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毕业论文―信用衍生工具及其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共11篇)

完整毕业论文―信用衍生工具及其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

       近年来,无论是从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上在金融业和银行业所出现的一系列事件暴露出的现象,使得我们将风险管理提上了议事日程。比如上个世纪90年代的巴林银行倒闭、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等,这些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诺贝尔学奖得主罗伯特.默顿教授曾经说,资金的时间价值、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是金融的三大支柱。可见,风险管理在现代金融理论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信用风险是金融风险之一,就是因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本付息而给贷款人造成损失所产生的风险,它代表债权人承受损失的潜在可能性。而在传统意义上,只有当违约实际发生时,这种损失才会发生。所以,它又称为违约风险。在互换中,信用风险由二个构成部分,即期风险----代表头寸的即期逐日盯市价值,以及潜在风险----代表头寸的逐日盯市价值的未来变化。与金融风险之一的市场风险相比,信用风险有其自身特点。(1)其概率分布偏离正态,具有偏斜和肥尾的收益。(2)具有很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3)具有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4)其衡量比市场风险困难的多。信用风险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对其管理的困难性,因此有着不同于市场风险管理的性质与特点,并随着整个风险管理领域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变化。

       随着风险管理这一领域的发展和变化,信用衍生产品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为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了一种更系统化的评估和转移信用风险的方法,从而给它们带来更多潜在收益。正如《欧洲货币》写道:“信用衍生产品的潜在用途如此广泛,它在规模和地位上最终将超过所有其它的衍生产品。”ISDA给它的定义为一种使信用风险从其它风险类型中分离出来的各种工具和技术的统称。它的主要形式有:总收益互换,信用违约互换,信用联系票据和信用差价期权等。信用衍生产品的产生为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新工具,因而对金融风险管理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分析信用风险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对象之后,总结了传统的信用风险的管理方法。然后,本文系统分析了信用衍生工具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其应用,并对信用衍生工具的监管问题和管理中国市场中的信用风险做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信用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 信用衍生工具 风险管理

       Credit Derivativ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no matter from microcosmic level or the macroscopic level in financial and banking on a series of events that appear, make our exposed to risk management put on the agenda. Like the 1990s of bahrain Banks failed, and Mexican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these for us was a wake-up call. The Nobel learn prize winner Robert. Prof merton once said, the time value of capital, asset pricing and risk management is the three pillar financial. Visible, risk management in modern financial theory to a prominent role.

       Credit risk is one of the financial risk, it is because of the borrower can not give lenders excludes the schedule of the risk of losses, it produced representing creditors bear loss potential. And in the traditional sense, only when the default actual occurs, this loss occurs. So, it's also called the default risk. In exchange, credit risk, sight by two part at risk - represents positions at the value and daily, the potential risks - represents positions at the future of municipal value on a daily basis change. And one of the financial risk, credit risk than the market risk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1) its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deviation normal, have skewed and fat tail benefits. (2) has obviously not systemic risk characteristics. (3) has the obvious information asymmetry phenomenon. (4) the measure was more difficult than market risk. 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credit risk on its management determines the difficulty of market, so different from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isk management, an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isk management field constantly changing.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field and change, credit derivatives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its occurrence for Bank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provide a more systematic evaluation and the transfer of credit risk, which give them the way bring more potential gains. As the European currency

       mean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credit risk and influence, summarizes the object after the traditional credit risk management methods. Then,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redit derivatives, class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redit derivatives regul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redit risk in the Chinese market made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We present the reasons which result in credit risk, and the objects which affected. Then we summarize the variety of traditional methods for managing credit risk. Finally, we systemic analysis the rationale, categor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redit derivatives. At last, we examines the risks and regulatory issues associated with credit derivatives. We also make a discussion about the using of credit derivatives in China financial market.

       Key words: credit risk derivative security credit derivative risk management

       目 录

       论文总页数:14页

       1 引言.......................................................................

       2 信用风险的产生、测量与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

       2.1 信用风险的产生 .........................................................

       2.2 信用风险对金融参与方的影响 ............................................. 2

       2.2.1 对债券发行者的影响 ................................................. 2

       2.2.2 对债券投资者的影响 ................................................. 3

       2.2.3 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 3

       2.3 信用风险的传统管理方法 ................................................. 3

       2.3.1 贷款审查标准化和贷款对象分散化 ..................................... 3

       2.3.2 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 ............................................... 4

