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书籍推荐(推荐5篇)

儿童心理学书籍推荐

       儿童心理学书籍推荐

       1、《艺术与视知觉》

       这本书是基于格式塔心理学而作,里面的案例都是通过大量实验得出,有很强的可靠性,它主要是讲视觉艺术,不单纯是讲儿童心理学的,但里面关于儿童视觉思维这些章节的描写分析和大量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实验,都是儿童心理学中儿童视觉思维不可少的。其中包括不同年龄层的儿童会以怎么样不同的方法看待透视问题,用什么方法通过图形描绘自己所看到的事物等等。如果有要研究儿童心理学的,千万不要错过里面的精彩内容。

       2、《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是皮亚杰和英海尔德合写的一部重要著作。在本书中,从“发生认识论”出发,系统地考察和研究了儿童的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把这一过程分为感知――运动、运算和前青年期三大连续的阶段。对每一阶段中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内部的和外部的因素,都做了认真的分析,并有大量详实的感性实验材料进行论证,同时,也在自己的观点的阐述中指出了传统观念的偏颇。由于本书存在着许多比较抽象、艰涩的名词,因此给阅读本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全书的观点非常鲜明,文字也相当简练。本书分六章,包括二十四节,共十万多字。于1966年用法文出版,1969年被译成英文。1980年由吴福元译成中文,商务印书馆出版。

       儿童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1、多动

       儿童的心理行为可以表现在儿童的行为上,有些儿童出现“多动症”。主要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受到严重影响等几个方面。

       2、焦虑

       指突如其来的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这类儿童陌生环境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闹不停,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3、恐怖和失眠

       恐怖表现在对某些事物或情景产生惧怕和逃离的心情,如怕打雷闪电,极度紧张,抱头乱窜。儿童对于一些没有危险或基本没有危险的东西也感到害怕,而且这种害怕十分突出,儿童由于恐怖而出现回避、退缩行为。失眠的孩子入睡困难,睡中不时惊醒、大声哭闹,甚至梦游四方,但白天回忆不起来,只觉得精力不足,情绪不稳。

       4、攻击

       这类孩子整日东奔西跑,经常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对美好的物品毫不爱惜,摔打成为癖好,表现出攻击性。

       5、恶劣的人际关系

       心理不健康的儿童一般没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往往由于个人心理不健康等原因,与人产生交流障碍。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缩现象,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

       儿童心理学研究法

       瓦龙关于儿童心理的研究方法独具特色,这些方法是:

       1、观察法

       瓦龙认为,儿童心理学从一开始就采用了观察法,并且正是依靠这个方法才取得成就的。观察法是反映客观的方法,但是也极易混入主观因素。为了全面而确切描写,观察时就要有所选择,同时也要使用“参考体系”,即那些能加以说明并和原有的知识经验体系相配合的现象。另外,他还要求观察者掌握一个重要的原则:方法要结合观点。只有正确的观点,才能保证正确的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2、实验法

       瓦龙认为,对3岁前的儿童不能使用实验法,因为实验法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观察法。为了便于观察而改变儿童生活的自然条件,会使儿童的心理发生不自然的变化,这样做毫无疑问是得不出正确的结果的。他认为在有的实验中,可以不改变对象而只改变观察的工具,这就是把观察法和自然法结合起来,即自然实验法。

       3、临床法

       瓦龙指出,临床法在处理病态心理的儿童时,可以根据结果来倒推原因;研究病态儿童的某种典型行为。就可能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或机能的发展速度。临床法有助于诊断发展不正常的儿童,预料他们能够适应哪些生活,并且在对正常发展的儿童的生活及教育指导上,具有重要意义。

       4、测验的统计法

       瓦龙认为数量上的统计虽然有局限性,但可以运用。在统计任何一个心理特征的数量时,不要为表面现象所迷惑,必须仔细观察。如果是进行智力测验,测验的目的是为了要把儿童智力发展的最高水平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利用统计法来补救测验法的不足,进行一些核对和校正。在瓦龙看来,测验和统计法对分析个别心理特征或许可以作出某些贡献,但对于综合地表现一个人的心理整体,则是无能为力的。

