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小红军》教学心得体会
倔强的小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教学方法:以小组研究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自己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翻越雪山,强渡天险,横穿草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地倒在了行军途中,再也没有出来。陈赓同志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就会想起一个关于小红军的故事。陈赓同志把他称作《倔强的小红军》。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关于这个小红军的故事。
看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自己大声地来读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可以多读几遍。
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四、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反复诵读。提出最具研究价值的问题。
五、学生充分质疑,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大致罗列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称这个小红军为倔强的小红军?从哪些地方我们能够看出来。
2、小红军是如何一步一步说服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面对这样倔强的小红军,陈赓同志又是怎么做的呢?
六、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
七、组织交流以上问题,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红军的倔强和在陈赓同志内心的后悔、自责中表现出的对小红军的关心。
1、体会小红军的倔强。指名各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收获。你们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确实是一个倔强的小红军?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挂图、投影片
教时 2课时
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可以多读几遍。
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奠定情感基调,读通课文。
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有些地方比较难读。你们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
听录音朗读全文。要求仔细听读,想想录音读的和自己有什么不同的。
四、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反复诵读。
听了录音,同学们一定又被深深地感动了吧?没有发现自己的读书和录音中的老师有差距呢?你们想读得和这个老师一样好,甚至更好呢?
请大家学着录音中的老师再次读课文。然后,选出一段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或最受感动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己练读。教师巡回指导。
五、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学习本文生字新词。
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读书收获。哪个同学愿意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让学生有充分选择的机会。展现自己认为读的好的内容,以培养读书兴趣。
简单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这段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理解本文的新词意思。指导书写"稞""忍"两字。
对于学生没有提到的自然段,老师提出朗读要求。可指名朗读,也可让愿意读的同学小组读。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正音。
六、指名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让学生回答,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小结。学习语文重在读,贵在品。今天这堂课同学们认真朗读了课文,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课文内容,一起来品品课文中的感情。
课文的哪些内容呢?
课文取题为《倔强的小红军》,请你们来想想,针对这篇课文,我们可以通过解决哪些有价值的,值得我们共同研究的问题来帮助我们学习理解课文呢?
二、学生充分质疑,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大致罗列出以下问题:(投影片)
1、为什么称这个小红军为倔强的小红军?从哪些地方我们能够看出来。
2、小红军是如何一步一步说服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面对这样倔强的小红军,陈赓同志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
同学们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老师同样相信,你们也一定能自己寻找答案,解决这些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吗?
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是这样的,一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个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寻找,认真思考、小组讨论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假如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可以问问其他小组的成员,或者直接问问老师。
四、组织交流以上问题,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红军的倔强和在陈赓同志内心的后悔、自责中表现出的对小红军的关心。
1 体会小红军的倔强。指名各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收获。你们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确实是一个倔强的小红军?
投影句子。课文课文生动感人,是指导学生进行单元重点训练项目“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好例文。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以陈庚的感受为切人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围绕三个主要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研读活动,结合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把人物的高尚精神品质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了解课文背景
1、以“陈庚的回忆”的形式,通过课件展示几组红军过草地的镜头,教师配以深情的话外音,使学生对红军过草地的情况有形象的感受。
(课件展示的镜头:恶劣的草地环境;红军在艰难的行军;红军陷入沼泽的情景;红军以草根、树皮充饥;茫茫的大草地;疲惫的人和马„„)
2、同学们,看完这一组镜头后,你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自身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生活环境的艰苦和自然条件的恶劣。)
3、继续以“陈庚的回忆”引入课文的学习。
“我经常回忆起当年的一幕又一幕,有那么一件往事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是我心中一处永远的伤痛。”
是一件什么事让我们的首长如此内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文《倔强的小红军》。
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
“一读”——整体感知,初步体会人物感受。
1、由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长征路上过草地的时候,一个小红军由于饥饿、疲惫,牺牲在陈庚的马背上。)
2、读完课文后,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陈庚的感受吗?