       3 常见的信用衍生工具 ......................................................... 4

       3.1 信用互换 ............................................................... 4

       3.1.1贷款组合互换 ....................................................... 5

       3.1.2 全部收益互换 ....................................................... 5

       3.2 信用期权 ............................................................... 6

       3.2.1 信用期权在回避平均信用风险贴水变动的风险中的运用 ................... 6

       3.2.2 信用期权在回避债券等级下降风险中的运用 ............................. 6

       3.2.3 信用违约互换 ....................................................... 7

       3.2.4 信用期权合约的对象 ................................................. 7

       3.3 信用关联票据 ........................................................... 7

       4 信用衍生工具的风险及其监管 ................................................. 8

       4.1 信用衍生工具的风险 ..................................................... 8

       4.1.1 操作风险(Operating risk) ........................................... 8

       4.1.2 交易对方风险(Counterparty risk) .................................. 8

       4.1.3 流动性风险(Liquidity risk) ....................................... 8

       4.1.4 法律风险(legal risk) ............................................. 8

       4.2 信用衍生工具风险的监管 ................................................. 8

       4.2.1 信用衍生工具的归类监管 ............................................. 9

       4.2.2 信用衍生工具的资本保证金要求 ....................................... 9

       5 中国应用信用衍生工具的信用风险管理 ......................................... 9

       结 论 .................................................................... 10

       参考文献 .................................................................... 1

       致 谢 .................................................................... 13

       声 明 .................................................................... 14

       1 引言

       信用风险(Credit Risk)是银行贷款或投资债券中发生的一种风险,也即为借款者违约的风险。在过去的数年中,利用新的金融工具管理信用风险的信用衍生工具(Credit Derivatives)发展迅速。适当利用信用衍生工具可以减少投资者的信用风险。业内人士估计,信用衍生市场发展不过数年,在95年全球就有了200亿美元的交易量。

       信用衍生工具或称信用衍生物与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是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其意指买卖双方,一方利用缴付权利金,将信用风险转让给另一方。信用衍生产品是用来分离和转移信用风险的各种工具和技术的统称,发展历程才十年,但在全球发展得如此迅速且日趋成熟,比较有代表性的信用衍生产品主要有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互换、信用联系票据和信用利差期权等四种。信用衍生产品具有分散信用风险、增强资产流动性、提高资本回报率、扩大金融市场规模与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等五个方面的功效,但其功效的发挥也面临着障碍,未来的发展相应将出现新的变化。目前在我国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还是空白,但利用信用衍生产品将有助于缓解银行业出现的“惜贷”、化解金融不良资产以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显然信用衍生产品在我国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正因如此,对信用衍生品的研究,将为我国带来巨大的利益。拥有着巨大应用潜力的信用衍生工具的发展以及不断地成熟,信用衍生工具将会是以后中国信用市场的主流。

       本文系统分析了信用衍生工具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应用。2:信用衍生工具及其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信用衍生工具及其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信用风险是银行贷款或投资债券中发生的借款者违约的风险。本文在分析信用风险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对象之后,总结了传统的信用风险的管理方法。然后,本文系统分析了信用衍生工具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其应用,并对信用衍生工具的监管问题和管理中国市场中的信用风险做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信用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  信用衍生工具

       1引言

       信用风险(Credit Risk)是银行贷款或投资债券中发生的一种风险,也即为借款者违约的风险。在过去的数年中,利用新的金融工具管理信用风险的信用衍生工具(Credit Derivatives)发展迅速。适当利用信用衍生工具可以减少投资者的信用风险。业内人士估计,信用衍生市场发展不过数年,在95年全球就有了200亿美元的交易量[2]。

