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精选5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教案
一、单元主题:面积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四、重点难点
1、教学中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2、教学中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3、教学中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
五、教学建议
1、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本单元主要内容凶手: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
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3、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
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六、课时划分
面积和面积单位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
公顷、平方千米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篇2: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如何学习?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如何学习?
1、面积的基础知识
要掌握好面积的内容,首先要先掌握好基础知识,那么有哪些基础知识?
面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在没有学会面积计算的情况下可以用比较法与重叠比较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还可以选用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
当然这些是还没有写会计算方法的情况,所选用比较粗犷的方式来计算。
要计算面积的大小就需要引出面积的单位。
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用字母可以表示为(cm²,dm²,m²)。
在使用测量较小的物体面积时可以选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作为测量单位,测量大的时候就选用平方米。
大小关系: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课本里面经常选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物体,那么1平方厘米的含义是指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这个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这就引出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宽=长方形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的面积
这里就需要注意一点,我们之前学过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那么周长的计算公式是怎么样的?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 宽)×2=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4×边长=正方形的周长
很多小朋友会将这两个周长公式跟上面的两个面积公式混淆了,或者根本不理解四个公式的含义,所以家长在引导孩子学习的时候需要先让孩子理清这四个公式。
学会并理解了面积公式之后,就可以开始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了。
但是有时候计算一些面积的时候,本来数字是很小的,结果计算出来很大,这个时候就需要学习关于面积的进率。
我们知道厘米、分米、米的之间进率是10,即
100厘米=10分米=1米
那么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之间进率是多少呢?是100,记住了吗?
如果记不住就记住是10个1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个10平方分米=1平方米,即
10000平方厘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
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
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
这个是一个难点,家长需要让孩子理清这里面的关系,尤其是高单位换算为低单位。
这个我们也制作了相应的练习,作为补充。
面积单位:平方毫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换算
到了这里,实际上这些都是属于面积内容的基础知识。
面积的难点是面积的计算。
2、面积的计算
这里分为规则计算和不规则计算。
规则计算即
(1)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直接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宽=长方形的面积
(2)知道正方形的边长,直接算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边长×边长=正方形的面积
(3)知道长方形的面积,还知道宽,求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面积÷宽=长
(4)知道长方形的面积,还知道长,求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这里需要注意,面积的单位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但是长和宽还有正方形的边长的长度单位是厘米、分米、米。
三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一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四)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三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三种数学能力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其次是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再次是基本能力(概括和推理)。
3:三年级数学下册的面积
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建立自信心,培养成功感。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准备:学具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面积和面积单位
1.物体的表面。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铅笔盒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哪个表面大。比课桌面和椅子面,再出示两张树页,进行比较。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平面图形。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提问: (1)4: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一、学情分析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学好本单元,利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图形的特点,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观察、测量、估算、概括、推理等技能来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收集、分析、处理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与面积单位有关的常识,如:我家的面积是100平方米,每平方米的房价是3500元等,但学生头脑中并没有形成面积单位的概念,在学生看来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更抽象、更不易理解。因此,在认识面积单位时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或者生活中找到与面积单位大小相近的面,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和记忆面积单位,会让学生较快地在头脑中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学生建立面积单位表象后,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单位估计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大小,在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学案例: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
面积计算公式。
3.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及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四、教学难点
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4.面积概念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5.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五、单元课时安排
5: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正确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解答,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增强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4、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
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第三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78页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自学反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教师点拨,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
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课件出示:例2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三、知识的迁移
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新课标第一网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2、完成课本第78做一做。
3、完成课本第79页1、2、3、4题。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等与长乘宽,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应该注意的是计算面积单位一定要用面积单位,不要与长度单位混淆。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