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理小故事3个(共11篇)

禅理小故事3个

       日照禅师是南方人,经常周游名山大川。他很喜爱树木花草,所住的山间道场边总种有许多奇花异树。

       ‘天,日照禅师在山中巡视,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身边的两个侍者却为了一棵大树起了争执。

       甲侍者说:“这叫香樟,有三十年了吧!长得很快啊!”

       乙侍者说:“不是!这叫牛樟,顶多只有三十年左右。”

       甲侍者又说;“这个香味,一闻就知道是香樟。”

       乙侍者则说:“牛樟也有香味啊!”就这样,两个侍者你一言我一句,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

       争论不下之时,甲侍者调过头来,询问日照禅师:“老师,这棵树是您种的,您说,这棵树是香樟吧!”

       日照禅师说:“我耳朵聋了,听不到你讲话。”

       乙侍者也问:“我们山上有许多牛樟,不都是您种的吗?”

       日照禅师答:“我眼睛瞎了,等看得到的时候再告诉你吧!”

       侍者觉得自讨没趣,不解一向耳聪目明的老师,怎么会忽然说他耳聋眼瞎了呢?

       二人正面面相觑,日照禅师又喃喃地说了一句:“一切随它去吧!”

       两名侍者为了名称的不同纷争不已,到最后还要请老师来判决。本来,香樟也好,牛樟也好,树都有个名字,但是一计较、一争执,这棵本来很平静的树就不免暗暗叫苦——为了它,世间有了纠纷。

       其实,世间万物本来都没有纠纷,各有各的世界,但是由于人的固执,经过如此相争,世界便不能再得到安宁。无聊的争执只会扰乱世界,人要放弃固执,不如跟随日照禅师的一句话:“一切随它去吧!”

       禅理小故事 绝望的背后有一扇窗

       这天,世界著名画家吴炫三油画展在台湾历史文化博物馆开展。他与许多台湾名流、收藏专家和绘画爱好者一样,慕名前往参观。他站在吴炫三的油画前,深深地被其油画艺术所震撼。他思索再三,决定要拜吴炫三为师,专心学习油画。

       他被自己这个想法吓了一跳。因为,他刚刚学习绘画,没有一点基础,甚至连一般的油画知识都不懂。同时,他还是一位残疾者,他的四个肢体只剩下一条左腿,眼睛也瞎了一只。就凭这样的基础,这样的条件,著名画家吴炫三能收自己为入室弟子吗?不可能。可是,学习油画的强烈欲望占据了他的思维。他想,只要自己的思想坚定,意志坚强,吴大师一定会收自己为徒的。

       他拖着一条假肢向吴炫三走去。这次油画展来的社会名流和收藏专家很多,吴炫三应接不暇。他默默地站在吴炫三的身后,等待他。终于,吴大师有了一点空闲,在椅子上坐了下来。他抓住这个机遇,急忙站到了吴炫三的面前。

       他看着吴炫三的眼睛,红着脸说,吴大师,我要拜您为师,我要跟您学习油画!吴炫三看着这个冒失的无臂青年,心里咯噔一下:哪有这样拜师的呀!吴炫三的入室弟子要么是有名人推荐,要么是通过作品打动吴炫三,让吴炫三认为这个孩子有巨大的绘画天赋。可是,他什么也不是,甚至缺乏拿画笔的双手。

       吴炫三问,就是你?他说,是我!吴炫三问,你用什么绘画?他说,我虽然没有双手,但是,我有嘴,我可以用嘴绘画!吴炫三仔细地看了看他,然后,摇了摇头,对他说,对不起,年轻人,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收入室弟子了。

       吴炫三拒绝了他。那一刻,他绝望了。他的脑子一片黑暗,没有了太阳,没有了月亮,没有了色彩。他木然地站在那里,低着头,不知所措。这时候,展厅里又来了几个油画收藏专家,吴炫三急忙站起身,前往迎接。

