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的文章(精选12篇)
关于音乐的文章(精选12篇)
宁静的守望
文/巨川
时光匆匆,太匆匆,忙碌的日子一如既往。岁月更替,四季轮回,依旧安静的守候着。独自且行、且踪,且歌,且吟,一切都趋于平常。
寂静的夜,清冷的月色,飘移的星光,此时都默然。秋风瑟瑟,绿意都消尽。落叶已成堆,留下一片沉寂。可谓“秋风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
寂静后的世界,秋风舞动的旋律,枯草默默的低吟,花落凄美的浅唱,叶子扑向大地的情意就像一首首小夜曲,潜入心灵深处或苦涩或温馨的节奏在心底久久的流淌。曾经的一切,在这漫漫的夜色里都显得极其的渺小。
“经历了世事风雨,阅览了情感的真伪,走过了困惑和无奈……不再为虚假的表象所迷惑,坦然的面对一切。不喜欢张扬,不奢侈那些漂浮的浪漫,静静欣赏着生命中的每一个风景,细细品味着情感里每一份感动。”远离了红尘,丢掉了幻想,乐在音乐和文字中畅游……
天籁之音,美妙的意境,足以让我久久的沉醉其中。尤其是委婉凄美的音乐,虽然会泛滥心底的忧愁和伤感,可还是无法遏制那种宠爱。穿越文字更是一种瘾,明知道低吟浅唱的文字会纷扰心情,但还是一味的在文字中行走。让思绪在音乐中溶化,让心情在文字里找到突破口。
“习惯了独处,喜欢静静的思索,默默咀嚼心中的惆怅,减掉生命中那些沉重,抛弃生活中那些烦恼,少些自怨自艾,多些豁达坦荡。”走进自然,聆听寂静之声,体味世间的精彩,诠释生命的壮美,体验生活所给予的无穷趣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微小的幸福就在身边,容易满足就是天堂。”宁静的守望,平平淡淡的活着……
把爱唱响
文/QIYUELIUYANG
七月承诗韵,流阳入心田。
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我随着七月流阳社会实践队来到了湛江坡头区官渡镇马劳地小学进行为期十二天的支教活动。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今天早上,我们顶着猛烈的太阳进行了开班仪式,指导老师早早就来到了学校,对各个班进行了亲切的慰问并和马劳地校长在会议上致辞,热火朝天的支教活动开始!
小班在班会之后文章再次哼起这首小曲时,仍然被其轻快的旋律、田园诗意的歌词以及其中流露的轻松惬意、奔放自由的情绪深深感染!
高中那时,好像已没有音乐课。唯一一次和音乐有关的记忆,是高二那年的元旦晚会,几个同学合唱了一首《龙的传人》和一首《保卫黄河》。排练《保卫黄河》时,一班人摩拳擦掌,声嘶力竭,想争取一个好的名次。待上台演出时,却因发力过度,武功全废,麦克风里听到的,是一批鸭公和母鸡的嚎叫声。
不知为什么,上了大学后,一下子对音乐十分入迷。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也就是1986年春天,我揣着父亲给的300块钱,完成了一个壮举:赶去北京路,在一家音响店花了200多块钱买了一台广州无线电厂出品的“南虹”牌四喇叭立体声收录机,又花了47元在珠江琴行买了一把“红棉”牌小提琴,不过这把小提琴是把“等外品”,音准、音色都有瑕疵,资金预算有限,也只能如此了。
