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销售案例经典小故事(共9篇)

销售成功案例小故事

       小池的推销

       日本企业家小池先生曾说过:

       “做人与做生意一样,首先都要讲究正直,而正直给你所带来的荣誉也会让你得到更大的回报。”

       小池出身贫寒,20岁时在一家机器公司当推销员。

       有一段时间,他推销机器非常顺利,半个月内就同25位顾客做成了生意。

       有一天,他突然发现他现在所卖的这种机器比别家公司生产的同样性能的机器贵了一些。

       他想:

       “如果顾客知道了,一定以为我在欺骗他们,会对我的信誉产生怀疑。”于是深感不安的小池立即带着合约书和订单,逐家拜访客户,如实地向客户说明情况,并请客户重新考虑选择。

       他的行动使每个客户都很受感动。

       此举也为他带来了良好的商业荣誉,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正直的人。

       结果,不但25人中没有一个解除合约,反而又给他带来了更多的客户。

篇2:销售成功案例小故事

       一件货

       对买新产品的商家来说,最吸引顾客的无非是“新”,如何再在“新”上继续作文章呢 ?

       意大利有个莱尔市场,就是专售新产品的。

       有些新产品很畅销,许多顾客抢着购卖,没抢到手的,要求市场再次进货,可得到的回答竟是:

       很抱歉,本市场只售首批,买完为止,不再进货。

       对此,有些顾客很不理解,还向旁人诉说。

       但从此以后,来这里的顾客中意就买,决不犹疑。

       不难看出,莱尔市场的“割爱”是个绝妙的创意,它能给顾客留下强烈的印象——这里出售的商品都是最新的;要买最新的商品,就得光顾莱尔市场。

       这真是“新”上创新的创意!

篇3:销售成功案例小故事

       限客进门”销售法

       意大利的菲尔·劳伦斯开办了一家七岁儿童商店,经营的商品全是七岁左右儿童吃穿看玩的用品。

       商店规定,进店的顾客必须是七岁的儿童,大人进店必须有七岁儿童做伴,否则谢绝入内,即使是当地官员也不例外。

       商店的这一招不仅没有减少生意,反而有效地吸引了顾客。

       一些带着七岁儿童的家长进门,想看看里面到底“卖的什么药”,而一些身带其他年龄孩子的`家长也谎称孩子只有七岁,进店选购商品,致使菲尔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后来,菲尔又开设了20多家类似的商店,如新婚青年商店、老年人商店、孕妇商店、妇女商店等等。

       妇女商店,谢绝男顾客入内,因而使不少过路女性很感兴趣,少不得进店看一看。

       孕妇可以进妇女商店,但一般无孕妇女不得进孕妇商店。

       戴眼镜商店只接待戴眼镜的顾客,其他人只得望门兴叹。

       左撇子商店只提供各种左撇子专用商品,但绝不反对人们冒充左撇子进店。

       所有这些限制顾客的做法,反而都起到了促进销售的效果。

篇4:销售成功案例小故事

       化整为零出奇效

       1945年战败的德国一片荒凉,一个德国年轻人在街上在叫“卖收音机,卖收音机!”可由于当时在联军占领下的德国,已禁止制造收音机,即使卖收音机也违法的。

       后来,这位年轻人将组合收音机的所有零件全部准备好,一盒一盒以玩具卖出让顾客动手组装。

       这一做法果然奏效,一年内卖掉了数十万组,它奠定了德国最大电子公司的基础。

篇5:销售成功案例小故事

       一元销售术

       美国人卡尔开了家小店,开始时生意萧条,后来他经过精心计算做出决定,只要顾客拿出一美元,便可以购买店里的任意一件商品。

       于是招来了大批顾客,销售量超过了附近几家大的百货公司。

       后来他改行经营绸布店,又在经营方式上出新,决定凡在该店购买10美元商品,可获赠白券一张,积5张白券可兑换蓝券一张,积5张蓝券可兑换红券一张,一张红券可以任意挑选店中的一件商品。

