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甲午大海战》有感(精选20篇)

观《甲午大海战》有感

       看完电影后,甲午战争给我带来的不再仅仅是铭心的国耻,清政府的腐败,将士的英勇和悲壮这些盖棺的定论。更多的而是反思发生这一切的为什么,更多的是在百年后的今日越来越热的钓鱼岛争夺背景下,假如中日再有一次海战,中国能取胜吗?

       正如电影台词所讲:一场大海战能够决定两个国家的命运。一场甲午海战,日本倾全国之力,上下一心,获得了日本三年国民生产总值加上台湾澎湖列岛,清朝附属国朝鲜为代价的战争红利。而中国在输了西洋之后再输东洋,在当时败给西洋尚可接受,居然还输给洋务运动比中国还晚的东瀛倭国。中国举国上下的民族自信心荡然无存,也成为日后五十年中日本全面超越并逐步蚕食中国的转折点。其实又何止五十年,至今近一百二十年间,中国从未超越日本。

       我们常说堂堂中华,领先世界数千年,我们更多比较的是文明,经济,科技这些指标性的东西,而忽略了由于中国特殊的地缘使其远离其他文明的冲突。中华文明究竟是什么文明,大部分人会说就是儒家的文明。当下有少部分人已经反思在西方文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保护中华文明,他们简单的觉得读读《论语》,包包水饺,听听京剧就是了。我是儒家思想的坚定支持者,但我一直认为儒家思想在对内的国民教育上是必须的,教导人民礼义仁智信。但在国与国的竞争上绝对不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非要等到别人开了2:观《甲午大海战》有感

       周末,我在家观看了电影《甲午大海战》,看完后,我陷入沉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甲午大海战》所讲述的是1894年9月18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和日本联合舰队在海上一次激烈的交战情况,当时,清政府内忧外患,贪官无数,大权由慈禧太后掌握,她一点儿也不重视北洋水师的军队建设,在国家危机时刻,皇宫内还在为慈禧太后做60大寿,将大量筹备建设海军战备的钱才挥霍光了。相反日本非常重视军队建设,宁可减少官员薪水和节约粮食来购买新式铁甲船,也不做无谓的挥霍浪费而独自安乐享受。

       在甲午大海战中,日军一上来就占据了优势,优良的炮弹,坚固的舰队,尽管邓世昌和他的手下英勇奋战,无奈实力所致,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令人心痛!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现在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国防建筑,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卓越成就,一大批“高、精、尖”武器相继问世,中国已不再是任人欺凌的晚清了。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更要永远记住“甲午海战”这段屈辱的历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一定要发奋学习,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报效祖国,因为少年强则国强!

篇3:观《甲午大海战》有感

       观看了电影《甲午海战》,随着电影剧情的推进,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也慢慢地变得不再平静,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别样感觉,其中有对日本侵略者嚣张气焰的愤怒,有对大清国贪污腐败不知国之将亡的失望,有对一心救国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看走向失败勇士们的惋惜,更有对泱泱大清王朝却被侵略者如此不堪一击打败的心痛......观看的时候我不自觉地流泪了,我内心再怎么为参战的勇士加油也是徒劳,历史已经注定,我们败了,败了。我在想是什么让这条东方巨龙如此的不堪一击,难道它真的是沉睡了吗?

       正如电影中所表达的,每一场战役都会改写两个国家的命运,重写他们的历史。世界万物都有一个定律,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腐败落后的必将被历史推翻,换一个角度想,甲午失败未必是一件坏事,它用鲜血给了世人一个沉痛的教训,它唤起了更多人们的爱国情节。如果不是这样,也许清朝更多钱财还不断地流向贪官污吏流向那些华而不实的面子装饰,也许大中国的朝政还掌控在那垂帘听政的太后手里,也许慈禧高官们还在夜夜高歌,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我想若还是这样,给我们沉痛打击的远远比这甲午海战来得更猛烈。所以用另一个视角看甲午,我们应该谢谢它带给我们的打击,它敲醒了我们的脑袋,让我们变得更加的顽强,更加的坚不可摧。

       观之过去,思之现在,警戒于未来。我们当今社会也不乏那些贪官污吏,经常网上会曝光一些高官腐朽生活的照片与实例,我身边的小愤青也越来越多,国家颁布的一些政策也会引起人民的抱怨,我想之所以这样,肯定是因为我们当前社会现状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什么问题话不多说。我想说如果我们当今的国家不清廉执政,不勤于为民造福,也许昨天的甲午就是我们明日的甲午。

       希望我们都把过去的历史铭记在心,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国耻奋发向上。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清廉执政与民同心。希望我们国家能够得到更多他国的尊重与敬畏。希望我们中国这条慢慢崛起的东方巨龙永远屹立不倒。

篇4:观《甲午大海战》有感

       一场海战,两个近邻国家截然不同的命运。

       虽然这场战争已经过去了100多年,但是对于中日发展历史来说都是值得永远铭记的一个事件。此前的日本向来都是向我们学习是我们的学生,我们泱泱中华向来是日本人的老师。但是,此事件后中日从此走上了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