       应当指出,瓦龙的研究方法,其特色不在于方法本身,而在于统帅其方法的观点,即在运用研究方法时,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现实的不断形成的及其变化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客观现实的本质。因此,瓦龙坚决反对在研究儿童时与其周围环境相脱离,也反对A・比纳制定“发展的阶梯”,只从智力和单纯数量方面去研究儿童的做法。

篇2:经典的儿童心理学书籍推荐

       1.《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

       推荐理由:本书的王佳不仅是一位细心聪慧的职业妈妈,更是一位有着多年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的教育工,她通过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通过与孩子亲身相处的点点滴滴,以“轻松说道理、明确讲做法”的独特风格,用真实而细腻的文字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家长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每天懂点教子心理学,每天改变自己一点点,孩子就会每天优秀一点点。本书涉及的品格心理学、习惯心理学、沟通心理学、成长心理学、社交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七大主题框架,将帮助你洞察孩子的心理,有的放矢地给予切实有效的教子指导,全书不仅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可行的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

       2.《读懂孩子: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6-12岁)》

       推荐理由:本书边玉芳是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该书全面介绍6至12岁孩子各方面的成长特点、发展规律与相应的教子策略,书中涵盖了家长最关心、渴望了解的问题。例如,如何理解儿童期的孩子,如何帮助孩子在青春期快乐成长,如何做好亲子沟通,如何促进孩子高效学习等。

       3.《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

       :[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很多人了解阿德勒是通过他那本非常著名的《自卑与超越》,但他的这本关于儿童人格形成的书,更值得关心孩子人格形成的父母亲关注。

       阿德勒37岁出版《人的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提出人的生理缺陷会带来自卑感,自卑感如果无法补偿,就会产生精神疾病。在此基础上,他创建了个体心理学。

       每位父母在养育孩子时都会遇到种种问题,孩子害羞、孤僻、厌学、多动、爱闹事……这些问题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必然使父母亲感到困扰。阿德勒在这本书中对这些问题做出了详细的心理分析。阿德勒认为,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亲必须明确地认识到,培养孩子独立、自信、不畏困难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学习知识远不如学习如何生存更重要,而学习生存则应该以完善孩子的健全人格为核心。

       阿德勒认为,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是儿童教育的首要目的,积累知识提高智商是儿童教育的细枝末节。而想要合理地引导孩子的个人健全发育,需要了解儿童人格发展的特点。究竟孩子的天性、遗传在儿童成长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幼儿时期,儿童的人格是否就已经开始形成,这些内容,阿德勒在这本书中都给出了答案。每个关心自己孩子人格健全的父母,都应该从阿德勒的这本书中获得足够的经验与智慧。

       4.《童年的秘密》

       :[意] 玛丽亚·蒙台梭利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在中国大地上已经被广泛接受,很多家长把蒙氏教育法奉为圭臬。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蒙氏教育精神指引下,获得良好的教育和自由的成长环境。那么,这些父母亲们也就非常有必要读一读蒙台梭利关于儿童成长的名著《童年的秘密》。

       蒙氏教育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应该把孩子视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倡导以生活训练入手,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完善的人格;强调把握儿童成长的敏感期,借助敏感期的儿童心理特点,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蒙台梭利认为,培养儿童的人格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儿童成长中,最大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正常而普通的孩子。

       蒙台梭利的这些观点和主张,不仅是依靠逻辑推演,更多是建立在对儿童内心成长的观察与研究基础之上的。《童年的秘密》是她的研究心得。

       翻开这本书,就是尝试打开孩子童年秘密的宝库。蒙台梭利告诉父母亲,儿童成长有着内在驱动力和规律,儿童的成长不应该是以父母为主导的不断规训,而是需要引导孩子依靠自己独立的探索,自主成长。

       成人为了引导孩子成长,为他们提供的最重要的应该是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日常行为,对孩子的行动尽量少做限制和指导,让孩子自主成长,自我教育。

