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7篇)
在我看到这个电影名时,我是拒绝的,这么傻,这么普通,这么容易让人忽略。但是,我真正看完之后,我不得不说,这名字起得好,这个电影里面的人物不正是如此吗。
看过这个片子的一年之后,我终于把手放在了键盘上,想说一说我的感受,我用这个电影做过演讲,别人问到我有没有什么电影推荐的时候,我2: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在写影评之前,我情不自禁要大喊三声“谢天谢地”,我庆幸自己没有因为《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个没气质的名字而错过了这么一部有气质的电影。我是有着苛求优雅本能的天秤座,有时连好莱坞的经典大片,我都嫌它太过凌厉,而宝莱坞式的歌舞,那种喧嚣,于我而言,更是缺乏小资的浪漫,我总是敬而远之。能看《三傻》,是我生命中的一个奇迹,看了之后,我说,这是我生命中的一场艳遇。
每部与青春、梦想、成长有关的电影,都特别容易让人感怀自身。我们也年轻过,却没想过这么放肆,我们也挣扎过,却没能突出重围,我们也叛逆过,却最终成了今天的芸芸众生。也许有人觉得《三傻》的剧情太过理想主义,男主角尽管身世际遇有些惨淡,但他还是成为了上帝的宠儿,而现实中的我们,可能早已一败涂地。但电影的最高境界,不就是为观众圆梦么,我们看着三个傻瓜的疯狂与抗争,想到那些想把教科书撕烂的日子,想到那些被难题困扰的深夜,想到对梦想和未来的充满激情的期待,三傻最终迎来的阳光灿烂,也终于让我们对自己的青春有所释怀。
坦白说,我是一个俗人,我会嫉妒身边的人拥有的比我多,我会艳羡别人的功成名就。现实生活的压力下,我很难成为自己少年时梦想成为的那种人,对比今天的自己,曾经的理想实在太过高尚。诚如片中男主人公兰彻的两个朋友那样,越是长大,我们越会选择成为别人期待的自己,背负起责任。很多时候,梦想沦为自己烧给自己的祭品,我们只在夜深人静时,只在失败怅然时,点燃它们,让那一星半点的光芒给自己以慰藉。而兰彻,是那个抓住微光,继而引爆它的天使,那个瞬间,青春积攒的所有光和热,都为梦想燃烧,一阵酣畅淋漓。活出自己,就要敢于从现实高筑的祭坛上跳下来。
好莱坞情节取胜的大片,有着高智商天才们俯瞰众生的倨傲,我们只能顶礼膜拜。而宝莱坞则不然,或许是因为国情相近吧,它让人产生莫名的亲切感。它筑的梦更鲜艳也更简单,讲述一个只要不放弃,就可以无往而不利的童话。电影刻意没有强调从懵懂中醒来的年轻人怎样历经坎坷获得成功,只告诉我们认清自己之后,他们都很快乐。一瞬间,我们忘却了要为梦想付出多少,忘却了那些困扰我们的失失得得。这是一种选择性的忽略,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乐观,反正人生从来不可能用加减法算得平衡,长命百岁或半世痛快,在生而赴死的途中,要有买定离手的气魄。
篇3: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一部喜剧能做到有笑有泪已经算成功了,但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给予观众的还远远不只这些。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成功?这一看似严肃的问题在轻松幽默的故事中得到了回答。这部电影讲述印度“清华”校园里发生的故事,老师和学生都值得一看。今天中国的教育正在陷入南辕北辙,应试教育的怪圈中,校园里学生的个性被忽视被抹杀,很少有教师认为个性其实才是一个学生未来安身立命的真正本钱。这部电影让人在笑声中陷入思考,也让人想起韩寒。
光看《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个中文译名,确实有点驴唇不对马嘴。事实上,“三傻”非但不傻,还各有天赋,他们“闹”的也不是宝莱坞,而是帝国工程学院,一个拥有残酷竞争法则的小社会。开学4: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三傻大闹宝莱坞》在国内的口碑好得出奇,连同阿米尔汗也在中国名声大噪。两年前那一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并没有成就他多少幕后的荣誉,反倒是以四十好几的高龄演青葱少年搏倒了众生。几乎没有人不喜欢。这个片子我也看得挺开心的,它属于最中规中矩的宝莱坞出品,并没有多优质、多有技术含量。它的段子并不新奇,主题也没有创新,它在认真讲一个最传统、最古老的故事,然后在脱离了印度人民自身对电影、对歌舞艺术形式的狂热之后,依然大获成功。
宝莱坞是全世界最傲娇的一块电影产出基地,他们的年产量仅次于好莱坞,他们的每一部电影都舍不得剪拉得很长,他们会在悬疑惊悚里混搭纯美爱恋,他们一定要唱歌跳舞要帅哥靓女,他们一定有着最和谐的价值观,他们不屑于出口票房,自产自销依托于这个民族对待电影艺术深到骨子里的狂热。