       他不死心。他要拜吴炫三为师,他要学习油画。他听人说,吴炫三每周三下午在台湾艺专开设油画课,他决定前去旁听。周三这天,他让朋友骑着摩托带他去台湾艺专。他好说歹说,门卫终于同意他进去。可是,他来到画室的门口,从中午12点等到下午6点,也没有见到吴炫三的影子。他失望地走出艺专大门的时候,天已经下起了细雨。朋友带着他往回走。在一个下坡处,摩托车滚下了山坡。他的一只脚滚出了老远。朋友吓得魂儿都飞了。不过,这只是一场虚惊。因为,那只脚是他的假肢。2:精选禅理小故事

       宽恕

       一个周五的早晨,格兰的礼品店依旧开业很早。格兰静静地坐在柜台后边,欣赏着礼品店里各式各样的礼品和鲜花。

       宽恕忽然,礼品店的门被推开了,走进来一位年轻人。他的脸色显得很阴沉,眼睛浏览着礼品店里的礼品和鲜花,最终将视线固定在一个精致的水晶乌龟上面。“先生,请问您想买这件礼品吗?”格兰亲切地问。可是,年轻人的眼光依旧很冰冷。“这件礼品多少钱?”年轻人问了一句。“50元。”格兰回答道。年轻人听格兰说完后,伸手掏出50元钱甩在橱窗上。格兰很奇怪,自从礼品店开业以来,她还从没遇到这样豪爽、慷慨的买主呢。“先生,您想将这个礼品送给谁呢?”格兰试探地问了一句。“送给我的新娘,我们明天就要结婚了。”年轻人依旧面色冰冷地回答道。格兰心里咯噔一下:什么,要送一只乌龟给自己的新娘,那岂不是给他们的婚姻安上一个定时炸弹?格兰沉重地想了一会,对年轻人说:“先生,这件礼品一定要好好包装一下,才会给你的新娘带来更大的惊喜。可是今天这里没有包装盒了,请你明天再来取好吗?我一定会利用今天晚上为您赶制一个新的、漂亮的礼品盒……”“谢谢你!”年轻人说完转身走了。

       3:禅理小故事

       有一学僧想到覆船禅师住的地方去,在路上碰到一个卖盐的老翁,于是就向前问道:“请问老翁覆船路如何去?”

       良久,都等不到老翁的回答,于是学僧又问一次。 老翁:“我已经向你说过了,你聋吗?” 学僧:“你回答过我什么?” 老翁:“向你说覆船路。” 学僧:“难道说你也学禅吗?” 老翁:“不止是禅,连佛法也全会。”

       学僧:“那你试说看看?”

       老翁一句话也不说,挑起盐篮便要走。 学僧不解只道了一声:“难!” 老翁:“你为什么这样说?” 学僧:“盐翁!” 老翁:“有何指示?” 学僧:“你叫做什么?” 老翁:“不可向你说这是盐。”

       要去覆船禅师处参学,路要怎么走?“既曰覆船,何有道路?”道,有难行道,易行道,有大乘道小乘道,有出世道世间道,一般学者,总要循道前行,但禅门学者,“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虽是覆船,又何无路?

篇4:5个禅理小故事

       禅师要去远方。弟子问,就这样去吗?不用带一点行李吗?

       禅师说,人初来到这个世界上,带什么行李了吗?没有,赤条条的,什么也没有带,可却要走一生的行程。

       人生的行李和财富,都是在旅行中赚来的,禅师说。

篇5:5个禅理小故事

       禅师指着枝头的一颗嫩芽,问弟子:“你能否掐断它?”弟子说当然可以。

       “你能否掐断整棵树的嫩芽呢?”禅师进一步问。弟子说,当然可以,把这棵树砍掉就是了。

       “但你能掐断这个春天的嫩芽吗?”禅师说,“假如你的心是一个明媚的春天,是一座春天的花园,谁又能掐断你内心梦想和希望的嫩芽呢?”

篇6:5个禅理小故事

       一阵风吹来,花儿纷纷飘落。弟子问:“当花儿谢了,春天是不是结束了?”

