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推荐14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2: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的

       使学生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小数。

       教具准备: 幻灯、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0.2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0.15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0.008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2、0.4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07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138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二、新课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谁能举出一些小数的例子?

       (0.2 0.05 0.005 0.01……)

       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0)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小数吗?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1.5 40.6 3.134 6.8……)

       这些小数的小数点的左边还是0吗?

       观察一下: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

       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

       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边回答边在黑板上板书整数数位顺序表。

       接着提问:0.2表示什么?(表示两个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5表示什么?(表示百分之五,有五个百分之一)百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06表示千分之六,有六个千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

       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等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那个?

       多少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

       多少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

       这些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0)

       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一样的,因此,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整数部分的右边,向整数一样计数。

       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 ,整数个位的右边应该是什么位?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十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百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呢?再往下还有万份位、十万份位等,所以我们在数位表上用……

       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

       指出345.679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

       再指出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是多少?

       2、教学小数的读法

       出示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

       问: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

       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

       强调: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完成做一做:读出下面小数

       3、教学小数的写法

       (1)例3: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到21,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

       你会写出上面这段话中的小数吗?

       (2)做一做: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 五点零六 十点零零二

       三百点七一 零点零一四 十五点五零三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0.9里面有( )个0.

       0.07里面有( )个0.0

       4个( )是0.04

       2、小数点右边3:四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复习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

       2.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3.结合练习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教学关键:以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位顺序表

       1.让学生回忆一下亿以内数的数位,并指名同学背诵。

       2.在黑板上挂数位顺序表,问:你们还记得如何分级吗?

       生:从个位到千位为个级,万位到千万位为万级。

       3.师:个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万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亿级表示有几个什么?

       4.师:我们还知道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5.讲评练习有关这方面的练习。

       二、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那么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4:四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 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 ”,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

       54 46= 60×2=

       198÷49= 50 30=

       38×79= 201 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3.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三、练习

       做一做。练习30页的5: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学生复习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栽了蒜苗,还记录了它在15天内生长情况的数据,昨天,大家把自己栽种蒜苗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制成条形统计图,举在手里,展示一下。

       展示一学生的条形统计图

       生汇报图中数据

       2.提出问题,学生探究作图

       师:如果我们还想了解它从6: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针对本节课题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我是这样设计的。

       1. 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通过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分类思想”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思想。我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是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首先,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建立直观表象。然后丰富拓展,归纳1万多的近似数在什么情况下是1万,在什么情况下是2万。理解“四舍”和“五入”规定的合理性,了解“四舍五入”法的道理。

       3. 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同桌合作学习:在本环节中,直接选择一个大一点的六位数,既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加深了数学理解,又在同桌合作突破难点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合作学习的能力。二是集体学习:探究把233482“四舍五入”到不同数位的近似数,归纳推理得出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4. 练习巩固,个性化讲解促进个别化指导。从数的分类和求近似数两个方面进行练习巩固,并通过个别指导,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逐步清晰所学知识,最终形成技能,促进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材分析:

       “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7: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内容:

       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定位: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能掌握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猜想、验证、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渗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思想,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材料,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3.72是由( )个一,( )个十分之一和( )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2、0.48是( )个0.01, 0. 62是( )个0.0

       3、在小数中,以小数点为界,前面是( )部分,后面是 ( )部分。

       4、小数点右边8: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丰富面积单位的量感。

       2、借助问题情景,合作探究平方米与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进一步丰富1平方千米的量感。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常用的面积单位的梳理过程,自主建构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初步提高整理归纳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1、丰富1平方千米的量感,掌握常用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2、理解常用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阶段

       1、感受平方千米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学校大吗?我们泗泾镇大吗?那么松江区呢?这些区域用我们新学的面积单位km2 来表示,是多少呢?请看大屏幕:(出示)

       我们美丽的校园占地面积约0.03平方千米。

       我们家园——泗泾镇占地面积约24.2平方千米。

       我们的松江区总面积约604平方千米。

       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平方千米常用在什么样的区域?(对比,交流)

       小结:平方千米常用来表示面积大的区域。

       [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展开,通过“区域大”但表示的“数字小”这一强烈对比,丰富平方千米的量感]

       2、感知常用的小面积单位

       我们还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谁能从大到小说出来呢?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让我们用手势来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吧!1km2能用手势来表示吗?(不能)为什么?(1km2太大)

       板书

       km2 1 m2=100dm2 1 dm2=100cm2 [通过记忆性口答与形象的手势感知,双重复习所学面积单位,再现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

       3、感知练习

       同学们对面积单位的量感不错,就让我们打开课本P23页,完成9: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导,通过收集面积单位,自然引入本课,并使学生在复习以前所学的过程中自然引导到本节课所学内容,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学,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本节课教学中,全课基本上以学生自己为主导,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空间,使学生畅所欲言。并抓住时机,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我国的地大物博,树立以祖国为荣的思想感情。

       二、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本节课的教学中,能尽量为学生说、想、做创造恰当的氛围,创设必要的情景、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自觉参与、乐于参与,老师只是作为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的引导者、归纳者,使学生在放飞自己的思想的同时,能够及时总结归纳出本课所需掌握的重、难点。

       三、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教学中,通过课前收集,课中练习等内容,尤其是练习的设计,都尽量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在“用数学”中“学数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0: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 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课时分配

       大数的认识:

       三位数乘两位数: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角的度量: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总复习:

1: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掌握数位顺序表。

       2.结合现实情境,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3.在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大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教学难点:体会“位值”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一)读一读下面的信息

       1.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读信息。

       2.师:这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万以内的数,对万以内的数你都知道什么?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说,如:计数单位、数位、读写法、大小比较等。

       3.课件出示:

       (1)师: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师:把这些数与刚才的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二)点明课题

       (1)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比万大的数?