       为了说服更多父母认同这个理念,蒙台梭利在书中详细分析了儿童成长的特点和奥秘。因为精通医学、哲学、教育学、实验心理学和人类学,她得以获得多方面的理论和知识资源,全面深入地了解儿童成长的奥秘。

       儿童的内心到此藏着多少秘密,他们天赋的本能究竟有哪些,他们心理成长的敏感期经历着那些心理变化,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内心世界的建立到底有怎样的特点。蒙台梭利告诉父母亲,成人对孩子的教养如果没有足够的自我认识,很可能会成为儿童成长的阻碍,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儿童行为的约束可能会潜在影响儿童的成长。

       如何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人格,需要认真了解孩子在不同人生阶段成长的特性是怎样的,然后给他们空间和信任,更重要的是,父母亲需要向孩子学习,蒙台梭利在书中提出一个富有哲理性但似乎很矛盾的观点:“儿童是成人之父”。她用这个观点不断提醒为人父母者,我们需要在与孩子的关系中,为自己找到更合适的定位,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成长空间。

篇3:经典的儿童心理学书籍推荐

       1.《完整的成长——儿童生命的自我创造》

       :孙瑞雪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老师,是中国大陆最早传播并践行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教育工,被誉为“中国蒙台梭利4:经典的儿童心理学书籍推荐

       1.幼儿的感觉与意志

       :孙国华/唐钺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xx-9

       《幼儿的感觉与意志》被公认是5:好看的儿童心理学书籍排名

       1.婴儿心理学

       :王争艳,武萌,赵婧

       出版:浙江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20xx-12

       儿童青少年是人生起步的重要阶段,认识和理解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对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管理、自我成长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婴儿心理学》拟从两条路径建构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架构,呈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系、小学生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学;以问题主题为线索,关注当前及未来的热点问题,包括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前沿、处境不利儿童心理透视(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离异家庭儿童、贫困儿童)、特殊儿童心理透视(超常儿童、弱智儿童、聋哑儿童)、上网青少年心理透视。

       2.婴幼儿及其照料者

       :珍妮特·冈萨雷斯-米纳

       出版:商务印书馆 20xx-6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指定早教培训用书,基于40多年的幼教经验提出经验婴幼儿教育的十项原则。

       《婴幼儿及其照料者》是一本关于0~3岁儿童保育与教育的入门著作,突出展现了早教先驱玛格达• 格伯和艾米• 皮克勒基于尊重及回应的保育及教育理念。全书在教育理论及研究实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和实践知识,完全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婴幼儿教育背景。

       3.读懂孩子:学生心理学手册

       :让-吕克·艾伯特

       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20xx-3

       不要让问题困扰孩子的内心,让我们来引导他们的成长,但是如何做才为有效呢?学生的心理特征如何呢?本书详细地讲述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教学当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学校、家庭等周边环境是怎样对学生的心理,进而对学生的学业产生影响的;学校和家庭该怎样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最终目的,即让孩子在智力、社会能力、情感能力上得到最好的发展;以及学生学习的动力、为什么会有“差生”等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学层面的基础问题。本书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心理学知识通过案例深入浅出地娓娓析出。

       4.儿童发展心理学

       :Denise Boyd

       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0xx-3

       本书系统权威地讲解了儿童的发展。从生命之初的产前发育,一直到孩子的身体发育、知觉发育、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社会性发展、自我认知、性别角色、社会关系、儿童与家庭系统、家庭之外文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等等领域给予读者最详实权威的资讯。想要了解孩子各方面发展的是否正常,如何引导养育,才能给孩子最好的发育指导,本书都有详述和权威指导。

       5.谢弗 儿童心理学(精装修订版)

       :鲁道夫·谢弗

       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0xx-

       本书介绍和总结了关于儿童心理学的发现和成果,回答了近些年来家长、老师和社会都广泛关注的儿童成长方面的问题。儿童与成人相似但又不同,近些年关于儿童的研究话题历久弥新,本书通过客观的研究阐明了儿童发展的本质,语言浅显易懂、结构清晰完整。无论是选修心理学课程的学生,还是教育工,或是想知道“孩子为什么不高兴”的家长,都会发现这是一本非常实用有趣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