       “当花儿谢了,不是春天结束了,而是春天正在远行,在她远行的路上,花儿在开,叶儿在绿,草儿在青,燕子在飞,蝴蝶在舞。”禅师告诉弟子。

       “哪春天什么时候再回来呢?”弟子问。

       “当冬天到来的时候,当我们感到最寒冷的时候,我们就能听到春天的脚步声了。”禅师说。

       “春天会给我们带回什么呢?”弟子问。

       “春天会给我们带回红的花、绿的叶、青的草,带回和煦的春风,带回明媚的阳光,带回温暖和美丽,带回生机和希望。所以,当我们一时看不到人生的春天时,要坚信,那不是春天的结束,而是春天的一次远行。”禅师说。

篇7:5个禅理小故事

       禅师问,天空大吗?弟子说,大。

       禅师问,树叶大吗?弟子说,不大。

       禅师问,天空能挡住人的眼睛吗?弟子说,不能。

       禅师问,树叶能挡住人的眼睛吗?弟子说,能。

       禅师说,所以,挡住人们视线的、迷失人们心智的、阻碍人们前进的,往往是生活中的一小片“树叶”、一小点疙瘩、一小步坎坷。

篇8:5个禅理小故事

       弟子问:“大师,你经常给我们谈到心,心又在哪里呢?”

       “在我们的身体里。”禅师说。

       “太阳的光,月亮的光,星星的光,灯的光,火的光,都被我们的身体挡在了外面,我们身体里的心,不是一片黑暗吗?”弟子问。

       “光可以来自我们的体外,也可以滋生于我们的体内。”禅师说,“如果我们的心里有一盏灯,一盏爱的灯,一盏善的灯,一盏希望的灯,一盏梦想的灯,一盏信念的灯,我们的内心还会是一片黑暗吗?”

       禅师的话,点亮了弟子的心,让他看到了自己内心的光。

篇9:佛家经典禅理小故事

       过去,有五百商人乘着一艘大船出海寻找奇珍异宝。一日,风和日丽,大家正自欢喜,不消几日即可到达目的地。过了一会儿,大家发现船速快的很不寻常,像射出去的箭一样,让人连站都站不稳。

       这时商主告诉大家:「快拉下帆来,并放下所有的小浮桶,降低船速。」

       听到商主的话,大家马上齐力拉帆、下浮桶,但奇怪的是,船一点儿也没有慢下来,还是急速地往前驶去。着急的商主问站在前端的船员看见了什么?船员回答:「前面似乎有两个太阳,太阳之下有一座大白山,山脚下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山洞。」

       商主听了大吃一惊,说道:「糟了!竟然遇到摩竭大鱼,大山洞正是鱼嘴,因为它张口喝水,海水流向鱼口中,如河流注入大海,所以船速才会这么快,我们就快要葬身鱼腹了!人力无法回天,只有祈求奇迹出现,大家快向各人所信奉的神求助,希望能度过此次灾厄。」

       于是,所有的人都专心一意地向自己所信仰的神灵祈祷,希望能度过此劫。然而,众人求得愈专心,船速愈快,一点也没有慢下来的迹象。眼看整艘船即将掉进摩竭鱼的大口时,商主告诉众人:「当今之世,有佛名释迦牟尼,具大慈悲,能救苦解难,我们赶快齐声称念洪名,或许可免此难!」于是五百商人大声齐念「南无释迦牟尼佛」!

       摩竭大鱼听到了佛的名号,忆起前生,实时思惟:「现在释迦牟尼佛住世,而我却仍堕鱼类之中。」一念悲心起,即掉头沈回水中,五百商人因而保住生命,安稳而归。

       原来,此鱼前生曾为修行人,但因瞋心堕入鱼道,现在听到佛的名号,忽然想起过去生的种种,因此,生起一念善心,五百商人也因诚心诵念佛号的功德,免除了这场劫难。

0:佛家经典禅理小故事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城中有五百名商人欲出海采宝。当时的商主聘娶一位望族之女为妻,妻子陪同商主一同出海十月,且产下一子,取名为海生。此次出海非常顺利,且获得无数珍宝,商人们欢喜不已,都认为是因为海生福德深厚,才有此庇荫。

       海生长大后,商人们再度提议出海采宝,结果不幸遇上大黑风,不仅吹倒了船舫,船只还飘流到罗剎鬼国;众人生命危在旦夕,各各跪拜诸天善神,祈求护佑,却毫无感应。此时,众中有一位受持五戒的商人对大家说:「慈悲的佛陀常以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昼夜六时不曾停息,我们现在应当称念佛名,或许佛陀能够救助我们。」说完之后,商人们皆共称念「南无佛陀」。

