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故事(精选21篇)

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 历史人物故事(精选21篇)

  历史人物故事

  曹操命刘备伐袁术,刘备临行时为由谁留守徐州拿不定主意。这时,张飞请求留守徐州。刘备却说:你一是爱喝酒、耍威风、鞭打士兵,二是办事草率不听人劝。让你留守,放心不下。

  张飞愿改过并再三请求,刘备答应张飞,并派陈登协助。一日,张飞请留守各将赴宴,说:我大哥临走时不让我喝酒,怕酒后误事,今天请你们来一醉方休,从明天起全都戒酒,帮我守好城池。

  说罢便轮番敬酒,当二次到曹豹面前劝酒时,遭曹豹拒绝。这时张飞已醉,命鞭打曹豹五十鞭。散席后,曹豹怀恨在心,便连夜派人送信给吕布,让他今夜乘张飞大醉偷袭徐州。

  吕布当夜领五百轻骑取得徐州。呐喊声震醒张飞,知徐州已失,顾不得刘备的家眷,边战边逃。后张飞见到刘备,悔恨万分,欲抽剑自刎,被刘备死死拦住。

  历史人物故事 篇2

  “我国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我国的历史人物令人敬佩;如诸葛亮,花木兰,荆轲;今天,就让我们听听历史人物的事迹;”主持人宣布“历史人物故事会”开始,伴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本次活动拉开了帷幕。

  同学们的故事丰富多彩,有讲《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有讲《匡衡凿壁借光》的、有讲《荆轲刺秦王》的等等。同学们在台上大显身手,有的激情满满、神采飞扬,有的`声情并茂、滔滔不绝……教室里气氛热烈而紧张,雷鸣般的掌声此起彼伏。通过评委公开公正评分、复评,最终,郝天欣同学的《唐玄宗开元之治》获得了一等奖,吴博同学的《诗仙李白》和徐元方同学的《纸上谈兵》获得了二等奖。台下同学们纷纷点评,说几位获奖同学讲故事时姿态大方、故事完整、感情饱满。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畅谈本次活动的收获和总结,这不仅使同学们看到别人的优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还使大家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次活动,从策划、组织到点评、采访,都是同学们自己完成的,这样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还使同学们的合作、交流、组织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历史人物故事 篇3

  羌瘣——俘赵王迁,灭赵国

  羌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名猛将。公元前229年(秦王政18年),羌瘣伐赵。公元前228年(秦王政19年),随王翦攻赵国,在东阳俘获赵王迁,灭赵。攻燕国时驻屯中山。

  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赵国大旱,国内缺粮,人心浮动。秦国在稳定占领区形势,将韩地改建为颍川郡后,立即转用兵力于赵国;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羌瘣伐赵。王翦率上地(今陕西北部)兵,羌瘣率羌兵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杨端和率河内(今河南新乡一带)兵,分由南北夹击邯郸。赵王迁派李牧和司马尚率军抵抗。李牧仍采用筑垒固守,避免仓促决战的方针。秦军屡攻不胜,形成相持。十月,王翦、羌瘣军攻破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公子嘉带领宗族数百人逃代(今河北蔚县四北),自立为王。秦国在赵地设置邯郸郡。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三月,王翦军乘势猛攻,一举击败赵军,杀赵葱,占东阳(太行山以东)。颜聚惧逃。

  史料

  《史记·秦始皇本纪》(司马迁):十八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杨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

  历史人物故事 篇4

  明朝永乐年间,南海人周新任监察御史。他正直廉洁,对于官场中的流弊,敢直言披露,行为不轨的贵戚们都很怕他,视之为"冷面寒铁"。后来,周新改任浙江按察使,当地含冤负屈的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纷纷奔走相告;"我们得救了。"周新到任后,果然澄清了许多积年冤案,惩处于-德育名人小故事

  贪赃枉法的官吏。很快,就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为了感谢他,经常有人给他送礼品、财物。周新恪守自己的`誓言:份礼不受,分文不取。一次次当面退还了礼品、财物。一次,有人趁周新不在家,给他送去一只烤鹅。周新的管家推辞不掉,就留下了。周新回家后知道了这件事,为了杜绝人们再来送礼,他便把那只烤鹅高挂在家里很显眼的地方。以后有人再来送礼,他就指着那烤鹅说:"你要是不拿走,照挂不误!"从此,再没人敢给他送礼了。

  历史人物故事 篇5

  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说:“(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唯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益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在后人眼里,商纣王的这种“裸奔”癖好是无法容忍的,纣王也因此成了荡君王的代言人。

  其实,纣王是让男女在沙丘苑囿里裸奔,未必就是荡。古代有“欢乐谷”的遗俗,为的是解决未婚男女的性问题。周代时,也依然组织男女于桑林里“奔”。《周礼》规定:“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在一年中的某些特定季节,周朝官方就会指定某些地方作为欢乐谷,令未结婚的男女聚到此处,结识性的伴侣,不必履行结婚手续就可同居。