       本文系统分析了信用衍生工具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应用。3:金融衍生工具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金融衍生工具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提要]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推进加大了利率波动的幅度和频率,利率风险也进而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但以缺口管理为主的表内管理方法,只能应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不匹配而带来的重新定价风险,因而需要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对这些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以达到规避利率风险的目的。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利率风险;金融衍生工具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9月29日 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日趋明显。债券、股票价格,利率、汇率的剧烈波动,一些金融机构没有能力及时预知风险的发生而遭受到不必要的风险。其中,利率市场化就是影响商业银行风险的一个因素。我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建立。我国非居民小额存款利率的自主决定权得到进一步开放。 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分为以下四大类: 1、收益率风险。银行的收益率与利率形成一条确定的收益率曲线。当利率发生变化的时候收益率曲线也会随之变化,商业银行的收益也会变化。如果银行上调存款利率,导致债券价格下降,那么银行的收益将会降低。 2、选择权风险。在我国,无论是借款人还是还款人都有提前还款或者取款的权利,虽然要支付一笔费用,但是当利率波动的程度较大的时候,这部分费用相比于利息的损失或者收益要小,那么这部分利率风险就由银行来承担。 3、基差风险。我国利率市场化在不断推进,商业银行把LIBOR或者其他利率作为基准利率,从而满足业务的需要并与国际接轨。基准利率是随市场不断变化的,基差风险也随即变大。 4、重新定价风险。当利率下降,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情况下,负债的支出下降小于资产的收益的下降,商业银行收益会减少;反之亦然。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 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价格取决于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变动。首先,金融衍生工具构造具有复杂性。现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再衍生工具”更是把期货、期权和互换进行多样的组合;其交易成本较低。较低的交易成就能达到规避风险或者投机的目的,具有比较大的杠杆性。其设计十分灵活。金融衍生工具易多种组合,可以形成大量不同特征的金融产品;降低交易成本,利率期货的多空双向交易机制可以使商业银行无论在利率上升或者下降的时候都可以规避风险,避免了资金闲置的情况;它具有虚拟性。在信用制度膨胀的情况下,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会发生偏离甚至完全独立。 二、金融衍生工具控制利率风险的原理及应用 1、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利率协议一般以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作为参照利率。A=[P×(L-F)×D/B]/[1 L×D/B],其中,A为交付金额;P为远期利率协议中的本金;L为远期利率协议规定的参照利率,通常为LIBOR;F为远期利率协议中的协定利率;D为远期利率协定规定的期限天数;B为整年天数。 如每3个月买入3个月的远期利率协议,协议利率为7%,如果利率上升到7%,则储蓄贷款协会从远期利率协议中收到现金为24.75万美元。储蓄贷款协会只需筹集10000-24.57=9975.43万美元,储蓄贷款协会3个月到期支付的'利息为:9975.43×7%×90/360=174.57万美元,储蓄贷款协会支付的本息和为:9975.43 174.57=10150美元,储贷协会实际承担的利率为:150/10000×360/90=6%。虽然利率上升了,但是锁定了存款利率成本,控制了利率上升的风险。 2、利率期货。利率期货的操作原理是:运用其套期保值功能,对利率风险进行规避。规避利率风险,商业银行在预期利率要下降时,买进有关利率期货以确保收益进行多头套期保值;促进现货市场发展,利率期货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规避风险的手段,使商业银行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资产,提高债券二级市场的流动性。 3、利率期权。利率期权就是购买者拥有期权的选择权:在未来的某一时期内,选择是否执行双方在协议中规定的利率。当利率上升、证券价格下降的时候,如果商业银行持有卖出期权会从中获利,如果商业银行持有买入期权将会放弃此权利损失的只是期权费。 如果购买一笔合同期为一年,价格为88.50美元的债券卖出期权。如果一年后债券的价格下降到88.50美元以下,银行仍可按88.50美元出售债券,如果上升至88.50美元之上,则可以不卖出,而在现货市场上出售,从而回避利率风险。 4、利率互换。根据相对优势原理,筹资者在其具有优势的市场上筹措所需资金,通过利率互换的方式,来达到其增加收益或降低成本的目的。 下面结合数据分析,对利率互换业务进行探讨。假设某企业借入银行贷款建设配套设施。自起开始还本付息,每半年为一期,还款期至,共计30期。截至底己还款12期(6年),还款期尚有18期(9年),贷款本金余额6,359万美元。该笔贷款为浮动利率贷款,按照美元6月期LIBOR执行,还款方式为等额本息还款。已还款利率从4:浅谈影视音乐在影视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浅谈影视音乐在影视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摘 要:影视是艺术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产物,它综合了文学、音乐表演、绘画艺术等很多艺术种类,不但是听觉而且还是视觉的艺术.影视音乐伴随影视艺术的出现而出现,它是影视艺术的很重要的表现手法,影视音乐与画面很完美地融合为一体,展现出影视剧的艺术结构和美学赏析原则.影视音乐是影视艺术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影视艺术语言不可或缺的载体,在影视艺术中有很多种艺术之功能.

       关键词:影视音乐;艺术功能;影视艺术影视之中的音乐,是影视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当前所有影视之中,就找不到一部没有音乐的影视剧.很多大获成功的影视剧若没有音乐衬托,它的艺术感染力肯定会大大减弱.影视音乐与影视画面完美地融合为一体,展现出影视剧的艺术结构与美学赏析原则.影视音乐不但有音乐的共同点,还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对当今民众的社会文化生活有很重要影响,在影视中有极其重要的艺术价值,此种艺术作用大都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烘托背景氛围

       音乐能给影视的部分或者全部创造出某种特殊的氛围基调,进而强化视觉感官功效,强化影视画面之感染力.此种音乐不只是简要反复影视画面的内容,而且全身心地给影视创造某种气氛.此种烘托氛围的背景音乐对提升影视剧的艺术感染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此种音乐的烘托功能,包含有烘托环境氛围、烘托时代气息、烘托地域色彩、烘托民族特征等方面.