       这种“卡尔销售术”,使他成为百万富翁。

篇6:关于成功销售案例小故事

       一位猎人带着一只健壮的猎狗在森林里打猎。

       “砰——”,一声枪响后,一只野兔拖着受伤的后腿全力逃跑,猎狗及时地追了过去。

       猎狗追了一段路程,没能追上,回到了主人身边。猎人生气地责备:你一只强壮的猎犬,为什么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上?!猎狗望着主人:主人啊,我是忠于你的,我已经尽力了,确实没办法。

       小兔子回到山洞,他的母亲得知情况后很吃惊,问:你一只受伤的小兔子,怎么跑得过一只强壮的猎狗呢?小兔子回答:情况不一样啊!猎狗是在为生活奔跑,他只是“尽力”了而已;我是在为生命奔跑,我是“全力以赴”啊!

       成功销售案例小故事三:

       立普顿是风行世界的立顿红茶的开山祖师。立普顿原本是位农夫,当他有了一点积蓄后,便开设了一家小杂货店,贩卖各种食品,因为善于做各种心理宣传,小店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声誉,立普顿很快就成了一个食品批发商。

       有一年的圣诞节前,立普顿为了让自己代理的乳酪能够畅销,便依照欧美传统——“如果谁在圣诞节前后吃的苹果中有一枚6便士的铜币,则表示他一年随时都吉利如意”,想出了奇特的销售方法:在每50块乳酪中选择一块装进一枚金币,同时在空中散发传单,加强宣传并扩大声势,招徕顾客。

       许多人获悉后,在立普顿的这种宣传攻势及金币的诱惑下,纷纷涌进立普顿乳酪的经销店。此涨彼消,立普顿的促销手段立即招来了同行们的联合抵制,他们向有关方面控告立普顿的做法有赌博的嫌疑。

       然而,聪明的立普顿并没有因同行的抵制与警察的干涉而退却,而是采取以退为进的方式在各经销店门前张贴了这样一则广告:

       “亲爱的顾客,感谢大家享用立普顿乳酪,如果发现其中含有金币,请将金币送回,谢谢你的合作。”

       结果不出立普顿所料,顾客不但不退还金币,更加踊跃前往购买乳酪。不久,警方认为这纯粹是娱乐活动,便不再加以干涉。可是,立普顿的同行仍不罢休,他们又以安全理由要求当局取缔立普顿乳酪的促销活动。

       警方迫于压力,不得不再次介入调查。于是,立普顿乳酪又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由于警方又有新的指令,故请各位消费者在食用立普顿乳酪时,注意里面的金币,不可匆忙食用,务请小心谨慎,以免误吞金币造成危险。”

       立普顿的这则广告表面上看来是应付警方及同行的抗议,实际上却是一次更厉害的广告妙招,从而使得其他同行在立普顿的妙招下几乎无还手之力,眼睁睁地看着消费者从自己的经营圈子中渐渐流失……

       成功销售案例小故事四:

       故事发生在日本,有一个23岁的小伙子赤手空拳和同伴们一起来到东京闯天下。到了东京后他们惊讶地发现:人们在水龙头上接凉水喝都必须付钱。同伴们失望地感叹道::“天哪!这个鬼地方连喝冷水都要钱,简直没办法呆下去了。”言罢都纷纷返回故乡了。

       这个小伙子也看到了这幕情景,但他却想:这地方连冷水都能够卖钱,一定是挣钱的好地方嘛!于是他留在东京,开始了创业生涯。后来,他成为日本著名的水泥大王,他的名字叫浅田一郎。

       哲理赏析:

       田一郎的成功给我们的启发是深刻的:面对同样的情况,他与常人的看法和做法却大相径庭,他用积极的心态看到了隐藏的商机并因此而逐渐走向成功。所以,积极地面对生活,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才是明智之举、才具王者之风。

       相反,那些思想消极、意志薄弱的懦夫,就注定会一生平庸。(积极面对生活)

