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五册《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本册课本仍然采用“分流识字”的方法安排生字,共有生字550个,其中要求会写的300个,其他的只要求认识,不作考核要求。
本册课文篇幅短小,语言规范,便于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说话等训练。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继续培养语感,并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书写,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习写字的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复习巩固所学生字新词,也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好基础。四是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等。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小练笔。
三、教学目标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掌握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养成认真完成作业和查字典的习惯。
2、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认识隔音符号。
3、能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4、能在观察图和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通顺的话。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度课文。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借助字典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四、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大部分同学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他们聪明好学,。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同学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头脑不够聪明,反映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后进生的学习,使他们逐步赶上大部队。
五、爱国主义教学结合点
1、《庐山的云雾》、《锡林郭勒大草原》等课文,描绘了我国大好河山的秀丽风光,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珍贵的教科书》、《群众也在淋雨》两篇课文,热情讴歌了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伟大品格,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习他们的伟大品格。
3、《电脑棋手》、《走马灯的奥秘》主要培养学生细观察、勤思考、多动手,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品质。
六、教学措施
1、继续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继续加强识字教学,坚持在语言环境识字。重视写字的指导,提高学生写字的技能。培养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能力。
3、充分利用插图,各种文字材料,各项作业,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
4、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借助字典独立识字、阅读的能力。
5、知道学生用好《课外阅读补充材料》等课外书籍,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量,不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6、要十分重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为学生的作文起步打好基础。
篇3:《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北大荒的秋天》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文章共有六个小节。先写了秋天的到来,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的景色美丽,习作。
篇4:《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写景抒情的散文体课文。以饱满的情感、鲜活灵秀的文字、描绘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秋天,展示了北大荒人辛勤耕耘的成果,表达了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其中2至4自然段为课文的5:《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6:《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方法: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本课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4段。
。
作业
读一读7:《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8:《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景与丰收的喜悦;
2、掌握生字词,体会一些比喻句、拟人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9:《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文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北大荒美丽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和字里行间的赞美之情,并熟读成诵。
2、学习类似的文章,如《可爱的草塘》等细细品读,或到室外去亲身感受一下秋天的气息。
板书设计
5、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 一碧如洗
小河 清澈见底
原野 热闹非凡
物产 丰富
0:《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以饱满的感情和浓郁的色彩,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3.学习新课文,“北大荒的秋天”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看“荒”这个字型,你能猜猜这个字的意思吗?(荒芜,荒凉,什么都没有)那北大荒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荒凉的地方,美丽的地方)正确,这不是矛盾了吗?
过去的北大荒确实是一个荒凉贫穷的地方,但是生活在这里的人,辛勤劳作,默默付出,如今的北大荒变成什么样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感受,北大荒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师范读)(美)
2、你自己去读一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不要急,多读几遍。(学生自读课文)
3、1)、课文中的这些生字词你会读吗?
出示生字词
抖动大豆燃烧顿时
摇铃山岭明镜波纹
锦缎演唱白茫茫转眼间
学生自读,指名读,集体纠正,开火车读
2)同学们,有两个词语都有变化快,时间短的意思,你知道是哪两个词语吗?(顿时、转眼间)
3)“锦缎”你理解吗?(出示图片)锦缎是一种布料,它是用蚕丝做的,绣上美丽图案,摸起来光滑舒适,书上哪里提到锦缎呢?它指的是什么?(流云)这就叫作打比方,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找文中还有哪些打比方的句子,看谁找的快!
4)这里还有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自己读读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银灰血红橘黄金黄(像金子一样黄)雪白、碧绿、乌黑、桃红、火红、天蓝
4、同学们生字词读熟了课文一定读得更好,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北大荒的美呢?(学生自读并思考)
板书:自然风光(天空小河原野)
物产丰富
三、精读课文1-2小节
1、出示讲读课文。文章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文章共有六个自然段。先写了北大荒秋天的到来,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丽,和“北大荒”有关的课文,(板书:北大荒的秋天)
二.检查字词、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几缕 橘黄 绛紫 顿时 漾起 豆荚 脸庞 榛树 转眼间
2.北大荒的秋天究竟是怎样的呢?课文中用了一句话来概括的?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3.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美景?
(板书:原野、天空、小河)
三.理解课文,感悟意境。
(一)原野之美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2.这段话中哪个词能概括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特点?(板书:热闹非凡)
原野热闹非凡,到底热闹在哪呢?你们听到声音了吗?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这几句话,能从课文中“听”到声音吗?
3.交流:你读到声音了吗?
(1)大豆已经长出了豆荚,还发出声音,这说明——豆荚已经成熟了。难怪这里的人们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秋天,(大豆摇铃千里金。)
(2)挺拔的高粱,它们乐呵呵地在演唱。
大豆会欢笑,高粱会演唱,这是把它们当作人来写。
4.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1)看到那么美的榛树,人们的心情怎样?