       (一) 烘托环境氛围

       音乐可给整部影视剧烘托某种整体的环境氛围.比如影片《城南旧事》.该影片通过小英子的眼睛见到社会上的一切来展现20世纪代京城南部的社会风貌,表现了林海音由这些小事的记忆中引发的一种“离我远去”的忧郁情感与思乡之情感.作曲家吕其明按照这部影片的'基调,选取20年代风行一时的校园歌曲《送别》给此部电影音乐做主旋律,且运用不常用的配器,仅仅用了弦乐队与抱笙等一些极具民族特色的乐器,用极其简单明了洗练的音乐语言,给整部电影烘托了某种无比惆怅的依依惜别之情感.音乐也能给影视剧的某一部分烘托创造氛围.给一部电影中的一个场景创造某种特殊环境的氛围:是热闹或是寂静,是繁荣或是极度萧条,是严肃或是激情四射,等等.

       (二) 烘托时代气息

       每一时期的音乐,不管是其内容、乐调、表演方式还是风行的乐器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影视音乐可按照影视剧的社会背景,选取当时那个年代的曲子或歌曲当做影视剧的主题音乐.与此同时,也可使用此种音乐为影视剧创造背景氛围,来起到烘托影视剧时代气息的作用.比如,展现中国古代著名水利专家李冰修建都江堰的电影《李冰》,就采用了中国古代名曲《梅花三弄》,很好地表现了一种古时氛围.展现新中国建立之初的电影,经常应用《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等音乐作主旋律.这些音乐都很好地展现了电影的时代印记.

       (三) 烘托地域色彩

       影视音乐按照影视剧故事所发生的地方,选取极具地方特色的小曲、地方戏曲和曲艺的音乐,就可给影视剧创作烘托出某种地域色彩.电影《红旗谱》由瞿希贤作曲,说的是上世纪30年代河北省淖沱河流域人们反抗地主压迫的斗争故事.音乐就采用了河北地方特色的音乐——河北梆子当做创作素材,凸显板胡、唢呐等极具河北特点的民族乐器,极具慷慨激昂粗犷豪迈的音乐特色,也说明故事发生是在河北一带.至于外国的电影,它们音乐的地方性也特别显著.比如人们熟知的印度、俄罗斯等国的电影,其音乐都具有明显的自己国家的地方特点.

       (四)烘托民族特征

       影视音乐按照影视剧所展现的各个民族,采用各个民族的音乐,也给影视剧烘托了民族特征.彦克作曲的展现藏族地区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的电影《农奴》,选取极富藏族民族特征的音乐,由女高音歌唱家才旦卓玛表演里面的电影主题曲,让电影的藏族地方特征尤为突出.电影中《冰山上的来客》用新疆地区民族歌曲的音乐旋律来创作的主题歌曲,烘托了故事发生地——塔吉克族居住区民族的风土人情.

       二、描绘人物内心世界

       音乐能通过特殊的方法来展现人类的丰富繁杂的情感世界.音乐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人内在的心灵体会和丰富多变的情感世界.在一部影视剧之中,有时一个场景展现的是人物角色的某种情感:或是高兴、欢乐,或是苦难、伤感,或是恐惧、害怕,或是放松、欢愉等.影视音乐最拿手的就是展示人物角色的内心情感,表现画面上不能直接表达的人物繁杂的心理活动.影视剧借用音乐的目的,是运用音乐强化影视剧的情感色彩,进而达到整部影视剧和人们情感的融合.要有此种作用的音乐,在影视剧中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或是影视画面中音乐,或是影视画面之外音乐;或是歌曲,或是乐曲.

       (一)用影视画面中音乐的表现形式展现

       电影《甲午风云》里邓世昌用其弹奏的中国古典名曲《十面埋伏》来发泄内心的愤慨之情,这是影视音乐这种用声抒发情感的典型例子.这部分慷慨激昂悲壮的琵琶名曲,用影视画面中音乐的表现形式抒发了主人公内心悲壮的情感,展现了邓世昌对国家危亡的担忧以及誓死和入侵者进行战斗的无畏之气概.

       (二)用影视画面之外音乐的表现形式展现

       电影《红高粱》里贴窗户花那部分:酿酒坊的当家人、身患麻风的李掌柜死了以后,九儿和伙计们将李大头使用过的东西全部烧掉埋掉,还用高粱酒往地上连续泼了三次,来去火消毒.九儿将她的住所也再次刷新一遍,所盖被褥换新的.这时电影画面上,上身穿红衣服的九儿在新换的窗户上小心地贴着漂亮的窗花,脸上露出从没有过的欢愉,好似这次才做了一回新娘.烘托这个画面的音乐,是一小段温柔、优美动听而又含蓄的唢呐小曲,这部分画外音乐给这个场景烘托了一种欢愉、祥和的氛围.