钢琴是音乐之“父”,小提琴是音乐之“母”,讲不清原因,或是天生的喜好,我对小提琴情有独钟。很喜欢小提琴优雅迷人的音律、丰富的音色效果和细腻的音色变化,也喜欢演奏小提琴时优雅的姿态和高雅的气质。学小提琴很不容易,自学是不可能的,多方打听,后来跑到华工去报了个小提琴初级班,每个周六、周日就背着提琴赶去华工上课。遗憾的是,仅上了几周课,就因为种种事情的干扰,断了几次课,跟不上课程,慢慢打了退堂鼓。虽然不去上课了,但我仍不想放弃。凭着一点点基础,我认真地摸索着训练。有时在宿舍,更多的时候是在公共浴室。到那年冬天,我已能把一首乐曲演奏完整,节拍和流畅度还好,也初步掌握了揉弦的技巧,就是音准差一些。因为有了我的提琴声,那个冬天华师西二男生宿舍楼四楼的公共浴室,常常开起音乐会,我是伴奏,一曲响起,洗澡间里洗冷水澡的舍友也和着琴声唱起来,有时是一个人独唱,有时是几个人合唱。因为我的琴声欠准,技法不够熟练,而唱歌的舍友在冷水的刺激下,歌声也基本是嚎出来的。
我的小提琴最终没有坚持练下去。多少年后,我一直耿耿于怀,这辈子没有真正学会一门乐器。所以后来有了微信之后,我选了一张当初在大学宿舍走廊练琴的照片作为封面,以纪念我无疾而终的小提琴演奏之梦。
买了收录机,当然是为了听歌、欣赏音乐的。1980年代,有个电台很有名,就是珠江经济台,当时每天晚上九点至次日凌晨有一档节目,叫做“莺歌夜话”,其版头音乐和台词我至今仍记得:“夜深时分,贴近心灵和音乐的感觉,编织起这一份心中的情怀——星光随想陈丹虹……”。这档节目是当时中国最早以直播形式进行的谈话类节目,解答听众疑惑,安抚迷途者心灵,传播处世哲学,期间会播出流行歌曲、经典音乐,拥趸无数。那段时间,每到深夜,我都会打开收音机,在“莺歌夜话”似乎从遥远天际传来的背景音乐里,品尝陈丹虹,还有后来的郑达、嘉欣他们灌输的心灵鸡汤,聆听许冠杰、罗文、陈百强、张国荣、徐小凤、陈慧娴、费翔、齐秦、苏芮等港台歌星,内地李谷一、蒋大为、程琳、朱晓琳等歌唱家美妙的歌喉,品味许多陌生的经典音乐。我就是从这里听到、学会了很多港台歌曲、国内流行歌曲,也从此学会欣赏古典音乐。
大学一年级住的宿舍,是华师的东六101,全舍8人,睡在下铺的“二哥”和“八弟”最有音乐天赋。“二哥”来自信宜农村,却全身音乐细胞,选修音乐后,弹得一首好钢琴。“八弟”是一个青春阳光型的男孩,是罗文、许冠杰、谭咏麟、张国荣等港台歌星的的粉丝,犹爱粤语歌,因此,我们宿舍也常常飘荡着歌声,《在我生命里》、《朋友》、《水中花》、《沉默是金》、《无心睡眠》等歌是保留曲目。这些时尚的港台流行曲里,抒发着我们萌动的青春和不拘的情怀。也由于这播洒着活力的歌声,使我们隔着卫生间的有些阴暗潮湿的宿舍增添了不少阳光气息。
有了收录机,音乐磁带是少不了的。以我那时的经济水平,是买不起原版磁带的,盗版磁带的价位也在5到10元间。虽然也喜欢经典的流行歌曲,但程度有限,我更喜欢的是器乐,现代轻音乐、传统民族音乐、国外古典音乐,尤其对小提琴曲痴迷。一开始听的是国内小提琴曲,《苗岭的早晨》、《太阳照在塔什库尔干》、《江南春早》、《新春乐》等都是常听的。曾经在广播里听过《夏夜》、《海滨音诗》,觉得很好听,为了买到有这两首曲的磁带,我从石牌到北京路,跑遍了这一带所有卖磁带的书店、音响店,过了很长时间才得偿所愿。也知道国内小提琴名家马思聪演奏了很多名曲,但不知为何那时市面一直没有他演奏作品的专辑。小提琴曲中,数量最多,最经典的当然还是在国外。买的第一盒国外小提琴曲磁带是《外国小提琴名曲集》,记得里面的曲子有:《梦幻曲》、《沉思》、《幽默曲》、《爱的欢乐》、《爱的忧伤》等等。或许由于文化的原因,国外的小提琴曲相对难理解些,初听时一直找不到感觉,后来听多了,慢慢品味出其中的隽永和内涵。