  原始人类是没有婚姻一说的,也就是无婚姻制度的产生。到了氏族社会,才开始采用集体群婚制,即一个氏族的`男性或者女性集体的嫁到另一个氏族。这也是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族群繁衍和防止乱的伦导致族群退化而形成的一个习俗。再到私有制社会,才有了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固定夫妻关系,于是也就产生了婚姻制度。

  历史人物故事 篇6

  刘基,字敬舆,是汉高祖刘邦的庶长子刘肥的后代。刘肥可是被我们大名鼎鼎的吕雉太后带大的,虽然后来他没有当上皇帝,但是他却得到了汉惠帝刘盈的礼遇。刘盈敬他是长兄,就算当了皇帝,见到刘肥也依然主动把上座让出来,还给他敬酒。不过也就是因为这一幕,才让吕雉对他起了杀心,还好刘盈替他挡住了那杯毒酒,否则就没有千年后的刘基了。

  刘基是汉末军阀扬州牧刘繇的长子,史载其姿容美好,是个难得一见的美男子,深得孙权喜爱。

  最初,刘繇和孙策大军对抗,不过失败了,于是他带着家人投奔了豫章刘表。刘繇去世的时候,刘基只有十四岁,为父亲办葬礼的时候,刘基就表现出了超乎年龄的成熟,他不收刘繇下属们馈赠的礼物,一切行为都合乎礼节。都说长兄为父,刘繇死后,刘基就成为了几个弟弟们的.依靠,他带着他们隐居乡里,日子过得很拮据。后来孙策经过豫章,也为刘繇治丧,还把刘基兄弟带回了东吴,礼遇他们。

  221年,孙权称吴王,刘基被升任为大农令。有一次,孙权举办宴会,邀请了很多谋士武将。在宴会上孙权表现得很是兴奋,还收起了架子亲自起身劝酒。可是宴会上的虞翻却故意装醉,孙权来劝酒时他就趴在地上,孙权一离开他就又坐起来。

  虞翻的行为彻底惹怒了孙权,再加上喝了酒的缘故,孙权拔出佩剑就要杀掉虞翻,在场的人无不惊恐,一动不动。只有刘基在这个时候还敢说话,说的还是替虞翻求情的话。刘基拦住孙权说:“大王喝醉了就要杀掉有名的贤士吗?就算虞翻真的有罪,他在这种情况下被杀,天下间谁人肯信?再说大王素来敬重贤士才使得那么多人前来归附,今天您打算一下子功败垂成吗?”

  孙权正在气头上,他愤怒的说:“曹孟德(曹操)都能杀孔文举(孔融),我杀个虞翻怎么了!”刘基不怕死的继续劝:“曹操是曹操,大王是大王,曹操轻易杀掉士人,如今已遭天下人非议。大王还打算效仿他?如今大王更应该做的难道不是推行德义?”孙权听了刘基的话,是想了又想,最后还是放下剑,饶了虞翻一命。

  又有一次,孙权在游船上行酒宴,夏季炎热,这大雨也是说来就来,孙权用御盖遮住了自己,又赶紧命令侍从也遮住一旁的刘基,船上的其他官员可享受不到这种待遇!

  想来也是,如果不是因为被孙权深深宠信着,刘基有几个胆子敢拦住孙权杀人?孙权称帝以后,刘基被封为光禄勋,与顾雍分掌尚书事务。孙权是个长寿之人,刘基可不是,他比孙权早死了整整二十年。刘基死后,孙权替儿子孙霸求娶了刘基之女,不但赏赐了府宅,还时不时就赏赐钱财宝物,荣宠不衰。另外,刘基的弟弟刘铄、刘尚也受到了孙权的礼遇。

  历史人物故事 篇7

  孔子很喜欢一个叫颜琛弟子,因为他非常聪明,悟性极高。颜琛也很尊敬孔子,经常向孔子请教问题。一天,颜琛又拿着本书来找孔子,走到房门口时听见孔子正与东门长老聊天。

  东门长老说:总听您夸颜琛聪明,我想他将来会很有出息吧?

  孔子叹了口气回答:他的确得很聪明,可惜不肯下苦功夫读书,我从没指望他能有什么大成就啊!

  颜琛听到这话,脸腾地一下红了,转身跑回宿舍,留下一张字条三年后再见,然后打起行李就回家了。到家后,他一头扎进书房用起功来,心里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让老师看看,我到底有没有出息。

  转眼就是一年。一天,颜琛的.妻子跑过来说:来客人啦!颜琛生气地说:不是说过谁也不见吗?妻子说:是尊敬的孔老先生啊!颜琛不为所动,就说我不在家。妻子只好按他的话回复孔子。

  8

  屈原是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屈原生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家乡在现在湖北的秭归(zǐguī),离长江三峡不远。这里风景奇美,山影水声迷人动听,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故乡,热爱楚国。可是楚国统治者腐败无能,不图进取,使国力渐渐衰弱,百姓生活也很痛苦。屈原非常着急,来到都城劝楚王改革图强。不料屈原受到奸臣的陷害和攻击,一度信任他的楚

  王竟把屈原赶出都城,流放到了远方。

  屈原一片爱国心不被人理解,难过极了。有人劝屈原:“楚国既然不需要你,你何不到别国去,照样可以施展才能啊!”