       在国人看来我们的近邻日本就是一个弹丸之地,但是通过明君的维新改革走上了富国强军之路。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也远超于我中华。而此时的晚清政府还在做泱泱大国的春秋大梦,不知道此时的 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还在幻想着让各个蛮夷之邦来朝拜我天朝大国。

       此时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大地改变了世界发展的历程。我们的近邻日本也已经把我们这个老师甩在后边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而此时晚清政府的当权者慈禧老太婆却在想着怎么过好她的六十大寿,修建颐和园各路的贼臣想的也都是如何给老佛爷献寿的事情,根本没有把国家的命运放在心上。此时的中国依然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工商业也都处于被压制的状态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虽然我北洋海军的实力曾经也处在世界一流海军的行列,当时也不乏有英年才俊报国之士,如邓世昌、刘步蟾等一批海军将领,但是他们虽有报国之心但是没有左右时局的能力。经过无能的当权者几年经营我北洋水师的实力已是徒有其表。据史料介绍我北洋海军如果当时弹药充足完全可以战胜日本,如果此战战胜日本也不会有后边的1931年的日本侵华战争。

       其实从此片中可以看出战争的失败不是弹药不足这样简单的问题,而是整个晚清政府已经腐败掉的统治,当权者没有励精图治的精神,只知道骄奢淫逸,贪图享乐,大臣们各个都是贪污敛财,鲜有有志之士也被贪腐者陷害。片中讲述为了扩充海军实力从日本天皇开始自上到下的官员都要捐款并且还要节俭,而当时的晚清呢?慈禧老太婆在做什么呢?联想到此时的中国不敢说极其相似但是真的有几分神似,全国各地一片歌舞升平欢乐祥和的样子,但是不知道有几分是已经坏掉的部分。表面和谐,但是民间矛盾冲突时有发生。

       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相信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当年的晚清,现在的日本也不是当年军事实力在中国之上的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纠缠日本不会得到任何好处,我们也不会做出任何让步。关键的时候我们会亮剑,如果再有一次海战,我们相信这次战争的结果绝对和甲午海战的结果不同。

篇5:观《甲午大海战》有感

       今天,我观看《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这场发生于1前的海战虽然中国一败涂地,但是电影里面有很多片段令我难忘,许多人令我敬佩。看后,我的心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在120年前,落后、腐败、无能的清王朝,终于拥有一个强大的北洋舰队,在蓝色的大海上巡航保卫国家。但是慈禧太后昏庸无道,擅自挪用水师经费兴修土木,筹建寿园颐和园,最后造成北洋舰队无钱购买新型船舰,被日本抢购。结果,7年之后,爆发激烈的甲午海战,中国北洋船队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致远”号身中数弹,舰长邓世昌冒着枪林弹雨,视死如归,驾船撞向“吉野”号,最后壮烈牺牲,全军覆没。

       电影中,感动难忘的的镜头一个接着一个。记得,战争刚刚打响,一艘英国商船满载中国士兵,准备支援海战。运送途中,突遇日本“吉野”号,凶残的日军敌舰向商船发射一枚鱼雷,人们只能无助地看着鱼雷冲过来,霎那间,巨大的商船顿时被无情地撕成两段。士兵们纷纷滚落大海中。有的士兵端着枪在熊熊燃烧的大火中继续射击;有的士兵跌落水中无助地挣扎着,还有的士兵与船一同沉没大海。突然只见一名士兵拿着枪,抱着正在下沉的桅杆继续射击,英勇战斗。凶恶的敌军指挥官冷酷地命令:“向海面上的中国士兵士兵继续开炮。”当时我惊呆了,日军残杀中国士兵,就像踩死一只蚂蚁那样简。,我顿时握紧了拳头,真想冲上去,帮士兵迅速逃离“吉野”的追杀。可是,炮口是无情的,海面上水花四溅,无数鲜活的生命化为炮灰,隆隆的炮声过后,英勇的士兵们被死神带走,大海在哭泣,中华儿女在哭泣,落后被挨打,屈辱被定格。

       甲午海战终于爆发,中日双方各自驾驶自己的战舰进行激烈的斗争。因为敌我军事装备相差悬殊,我军死伤无数,但是北洋舰队仍奋力拼杀,直到弹尽粮绝。邓世昌看着自己的战友在自己眼前一个个纷纷倒下,他瞪红双眼,开着“致远”号向“吉野”号撞去,他手里举着冲锋旗,大声喊道:“我自从军来,今日非撞沉吉野”,就这样,

       邓世昌带着对敌人的仇恨,带着为战友报仇雪恨的决心,向“吉野”撞去。受伤的“致远”号倾斜着,浑身燃着熊熊大火,穿过炮林弹雨,像一头发怒的火狮子冲向敌舰,结果,敌舰发来一枚鱼雷,致远号顿时被撕成两半,邓世昌抱着爱犬沉入大海。顿时,我流下伤心的眼泪,痛哭不止。邓世昌死的光荣,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我敬佩他!而此时此刻,慈禧老太后,正在颐和园笙歌艳舞,和那些无能的官僚庆祝自己的寿宴。多么可悲!多么可叹!国弱被人欺,觉醒吧,奋发吧,为了明天中国的繁荣富强。