那时曾经有一段时间睡眠不好,到深夜还常常睡不着。去校医室看了医生,医生给我开了一袋白色小药丸。吃了小药丸后马上每晚都睡得很好,我有点疑惑,仔细看了装药丸的小纸袋,发现有个“安”字,怀疑这是安眠药,不敢再吃。后来,晚上睡觉的时候,我把收录机放在床头,把音量开到最小,每晚播放的都是小提琴独奏曲。寂静的午夜,温婉、柔雅的琴声萦绕在耳边,仿佛寂寥的月光下,潺潺流淌的清泉,从耳边缓缓流过……慢慢的,我的失眠竟然不药而愈。
这就是音乐的神奇力量。
诗意的栖居,禅意的生活
屋外的雨声不小,听音乐吧,生疏了?其实,近来常看《歌声传奇》、《天籁之声》、《天才童声》、《达人秀》、《男唱女声》和《女唱男声》等等相关音乐的视频,音乐,谁会不爱呢?看视频,视觉盛宴,歌者声情并茂,听众气氛嗨爆,台上台下相互感染,但我觉得,现场演绎与欣赏,不如一个人的沉醉,全心投入,尽情、尽兴。以心聆听,感悟纯粹的音乐,血液随弦律起伏,脉动与音符和拍。闭目,便可掠过人生的风景,拂过人生路上的某一段、某一刻、某一个画面,拥有的,老去的,深深烙印。
画地为牢,被音乐泅渡,因纯粹而入一份禅境: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听罢音乐听雨,这雨岂不也是一支协奏曲?它落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音效:雨丝,合奏的是韵律;雨滴,滴滴嗒嗒,错落有致;更有甚者,硬硬的相击后被摔的清脆;还有一种声音一定是落在积水里,激起深深的水涡,像鱼儿嘎巴着嘴儿。一场雨,似乎云集了高、中、低三个声部的交响乐,浑然天成,从中能够听到吉他的柔润和清脆;听到古筝的清雅和空灵,听到小提琴的脱俗和诗意……
夏雨倾城,随音乐羁旅,一场大雨浇灭了城市的喧哗,于我心中荡起涟漪。
儿立之年
文/九满
那天晚上,妻告诉我:“我有了。”
当我得知小孩已经在悄悄孕育的时候,一种作为“父亲”的亲情便在我的心里萌发,一股神圣的感觉迅速在我的心头涌动,仿佛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日子就要结束了。
从此,我就成了一暖男,陪妻做检查,跑前跑后照应。妻怀孕后嗅觉特灵敏,自称是警犬的鼻子,在家感觉有什么怪味,我就要翻箱倒柜地去排查,忙着消除,乐此不彼。妻则摇身一变娇贵百倍,有了提不完的要求:“九满,我想吃桔子,记得是四会小蜜桔。”“九满,给我揉揉腰……你往哪里使劲呢!好好帮我揉揉。”家务活,我包干了,做饭带搞卫生,妻则上升为领导阶级了,除了动嘴,就只会用手比划。
妻喜爱听胎教音乐,百听不厌,甚至会跟着轻轻哼唱……当然,我也会选购一些有关胎教的书籍或影碟给妻子。每次回家,我总要把耳朵贴在妻子隆起的肚腹上听胎儿在里面的动静——肢体、心脏的活动,给胎儿听音乐,说一些故事,朗诵诗歌。胎儿好像听到了。有时候胎儿闹,我打开音乐,胎儿便安静了,我知道胎儿一定在听,也一定听懂了。渐渐的,胎儿对音乐的节拍有了强烈的反应,会随着音乐地响起而频频抖动,那种快乐,甭提有多醉!