篇5: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病的传统方法,又称为“四诊”。医生运用这四种手段来收集疾病的症状,通过归纳分析,就可以了解疾病的成因、病变的部位、性质及其内在联系,最后确定治疗措施,下药除病。

       学生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学生的思想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诸如就业压力、经济上的困难等等,使得学生管理工作更为艰巨。作为班主任,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班级学生的思想脉搏,在管理中就会处于被动地位,管理效果往往不理想。根据笔者的体会,如果能把祖国传统医学中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望、闻、问、切”灵活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望”,就是运用视觉,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因为人的精神、表情、言语及动作等是其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通过留心学生这些方面的变化,就能及时了解其思想变化,从而我针对性地做工作,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我班有位同学,刚入校时精神状态不佳,整天心事重重,少言寡语。我观察到这些情况后,与其谈话,了解到:其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父亲又生病;另外,他担心由于在水利系统没有什么关系,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求学的费用已使家庭四处举债,若找不到工作,家庭经济状况会雪上加霜,因此他想退学。获知这些情况后,我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目前家庭的经济困难只是暂时的,等你父亲身体康复以后,困难就会小得多。你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刻苦学习,以优异成绩去回报为你含辛茹苦的双亲以及所有关心你成长的人。至于就业,校领导多次表示,学校虽没有为你们分配工作的义务,但有责任帮助你们就业。只要你品学兼优,工作肯定能找到。通过这次谈话,这位同学思想稳定下来,学习也很刻苦,现在学习、工作都比较出色。

       “闻”,就是运用听觉,收集有关班级的信息,真实、快捷地掌握班级情况。有时班主任在班里,仅靠“望”还不能了解到所有的`情况。因为班主任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毕竟有限,而且有些学生,班主任在与不在时的表现差异较大。这时,班主任就必须须立自己的信息渠道,而且这个渠道是多方位、多层面的,信息源有授课老师、班干部、一般同学、品学兼优的学生,也有双差生,这样才能做到“兼听则明”。

       新生刚入学的某个星期天,我听说班上有位同学过生日,当时也没放在心上。我中午到学生宿舍去,宿舍中只有几位同学,一问才知道,其他同学都参加这个同学的生日聚会去了。我就让一位同学去通知参加聚会的人:一是不许喝酒、抽烟、闹事,二是3点钟以前赶回宿舍,届时检查。事后了解到,这些生日聚会以及礼品花去近千元。而且有同学还统计全班同学的出生日期,准备大兴生日聚会之风。我意识到问题的普遍性,就在班级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一是生日我们庆祝什么?二是该怎样庆祝?三是钱从何而来?围绕这几个问题在班级展开大讨论,对同学们的触动较深。同时做出明确要求,今后任何人不得以庆祝生日方式大摆筵席,铺张浪费。之后,再也没有同学兴师动众去过生日了。

       “问”,就是嘘寒问暖,关心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时刻把学生的学习、生活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学习,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学生才能相信你。在班级管理中,你才有更强的感召力。

       班上有位女同学,本来家庭经济就不宽裕,她的父亲又病逝了。知道情况以后,我找她谈话,一方面安慰她,让她化悲痛为学习的动

       [1] [2]

篇6:潜在因素模型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中的应用

       潜在因素模型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中的应用

       在评估商业银行整体信用风险时,债务人的信息一般不会传递到风险管理部门,导致在缺少违约数据时传统方法的分析十分复杂甚至难以进行.基于贝叶斯方法的潜在因素模型可以有效解决无法获得特定债务人信用质量的.问题,并能够在宏观经济环境变动时准确评估违约风险强度变化,从而避免低估风险.利用MCMC模拟方法对商业银行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潜在因素模型不仅推断方法及模拟途径简洁清晰,估计结果更加精确,而且在贝叶斯框架下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适合在不同的数据约束条件下应用,便于国内风险分析人员采用.

作 者:丁东洋 周丽莉 DING Dong-yang ZHOU Li-li  单位:丁东洋,DING Dong-yang(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31;天津财经大学,统计系,天津,300222)

       周丽莉,ZHOU Li-li(南昌大学经管学院,江西,南昌,330031;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四川,成都,610074)

刊 名: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英文刊名:STATISTICS & INFORMATION FORUM 年,卷(期): 24(8) 分类号:O212 关键词:信用风险   贝叶斯方法   潜在因素模型   MCMC模拟  

篇7:生态旅游管理中环境政策工具的应用论文

       生态旅游管理中环境政策工具的应用论文

       引言

       现阶段我国面临着环境污染带来的气候恶化,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逐渐转向了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环境日益恶化的矛盾上,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依然是我国当下需要大力发展的战略。生态旅游指的是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如何能够把环境政策工具在生态旅游管理的层面上积极应用起来,是相关环境部门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环境政策工具的概念和作用

       (一)环境政策工具的定义

       所谓的环境政策工具指的是,相关部门机构为了能够处理环境恶化所引起的问题,改善当前的环境水平,尽可能的阻止污染状况的出现,而通过出台一定的政策,同时结合相应的实际措施进行整改的过程[1]。

