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运算律教案(精选5篇)

加法运算律教案

  设计理念:

  根据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我用学生熟悉的情景作为学习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时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探究新知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导入,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九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环节

  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

  目标达成

  导入新课

  一、目标导学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你能说出是哪两个吗?你能举出例子说说吗?

  2、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本20页例3。)

  (一)自学提纲

  1、例3中都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

  2、你能列出算式吗?

  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

  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

  (三)自学检测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 14 18675 168 25

  环节

  三、合作探究

  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

  2、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

  3、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四、达标训练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 ()=75 ()() 38=() 5924 19=() ()

  a 57=()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 250=260 13020 70 30=70 30 20260 450=460 250a 400=400 a

  3、P20做一做1、2

  五、全课总结

  加法运算律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凑数游戏。

  师:我先说一个数,你们再说一个数,你们说的数与我说的数的和或差是整百数。

  师生游戏。

  同学们玩得真棒!凑整是简便计算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探索发现

  1、出示教材4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结论的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用观察、猜想、验证的方法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正确地用字母来表示。

  教学难点:

  用语言表述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1、同学们,喜欢体育活动吗?都喜欢哪些体育活动呀?

  2、经常体育活动可以强身健体,这些小朋友也在开展活动,看,从图中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二、教学例题,验证规律。

  1、根据学生的问题,随机选择主要的两个来研究。

  (1)跳绳的有多少人 ?(2)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2、师生研究5

  教学内容:

  数学教科书第7册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气候渐渐转凉了,学校组织了一些户外活动。看,同学们正在紧张训练呢!(出示情境图)

  提问:从这张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请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加法问题。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列式计算,完成等式。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指名学生口头列式,教师相机板书。

  (3)用等号连接。

  2、观察发现。说说两道算式中发现的规律。

  3、举例验证。

  4、得出结论。

  5、教师小结。

  6、初步练习:

  (1)填空: 96 35=35 □ 204 □=57 204

  □ 27=□ 68 147 □=a □

  (2)357 218 用加法验算

  三、学习加法结合律。

  1、独立完成第三个问题,列式计算,得出等式。

  2、补充算式,计算得到等式。

  课件出示:

  (45 25) 13○45 (25 13)

  (36 18) 22○36 (18 22)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填上符号)

  4、观察发现。

  出示要求:

  (1)仔细观察这三组等式的左边和右边,你能找到哪些什么相同点?

  (2)你还能找到什么不同点?

  (3)从中你发现三个数相加,有什么规律呢?并试着举例验证你的猜想。

  (学生观察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完成,尝试叙说规律)

  5、全班交流。

  让学生自由说说发现的规律再自主举例,教师板书有关算式。

  6、概括规律。

  7、小结。

  8、填空练习:(45 36) 64=45 (□ □) 560 (140 70)=(560 □) □

  18 (24 □)=(18 □) 32 (18 □) b=18 (a □)

  四、巩固练习。

  1、下面各题中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82 0=0 82 47 (30 8)=(47 30) 8

  (84 68) 32=84 (68 32) 75 (48 25)=(75 25) 48

  2、请做的快的同学介绍介绍经验,从而发现可以选择算括号里加起来等于整百数的那道算式,那样比较简便。

  3、选择结果是100的两个数。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作业。

  基础:

  1、补充习题

  2、拓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