(受骗、上当、后悔、内疚„„)
3、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的呢?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几个重点句子:“不对,我受骗了!”“陈庚同志全明白了。”“陈庚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4、找出这几个句子所在的段落反复朗读。(12、14、15自然段)
(1)默读、自由练读、指名读、分组读(听、感受)。
(2)从朗读中你体会到陈庚的心中是怎样的感受?(一种深深的自责和悔恨。)
(3)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几段。
5、质疑:读到这些地方,你有什么疑问吗?
估计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可以梳理归纳为这几个大问题:
(1)小红军是怎样“骗”陈庚的?陈庚为什么会受骗?
(2)“陈庚全明白了。”他全明白了什么?
(3)陈庚为什么会那么自责和悔恨?
“二读”——围绕疑点研读课文,深入人物内心世界。
1、课件出示研读要求:
(1)围绕三个问题独立研读课文2-10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
(3)和学习小组的同伴推荐相关词句和对这三个问题各自的看法。
2、学生围绕几个研读问题进行研读。(给学生充沛的学习时间,教师相机指导。)
3、汇报推荐:
问题一:小红军是怎样“骗”陈庚的?陈庚为什么会受骗?
(1)引导学生了解小红军是怎样一步一步“骗”陈庚的。找出课文中描写小红军三次拒绝陈庚的协助时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来细细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个别重点词句有感情地齐读。)
(2)议一议:陈庚为什么会受骗呢?
引导学生从小红军的话和神态动作来理解。
陈庚之所以会受骗,是因为小鬼的话理由充分:A、他的体力比陈庚同志强多了;B、可以和陈庚的马赛跑。这两点是想证明他不用骑马也能走。C、要等他的同伴,意思是不能同陈庚同志一起走。D、干粮比陈庚同志的还多,意思是不能要陈庚同志的青稞面。
除了理由充沛外,小鬼的动作、表情也不能不令人信服。“微微一笑”“倔强地说”“把腰一挺”“做出赛跑的姿势”“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
(3)思维拓展:事实是小红军说的那样吗?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庚呢?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中小红军外貌描写的句子,描写环境的句子和课件中所展示的红军过草地的情景来体会小红军的处境其实已十分艰难,可他宁愿自身受苦挨饿,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身,也不愿拖累他人。
(4)理解课题:“倔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课题说小红军“倔强”?
(“倔强”的意思是指性情刚强不屈。引导学生理解陈庚同志遇到小红军的时候,这个小红军实际上已经极度衰弱了,但他仍然尽力设法瞒过陈庚,怎么也不接受他的协助。所以说他倔强。)
(5)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2—10自然段的内容。
问题二:“陈庚全明白了。”他全明白了什么?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陈庚明白了什么。(他明白了小鬼为什么不肯骑马,为什么不肯和他一起走,为什么不肯接受他的青稞面,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不拖累他人。)
(2)陈庚同志是怎样一步一步明白真相的呢?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指导朗读,体会陈庚的感受。
相关句子:
A、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红军,想起一连串的小朋友。(心情不平静是说始终不放心。因为一个小小朋友,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没有一个同伴同行,怎么叫人放心呢?)
B、“不对,我受骗了!”陈庚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突然喊了一声”说明陈庚这时才猛然醒悟过来。原因是“从刚才遇见的小红军,想起一连串的小朋友”。上海、广州、香港码头,都是陈庚同志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跟他打过交道的穷小朋友”,都是积极参与革命的红小鬼。这些小朋友的一起特点是:不怕苦,不怕累,即使有牺牲的危险也从不拖累大人。从这些小朋友的特点,联想到刚才这个小鬼的言行申请,陈庚同志猛然醒悟,发现自身受骗了。“调转马头„„奔跑起来”,说明陈庚同志已经意识到小鬼有因疲惫饥饿而死亡的危险。)
C、陈庚同志全明白了。(略)
(3)指导感情朗读。(先自身体会后练读,再个别读,齐读。)
问题三:陈庚为什么会那么自责和悔恨?