篇7:成功销售案例经典小故事

       神奇旧钞的营销故事

       营销人员要想取得好的销售业绩、获得好的职业发展,就需要不断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要像以下销售故事中的郑周永一样,用宣传造势的方式获得更多的订单。

       1970年,郑周永投资创办蔚山造船厂,要造100万吨级的油轮。不多久,他就筹集了足够的贷款,只等客户来订货了,但订货单可没有那么多容易得到。

       当时,没有一个外商相信韩国的企业有造大船的能力。怎么办?郑周永为此苦思冥想,终于,他想出了一招。他从一堆发黄的旧钞票中,挑出一张500元的纸币,纸币上印有15世纪朝鲜民族英雄李舜臣发明的龟甲船,其形状极易使人想起现代的油轮。而实际上,龟甲船只是古代的一种运兵船,李舜臣就是用这种船打败日本人,粉碎了丰臣秀吉的侵略。郑周永随身揣着这种旧钞,四处游说,宣称朝鲜在400多年前就已具备了造船的能力,完全能胜任建造现代化大油轮。经他这么游说,外商果然很快签出了两张各为26万吨级油轮的订单。

       营销人员时时刻刻要证明自己,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如何证明?“让历史说话”,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我们发现,许多品牌企业都喜欢“标榜”自己是“百年企业”、“老字号”、“历史悠久”,其道理就在于此。

       刺激是最好的营销战术

       纽约有位年轻商人摩斯,他在纽约市的一个热闹地区租了一家店铺,满怀希望地择了个吉日开始做起保险柜的买卖。

       然而开业伊始,生意惨淡。虽然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他店前走来走去,店里形形色色的保险柜也排得整整齐齐,店中销售人员更是彬彬有礼、周到服务,但是很少有人光顾。看着店前川流不息的人群,却没有人光顾他的店铺,他不禁心中烦恼。最后摩斯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突破困境的好办法。

       8:8个成功销售案例小故事

       她出身良好,家人个个都才华横溢,又生得容颜姣好,天资聪颖。十四岁时,她开始写稿,十五岁就已经成为了编辑们不敢得罪的“小姐”,常常被编辑部追着要稿。她做过报刊记者,担任过电影杂志的编辑,后来又去英国修了学位,做过酒店主管,做过政府部门的新闻官,还在电视台当过编剧,可谓是资历极深。

       做俗气的事,直到成功这样的女子,完全可以用她的才华去做些更体面的事情。或是谋得更高的职位。可她却用了将近五十年的时间来做一件事:写言情小说,开始是兼职写文章,后来便辞了职,做起了专职作家,而且做得不亦乐乎。

       她就是香港著名作家,人称“言情师太”的倪亦舒。

       写言情小说,一向被人认为是登不了大雅之堂,而亦舒却做得用心。1945年出生的亦舒,写到现在。丝毫没有要封笔的意思。她曾表示自己精力尚足,十年内并不打算退休。香港的《明报》每周仍有她的专栏,刊登着她的新作。她的小说也是一版再版,销路仍然奇佳。

       几十年来,亦舒做了许多事,采访、攻读学位,后来又结婚,生子,料理家务。生活不是不忙碌,她却从来不肯耽误写作。每天清晨五:最钟,亦舒准时起床,然后坐到书桌旁,喝一杯西米露红茶,然后开始她的写作,日日如此笔耕不辍。在亦舒的努力下。她终于成长为香港文坛上颇负盛名的畅销书作家,可是却依然保持着曾经的好习惯:永远有存稿,从来不拖稿。

       有人曾经问亦舒,写了这么多“不入流”的言情小说,是不是觉得委屈,何况她的家人个个都生活得那样体面:哥哥倪匡是香港文化界的名人,弟弟倪亦靖25岁就读完机械科的博士,现在是新加坡的工程院士,其他几个兄弟姐妹,不是出色的会计师,就是化学工程师,或者任飞机工程师;侄子又是众所周知的香港才子倪震。独独她,却一直在做一件俗气的事。

