (     )

       6、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     )

       三、选择题。(选出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共6分)

       1、一个水池能蓄水430 m3,我们就说,这个水池的( )是430 m3。

       A、表面积      B、重量      C、体积      D、容积

       2、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

       A、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      B、1米的 37  和3米的17 一样长。

       C、有两个因数的自然数一定是质数。  D.三角形是对称图形。

       4、棱长1m的正方体可以切成(  )个棱长为1cm的正方体。

       A、100   B、1000   C、100000   D、1000000

       5、10以内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有(    )个。

       A、0           B、1         C、2          D、3

       6、一根长方体木料,长4米,宽0.5米,厚2分米,把它锯成4段,表面积最少增加(     )平方分米。

       A. 48        B. 60          C. 120

       四、计算题(共22分)

       1、填一填(4分)

       12÷25= ( )( )         819 =(   )÷(   )

       (  )÷16=516            17÷(  )=35

       2、求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6分)

       3和22          17和68          35和42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

       (1) 27 47 17        (2)  25 56

       (3) 56 14 ﹣512      (4)  1﹣38 56

篇7:五年级数学下册考试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考试题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小明买了4块橡皮,每块a元,需要( )元。当a=1.5时,需要( )元。

       2.在○里填上“>”、“<”或“=”。

       3.78÷0.99○3.78 2.6×1.01○2.6

       7.2×1.3○7.2÷1.3 9.7÷1.2○9.7—1.2

       3.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05吨=( )吨( )千克 3升50毫升=( )升

       4.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是2.3,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5.一个数的小数点先向左移动两位,再向右移动三位后是0.123,这个数是( )。

       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6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 ),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5厘米,面积是10平方厘米,高是( )。

       7.一条裤子n元,一件上衣的价格是一条裤子的6倍,则一件上衣需要( )元,买一套服装共需( )元。

       8. 501班进行1分钟跳绳测试,六位学生的成绩分别是:137个、142个、136个、150个、138个、149个,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中位数是( )。

       9.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着1、2、3、4、5、6,每次掷出“3”的可能性是( ),每次掷出双数的可能性是( )。

       10.一辆汽车开100公里需要8升汽油,开1公里需要( )升汽油,1升汽油可以开( )公里。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5分)

       1.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100倍,商也扩大100倍。 ( )

       2.a的平方就是a×2. … ( )

       3.大于0.2而小于0.4的数只有0.3一个。 ( )

       4.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5.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可能相等。 ( )

       三、选择(每小题1分,共5分)

       1.2.695保留两位小数是( )。

       A、2.69 B、2.70 C、0.70

       2.已知0.35×170=59.5,那么3.5×1.7的积是( )

       A、0.595 B、5.95 C、59.5

       3.在一个位置观察一个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它的( )。

       A、一个面 B、两个面 C、三个面

       4.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三角形的高是2分米,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分米。

       A、1 B、2 C、4

       5.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扩大2倍,它的面积扩大( )倍。

       A、2 B、4 C、6 D、8

       四、计算(41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0.5分,共5分)

       0.25×8= 3.02—1.5= 0.4×0.4= 2.4×2.5=

       1.6÷0.01= 0÷7.12= 12.3÷6= 1.9÷1=

       0.25×0.4÷0.25×0.4= 4×(1.5+0.25)=

       2.竖式计算(8:二年级下册数学考试题

       一、口算。(8分,另卷)

       二、我会填。(共29分,每空1分。)

       (1)、24÷4=,口诀:,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2)、的个数是的()倍。

       (3)、下面是平移现象的画“”,是旋转现象的画“”。

       ()( )   ()

       (4)、在里填上“>、<或=”。

       2×3530 54×845-3820÷5

       28÷47 4×96×6 2×5 83 10

       (5)、左图中有()个锐角,有()个钝角。

       (6)、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 )=1024÷()=4( ) 20=25

       ( )÷3=59×( )=81()÷( )=

       (7)、12是3的( )倍,比35少5的数是()。

       三、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4分)

       (1)、32÷8=4读作32除8等于4。()

       (2)、拉抽屉是旋转现象。()

       (3)、5×7和35÷7都用同一句口诀计算。()

       (4)、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

       四、我会画。(共6分)

       (1)、画出下图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2分)

       (2)、画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并在角的旁边写明是什么角。(4分)

       五、计算。(共21分)

       (1)、看图列式。(共12分,9:八年级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 1、电力的广泛应用;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3、电讯事业的发展;4、化学工业的建立; 5、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特点;6、垄断组织的形成。

       二、思想认识: 1、通过对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突出发展的讲述,使学生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新成就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通过对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的出现及其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导致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能力培养:

       1、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垄断组织形成的讲述,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分析其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

       一堂课仅仅短短的45分钟,在这45分钟里,怎样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形象的历史课堂,而不使历史课枯燥无味呢?导入技巧非常重要。