(1)找出相关句子,再指导感情朗读。(个别读、老师范读、指导后齐读。)
(2)从朗读中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陈庚同志因为自身的疏忽大意,没能和早救小鬼而深深后悔、自责,十分悲哀。引导学生体会陈庚同志高度的责任感和革命前辈对革命后代的关怀。(学生能体会到即可,不要求说得非常完整。)
“三读”——入情入境朗读,感受人物的高贵品质。
(1)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此处可采用比较灵活的方式进行。学生可以个人读,也可邀同伴自由组合分角色读,还可以邀请老师、邀请全班同学读。朗读的方式可由学生自主选择。)
(2)说说你对小红军的看法。
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身的见解,使学生对小红军为他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身的高贵品质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1、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吗?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谈谈在吃苦耐劳、面对困难、关心他人方面所受的启发。
2、总结:同学们,在艰苦的岁月里,像小红军这样不怕困难、善良懂事的小朋友还很多很多,生活在幸福社会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不怕困难,为他人着想,关爱他人的人。
【教学目标】:以上内容转自小精灵网(http://.xiexiebang.com)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4.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课文中嘎子的聪明机智以及为了保护战友与鬼子斗智斗勇的果断勇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嘎子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教学过程】:
。
在描写人物的时候,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品质。老师这有一些语段,看谁能运用今天所学的阅读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总结出人物特点。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满怀深情地赞扬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愿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也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本文的重点是通过人物简洁的对话和精彩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形象。难点一是为什么小红军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愿意接受陈赓的帮助,二是最后陈赓明白了什么。本教学设计采用两课连上的形式,不分课时。
教学理念
本教学设计力求简单、扎实、高效,通过科学的预设,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反复的吟咏、感悟,从而深入人物的内心,体会所蕴含的情感;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加深了理解,获得情感的熏陶;以学生为主体,读书,讨论,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倔强、疲惫、口吻”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语,通过自主读书、感悟,体会小红军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让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资料。
二、解题:什么叫“倔强”?老师简介陈赓。
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要想知道课文是怎样写小红军的,请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生字要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1)问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按小节朗读课文,学生互评并正音。
3.老师范读课文,请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
4.默读一遍课文,用笔圈画、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迹。
四、解读陈赓——从配角入手
.出示:“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2.多读两遍这个句子,你对哪些词语有话要说?
(学生可能会对“终于”、“只好”等比较关注。)
3.“终于”说明了什么?(陈赓经过很多次的努力。)
4.我们来看看陈赓是怎样帮助小红军的?默读3—9节,同桌讨论。
5.汇报:三次想帮小红军,板书:骑马
同行
给青稞面
6.其实陈赓自己的情况也不好,从哪里可以知道?自由读: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感情。
2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学过程:
一、导入 采用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文章的主要内容? 1.生:„„ 2.生:„„
3.生: 课文描写了陈赓同志一心想帮助小红军,而小红军用种种理由说服陈赓同志,最后牺牲的故事。
师:整篇课文的内容我们是知道了,如果把课文拆分为几个小布分进行理解,你还会吗?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段落意思你还记得吗?