       亦舒却坦然作答:“并不是所有俗气的事情都不值得做,只要一直做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言情小说里一样可以反映精彩生活。”亦舒这样说,也这样做了,把世故人情写得滴水不漏,又把自己的人生智慧纳入其中,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读者。帮助她们更加优雅自信地生活。随着时光推移,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迷恋于她的文字魅力,不少人对其文字爱不释手,看了又看,成了十足的“亦舒迷”。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精明的人,总是期冀着做更高雅的事,拥有更体面的工作。却鲜见有人能像亦舒这样守着俗事做下去。永远不气馁,也从来不骄不躁,直到做出不俗的成绩。也许我们该谨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这是个不变的定律。即便你做的只是件俗气的事。

篇9:关于成功销售案例的经典小故事

       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让成千上万的人为互联网疯狂,电子商务在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互联网巨大的穿透力惊醒了沉睡于线下交易的行业,传统上由商场和专卖店销售的奢侈品钻石也开始跻身于电子商务。

       但对于钻石这样一种奢侈品来说,卸下包装华丽的外衣,没有了眼花缭乱的概念,放到一个缺乏尊贵享受的渠道去售卖,或许也就丧失了尊贵的体验。面对这样一个脱离奢侈品营销主流、以“廉价”挑战行业潜规则的方式,消费者还会为此买单吗?

       “钢性需求”蕴藏的渠道变革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冷却了奢侈品的消费,但危机之下也存在着商机。恒信钻石机构董事长李厚霖近日表示,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将会让传统的钻石销售模式发生巨大的变化。

       传统意义上,人们一直认为钻石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但李厚霖在对钻石的消费和销售做出分析后认为:目前钻石在中国市场仍然是一种生活必需品。

       在欧美国家,80%的父母会在子女结婚时赠予子女一颗钻石。据统计,发达国家每对夫妇在钻石方面的消费为1.2万美元;每年只有大约30%的消费者购买钻石是因为结婚。

       而在中国,即使在上海,拥有一件或一件以上钻石首饰的女性比例约为10%,76%的消费者购买钻石是因为结婚。

       这种因为结婚而产生的消费需求被业内人士称为“钢性需求”,基于中国消费者固有的文化背景,在结婚时购买钻石产品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即使金融危机来了,他们可能不再需要一场奢华的婚礼,但对于钻戒的需求是不会改变的,也许消费额度会下降,但消费的笔数变化不大。”李厚霖说。

       据李厚霖介绍,钻石产品的销售渠道分为传统的店面零售、电视购物和网络销售。一般来讲,钻石零售商的成本分为三部分:上线供货成本、店面运营成本、市场推广成本。上线供货成本各家差别不大,对于传统的店面零售商来说,店面运营成本和市场推广成本是相当大的,而电视销售的广告投放费用更是大得惊人,巨大的成本支出导致钻石产品价格居高不下。而电子商务不存在实体店面成本,很少有甚至没有库存成本,所以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

       “当钻石产品成为生活必需品的时候,消费者会更注重钻石产品的低价格,毫无疑问,在品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谁能够做到成本最低,谁就能做到价格最低,这就意味着谁会赢得更多的消费者。”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消费者对价格会更加敏感,消费也会变得更加理性。因此,一种区别于传统消费模式或经营模式的新的商业模式将被催生和壮大。钻石的电子商务化将被推上一个新的地位。”李厚霖总结道。

       E时代的钻石销售

       其实在国外,在线购买钻石等珠宝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销售额为3.2亿美元,毛利润为6500万美元,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钻石销售商美国Blue Nile(蓝色尼罗河)公司在2023年交出的业绩单。

       BlueNile得以创建,缘自马克·瓦登(Mark Vadon)的一次购买戒指的经历。1998年,马克穿着T恤、短裤进入一家豪华珠宝店打算为未婚妻买一枚订婚戒指,却遭到了店员的怠慢与轻视。没买成婚戒的他,回家后便上网搜索,最终用比那家豪华珠宝店低一半的价钱,从一家网上珠宝店买下了他之前看中的一款戒指。这件事触动了马克敏感的商业神经,他据此拟订了一份商业计划书,并获得了600万美元风险投资,BlueNile.com于1999年诞生了。