随着日子的推移,妻子的肚子渐渐变大,里面的小生命,仿佛憋得很不耐烦,时不时伸手张脚戳弄妻子的肚皮,俨然要破肚而出似的。每当胎动时分,妻就会拉着我的手,轻轻贴近肚腹,尽情感受胎儿不断变换位置抖动的乐趣,童心未泯的我,还会侧耳贴近妻子肚皮,细心聆听胎儿在羊水中舞动的美妙节拍……
“五一”前,妻子的肚子初具雏形,人也瘦了一圈,脸色也有些憔悴。五一假期那几天,我留在家里悉心照顾妻,补偿平时不在她身边欠下的温柔,五一假期,便成了名符其实的“劳动节”。妻那时还在上班,一回到家,她累得一动都不想动,头一挨枕就睡着了,有时半夜醒来,我听到妻在呻吟,忙问原因,她说“腿抽筋了”,听医生说,孕妇要多运动,从此,我又多了饭后陪妻散步消食的任务。
妻怀孕七八个月之后,我们在欣喜之余,也在马不停蹄地为孩子降生做准备。碰见母婴用品商店,妻便迈不动步,尿布、毛巾、婴儿服一一看来。“孕妇在七八个月以后最好少出门少走动,”可挺着大肚子的妻,不听医生的忠告,只要听说是为孩子办事,她总会执拗地身体力行,按她自已的话说,干些活分娩时更利索。此刻,我说什么好呢?我只能从妻的执拗中体味到她即将成为“母亲”的那份喜悦、兴奋与强烈的责任感。
孩子在妻的腹中一天天长大,妻的肚子便一天天雄壮起来,看着她行动越来越不方便却又不得不大大咧咧地进进出出,我很是担心。而我却经常要出差,帮不了她什么忙,心里很内疚。但我一回到广州,就坚持把家务活全揽过来。每天晚上,先帮妻备好洗澡水,然后,骑着单车到妻下车的地方去接她。就这样,在担忧、渴望和期待中,预产期终于到了。
为了保险起见,提前一个星期,我就带着妻住进了医院。由于孩子在妻肚里转来转去转的胎位不正,必须剖腹产。当妻被推进手术室,我的心如提在手上,那种担忧与纠结,那种矛盾与无奈,只有作为丈夫的人才会懂。我不停地在手术室门口来回走动,脑子里却在琢磨着:妻子平安不?孩子健康不?缺什么不?多什么不……
手术后,当我来到妻的身边,只见妻闭眼躺在床上,面容苍白的她显得特别憔悴,头发都湿透了。一见我,妻好像做错什么事似的,小声说:“千金,你不会不高兴吧?”
我看到女儿圆润的脸,明亮的眼,粉红的唇,真如天使,和***一个模样,令我惊奇的是,她居然睁着眼睛,两颗黑色的眼珠慢慢地转动着,多么漂亮、聪明的女孩。当时的我,也不在乎她是男孩抑或女孩了,我什么也不能在乎了,我只希望她四肢健全,是一个健健康康的孩子,能快乐并幸福地成长,将来能自食其力就行了。当然,我心里明白:在妻的心里,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她都会爱她胜过自己的生命。
如果说之前十个月照顾一个孕妇还算不上累的话,那面对哭闹不休的女儿和一个动了手术的妻子,我真是累地无法言语了。我这个女儿夜醒昼睡,晚上醒来后就不停地要吃,不停地要人抱着走动,时不时的大小便,于是,从早到晚,我和妻子似乎都处于“一级战备”状态。
我也知道,无邪的小生命今后的人生如何,很可能就决定于抱着她的是谁!等她长大,她将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不同的人生轨迹。
城市精灵----街头驻唱
文/紫玲珑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在大学路与政通路西北角的升龙商业广场门前,总有一场音乐盛宴。或是一两个残疾人在放声高歌,或是有人在拉二胡,或是有人在跳街舞……总之,只要不是刮风下雨天气恶劣时,一般都会有街头艺人在那个固定的角落表演。
由于散步是我每天必做的科目,那个角落是我每天必经之处。这段时间一直是由两三个年青音乐爱好者在那里驻唱。一副音箱,一个话筒,一把吉他,一个手鼓,还有一个纸箱,就是他们的全部装备。他们的人气很旺,每天都有一大群走过路过的人被深深地吸引停下来,甚至有人专门到场驻足观赏到演唱结束。
不得不说,流行都是易懂的,并且美妙的音乐不会被语言所阻碍,单凭那琅琅上口的旋律,就足以征服所有人。《寂寞的季节》、《我的歌声里》、《爱笑的眼睛》、《蓝莲花》、《风吹麦浪》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无论歌词还是旋律都简单朴实却能给人的内心带来温暖。主唱用他那略微沧桑的嗓音,犹如千年尘封的老酒,散发出悠然的气息,配上干净的吉他伴奏,深情款款地演绎着这些歌曲。他随意拨弄着琴弦,眼神很亮,表现地内敛,不张扬,但却让歌词的意境壮大、溢满,散发出极大的魅力,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人的内心。
晚风轻拂着发梢,衣袂飘飘,无论是弹唱的人,还是停留在那里欣赏的人形成了一幅美妙的画面,一切都是那么和谐,那么温馨,那么美好!时间仿佛已停留,音乐借着风儿诉说着情愫,让整个城市的夜晚因为这些而更加灵动起来!