       八年级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0:八年级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 从教材的整体布局来看:

       本课是源头。是19世纪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大发展的起点,是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开始,它促使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上了新台阶,还由于列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它上承第三章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下启第四章其余四节,形成紧密的内在联系,在本册书中具出突出地位,是历年高考的重点

       2、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加上对教材和对我校校情、生情、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掌握基础史实,把握历史概念,如“垄断组织”“帝国主义”②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如从历史条件、主要内容、进程、影响等方面来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分组讨论与探究, 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 ①通过对垄断现象的分析,理解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含义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③联系晋江实际,懂得“博览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重点难点:

       (1)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在联系和异同点

       (2)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而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和垄断组织这两个问题,理论性较强,都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作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来处理。

       二、教法、学法的选择及依据

       1、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的教学总体构想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 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改变传统学习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学习的现状。“教师搭台”是指我制作网络课件,为学生提供知识脉胳,精心设置由浅入深,由易而难5个问题和配套练习;“学生唱戏”是指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派代表上台发言和提交作业,并相互评价。在这堂课中,我创设了活动情境,起到的是组织者和引路者的作用,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角。

       采用的教学方法:网络环境下阶梯设疑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

       学生学习方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2、主要依据

       (1)学情分析:

       A、现有知识基础: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学过,对主要人物及重大发明和事件起因、影响有所了解。课前,我要求学生充分预习,细读课文,完成学案配套练习,编写教材提纲,掌握知识体系,总之,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此外,我校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较为突出。

       B、学生心理特征:我校学生思想活跃,敢于表现自我,独立性强,具备一定的团结协作的能力,能与学习伙伴合作讨论。但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还需改进。

       (2)理论依据: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能由他人代替。

       (3)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性和互动性的优势

       资源性:从我组《春秋风》网站“高中历史资源库”栏目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采用网页与幻灯片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制作了大量的图片,展示给学生。

       互动性:借助网络发布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究,积极参与讨论。利用网络教学优势,纵横对比,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在讲练结合、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4)我校历史组的网络课件制作技术相当成熟,为本课提供了技术保障,我有多次网络教学的经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三、学习程序

       1、学习准备

       (1)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对照比较,检测预习”和“任务驱动,学生探究”两个环节,第二课时完成第3环节“一试身手,巩固知识”。

       (2)课件准备:教师制作网络课件,由导学提纲、知识体系、重点分析、基础训练、视野拓展五部分构成。

       (3)学生分组:选十位同学担任组长,并由组长自己按照5到6人的比例,自行招兵买马,对班上同学进行分组(依据知识水平、表达能力、电脑水平)

       2、学习过程

       首先,介绍课件的结构,点明本课教学的三大环节

       (1)对照比较,检测预习

       学生自行浏览课件中的“导学提纲”和“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归纳重大史实,理解重要概念。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基础知识,看看自己的知识体系编写是否完整。

       (2)任务驱动,学生探究

       “重点分析”设置适合学生知识和智力水平的五个问题,把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逐个抛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上台发言。当回答出现困难或不完整时,我适时进行启发和鼓励;当回答准确无误时,我会给予表扬,同学也报以热烈的掌声,发言者及小组成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背景模块(政权条件、资本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科技条件)切入,把握第三章和第四章(两次工业革命)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下面问题的背景文字、图片材料参见教学课件,在此不一一罗列)

       2、如果你是19美国博览会的策划者,你要设立几个展区,展出哪些产品,这些产品各有什么特点?

       ———从主要发明模块切入,通过角色体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走进历史,体验历史,也使学生对现实社会更加关注(结合上海世博会、晋江各类博览会)。

       3、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有什么作用?如何评价?

       ———从影响模块切入,全方位把握“垄断组织”这一重要概念。

       4、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背景

       起止时间

       显著标志

       主要工业部门

       特点

       影响

       ———细化课本知识。

       5、想一想,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从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作用入手

       ———引导学生进行中外联系,把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纳入世界大背景中考察。(3)一试身手,巩固知识

       A、学生完成“基础训练”中的七道选择题,利用网上在线测试,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实时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

       B、学生分组完成“视野拓展”中的材料问答题,要求学生在留言版上做答(文字录入),并提交答案。通过BBS学生可查看其他小组的答案,上台对其他小组的答案进行点评。最后,我对课堂练习、学生的点评进行简要分析和小结。

       四、教学反思

       反思之一: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这种课对他们没有什么大的困难,反而比较喜欢。他们喜欢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第二,学习起来更轻松有趣。

       反思之二:从课堂上学生的合作情况来看,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实现互动。而且,这种讨论的反映很激烈,一些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发言后,常伴有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真棒”的感叹。说明学生之间已经有了共鸣,产生了“欣赏”,在互动中将他人的智慧“据为已有”。在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出历史特征、总结出历史认识时,大多数同学会边记边点头。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已有的知识被激活,同时又发现了自己在知识掌握和运用中的不足,这会激励他们“查漏补缺”,增强学习成功的信心。