       结果,BlueNile的生意好得出奇。2023年,BlueNile的销售额竟然一举超越了Bvlgari(宝格丽)、Cartier(卡地亚)和Tiffany(蒂凡尼)三大著名珠宝品牌的销售总和,并于同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仅仅用了7年时间,BlueNile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钻石销售公司,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许多传统的珠宝商。

       BlueNile成功的秘诀其实非常简单—定位清楚明确,而且有着非常特定的利基市场—针对的是那些想购买钻石婚戒的男性,或者说想购买高性价比钻石婚戒的男性。所以尽管BlueNile的产品线包括钻石、婚戒以及珠宝等,但是它的主打产品很明确,就是钻石—占据了其销售业务的70%以上。

       BlueNile还有一个大胆之处就是销售完全透明化,把5万多颗钻石的信息和价格放在网上,实行透明化销售,一举颠覆了钻石零售行业的“潜规则”。

       价格是人们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购买决定。BlueNile之所以敢透明化销售,一个原因是其运营成本低于实体珠宝店,可以给顾客提供更为优惠的价格。由于不用支付店面租金,雇用员工的支出也大大减少,BlueNile钻石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比实体珠宝店大约低20%,部分钻石产品甚至低40%,就钻石这种昂贵的商品来说,的确能为消费者省下不少钞票。

       BlueNile并不是唯一的成功者,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亚马逊的在线珠宝销售额甚至超过了BlueNile。此外,有美国第二大在线钻石网站之称的ICE.com,以及全球最大的钻石B2B企业Rapaport集团旗下的RapNet国际互联网钻石交易系统,都是钻石电子商务的成功代表。

       当然,美国钻石电子商务取得成功不能忽视一个背景,早在1999年年底,美国就有接近4000万的家庭与互联网相连,截至2023年上半年,美国的上网人数达到了人口总数的64%,超过1.1亿,大约有5500万美国人经常上网发E-mail、浏览信息、研究相关问题和从事商务活动,这使得美国B2C的销售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

       目前有数据表明,中国的网民已突破2.5亿,网上购物人群也已经超过3000万,电子商务更是经历了十几年的积淀,这些都为国内钻石网络零售商移植BlueNile的商业模式奠定了基础。

       越发“透明”的钻石

       “BlueNile取得的业绩说明这样一种销售模式在成熟的欧美市场是成功的,对于目前尚不成熟的中国钻石市场来说,这就意味着更大的机会。”李厚霖说。

       但对于长期习惯了现货交易的中国消费者而言,在网上购买昂贵的钻石似乎仍然是件难以想象的事。尤其是钻石一直以来因其加工难度成为非常不透明的产品,除了行业内的人士,普通消费者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了解钻石。

       李厚霖对《新营销》记者表示,这是由于消费者对钻石缺乏基本的了解。“事实上,钻石有着非常严格的鉴定标准。钻石的价格其实是可以透明的,而且会越来越透明。”

       “最适合开展网上销售的只有钻石首饰。这是因为黄金饰品基本上是按照重量计算价格的,控制得也比较严格,在网上销售没有优势;而翡翠等珠宝天然货品稀缺,因此造假现象严重,使得标准不统一,也无法在网上销售。但钻石国内、国际的鉴定标准完全一致,只要有国家权威部门的鉴定证书,并在网上公示钻石的4C成色(重量、切工、颜色、净度等4C标准),完全适合网上销售。随着钻石相关技术知识的普及,它的品质、价格会越来越透明。”李厚霖说。

       国际钻石权威机构HRD(比利时钻石高层会议)2023年9月曾发布报告称,中国珠宝年消费达到了170亿美元,市场容量以15%的速度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珠宝消费国。中国人对钻石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随着国内中产阶级阶层的持续增长,钻石珠宝市场潜力巨大。