       (二)环境政策工具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能够为相关政策的执行提供保障,并通过一系列的工具来促进政策体系的完善;其二,它能够把关于环境问题的现实与政策紧密结合,能够在两者之间形成纽带,让理论能够与实践相辅相成,发挥其实际作用[2]。

       二、环境政策工具的类型

       (一)命令型

       命令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发布的指挥性和强制性的公文。它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在环境的治理上尤其适用。可以依靠国家颁布的法令来对生态旅游行业进行约束,做到赏罚分明,让污染的排放能够有所收敛[3]。

       (二)鼓励型

       适当的鼓励能够让政策具有更好的弹性,尤其是经济性的鼓励能够把生态旅游过程中行为与自身的利益相连接。在市场体制的刺激之下,能够帮助其完善资源的重组以达到最佳配置水平,既能够保障旅游效果,又能够降低成本,可谓是一举两得[4]。

       (三)参与型

       公众的积极参与能够弥补上述两种情况的不足,表现为让公众自发的进行环境的管理与维护,随着我国公民环保意识逐步提高,加强公民参与在我国的旅游管理项目中有比较广阔的前景。

       三、环境政策工具在生态旅游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一)对生态旅游认识程度比较低

       我国的很多政府还没有意识到生态旅游的重要性,很多现象表明不少政府还存在着只顾金钱盈利,不顾环境破坏的态度,这些说道底都是对于利益的诱惑。政府部门对于生态旅游往往停留在比较肤浅的认识上,只能够与“农家乐”进行简单的联系,这种认识将直接影响政府在实际行动中是否把环境政策工具作为有力武器进行实施的结果。

       (二)相关环境的政策不够成熟

       在现行的生态旅游条款中,大体上呈现出比较落后的局面,并且不够健全,只能通过政府时不时的监管起到片面的作用。由于没有相关政策条文的支撑,很多工作都失去了秩序性,搞得生态旅游市场的管理制度非常混乱,没有相关法律政策的约束,环境政策工具就仿佛是没有牙齿和爪子的老虎,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三)公众生态旅游参与意识比较差

       我国民众对于环境保护参与的意识非常薄弱,很多都不能够合理约束自身的行为,而做出污染环境的举动,这种现象并不少见。由于我国特有的文化与经济的原因,使得我国人群素质非常低,“某某某到此一游”的乱画行为随处可见,虽然这几年随着环保意识的崛起与网络谴责的力度似乎有所收敛,但是并不能从民族性上杜绝这种事件的发生,为我国在国际社会中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形象。

       四、解决问题应该采取的有效方法

       (一)政府应对民众进行思想教育

       政府应该有教育民众,让民众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义务,尤其是对于我国而言,国民素质已经不能够作为一件小事而进行放任,对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展开可以实行全民化教育,这点可以逐级进行宣传教育,要给所管辖区域的领导布置一定的任务量,通过合理的民众教育,让民众在游玩过程中不会做到乱写乱画,即使出现也应予以制止,并进行说服教育,帮助游人在精神上树立正确的环境态度,以这些任务量来对领导进行考核,能够让环境问题真正落到实处,避免出现思想上的误区。

       (二)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条文

       政府部门应该提高对于生态旅游结合环境政策工具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深入到领导的心目中,从本质上转变对环境的态度,而不是表面上的敷衍,呈现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是我们所要看到的结果。进行立法的同时要严格的进行执法行为,对于金钱的诱惑一定要拿出拒绝的手段并予以打击,发现出现环境问题的旅游机构应该让其停业整顿,整顿之后应该让相关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工作,验收合格方可继续办理。总之,对于环境问题,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盲目的发展经济。

       (三)应大力推进生态旅游认证,提高市场竞争力

       生态旅游认证是以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旅游环境,包括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沙漠、以及乡村旅游等旅游区,以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特设立生态旅游认证项目。它是本世纪最富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一种旅游形式,也是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国家应该全面做好这方面的推动工作,以此来提升旅游产业的整体质量,让游客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同时通过对于行业与市场的规范,能够逐步提高企业在行业当中的竞争力,在一个环境良性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实现旅游企业自身的最大经济价值。

       结论:

       在我国,依靠环境政策工具推行生态旅游管理的道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这种背景下,应该通过政府与民众的共同努力来完善我国的生态旅游系统,这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种推动力量。

篇8:浅谈目标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毕业论文提纲

       一、目标成本法的概述

       (一)目标成本的含义

       (二)目标成本法的特点

       (三)目标成本法的核心工作

       (四)目标成本法的实施程序

       二、目标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区别

       (一)原理上

       (二)定价方式

       (三)核算方式

       (四)实施程序

       三、目标成本管理的关键

       (一)目标成本管理的重点

       (二)目标成本管理的分解与落实

       (三)目标成本管理的执行情况考核

       四、目标成本管理的延伸

       (一)制定管理方法,加强成本意识

       (二)精化核算单位,制定控制措施

       (三)模拟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

       (四)全面推行成本控制管理

       五、结论

篇9:常用数学工具在热力学关系式证明中的应用

       常用数学工具在热力学关系式证明中的应用

       对热力学中常用的数学工具如多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全微分、雅可比行列式、勒让德变换、复合函数求导等进行了简单介绍,并由热力学基本规律出发,在充分分析基本热力学关系式特点的基础上,较系统地归纳出6种解决热力学关系式证明的方法,对每一种方法都给出了适用的要点,并以典型例题进行了说明.