1.生: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
《倔强的小红军》记叙了长征途中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宁肯牺牲自己也不肯去陈赓的马,不肯吃陈赓的青稞面,最后昏倒在地的故事,反映出红军展示在长征艰苦生活中患难互助、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赞扬了红军战士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品质,《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这是一片老课文,几年前我曾讲过几次,当时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是这样的:
1.给学生介绍背景。
2.抓住四次对话引导学生分析、品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3.引导学生体会陈赓当时明白了什么,以及小红军牺牲后,陈赓同志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反思这样的设计有以下几点不足:
1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以及学生的学习难点,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
2在课堂上学生多数的时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研究语言文字,缺少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
3课文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不利于学生亭、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4由于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太少,缺少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的自发的独特感悟,所以文章的人文性、思想性基本是靠老师灌输,因而,三个维度不是整合在一起。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讲这篇老课文当成一篇初次阅读的新课文去认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站在读者、编者、、教者,四个不同角度去钻研教材,我重新设计了本课教学。
一、学生经验为起点,丰富学习资源,拉近“生”——“本”对话的距离。
本课内容是真人真事,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赓同志的亲身经历。但是,它距离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远,讲的故事现在看来似乎是难以想象的,难以激起学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如果仅仅利用:《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遂平县瞿阳镇三小 张新改 四年级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2、本课要求学生会认的字有:倔、惫、稞、嘛、膝、捶;要求会写的字有:倔、顾、肌、薄、段、港、狠;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倔强、回顾、忍饥挨饿、一段、香港。
3、引导学生了解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描写人物的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感情。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翻越雪山,:《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疲、稞”等生字,会写“倔、顾等生字。
2、融合自读自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难理解的词句。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领会文章的中心,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的崇高品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教学难点:
了解小红军是怎样倔强地拒绝陈赓的,知道小红军为什么这样做。教学准备
课件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实录
《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了解人物的内心。
3、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
2、联系上下文,从“陈赓明白了什么”理解小红军的高贵品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长征路线图)导入: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突破敌人的包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倔强的小红军》(板书课题),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两个字(“倔强”)怎么读?“倔强”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是——
2、从课文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是篇写人的课文,我们要怎样学习?
一、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一定把课文读通读顺了,哪几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要边听边想,字音读准了没有。
(要指导读准第三声“忍”“吻”)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
3、交流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二、抓住“对话”,体会思想
1、课文对小红军的描写,哪方面给你的印象最深?是动作、语言、还是神态?
2、本课有个特点,就是在小红军与陈庚的对话中表现小红军的思想感情。课前已经要求大家画出对话部分。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对话部分,想一想,课文写了几次对话?从每次对话中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画出有关语句,在旁边简单写出你的感受,再与同桌交流。
3、小红军和陈庚的三次对话,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比较具体指导理解第一次对话,第二、三次对话主要是自学)
答题要点
听到
看到
想到
第一次:
体力强
赛跑
拒绝让马
第二次:
等同伴
坚决
拒绝同行
第三次:
粮食多
拍拍
拒绝让粮
4、小红军为什么不骑陈庚的马?为什么拒绝与他同行?为什么拒绝他让出的青稞面?小红军到底想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小红军,当时是怎么想的,然后用上“(我)虽然……还是(不能)……因为……”的句式表达。
5、想象要有依据,小红军筋疲力尽,小红军饿得发昏,你是从课文找到依据的吗?说说看。
6、已经累的走不动了,要是能骑会儿马,那该有多好;已经好几天是孤单一人了,要是有个伴那该有多好;已经饿了好几天了,要是能吃上一口,那该有多好。可是,小红军在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拒绝了帮助,这又是为什么?他是个怎样的人?
(二)练习朗读
1、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请看要求:
先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用命令的口吻说”“倔强地说”“无可奈何”“轻轻地拍了拍”等词语的意思,读出相应得语气,再由同桌分角色朗读。
2、哪位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哪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要读出相应的语气。
要指导评读,是不是读出了相应的语气。
评读时,相机指导读好下面的句子。
(投影:
1、“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马走吧。”
2、“你要同我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3、“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你快骑上马走吧”“那就比一比吧”“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都表示强烈感情,可是句末用的却不是感叹号,而是句号。朗读的时候,语调要上扬好,还是不上扬好?大家读一读,体会体会。
三、读懂“感动”,明白“倔强”
1、小红军瞒过了陈庚,陈庚骑上马走了,课文的后半部分,谁来读一读?
2、陈庚回头找到小红军,他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想一想,用上“陈庚全明白了:小红军说自己……其实……,说自己……其实……,小红军这也拒绝,那也拒绝,是……”等提示语说一说。
3、小结。课文的后半部分,表面上是在写陈庚,其实还是在写小红军。陈庚受的感动有多深,小红军的精神感人就有多深。
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13、倔强的小红军
小红军
体力强
陈庚————小鬼
等同伴
拒绝同行
关心、爱护
小同志
粮食多
不拖累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