望秦川
文/王春鸣
在唐代,有一个诗人叫李颀。他少年离家,五花马千金裘地去往两京,寻找他的诗和远方 ,说是为干谒为行卷,从此却过上了“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的好日子,酒、朋友、诗、音乐,还有一些恰到好处的不如意,比如结交的人里有高人隐士,也有浮浪弟子;比如才华横溢,却有点官运不济……少年做公子,中年成名士,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仿佛大唐有好音乐的场合,就有李颀,有一种乐器,南山截竹的觱篥,我还是从他的诗里第一次听说的。他是最高明的聆听者,其他那些论乐的唐诗,几乎都是围绕着乐音浮想联翩,通感迭起。只有他,琴歌一起,“霜凄万木风入衣”“一声已动物皆静”,琴一动,宛如晚风吹入襟怀,秋夜星空瞬间静默无声,万籁俱寂里,心灵世界只剩下清淮云山。说实话李白听琴就比他浮躁得多,一首《听蜀僧睿弹琴》全是声音和动作。而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听安万善吹觱篥歌……你会看到那早已遥远的旋律和节奏,在他的诗里如黄昏的鸟群聚散盘旋,他写出来的,是大唐的音乐,也是大唐的气质和神态。
李颀写得最好的边塞诗里,有酒杯和酒杯碰撞的声响,也漫漶着胡笳、琵琶和羌笛的音调。他是喝着酒,写着诗,唱着离歌走到他的中年的。到了《望秦川》的时代,少年的以梦为马,毫无悬念地变成了“客有归于叹”,其实《望秦川》倒不是讲音乐的,但是它的诗意和情绪被当代音乐看中了,改编成一首古筝曲。可惜我听孩子作为考级曲目练习的时候,丝毫没有把支离破碎的旋律和李颀联想到一起。
直到有一回听到了音乐家任洁的演奏,整个过程,我最大的念想就是和李颀一起听,我猜他和任洁一定能互为知音。不知道李颀有没有听过筝,他同时代的岑参就很喜欢,说“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这首《望秦川》用秦筝演绎,真的契合极了。带上滑音的摇指,娓娓提起往事,慢起渐快的扫弦,倾诉着古老的诗意,把听者的情绪慢慢地带动,一下子带到了一千多年前的秋天——长安城外的乐游原上。唐代很多文人,登高赋别,怀古追思,都是在这个著名的地标上完成的。甚至像李商隐不过是无所事事,“向晚意不适”而已,也要驱车登上这片古原。李颀《望秦川》当然也是在这个乐游原上,因为他看见了五陵松——汉代有五个皇帝葬在长安城附近,山河岁月不停变幻,他们陵墓上的松柏也渐渐蓊郁苍翠。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李颀在这首诗里说的是,不如归去,他是站在一个精神的海拔点上做出自己的选择的。也不独在此诗中,他的《琴歌》里,也有“敢告云山从此始”的独白,于是在平淡红尘中无处登高无可告别的我,很容易就把它听成知音之声。就好像在因失恋而远行的青年时代,循环播放那首来自异国的《布列瑟农》。
这首诗是李颀将归东川,临离长安时,眺望秦川之作。望秦川其实就是望长安,那个地方是他梦想的高处,也是人生的低处。对一个怀才不遇的理想主义者来说,这眺望都城的动作,会有非常复杂的内心牵扯。任洁在红木钢丝弦上,把这种心境倾诉得淋漓尽致。望,需要登高,所以根据这首诗改编的乐曲本身,也有一种唐诗中常见的高远视角。首先入眼的当然是自然,登高一望,旭日东升,山河明净,李颀用寥寥数语,把八百里秦川的秋色全都捧到我们眼前。