作 者:李英德 LI Ying-de  单位:潍坊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系,山东,潍坊,261061 刊 名:大学物理  PKU英文刊名:COLLEGE PHYSICS 年,卷(期): 28(2) 分类号:O414 关键词:热力学   勒让德变换   雅可比行列式  

0:统计学在证券期货市场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统计学在证券期货市场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摘 要: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统计学在证券期货市场中的应用(1),其中包括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如:证券期货市场指标体系的研究;新华财经指数的编制;证券投资组合的研究与应用等。

       论文关键词:统计学 证券市场 期货市场

       一、序言

       我国自九十二年代初建立证券期货市场以来,短短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方兴未艾。仅拿股市来看(截至07月13日),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境内公司已达900家,沪深市场的A,B股股数是981只,上市公司900家,其中沪市501只(461家),深市480只(439家),沪深A股股数874只,B股股数107只。这与1991年沪市8家深市6家上市公司相比,可见发展速度之快。市价总值21083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5%;开办证券90家,兼营证券业务的信托投资公司237家,下属证券营业部2400多家;现有43家境内企业海外上市,累计筹集资金100多亿美元;已有107家公司成功发行了B股,筹集资金近50亿美元;股民已达4000多万。自19五月十九日井喷式行情以来,沪深两市的日成交量猛增,至六月二十五日高达800多亿(8月18日香港股市一天的成交量为790亿港元),创下空前的天量。证券市场的作用愈来愈大,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统计学及其相关学科在证券期货交易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从世界范围谈起。

       据有关报道,当今华尔街最抢手的不再是传统的MBA,而是有统计背景、数理能力强的人才。一些在美国获得统计或数学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被华尔街录用,转眼间便当上了年薪百万美元的“白领”贵族。如,1984年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的黄沁于1988年提前毕业,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读研究生,毕业后受聘到华尔街某大型证券公司工作。在这个世界上金融证券业最发达的地方,他以统计和数学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投资理论,现已升任该公司副总裁,主管对外投资工作。年仅27岁的黄沁是进入华尔街金融界高层领导的少数华人之一。

       华尔街取才原则的转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证券期货等金融业目前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潮流。证券金融交易是信息量最大,信息敏感度最强、信息变化频度最高的领域。随着市场日趋复杂,数字已成为传递信息最直接的裁体,加上未来的经济是被网络覆盖与笼罩的数字化经济,大量的数学与统计工具将在分析研究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能否把握那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字所隐含的精微变化,成为决定未来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前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在期权定价方面做出开拓性贡献的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他们在二十多年前就探索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定价模型——布莱克。斯科尔期定价公式。本世纪代开设了股票期权品种,由于采用柜台交易方式和缺乏标准化的设计合约,很难转让对冲,交易量不足称道。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布莱克和斯科尔斯,引进概率统计上随机变量函数的一些定理和积分求值,推导出不支付红利的股票期权定价公式,从此期权有了明确科学的价格定位依据,很快形成一个完整的市场,并迅速推广到全世界,直至现在,期权占据着金融王国的重要位置。定价公式成为整个市场运转的基础。这个期权公式的定价思想所引发的金融革命表现在,预测远期价格成为可能,不仅使期权为指数、货币、利率、期货交易提供了全新的保值,投资手段,极大地丰富了金融市场,而且进一步推动了对各种金融产品的价值研理论水平。由此可以推断,没有布莱克。斯科尔斯定价模型,期权就不可能发展这么快,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高度发达,如今国外大型金融机构在总结金融交易失利原因时,总是首先追究最初的定价是否存在漏洞和错误。

       建立一个模型就摘取经济领域的桂冠这一事实,体现了经济与统计数学密不可分的关系。据不完全统计,自1969年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的40多位获奖者中,著名的计量经济学家有23位,10位担任过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长,有六位直接靠计量经济的研究和应用成果获奖。借用统计数学,将经济理论数学公式化,将经济行为定量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热门课题。

       有关专家指出,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对于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数量关系来说,都是必要的,但本身并非充分条件。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力量。数学给经济界带来新的视角,新的观念。抽象的数学工具一旦准确地切入金融市场,就显得非常实用和有价值。二十多年来,指导期权交易的理论—定价模型得到广大投资者的一贯遵循。没有统计基础、不懂定价公式含义的人要想在市场有出色表现将是十分困难的。

