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事迹(精选13篇)

孙中山革命事迹介绍

       

孙中山基本简介

       孙中山(1866年-1925年 享年仅有59年)幼名帝象,学名文,普名德明 ,字载之,号日新,后改号逸仙,18在日本化名中山樵,遂以中山名世。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国国父。早年先后求学于檀香山、广州、香港,行医于澳门、广州。1894年5月,上书李鸿章,主张变法自强,遭冷遇,遂赴檀香山创建中国2:简短的革命先辈的事迹

       简短的革命先辈的事迹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

篇3:历史革命先辈事迹

       1920xx年考入哈尔滨许公工业学校。同年“五卅”运动中,积极开展募捐、抵制日货等活动。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因参加反帝爱国斗争,被校方以“不守校规”之名开除学籍。同年11月,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1920xx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后,曾积极参与抗议活动和营救被捕的中共党员。同年夏到哈尔滨,领导进步青年进行革命斗争。1920xx年底至1930年4月,曾2次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经营救出狱。1932年初,负责中共满洲省委军委工作。曾与杨靖宇等到工厂、学校宣传抗日,组织工人、学生参加抗日义勇军。1933年10月,任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1934年2月后,历任东北反日联合军司令、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4:历史革命先辈事迹

       李大钊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那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李大钊同志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1920xx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xx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他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

       1920xx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二十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1920xx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5:关于革命先辈的事迹

       丁惟汾,字鼎丞,xx日照人,同盟会创始人之一,著名社会活动家。19,任xx法政学堂校长。19,任国民党xx党务主任、省议会议员,xx法政专门学校校长。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任北京办事处主任。1926年,任国民党青年部部长、中执委。后历任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训导长、教育长、中执委秘书长、监察院副院长。1954年,在台北去世。

       1874年11月6日,丁惟汾出生于日照农村,幼年在其父亲执教的私塾读书,闲暇时协助家里从事农业劳动。丁惟汾不擅长诗词,精习《左传》、《史记》等书,尤其喜爱文字、音韵。青年时代参加过县学考试,是廪生。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丁惟汾的父亲丁以此,是清朝末年的秀才,由于家贫,无力举业,只能以教私塾维持全家生计。一生仕途无望,对清末政治腐败深为不满,崇尚西方民主思想,对子孙后辈经常灌输民主共和的主张。据其孙丁基实回忆,丁家书房门上就贴着祖父题写的欧风美雨留嘉客,古史今书读幼孙的对联;甚至在菜园门上,也贴有闲时铲平专制草内容的门对。受父亲的教诲,丁惟汾凡事身体力行,丁以此对丁惟汾早年从事的革命活动也一直是支持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决定了丁惟汾一生革命活动的性质是为国家民主、为人民利益奔走,不是为个人发达而为之。事实上,在丁惟汾的影响下,其侄子丁履侗(天鹤),外甥薄守德(字子明)、郑培南都在年纪很轻时就为民主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一、中国同盟会创始人之。

       19,丁惟汾考入保定留日预备学校。次年,公费赴日留学,到日本明治大学攻读法律。197月30日,革命先驱孙中山流亡日本,在东京赤坂区邀约各省留日革命学生集会,筹备成立中国同盟会,丁惟汾等代表xx留日学生,出席了筹备会。同年8月20日,孙中山先生召开同盟会成立大会,到会的有17省的留日学生100多人,正式举行入盟仪式。提出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的革命口号。丁惟汾等咬指盟誓,激励入会者。他从此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急先锋,并与徐镜心一起被推选为xx同盟会主盟人。同年冬,日本政府颁布取缔留学生组织,迫害中国革命党人,徐境心等人返回国内开展革命活动,丁惟汾继续留在日本,接任xx同盟会主盟人,同时负责对国内xx省革命同志的通讯、联络工作。

       在日本东京,他与蒋衍升等创办了《晨钟》周刊,揭发清廷腐败,大力宣传同盟会的主张,传播革命思想;同时联络反清志士,壮大革命队伍,蒋衍升编辑,丁惟汾发行,并向国内邮寄。一年多的时间,在留日学生中发展同盟会员400余人,其中xx籍留日学生就有50多人。同盟会成立的消息传到国内,促进了xx革命力量的发展。

       1907年,丁惟汾留日回国,任xx法政学堂校长,在这里他又着手发展同盟会员的工作。其中,王乐平就是由丁惟汾介绍走上革命道路的。王乐平自幼就有爱国情怀。19,王乐平考入xx高等学堂,1907年加入同盟会,后因有革命倾向被开除学籍。19,考入xx法政学堂,积极参加辛亥革命,与丁惟汾等组织xx各界联合会。在他们二人的领导下,xx各地同盟会组织发展迅速,吸纳了大量同盟会员,建立了同盟会支部。日照的许衍灼、薄子明、丁履侗、李凤鸣等知名人士都加入了同盟会。