读过这首诗的人,就能在音乐里带来的通感里,重新看见千年前开阔又寂寥的秋天,看见长安的宫阙随山势逶迤而去。下半首诗从开阔转向萧瑟苍凉,于是在音乐里,心事重重的扫摇带起一派秋声,先拂商弦后角羽,真的仿佛能听到他内心的叹息,感受到他不如意的人生秋天呀。客有归于叹,凄其霜露浓,这一回要告别的一切,太一言难尽了。但是李颀,把自己的叹息融在了开阔博大的视野之中,所以他之后即将迎来的时代,是歌舞升平,明月高悬的盛唐。
这样的一首诗,如果你不懂怎么用语言描述它,用李颀最爱的器乐去诠释,也是可以的,爱、感伤、离别……人间所有的感情都能在音乐中找到归处。那个美丽的姑娘,她的筝声里总有一种微妙可感的情到深处,而情到深处正是许多唐代诗人的人生主题,李颀和他的《望秦川》也是如此。
把音乐音量调小一点
夜深了,独自一人蜷缩在某个充溢着空洞洞的黑暗角落,窗外的月依然皎洁如故,播撒着宁静在空中回荡。
在手机上轻轻摩擦,将音乐音量调到极限,戴上耳机,享受自己的世界,接着便有晶莹尚且温热的水珠不断从两颊滑落,滴答落下汇成忧伤的湖面。
不知道是否有人同我一样,曾经伤心欲绝,曾经以泪洗面,曾经将音乐音量调试到最大,震耳欲聋的音乐将自己与世隔绝。
那是曾经。
谁都知道声音太大对耳朵有害,戴耳机一小时会产生600倍的细菌。但我们就那样的心甘情愿,那样的理所当然。
别再伤害自己的耳朵了,别再伤害你自己。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好转。 雨后才能天晴。
再次遇到这样一个美好的月夜,试着把音量调小一点,静静聆听,融入这样好的夜晚。
爱自己,从耳朵开始。
阳光淡淡的午后
文/杨琼
阳光淡淡的午后,总有一些时光会变得美好,总有一些记忆会让这美好深刻而久远。
时光中总有这样的记忆,从睡梦中醒来,发现雨已经停了,窗外变得很安静,雨后的阳光静静淡淡地洒在房间的一角,录音机里放着喜欢的音乐,枕边放着喜欢的书刊,我就这么看着这阳光,感受着微风在掀动垂帘,远山散发着清新,这样的时光,没有喧闹,没有浮躁,这一刻,寂寞和忧伤被阳光融化了,生命变得很纯粹,世界温暖而恬静。
很多年了,没有如此的静下来听一段音乐,为了听一段音乐而听音乐;很多年了,没有很悠闲的看一本书,为了看一本书而看一本书;很多年了,没有安静的享受片刻的阳光,阳光或许经常都在午后光临我的住所,但是,这样的时候,我经常不可能呆在家里,更多的时候,生活的忙碌掩盖了这样的温暖和恬静。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心灵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就会忙里偷闲,当阳光从窗外倾泻进来,我会安安静静的端坐在沙发上,为自己放一段音乐,为自己泡一杯铁观音,为自己打开一本书,让自己在阳光中,享受着沙发的宽厚,音乐的美妙,香茗的淡淡兰花香,还有文字的平和与深刻。
当然,最美好的,就是可以在这个阳光淡淡的午后,和心爱的人一起,把平淡的日子,平凡的人生,变得更加的温暖、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