       (2)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比万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亿以内的数。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1.认识“十万”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计数单位“万”,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0?

       (2)师:如果再拨一颗珠子,是几万?(2万)再拨下去呢……

       (3)师:9万再加一万是几万?万位满十,怎么办?(万位满10,要向前一位进1)这里的一颗珠子表示多少?(十万)

       (4)师:根据刚才拨珠的过程想一想,万和十万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

       (5)师:十万有多大?(课件演示:小正方体由一→十→百→千→万→十万的变化过程)

       2.认识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

       (1)师:十万比万大,10个一万是十万,那还有比十万大的计数单位吗?是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两人合作研究。

       (2)学生两人一组研究。

       (3)汇报,学生可以继续用计数器数,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最终得出: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归纳“十进关系”

       (1)师: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师:读一读(从10个一是十,到10个一千万是一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整理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数级,体会“位值”的含义

       1.认识数位

       (1)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计数单位?万和千万可以换下位置吗?为什么?

       (2)师: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

       (3)说一说每个计数单位所对应的数位是什么。

       2.认识数级

       (1)读一读这些数位(有意识的领着学生四个一停顿),你有什么发现?

       (2)师:我国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分成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就是个级,那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呢?(万级)亿位在哪一级?(亿级)

       3.体会“位值”的含义

       (1)师:北京有19612368人,在这个数中,有两个6,这两个6分别表示什么?(左边的6表示6个十万,右边的6表示6个十)

       (2)师:都是6,为什么表示的意义却不同?

       (3)师: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4)师:这个数含有几个数级?万级上是几?表示什么?个级上是几?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教材第8页第1、2题

       四、感受一亿的大小

       1.师:我们感受了十万的大小,那一亿到底有多大?

       2.画点体验:

       (1)如果给你1分钟的时间,猜猜你能画几个点?

       (2)计时体验

       (3)说说你画了几个点?

       (4)估一估,算一算:画一亿个点需要多长时间?

2: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知道我们夷陵区有多少人吗?下面是某地区1985~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并把相关数据制成了复式统计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自主探究。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3.合作交流。

       (1)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4)独立完成例题后的第(1)~(3)题,第(4)题全班交流。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第101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3.补充练习。

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4、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策略: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复习各知识点和重难点,然后通过练习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三、练习内容

       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 30050082( ) 3960400000( ) 7000700070( ) 700300009( ) 2674000( ) 315400000( ) 50708000000( )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 )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

       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 )

       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

       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

       80000( ) 9000000( ) 47000000( ) 20000( )

       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325600000000( ) 48000000000( )

       5、求近似数

       (1)16483520 9528641 799000 380800 8396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709546312 983536478 89970804758(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大小

       1650010○16500100 350020○530020 2509200○2509000 6309607○670630

       7、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

       (1)最大的数

       (2)最小的数

       (3)一个0都不读的数

       (4)只读出一个0的数

       (5)要读出2个0的数

       (6)约等于3亿的数 7)约等于10亿的数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1、2、3

       板书设计:

       大数的认识总复习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4: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验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公顷、平方分米的含义。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体会1公顷、1平方分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出示教学目标

       是师生共同读出目标,确立本节课的重点

       三、教师精讲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知道小明搬了新家。今天,小明高兴的邀请小朋友们到他的新家参观。点击课件:出示情境图

       2、看,他们现在来到了哪儿?

       3、观察画面,你发现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4、带着这么多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公顷的世界。

       (二)认识公顷、感受大小

       ⑴、体育课上100米大家都跑过吗?你能想象100米有多长吗?

       ⑵、如果用4条100米的跑道围成一个正方形,你能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吗?⑶、小结:在数学中,我们把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规定为1公顷,通过计算我们又知道,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00平方米,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

       那么,你能体会这样1公顷的大小吗?

       课前,我们分组请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了一个正方形,这样围城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⑵ 大家都围过像照片上这样的正方形,你能体会这100平方米的大小吗?

       ⑶ 要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才能拼成10000平方米呢?

       ⑷ 100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现在你能想象出1公顷的大小吗?

       3、生活中感受1公顷

       如果大家还不能体会1公顷的大小,那么让我们走进生活中,去找一找1公 顷,再来体会1公顷的大小。

       ①问:你看出这是哪了吗?4、认识平方千米

       ⑴我们认识了1公顷有多大,还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

       ⑵小结: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可以写成1km2。

       1平方千米=100公顷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导语:不知不觉,大家把所带的问题都解决了,不但认识了1公顷有多大,还认识了平方千米,让我们一起来用这些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出了这样的几道题,你能帮他填一填吗?

       2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3平方千米=( ) 公顷 90000公顷=( )平方千米

       四、出示达标题

       五、课后拓展、巩固应用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认识了几个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六、作业布置

       课后,请你调查一下,你所居住的地方占地面积以及位桥镇的占地面积,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