《三个白痴》是印度电影里路子相对国际化的那一类,有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变化,有层出不穷的小矛盾和由此产生的段子,人物设置也相对成熟。这是一部让人十分开怀的喜剧片,聪明学生对腐朽的教育制度的调侃,不严肃,但有一种反对的态度在里头。印度人对“智慧”和“善良”这两个品质看得太重了,佛教“因果报应”的概念对观众心理影响太深。他们期待的完满结局,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男女主人公王子公主式的“永远在一起”,但是其间的爱情一定是恒久不变的(无论生死),并且作恶者一定受惩,为善者在今生或来世都将得到告慰。《三个白痴》在结局是人间式成功的理想化实现,在那样一片不现实的蓝天白云碧海晴空里,阿米尔以他不俗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俗的财富和声望,用来奉献一份俗但是伟大的事业。他的快乐和满足是那么有感染力,以至于这些被世人高高供起来的利益,像是被其踩在了脚底下。
在中国,有一拨人渴望那样的洒脱,在丰盈的物质利益之上,别无所求的归属感。有一拨人渴望那样的智慧,在电影中那精神力量真的撼动了一些概念上的东西。有一拨人渴望那样的`情谊,朋友之间,爱人之间,不常相伴但永不忘记。有一拨人,渴望那样的财富,当然无论用什么手段得到,都是可以流着哈喇子去梦想的。
印度在国际上有着“净化心灵”的“圣地”的美誉,在这片并不富裕甚至并不舒适的土地上,有一种奇特的价值观。之所以奇特,是因为它的正统能让它的臣民信服、并赖以为生。和谐之美,是泱泱大国求不来的天赋。做一个好人 ,是在现实社会挣扎的个体最无望的奢求。
就像《Vincent》里唱的那般,但世界远不及你美好。
篇5: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一个流俗的片名翻译,耽误了我两年时间!就像国人顺理成章的认为宝莱坞山寨美国好莱坞那样,在片名翻译上也模仿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的影片《两傻大闹好莱坞》将本片顺理成章的翻译为坑爸的《三傻大闹宝莱坞》。正是这样的片名一直让我对本片提不起兴趣,拒绝了几次好友的推荐。感谢有这样一个无聊的夜晚,点开本片从而避免一部经典好片的错失。接近三个小时片长的有歌有舞地道的印度电影看的我酣畅淋漓,看完本片有种当年看《阿甘正传》热血沸腾的感觉,不同的是阿甘是低智商的胜利,兰彻是高智商的胜利;而他们都值得我们脱了裤子说一句“尊敬的阁下,您太伟大了,请接受我们谦卑的供奉。”
有深度的喜剧让这个夜晚不眠,兰彻、拉度、兰乔三位大学生大闹的不是宝莱坞而是印度最高学府皇家工程学院。三个人并不傻――如果傻是精英的代名词的话,我就不反对称他们为傻瓜。而兰彻大闹的其实何止是皇家学院,而是整个教育思维、整个印度传统社会。作为全球高端人才培训国家,印度在电子信息软件产业算是世界级的领跑者,然而本片却对整个印度的教育思维提出了挑战,机械的如同我朝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只会逼迫更多的学生选择上吊、跳楼和从火车上摔下来,这点对经历过高考的人都应该有切身的体会。
拉度和兰乔都是“被工程师”的牺牲者,驱赶他们的力量有时候是自己家专制的父亲;有时候是父亲有病、姐姐嫁不出去的贫困家庭背景;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们或多或少对这些压力做出妥协。拉度和兰乔在兰彻的帮助下成功的追寻自己的兴趣爱好,即使收入不多但是会感到幸福,作为对本专业依然没有一丝热爱正处于人生路口的大四学生,看到拉度的这番表白,几乎让我热泪盈眶。
中规中矩的“消音器”和兰彻的十年较量,是一种不错的'对比。只要有兰彻在学校,消音器只能是千年老二。兰彻和消音器代表了学校里两种常见的对比力量,一种是消音器这样能够把书上机械的概念完整表达出来的三好学生,另一种就是兰彻这样能用自己的想法从实用的角度概括出机械的概念的问题学生。这两种状况的结果是消音器会被老师赞赏,兰彻会被赶出教室。十年之后,消音器是成功的――兰博基尼跑车、超大的房子、公司的副总裁……而兰彻同样成功,导演用望杜的成功能够压之消音器的成功的方式,表达出兴趣自由和热爱引导成功的完胜。对教条的教育思维提出了有力挑战,这种挑战并不是推翻式的,影片同样承认三好学生式的古板教育也能成功,只是成功的程度和成功者的心态不同。
另外针对大家对这部电影过分的推崇想要说的是,印度宝莱坞每年盛产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影片,在这一堆影片中难得出现这样有深度的喜剧,即使对本片无比狂热,我也只是对印度电影刮目相看而已。用这样一部影片去拔高整个印度电影并讥笑国产电影的做法并不地道。本片故事依然存有观众熟悉的不足,在电影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想大家都已经知道兰彻就是科学家望杜,当然这种不足并不影响剧情。
篇6: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如果你承认你有过所谓的“理想”,那么《三傻大闹宝莱坞》有可能会将你所有有关“理想”的概念都彻底打翻,甚至让你痛悔过往的人生原来竟是虚度。“圣人”兰乔如信手拈花般道出一个又一个有关人生的全新理念,振聋发聩,醍醐灌顶,甚至能让心有所感的人泪流满面,唏嘘不已,然而回头面对现实,我等依然只有望洋兴叹,徒唤奈何。