       据中国宝石协会预测,目前中国每年约有1000万对新人结婚,婚庆消费总额高达2500亿元,只要其中有1/10用于珠宝消费,全年就是250亿元的消费空间。

       “这对钻石电子商务来说,无疑是一个庞大的市场。随着钻石品质和价格的透明化,消费者网上购买钻石也必将会像他们在网上购买图书、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一样被广泛接受。”李厚霖表示。

       但目前中国钻石业的经营模式尚处在初级阶段。国内钻石销售网站能否在数以千亿计的消费市场上,像BlueNile那样将传统的钻石零售商远远抛在身后,目前看来尚需时日。

       在美国,被BlueNile超越的百年老店Tiffiny也开始了在线销售业务,2023年的网络销售占到整个销售额的7%,而且这一比例正在快速提高。当众多中国式BlueNile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时候,它们靠什么吸引顾客?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打造自己核心的竞争力,也是这些企业将要面临的问题。

       正如KPCB合伙人钟晓林所说:“在中国,以标准化的简单产品为主的第一代电子商务正逐渐发展到以高端产品为主的第二代电子商务,但要使得高端产品的网络分销达到标准化产品的网络分销水平,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也有很长的路要走。”

       李厚霖眼中钻石电子商务的未来

       《新营销》:对于中国的钻石电子商务,你认为目前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应该怎样解决?

       李厚霖:可能更多的还是消费者信任和钻石知识的普及问题。从技术的角度,其实在线销售钻石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因为从净度、克拉、切工、颜色的标准,一枚裸钻的品质和价格是被严格测算和估值的。对消费者来说,则是加深对钻石透明度的认识。

       目前我们也看到,国内钻石电子商务大多采用了“水泥 鼠标”也就是线下体验店和线上销售相结合的模式,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尝试,也是希望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解决信任度难题,迎合了中国消费者对实体店信任的心理。

       但这种做法也是一把双刃剑。扩张意味着新的市场占有,同时也意味着经营成本与推广成本的迅速增加,意味着网络钻石销售机构相对于传统珠宝销售商之间的成本优势不断丧失。

       解决信任问题最好的办法我认为是口碑传播,消费者更相信口口相传的信息。钻石电子商务商机的到来,口碑传播营销至关重要。

       《新营销》:目前国内有一些钻石销售网站,怎样看待它们的定位?未来的钻石电子商务应该是怎样的?

       李厚霖:在国内,严格说现有的在线销售钻石的品牌,它们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钻石电子商务,它们依然拥有线下体验店、实体店等,还不能做到成本最大限度的低,因而也不能做到价格最低。

       这固然是基于“中国特色”的运营模式,去解决目前消费者对钻石产品的信任度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只有像BlueNile、亚马逊这样的真正的电子商务品牌才更能赢得消费者。当钻石变得越来越透明时,销售渠道扁平化是确保产品价格最低的唯一方式。消费者熟知产品的品质和价格,他们理所当然选择的就是那些品牌信誉和服务良好的钻石运营商了。

       《新营销》:纽约的一位珠宝分析师说:“钻石行业的网络新秀将吞噬掉所有的传统经销商。”你怎样看待这样的论断?怎样看待传统渠道和新兴渠道?

       李厚霖:应该说,BlueNile、亚马逊取得了成功,并没有导致那些走品牌路线的公司倒闭。相反,像TIFFANY、卡地亚这样的百年品牌依然以它们独特的品牌特色生存、成长,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钻石文化的理解和消费。因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钻石依然是奢侈品。那些高端品牌往往赋予了钻石产品更深层的内涵和文化附加值,它们的消费者更加追求品牌的独特文化和体验式消费模式,因为能给他们带来愉悦感。

       从情感角度来说,钻石是人们美好爱情誓言的信物,它不可替代地承载着两个人一生一世的承诺。所以,才会有像TIFFANY这样的百年品牌,它是一种文化、一种理念、一种认同。因此,钻石的品牌化路线是不会动摇的,这也是恒信钻石机构自始至终坚持的理念。

       未来钻石市场也必定是作为生活必需品的婚戒市场和钻石奢侈品牌共存。根据消费群的不同,钻石销售商必然会选择不同的销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