       甲午海战之后,留给我们还有说不尽的屈辱,清政府赔给日方两亿五千两白银,台湾宝岛割让给日本。我们应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团结起来,众志成城,相信,中国这个巨人会永远傲然矗立世界东方。

篇6:观《甲午大海战》有感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刻了解到:7:观《甲午大海战》有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甲午大海战》。主要讲了,1894年中日黄海大海战。

       1894年,日本的野心渐渐膨胀,便带着日本新型的战舰长崎号战舰向中国舰队扑来。双方在黄河的大东沟展开阵型。

       海上的炮声震耳欲聋,水柱冲天,双方都知道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战争。但是随着战事的发展,中国海军的军舰被连连击沉,而日方却一艘未沉就在这时致远号的舰长邓世昌说道:我们即使死,也要把吉野好给撞沉。在敌人的炮火中致远号沉没了。

       刘公岛,是北洋舰队最后战斗过的地方。日军占领滩头把大炮转向中国舰队实施轰炸。最后由于北洋舰队军心涣散一些舰长宁可沉船也不愿投降。

       看了这个电影后使我深受启发。落后会被挨打!是我看完电影后脑子里8: 观甲午大海战有感

       星期天,我观看了一部爱国电影《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演映了我们中国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但同时也颂扬了那些为了正义而牺牲的英雄人物。

       甲午大海战是甲午战争中的一场,虽然我们北洋水师团结一致,誓死对抗日本军队,但是兵力悬殊,还是以失败告终。中国被迫签下了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这部电影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邓世昌和慈禧太后。

       邓世昌,爱国将领,率领士兵对抗日本军队,最后和“太阳”(一条狗)一起淹死在水里。其中最令我感动的地方是邓世昌让士兵们把冲锋旗挂起,可挂旗的士兵被炮弹炸死了,眼看冲锋旗就要落下了,这时邓世昌手里拉着挂旗的绳子死也不松手,船被烧了也不放,舰在人在,舰亡人亡。他这种爱国主义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

       可当邓世昌等战士正在拼死护国时,慈喜太后和众妃子却在一起看戏,还曾把战士们作战用的战船当做私家游轮玩。当然,还有李鸿章等腐朽势力,国难当头时,他们却还在逍遥。战士们保家护国连命都丢了,他们还要俯首投降。如果中国的皇帝也和日本的明治大帝一样,那该有多好啊。他自己宁可少吃一顿饭,省下来的钱用来买大炮、战船,还鼓动他的臣民为战舰捐款。日本有这样的`领导者能不战胜我们中国吗?

       从这段历史中,我不但看到了英雄们爱国勇敢,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更看到了因领导阶层贪图享乐,目光短浅而导致丧权辱国的警世作用。

       我想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以史为鉴,奋发图强。“c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作为祖国的下一代,你准备好了吗?

篇9: 观甲午大海战有感

       适逢甲午战争的120周年之际,我看了根据清朝中日战争拍摄的电影《甲午大海战》。走进了电影,走进了历史,才发现甲午战争,是中国人心中说不出的痛!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了多少中国人30年心血――北洋水师付之一炬!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耻辱!让1后的我们为之愤慨!又为之鼓舞!

       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7月末至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在清朝末期,清政府筹资从外国购进鱼雷舰、铁甲舰、巡洋舰,组建成亚洲20:《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1894年7月25日,中日爆发了甲午战争,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就是根据甲午战争改编的。

       这部电影从主演邓世昌的童年说起:1877年,邓世昌的同学们怀着强国的梦想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几年后,邓世昌到欧洲,带着中国第一只铁甲船接他们回国了。这些人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回到了祖国,但是,令他们失望的是,当时的.清朝在慈禧太后的统治下已经非常腐败:慈禧太后的60大寿所用的银子竟是海军的军饷;朝廷因修颐和园而无力购买英国一艘新式的军舰,而日本天皇却带头拿出自己的俸禄,购买下了这艘军舰,命名为“吉野号”。

       侵略扩张的野心终于使日本发动了战争,邓世昌驾着“致远”号随舰队驶向前线。大战之中,邓世昌率领水兵奋勇作战,而他们的炮弹却经常命中敌舰而不爆炸。无奈之下,邓世昌驾驶“致远号”撞向“吉野号”,决心与“致远号”共存亡。在敌舰上百门快速炮的轰击下,“致远”号终于沉没,邓世昌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波涛……

       北洋水师战败了,而此时此刻的北京,慈禧太后正在颐和园内过她的60大寿,置海军们的生死于不顾。

       最后,清朝签下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将中国的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并赔偿白银二亿两。同学们,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不能忘记在甲午战争中战死的英雄们,不能忘记清政府腐败所造成的后果。让我们向这些英雄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