       1910月10日,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响应,相继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xx也积极策动独立,丁惟汾是这一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组织者。他以政法学堂为活动基地,联络革命党人,聚集力量。同盟会在学界、工商界、官僚士绅和新军的中下级军官中也开展了活动,联合各方力量,密谋举事;并在法政学堂拟定《xx独立大纲》数则,秘密活动,成立了xx省各界联合总会,公推夏莲居为会长,力促xx巡抚孙宝琦宣布独立。11月13日,孙宝琦被迫承认宣布独立。后孙宝琦出尔反尔,xx独立受挫。丁惟汾、陈干、吕子人等秘密从青岛抵达上海,请求上海都督革命党人陈其美等支援烟台起义,获得陈其美有力的军事援助。丁惟汾回烟台后,与先期到达的徐镜心等革命志士一起策动了烟台地区的起义,直至南北议和。

       1912年2月,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就任临时大总统,成立国会。丁惟汾当选为xx省议员,后又当选为国会众议员。在国会中,以宋教仁为首,丁惟汾、徐镜心等联合xx国民党议员,坚决抵制袁世凯操纵国会选举,并取得胜利。19,支持外甥薄子明组成xx护国军,反对袁世凯称帝。1923年10月,抵制曹锟贿选总统,返回上海,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展开国共合作。

       二、力促国共合作

       1922年2月,王乐平与共产党员王尽美一起到苏俄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待羽翼丰满之际,蒋介石就重用陈果夫对丁惟汾影响较大的各省党部进行整改,借以削弱丁惟汾的权力。面对蒋介石咄咄逼人的气势,丁惟汾亲赴平、津等地,发起拥护民主,反对中央党部的反蒋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从此退出了国民党的权力核心。丁惟汾对政治心灰意冷,转而潜心于国学研究。但仍以党国元老的身份在南京国民政府中担任一些无足轻重的职务。1949年随国民党退居台湾,1954年去世。

篇6:小学生革命事迹心得体会

       今天,我在一本书中看了一篇感人的文章。题目是《江姐》。 江姐名叫江竹筠,童工出身,1939年加入党组织,在白区工作。1947年江姐奉命来到奉节县与丈夫彭咏悟接头,哪知她丈夫和好几位同志都被敌人杀害了。江姐接受了这个沉重的打击后找到了党组织,向党组织汇报时,并没有哭而是请求留在奉节县工作。几个月后,由于叛徒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在集中营里,她又多次遭到敌人的严刑拷打,但江姐没有说出一个对党不利的字来。

       江姐的意志多么坚强呀!江姐回到牢房后接到了许多难友的秘信,江姐深受感动,她的回信中写道:“……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党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这句话说得多好呀,党的意志像泰山一样不可动摇,而我们这代呢?从小就生长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是在蜜罐子里泡大的,是在妈妈的亲吻,爸爸的怀抱,老师的爱抚中长大的。我们没有亲身体验过旧社会人民的痛苦,我们没有亲身体验过吃皮带和吃野菜的滋味,我们更没有亲身体验过竹签子的痛苦。有多少战士为了解放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我们却不知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有一次,妈妈给我改了一条裤子,我一见是旧的就扔在床上,妈妈只好给我换一条。今天我感到十分惭愧内疚,与那些坚强的烈士相比,我是多么渺小,多么可笑呀! 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一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

篇7:小学生革命事迹心得体会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中国之所以越来越强大,是因为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西打到东,从南打到北,打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敌人的碉堡;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敌人坚守的城池;解放了一个又一个人民的土地??从这看来,毛主席和共产党对我们的恩情永远不能忘。革命故事读后感500字

       做任何一件事都有故事,更何况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这件事做了28年!这件事是——解放全中国!在这28年内,发生了许多感人的革命小故事。

       从小我就爱听爷爷讲革命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最让我感动的是抗日小英雄海娃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

       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最终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子弹打中多疼啊!而海娃强忍着疼痛,硬是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由的敬佩起海娃来。我今年也刚好12岁,与海娃比起来,我是多么幸福呀!好吃的都吃腻了,好穿的都不知道穿啥了,好玩的游戏多的数不清??,可是我却没有他热爱革命、不怕牺牲的精神,没有他机智勇敢、不畏顽敌的勇气,没有他忠于革命、忠于人民的坚定信念??

       我从海娃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

       革命,正是有了这些不怕死的英雄,才会胜利。而今天的我们,应该加倍珍惜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用自己的方式把幸福和快乐带给每一个人。

篇8:小学生革命事迹心得体会

       今天,我读了《黄继光》这篇英雄故事,内心非常激动。夜已深了,可我还未入睡。黄继光那舍身堵枪口的光辉形象老是出现在我眼前。黄继光1930年生,1952年逝世,牺牲时年仅22岁,是四川中江人,在1951年时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密集的火力网打得六连战士抬不起头来。前去爆破的三个小组都牺牲了。眼看着天亮前攻不下阵地了,黄继光带领两个战士再次前去爆破。一个战士中弹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接近敌人火力点的黄继光已身负重伤,身边没有一样武器。危急时刻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喷着火舌的枪眼。敌人、战士们惊呆了时,我也惊呆了,谁又见过这等可歌可泣的事迹呢?都说人的死有两种:要么重于泰山,要么轻于鸿毛。黄继光叔叔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死,他死得有意义,死得伟大!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是啊,除了黄继光以外,还有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神圣领土不被侵犯,为了人民不受欺辱,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幸福,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是他们用忍饥挨饿换取了我们今天丰盛的饭菜;是他们用站岗放哨换取了我们今天树荫下的嬉戏;是他们用流血牺牲使我们在和平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