一看此片悔终生
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我最悔恨的是那些曾经引以为傲的青春岁月和金色年华几乎完全是谬误几乎处处都被绑架,其实兰乔所说的道理人人都懂,只是可能从来没有如影片这样以寓教于乐的形式陈述得令人印象深刻感慨不已。我们上学工作,我们恋爱生活,世俗的观念从小就告诉我们要去争取那些所谓的最好的和最棒的,我们为了考试7: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三傻大闹宝莱坞》,起初刚听到这部电影的名字的时候,我感觉这无非就是一部搞笑的电影。但看完影片后,它给我留下更多的是感动与激励,让我明白了该如何对待朋友,在应对未来的时候该用什么态度,在应对迷茫的时候就应如何应对。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两个好朋友拉杜和法兰在去寻找另一个失散已久的兄弟兰乔的途中遇到的种种意想不到的事情。透过倒叙的方法,影片重现了他们三人在皇家工程学院学习时的点点滴滴。主角兰乔不随波逐流,用他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用智慧打破学院死记硬背的学习风气,帮忙两个好朋友追逐自己的梦想。他那乐观的态度、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机智的表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财富,我们确实就应好好珍惜。当拉杜的父亲病危时,兰乔第一时间赶到了拉杜家。在交通不便的状况下,兰乔用电动车及时地把他送到医院抢救,挽回了拉杜父亲的生命,蘸屠杜一齐陪在他父亲身边。“考试多的是,而老爸只有一个!放心,只要邮政局长还在那里我们就不会走,不用怕!”“谢谢哥们!”,看着他们相拥在一齐,听着这些的话语,我眼中的泪水在不停地打转,自己有了一种心灵上的震动,心与心似乎在电影中找到了平衡点。他们之间的纯真的友谊,深深地打动着我,让我感受到了友谊的宝贵。是朋友,陪我们走过了艰难的时刻,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乐趣。所以,我们就应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珍惜每一份感动。
执著地做自己感兴趣的、有好处的事情,追逐自己的梦想,你的生活将是快乐的。“明白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明白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法兰从小就梦想着做一名摄影师,但迫于家里压力而上工程学校,梦想一向只是埋在心里,所以他活得很痛苦。在兰乔的鼓励下,他最后勇敢地向父亲坦白了自己的想法,执著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最终,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摄影家。兰乔一向追求着自己的机械梦,他快乐着,并最终成为了印度闻名的工程师。想想当今的我们,许多人都感觉到迷茫,感到无聊,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什么呢?我们当初的梦想呢?寻找我们的梦想,并执著的追求吧!只有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人生才有好处,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功夫不负有心人,终有一天我们的梦想会实现的!
兰乔有一句口头禅:Alliswell(一切顺利)。这是一种乐观的态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用乐观用心向上的心态去应对,这样我们离成功会更近一些。其实我们的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一切顺利”。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出去工作,我们面临的压力都是很大的,如何在这竞争中快乐的生活呢?这就需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支撑。或许“Alliswell”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它至少给了我们应对问题的勇气!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不穿裤子跟着你跑。”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朝气蓬勃,不要再迷茫了,乐观地应对生活吧!让我们珍惜朋友,追逐梦想,追求卓越,相信成功会来敲响我们的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