  屈原回答说:“我爱我的'楚国,为它的命运担忧,为百姓的痛苦伤心。明知自己的处境很危险,可是舍不得我的故土。我希望有一天还能为它出力。”

  屈原写了许多诗,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屈原想象着自己乘着龙驾着象,在天空中翱翔,就要飞往远方,离开楚国,忽然回头看到了可爱的家乡,立刻停住了脚步。屈原的仆人哭了,连马也不肯再往前走。他又回到了楚国,并下决心:“如果不能实现我的愿望,我就投江而死,用生命殉我的祖国!”

  不久,屈原怀着对楚国深深的眷恋,投入了汩罗江(在现在湖南)。他对楚国的爱也就是对中国的爱,对自己所属民族的爱。所以全国人民至今还怀念屈原,每年端午节人们划龙舟,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者。

  历史人物故事 篇9

  一位曾拥有英国最高权位的铁娘子,但背后却承受着无限的孤独和悲哀。

  撒切尔说过:在我的世代,没有女性会成为首相。

  然而她做到了,她成为了英国20

  战国时,孙膑经墨翟推荐,来到魏国与其同学庞涓一起为魏王效力。

  一次,庞涓设酒宴与孙膑谈论兵法,孙膑对答如流,还提出了一些问题,使庞涓“不知所出”。后来在魏王面前试兵布阵,孙膑又将庞涓的阵法一一识破,而且还摆出精巧阵法,使庞涓“茫然不识”。

  庞涓本来就嫉妒孙膑的才智,而如今孙膑来到魏国,对他的地位已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于是,庞涓便施用诡计,诬陷孙膑私通与魏国不和的齐国,并以省亲扫墓为由,准备叛魏赴齐。魏王不辨真伪,就将孙膑革职,由庞涓去问罪。庞涓本想杀掉孙膑,但想起《孙子兵法》尚未骗到手,又假惺惺地装起慈悲来。他对孙膑说: “魏王本要判你死罪,是我再三恳求才改为刖足黥面。”心诚意善的孙膑信以为真,在肢体残疾的情况下还恭顺地为庞涓默写《孙子兵法》。幸好庞涓的一位家丁起了怜悯之心,将真相告知孙膑。

  孙膑虽然知道了庞涓的蛇蝎之心,但如今自己肢体残疾,如何逃脱庞涓的魔掌呢?想来想去,最后才找到一条妙计,既然庞涓加害于我是因为我的.才能,何不采取 “能而示之不能”的办法来脱身呢?于是,孙膑装起疯来。只见他披头散发,痰涎满面,时而大哭,时而又大笑。庞涓闻讯,亲自赶来察看,孙膑更是“疯性”大发,表演得惟妙惟肖。庞涓仍有疑心,于是又叫人把孙膑拖到猪圈,送酒食试他。孙膑将酒菜打翻在地,反而嚼食递给他的粪便,庞涓这才信以为真。眼看着孙膑如今已变成了行尸走肉,庞涓渐渐地放松了警戒,任孙膑在猪圈里爬来爬去。

  后来,齐国想办法救出了孙膑,然后任命孙膑为军师,在马陵道与魏军开战,孙膑终于设计杀了庞涓,报了深仇大恨。

  历史人物故事 篇21

  唐敬宗宝历年间,亳州一带传说出产圣水,有病的人喝了以后立即痊愈。于是从洛阳到长江以北几十个郡的人,争相捐钱取水,亳州人获利上千万钱。消息不断传递,就像真的一样。当时李德裕在浙西任职,他叫人在市集上用锅盛上圣水,放五斤猪肉进去煮。宣言道:“如果真是圣水,猪肉就应该没有任何变化。”不久之后,肉煮熟了。从此人心稍微安定一些,妖言也就在不久以后平息了。

  谣言生事,在中国历史上时常出现,往往造成规模不小的震荡。美国汉学家孔飞力写过一本《叫魂》,就是取材于乾隆时期的`真实历史事件,此事牵动了整个国家机构,波及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这类事件,与中国历史的独特架构有关,因为中国传统上官民划分很严格,百姓基本上处于自治之中,但是又极其缺乏教育资源,人格单一,比较容易受谣言的影响。遇到这种事件,最忌讳兴师动众,使用强权弹压,《叫魂》中乾隆帝就是这样主导了一幕闹剧。李德裕很镇定,认识到此类事件只是针对民众的心理层面,所以无须大动干戈,只要消除民众心中的迷惑,用科学的方法来证伪,谣言就会不攻自破。

  李德裕的手法中,值得我们推敲的是如何利用公共政策解决特殊问题。谣言生事属于“私”的范畴,最好的方法是将问题摆到台面上,用正常的方法解决。这样处理,所耗费的人力和物力是比较合算的。相反,如果换一种手法,很可能会乱上添乱,耗费很大不说,收效也无法令人满意。

  统筹全局者忌讳自乱阵脚,处理紧急事务尽可能运用正常的手段。