(2)(高兴、激动、兴奋)这种高兴快乐到了极点就说心也燃烧起来了。
5.真不愧是“北大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二)天空之美
1.一来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儿的“天空”,天空美在哪?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2.天空的颜色不断发生着变化:
(1)“一碧如洗”——天空一片碧蓝好像洗过一样。
(2)“银灰、橘黄、血红”——流云的颜色 这三个词的样子,前一个字代表一样东西,后一个字表示颜色。
3.这么多的颜色,书上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五彩斑斓。这么美的流云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4.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那似锦的流云,出示图片。
(三)小河之美
1.静之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动之美
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3、小鱼、小河,一动一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他们在一起是那么和谐。
五.拓展延伸
1、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美。
2、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去发现美。
3、让我们的用自己双眼发现了美,用我们的自己双手创造美。
板书设计:
天空 一碧如洗
北大荒的秋天 小河 清澈见底 景美
原野 热闹非凡
大豆摇铃千里金 物丰
5:《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备注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 学 过 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 绛紫 透明 波纹 燃烧 山岭 荡起 北大荒 一碧如洗 清澈 见底 几缕
自由读。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3、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
师生共同评议。
4、回答问题。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三、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组词:
先( ) 火( ) 此( ) 冷( ) 文( )
洗( ) 灰( ) 紫( ) 岭( ) 纹( )
3、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备注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教 学 过 程
一、总领全课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北大荒的秋天》。
师: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啊?
师:出示“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指导:北大荒的美不是一般的美,你从什么字看出来?
“真”字,对呀,只要我们注意了这个字,就能读好这句话。
师:北大荒的秋天美在什么地方啊?
交流板书:天空、小河、原野
二、天空美
师:北大荒的天空怎么样?
出示:一碧如洗,什么是碧?碧就是碧蓝。
一碧如洗就是?(天空碧蓝碧蓝的,像是用清水洗过一样。)
朗读体会天空的一碧如洗。
师:北大荒的天空,只有在傍晚时分,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怎么样呢?请你轻轻地读这个句子。
出示流云的句子
师:你觉得这些流云怎么样呢?从哪儿看出来?
讲读两个重点:
(一) 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
要求读的时候,一边读一边想象颜色的鲜艳和美丽。
这四个词组连在一起的时候,要有起伏。
(二) 锦缎
师:把这些流云比作锦缎,真美啊!
1、什么叫锦缎?色彩很鲜艳、上面有花纹的很漂亮的绸缎。
2、这锦缎上面有什么?
指挥齐读“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
锦缎上就这些颜色吗?其实何止这些呢?也许还有……也许还有……(金黄、茄紫、杏黄、玫瑰红……)
这么多的颜色既多又美,就叫做“五彩斑斓”
师:多美的锦缎呀!齐读,体会。
3、这锦缎是谁的?(美丽的仙女)
师:那更是无与伦比,再读。
4、这锦缎在仙女的手里还在不停地……?(抖动)
师:多么轻盈、多么飘逸、多么瑰丽、多么神奇,再读
5、怪不得人们忍不住赞叹“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6、总结:这北大荒的天空白天天空一碧如洗,到了傍晚,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瑰丽的画卷!拿起书,齐读第二小节,音乐起(班得瑞的仙境)
三、小河美
师:在这美丽的天空下流淌着一条小河。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赶快把描写小河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师:指名读,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出示
交流点出清澈见底,蓝绸子
理解蓝绸子,看,书上,就是这条蓝绸子,光光的,滑滑的,长长的,他就是小河。这小河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看,它多么像一幅画,谁来读小河,读得清清的,谁来读小河,读得静静的。
师:这时,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了,(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引读,两遍。
师:如果刚才的蓝绸子是一种静态美,那么现在的漾起波纹则是一种动态美。小鱼的出现让小河显得更有生气。
四、原野美
师:北大荒的天空、小河是一种自然风光美,那么北大荒的原野又是一种独特的美。
师:瞧!原野热闹非凡,对比读热闹、热闹非凡,理解非凡,就是不同寻常,超出一般的。热闹非凡就不同寻常的热闹。
师:围绕了热闹非凡, 写了那些景物?在书 上把这些景物圈出来。
交流板书:大豆、高粱、榛树叶子
师:大豆怎么样?出示大豆,谁来读。
点拨:谁来读得更开怀一些,放声大笑的感觉。他们什么笑?(丰收)原来这是因为丰收的喜悦的笑。谁再来读。
师:高粱怎么样?,出示高粱,谁来读?
点拨:他们在唱什么?师:这是丰收的歌声
总结以上两样景物:大豆会笑,高粱会唱,这些都是把植物当成人来写,这叫做拟人的手法,如果,我们运用在作文中就会让显得生动、有趣。
师:(引读)榛树叶子怎么样呢?燃烧了人们一颗怎样的心?
(因为丰收而激动、喜悦的心……)
深化:明明是哗啦拉的豆荚声,为什么会笑?
明明是高粱,为什么会唱?
明明是火红的榛树叶子,为什么会点燃人们火热的心?交流总结:其实,不是豆荚在笑,高粱在唱,而是人们在 笑,人们在唱。
师:同学们,在原野上有很多热闹的声音,听,到处是歌声、笑声;你们看到了吗?有大豆的金黄金黄,有高粱的黑红黑红,有榛树叶子的火红火红,他们都在向人们展示着成熟的美;你们感受到了吗?人们因为原野丰收而一片欢欣鼓舞、喜气洋洋的景象。齐读,体会。
师:这里大豆、高粱、榛树叶子都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那这一句就是中心句。
出示填空,指导背诵
深化:原野这么热闹,他的美不同于天空、小河,你觉得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美?(劳动创造的美)
五,总结板书
5 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 一碧如洗
小河 清澈见底 美
原野 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