       此时,世尊以慧眼遥见五百商客遭逢厄难,即放大光明,顷刻之间,黑风消灭,海面风平浪静,众人得以解脱。商人们见此不思议景象,无不称谢佛恩,各各虔诚说道:我等今日蒙佛威光,得以免脱此难,今日若能平安返航,必当为佛及众僧建立塔寺,祈请住持其中,并且设斋供僧,令其所需不虞匮乏。

       之后,五百商人平安返回家乡,皆遵照所言造立塔寺,准备肴膳,恭请世尊及诸弟子接受供养。供养毕,众人退至一旁,恭敬聆听佛陀说法。大众皆能领悟佛法真义,心开意解,。于是,众商人俱至佛前,请求跟随佛陀出家修行。

       「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着身。」当佛陀这么说时,众商人即现清净比丘身,当下证得阿罗汉果,具种种神通变化,解脱三界烦恼,受到诸天世人的敬仰。在旁的弟子们见此殊胜景象,即请示佛陀五百商人具何因缘,能够蒙佛威光,消灾免难,又值世尊为其说法,出家得道?世尊告诉诸比丘:「我不仅是今日救助他们,过去世时也曾救助他们脱离厄难。」于是,诸比丘再次向世尊请法,请世尊为大众开示过去因缘。

       「过去无量世时,波罗奈国有一位五通仙人,住在河边精进修行。当时有五百位商人欲出海采寻珍宝,途经河岸时,遇到这位五通仙人,于是众商人向仙人问讯行礼,并劝请仙人一同出海。

       仙人回答:『你们还是自己去吧,若是途中遇到危难,可称念我名,即当前往救护。』五百商客出海后,采获无数珍宝,回程却遭遇罗剎黑风灾难,此时,商人们一心称念仙人名号,仙人果然前往救护,使其脱离厄难。」

       「昔日的五通仙人即是我,而五百商人则是今日的五百比丘。」佛陀向诸比丘开示:「我在那时尚未达到断除烦恼的境界,尚且能够救拔他们免于苦难,何况今日我已断除烦恼,出离三界,又怎不能度化这五百商人呢?」

       众比丘听了佛陀的开示,各各法喜充满,信受奉行。

1:佛家经典禅理小故事

       久远前,有一屠儿欲发心供养一修行人,但见此人有许多过失,于是只供给斋饭。日后又遇一初入道的新学沙门,具足威仪,特准备美味肴馔供养,斋毕更祈请沙门久住其舍,终身受其供养。沙门慈愍屠儿一念真诚,于是接受屠儿的提议,留了下来。

       屠儿家中以屠宰为生,沙门住于此处,时时见屠儿之父杀害牲畜,心中虽然倍感不舍,却没有劝诫杀生之过。而后屠儿之父生年已尽,堕入鬼道,成了河中水鬼,日日以刀割身,受割肉之苦,直至昏死;待清醒时,复以刀割身,日月更迭,终日处于割身至死、醒复割身的境界之中,苦不堪言。

       一日,沙门欲乘船渡河,忽遇一水鬼捉住船舷,愤恨地说:「船上没有这位沙门,才放你们的船过河。」遇此景象,船夫等人皆十分惊慌害怕。水鬼告诉众人:「过去我家供养这位沙门,数年以来,从未告诫我杀生之过,令我今日受此苦报,心中着实怨恨。」船夫听了,感叹地说:「无知之人杀生尚有过失,何况修道之人知道因果却不说。」水鬼又说:「若能为我布施修福,于河畔呼我名号,为我祝愿,我就放你们过河。」船夫应许为其布施设斋,水鬼才予以放行。

       平安上岸的沙门,立即为水鬼启建法会,且于河畔呼其名,为之祝愿,并询问此鬼:「已得福报吗?」水鬼回答:「我已不再受过去苦痛。」隔日,船夫又为其修福立功,并予以回向。水鬼得此福德,免离所有痛苦,化作婆罗门身来到沙门前,亲自供养沙门,接受祝愿;沙门且升座为其开示法要,当下心有所悟,即得须陀洹果,欢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