       证券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是个永恒的话题,投资者都想寻求收益回报,但又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损失可能。市场到底存在哪些风险,如何确定风险的大小,如何才能实现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历来都是受人关注的焦点和难点。自从1952年美国学者马柯威茨运用数量方法创立证券组合理论以来,市场风险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不再变得那么可怕和不可驾驭。

       马柯威茨组合理论的立足点是全面考虑“期望收益最大”和“不确定性(即风险)最小”。它通过总结投资损失的概率分布和可能收益与预期收益的偏离程度(即我们统计学上的方差),发现投资者应该同时按适当比例购买各种证券而不是一种证券,进行分散化投资,其收益才尽可能是确定的。通过数量分析得出的这种结论,迎合了投资者避风险的需要。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基金的蓬勃发展。在短短的几十年间,随着量化研究的不断深入,组合理论及其实际运用方法越来越完善,成为现代投资学中的主流工具。由于马哥威茨证券组合选择理论给金融投资和管理思想带来革新,199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众所周知,量变引起质变。数量关系的背后,牵扯着市场的稳定与发展。金融业的现代化推动了统计与数理方法的应用研究,反过来,当今世界的金融管理特别是防范金融风险,也越来越要量化研究。早在1995年9月,美国斯但福大学经济学教授刘遵义就通过实证比较,

       数量分析和模糊评价等方兴,预测出菲律宾、韩国、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有可能发生金融危机。后来的事实果然如此。这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没有完整、科学的分析预测工具,就可能在国际金融竞争中蒙受重大损失。只有加强对作为金融信息的各种变量的研究,才能提高对金融运行规律的认识,才能把握市场的发展动向。

1:浅谈执行力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论述了有关执行力的内容、实施的途径和方法等,并阐明了只有拥有强大执行力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执行力;企业;应用;实践效果

       一、前言

       自从台湾某知名培训人士的《赢在执行》一书在中国大陆畅销后,关于执行力的讨论在大江南北就开始越演越烈。无论是企业咨询方面的培训大师,还是众多企业的高管人员,均热衷于讨论执行力,执行力也成为了当今企业管理的最热门话题之一。笔者借此东风,结合自身在电力施工企业多年的管理经历,对执行力也做些探讨。

       所谓执行力,通常是指企业内部员工贯彻经营者战略思路、方针政策和方案计划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秩序里,执行力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不管一个企业面对的商业环境多么好,其战略多么正确,只要企业的执行力不到位,则其绩效是不可能达到战略预期的。按照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在《执行》一书中的说法,假如企业的执行力有问题,则该企业的战略本身就不能被认为十分正确。因此,分析为什么要提高企业执行力,如何才能提高企业执行力,这对于我们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各项目标任务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执行力现状分析

       对于上级或者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够不折不扣地完成,而有的单位却总是走样?同是500万的经营考核指标,相同管理层级的项目部最后的结算却相差甚远;具体到单位的每一项工作,有的员工能够完成得很出色,而有的员工却迟迟得不到落实。究其原因,不外乎外在和内在两种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指上级或企业制定的制度、规章,下达的经营目标、管理职责存在较大漏洞,甚至不切实际。内在因素则主要表现在企业员工对各项具体任务的反馈。

       (一)目标谋划不切实际

       美国吉姆·柯林斯著的《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提出“企业是可以连续做的更好的,但需要有连续的更高目标来指引”;“只要采纳并认真贯彻执行,几乎所有的公司都能极大地改善自己的经营状况,甚至可能成为卓越公司。”持久卓越的公司在恪守它们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标的同时,不断转换商业策略和运营方式以适应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而我们很多企业,包括笔者所在的单位在制定大政方针时,很多会顺应上级领导的要求,或者随大流,做出与企业自身能力不适应的决策。

       (二)执行者角色扮演有偏差

       决策者的身份就是定目标、定制度等,而执行者就是需要把目标分化和考核下去,使下属按既定目标和流程去完成。一般大型的企业都会编制岗位说明书,并进行比较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而岗位说明书只能说明一个点,说明该干什么事情,但关键还是人的态度和认知,否则将变成责任相互推卸的依据。但是态度及员工认知变化在表象上又很难界定,所以导致最终的绩效考核产生较大的结果误差。

       (三)管理执行流程出现问题

       流程是各项任务的制定到执行的纽带与桥梁,起着目标确认与任务导航的作用。当工作流程不科学,没有合适的目标和计划,没有资源共享配置等情况出现时,执行者能力不足问题影响了执行力度,不是合适的人在做合适的事情,执行便出现偏差或无法实现。执行者主观能动性不强,绩效不明显,执行过程出现相互推卸责任或不跟踪所执行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