       反思之三:从教学手段上看,充分利用网络教学互动性特点,教师设置问题,分小组完成,先采取生生互评,学生为了本小组的“荣誉”,积极参与,争先恐后,在争鸣中分辨是非,掌握知识,最后是师生互评,在互动中促进教师对教、学生对学的反思和改进。

       反思之四:听课教师在听课后充分肯定了这堂课,认为我这节课融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创意新颖,是一堂并不多见的好课,有许多亮点值得学习和推广。他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探讨①多设置亮问题诸如“如果你是1902年美国博览会的策划者,你要设立几个展区,展出哪些产品,这些产品各有什么特点?”②探究需要较多时间,不可能将所学的知识都用探究方式来获得,如何掌握知识讲授法与问题探究法的“黄金比例”,实现教学效益的化。

1:初二下册数学期末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四个函数中,在同一象限内,当x增大时,y值减小的函数是( )

       A、y=5x B、C、y=3x 2 D、

       2、下列四组线段中,不构成比例线段的一组是( )

       A、1cm, 2cm, 3cm, 6cm B、2cm, 3cm, 4cm, 6cm,

       C、1cm, cm, cm, cm, D、1cm, 2cm, 3cm, 4cm,

       3、不等式 的正整数解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4、不等式组 的解集为( )

       A. 4 B.

       5、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任选一点C,连结AC、BC分别取其三等分点M、N量得 MN=38m.则AB的长是

       A. 152m B.114m C.76m D.104m

       (第5题图) (第8题图)

       6、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不正确的是( )

       A. B . C. D.

       7、已知△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O,则BOC一定( )

       A.小于直角 B.等于直角 C.大于直角 D.大于或等于直角

       8、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是AD上任意一点,则有 ( )

       A.△ABE的周长△CDE的周长=△BCE的周长

       B.△ABE的面积 △CDE的面积=△BCE的面积

       C.△ABE∽△DEC

       D.△ABE∽△EBC

       9、化简 的结果是( )

       A. B. C. D.

       10、△ABC的三边之比为3:4:6,且△ABC∽△ ,若△ 中最短边长为9,则它的最长边长为( ) A.21 B.18 C.12 D.9

       [初二下册数学期末考试题]

2:关于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题推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如图1,∠1=30°,∠B=60°,AB⊥A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AB∥CDB.AD∥BC

       C.AC⊥CDD.∠DAB ∠D=180°

       2.如图2,已知AB∥CD∥EF,则∠ABD ∠BDF ∠EFD=()

       A.540°B.360°

       C.270°D.180°

       3.已知点P在第四象限,且P到x轴的距离为3,到y轴的距离为4,

       则P点的坐标为()

       A.(3,-4)B.(-3,4)

       C.(4,-3)D.(-4,3)

       4.将正整数按图3所示的规律排列,若用有序数对(m,n)表示

       第m行从左到右第n个数,如(4,2)表示整数8,则(8,5)

       表示的整数是()

       A.31B.32C.33D.4

       5.如图4,从A处观测C处的仰角为30°,从B处观测C处的

       仰角为45°,则从C处观测A、B两处的视角∠ACB为()

       A.15°B.30°C.45°D.60°

       6.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XKb1.Com

       A. 与 B. 与 C. 与 D.与

       7.若方程组的解是,则、b的值为()

       A.B.C.D.

       8.为处理甲、乙两种积压服装,商场决定打折销售,已知甲、乙两种服装的原单价共为880元,现将甲服装打八折,乙服装打七五折,结果两种服装的单价共为684元,则甲、乙两种服装的原单价分别是()

       A.400元,480元B.480元,400元

       C.560元,320元D.320元,560元

       9.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10.若a

       A.a-3>b-3B.a m

       11.下列调查:①调查一批灯泡的寿命;②调查某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情况;③调查某班学生的视力情况;④调查某种药品的药效.其中适合抽样调查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2.如图5,AF∥CD,BC平分∠ACD,BD平分∠EBF,且BC⊥BD,

       下列结论:①BC平分∠ABE;②AC∥BE;③∠BCD ∠D=90°;

       ④∠DBF=2∠ABC.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3.如图6,已知直线a、b、c相交于点O,∠1=30°,∠2=70°,

       则∠3=.

       14.已知△ABC的各顶点坐标分别为A(-1,2),B(1,-1),

       C(2,1),将它进行平移,平移后A移到点(-3,a),B移

       到点(b,3),则C移到的点的坐标为.

       15.的平方根是,的算术平方根是,的立方根是.

       16.在足球联赛前9场比赛中,红星队保持不败记录,共积23分.按竞赛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那么该队共胜了场.

       17.图7是根据某校学生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的情况制作的统计图,已知该校学生数为1000人,由图可知该校学生共捐款元.

       [关于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