       英雄们,我们将以你们为榜样,勤奋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告慰你们的灵魂,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读后感2:含着脉脉深情,我读完了《黄继光》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我闭上眼睛,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黄继光那光辉的形象怎么也挥散不去。忆往昔峥嵘岁月,我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半个世纪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耳边又回响起嘹亮、威武、雄壮的红色摇滚--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为了保卫祖国 ,为了保卫家乡,打败美帝保卫和平,我们的先辈去朝鲜打仗,英勇战斗是民族的脊梁,鸭绿江水在静静地流淌,嘹亮地军歌在耳边回荡。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黄继光就是无数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中国好儿女中的一员。为了在黎明前攻下597.9高地,身中数弹的他像暴风雨中的巨人一样顽强地站起来,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豪气贯日月,英风动大地”。英勇的志愿军战士趁势攻克了敌人的阵地,夺取了胜利。这真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多么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啊! 当我读到“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这句话时,我浑身发热,黄继光是多么主动呀。可是我连妈妈交给的的任务都不做,比如说妈妈常常对我说,长大了,能帮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就拿扫地来说吧,一天,妈妈叫我扫地,我随便扫了一下,很不干净,妈妈见了,批评我说:“戴健,你连这点家务都做不好,还能干什么?”妈妈就要我重新扫地,我找了一个借口,跟妈妈顶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一切,我多么不对呀。

       当我读到“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这句时,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泪水无声地滑落下来。黄继光,这个伟大的战士,面临着生命的危险,忍着伤痛,像巨人一样冒着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黄继光,一个普通志愿军战士,却有一种不怕牺牲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力量鼓舞着他呢?哦,是最光荣的爱国主义和国 际主义精神,促使他将生死置之度外。而我呢,却连一点小小的磨难都经受不起。遇到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就大呼小叫,那一次,我在改正考试发下来的试卷,这是一份提高卷,我做错了好几题,马马虎虎地应付修改,然后拿给爸爸看,爸爸耐心地讲解,我听得不耐烦,生气地说:“你没完没了,真烦。”爸爸严厉批评我,说:“遇到难题就绕道走,你这是逃避困难。和革命先烈相比,你还差得远呢!”是啊,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虽然谈不上战争时代浴血奋战,但连起码的学习困难都不敢去战胜,我是多么渺小啊! 同学们!当你读了这篇文章,你不感到黄继光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吗?黄继光不正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等无数志愿军烈士永远长眠于朝鲜半岛的三千里江山,多少手足 、忠魂埋骨它乡,这正是英雄“山草离离兮掩我骨,沧海荡荡兮浸我尸”的豪迈绝唱!

       “斩尽妖魔平天下,山河日月重安排。”正是这支由无数个黄继光组成的、高举毛泽东旗帜的人民子弟兵,他们铁血军魂所铸就的钢铁长城,忠勇耿耿,精忠报国,纵横无敌,谁与争锋,打败了号称世界9:党的革命先辈事迹

       焦裕禄,山东省博山县崮山乡北崮山村(今淄博市博山区崮山镇,现源泉镇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因生活所迫,幼年时代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他的父亲焦方田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自杀。焦裕禄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又被押送到辽宁抚顺煤矿当苦工。焦裕禄忍受不了日寇的残害,于1943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因无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苏省宿迁县,给一家姓胡的地主做了两年长工。

       1943年,他逃荒到宿迁县城东15里双茶棚村,给地主胡泰荣家当了2年雇工,住在地主一头是猪窝、一头是牛草的小棚里。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从宿迁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当时他的家乡虽然还没有解放,但是共产党已经在这里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焦裕禄主动要求当了民兵。当上民兵后,他参加过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

       焦裕禄于1946年1月在本村参加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又正式参加了本县区武装部的工作,在当地领导民兵,坚持游击战争。以后又调到山东渤海地区参加过土地改革复查工作,曾担任组长。

       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到了河南,分配到尉氏县工作,一直到1951年。他先后担任过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等职。而后又先后调到青年团陈留地委工作和青年团郑州地委工作,担任过团地委宣传部长、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同时还刊登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随后,全国各种报刊先后刊登了数十篇文章通讯,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焦裕禄的热潮。焦裕禄是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0:党的革命先辈事迹

       彭 湃(1896-1929)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之一。广东海丰人。19参加中国共产党。1923年领导创建广东海丰县总农会。次年起在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历任中共广东区委农委书记、广东省:“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